如何抓实抓好新形势下的压力容器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管理

2022-03-17 06:00张捷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特种设备事故设备

张捷

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 安顺 561000

引言

压力容器广泛用于化工、物理、供暖等大型企业当中,并在我国北方有着较大的使用率。但受限于结构设计的影响,压力容器的安全保证也成了基础工业运行的首要考虑因素。比起其他的生产装置,压力容器的工作环境较为特殊,所以设备损耗率远远高于其他同类型产业。在此原因的影响下,各地区压力容器的事故率也居高不下。若想要提高相关产业的生产安全率,则需要从多角度对压力容器设备进行管理,并提前做好防护措施,从而降低安全事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 国内压力特种设备的管理背景

随着轻重工业的发展,特种压力设备的使用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这些设备被广泛地用于机械制造、维修、设计中,并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但是数据调查显示,这5年间设备意外事故发生概率也明显升高。虽然说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改变压力特种设备的管理现状,但受到工人意识、基础能力、生产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整体的改善效果依然不够乐观。

2 现阶段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主要事故诱因

2.1 设备强度较低

由于要满足特殊的运作需求,所以大多数压力容器都需要进行焊接来达到运行所要求的最低规模。但在接缝处理上,受限于技术、经验的影响,大多数容器焊接都难以达到国家的最低标准[1]。另外对于结构设计来讲,当工程规模较大时,就需要更加大的压力容器设备。但与此同时,规模的扩大也会使得压力容器的接缝增加,且设备一体性也会整体下降。但与设计矛盾的是,设备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压力容器需要面临更大的工作负载,但接缝的增多也变相降低了压力容器的整体强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压力容器的规模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但对于大的部分地区来讲,小规模设备组难以完成地区的工业生产需求,而数量的增加则会直接造成资源的浪费。

2.2 运行环境差异加大

压力容器设备广泛用于各种工业生产当中,所以其运行环境也有较大差别,比如以供暖为主的压力容器设备与机械生产为主的压力容器在设计理念层上就有较大区别,所以其最佳运行环境差异也较大[2]。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其气候环境也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在北方地区,单位地区、单位时间内的压力容器负载压力值要远远大于南方地区,也导致了其机械损耗率则相对较大。而对于一些不可抗的环境因素影响,比如设备腐蚀、压力管理精度下降等,也都会增加事故的发生率。而在部分地区当中,设备维护所需要的资金还会远远高于设备所带来的基本收益[3],这也大大降低了企业对压力特种设备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也直接增加了设备事故的风险。

2.3 管理难度较高

对于压力容器特种设备来讲,其管理难度相对较大,主要原因是因为其结构的复杂性会导致其维护通常需要专业设备来对设备进行质量评定。虽然说随着技术的发展,此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即便如此,由于相关方向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所以也很难保证地区的管理覆盖率。尤其是在北方轻、重工业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其设备管理往往无法覆盖到整个运行周期。而另一方面,受限于结构的特殊性,压力容器设备的设备维护并不能达到100%,所以很难确保设备运行各环节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4 质检能力整体较差

由于压力特种设备的设计与组装都相对较为精密,所以对质检人员的能力素质也有较高要求。比如在只有获得我国相关部门审批资格后,才可对特种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但由于人才培养成本较高,所以大部分地区具有相关能力的质检人才数量也相对较少。而由于行业整体难度较高,所以自行学习的可能性不大,这也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特种设备的相关人才储备整体较少。而另一方面,人才的缺失也就意味着行业发展的缓慢。所以与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相比,我国特种设备的优势相对较少,且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反超。

3 新形势下提升压力容器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的有效方案

3.1 完善管理制度

在部分地区当中,压力设备的管理还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方案,也使得很难覆盖到设备运行的整个周期。对此,部门负责人应该组建专门的设备管理团队和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并定期对压力容器特种设备进行安全巡查,按国家特种设备管理规定,定期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部门申报定期检验[4]。受限于结构影响,压力管道、锅炉及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都具有爆炸的风险。设备规模越大,其出现爆炸的概率也会越高,造成的事故后果也将更加恶劣。因此,管理人员应及时对管道锅炉的压力数据进行统计,并对爆炸风险较大的设备及地区进行提示警告,并加大对此地区的信息收集密度,以便第一时间发现设备的压力数值异常。如果条件允许,则可以与技术研究部门进行合作,并通过全局管理来对压力容器模型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完成后,则可以根据结果制定动态的管理调整方案,从而对地区压力容器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

3.2 提升人员质量,强调持证上岗

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质量管理较为特殊,所以对操作、维修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应的人才技术培养,增加设备组的技术人员覆盖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设备管理人员实践经验,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模拟、技术研讨等多种方式提升技术人员的技术素养。当然,地区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应的人才管理政策来促进此方面人才的培养积极性,以便于从根源上提升相关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无证上岗人员,则及时进行制止并加强相关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国家还要定时对持证人员的技术资质进行考核,比如每6个月使相关人员进行一次理论、实践考核,以保证人员的基本素质。如果考核未通过,则需要及时安排学习,并在规定时间内限制其上岗,直至其考核通过。

3.3 增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人群培训时期,相关人员既要加强机组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考试,以增加相关人员的重视态度。比如可以通过视频、PPT等方式来宣传爆炸、泄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尝试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而在大型自然灾害的预防处理上,则需要及时向负责人员进行提醒,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比如在长时间连续的供暖需求中,就需要技术人员对设备的运行阈值进行预估,并确认设备维护周期以及是否需要稍微补充来缓解该地区的供能压力。而在另一方面,数据统计显示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机组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或者误操作所引起,所以也要降低管理人员的侥幸心理,这也是压力容器等特种高危设备的重要管理原则之一[5]。

3.4 加强技术研发

对于压力设备来讲,其本身的结构性质就决定了其会受到爆炸风险的威胁,所以如果想要从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那么就需要对压力设备结构进行优化。比如在焊缝处理上,就需要尽可能减少焊缝数量,严格按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制造,保证焊缝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焊缝的坚固程度和安全可靠性[6]。而在压力控制上,则需要提高压力控制的精度与控制范围,从而从源头上降低不合理设计的出现概率。而在控制生效时间与可操作控制范围上,则需要尽可能地对数据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技术管理人员对压力容器设备的管理能力。上述各个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安全质量问题,所以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应领域的技术研发,从而提升压力容器的技术的更新频率。不过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讲,这类技术进步需要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所以也需要政府对本地的相关产业需求进行调查,从而制定出更为适合的辅助政策来推动对应科技领域的发展。如果条件允许,地方政府也可以组建有经验的学者进行专题访谈,从而提升一线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并使其能够得到先进行业技术的交流机会。

3.5 健全监管体系

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会直接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民生状况,所以设备使用门在正常机组维护外,还需要进行额外的安全检查和巡查,同时,主动向特种设备检验部门申报和配合定期检验,以便于降低不可控因素对压力容器的影响[7]。另外,政府监管体系可以对全国的压力设备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并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比出该地区的基础资源优劣势,从而制定出更加合适的设备安全管理方案。对于压力设备管理失职的单位,则需要及时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则可以勒令停止生产1-2个月,并要求其在停业时间中规范自身的生产流程,以保证生产安全。

3.6 提前做好事故预防工作

在现阶段,我国已经探明大部分压力特种设备的事故类型,所以工程人员也可以根据特种设备的具体工作情况来判断将会出现的事故等级[8]。对于可避免性事故,如机械损耗等问题,则可以在其到达临界点之前进行零件替换,以便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机械磨损所带来的恶劣影响。而对不可避免性事故,这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事故压力分担方案,以便将事故危害控制在最低水平。若不可避免性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损失金额在30万元以上),则需要提前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备,以获得相应的资金资助和技术支持。如果事故发生会导致设备损坏,则要提前准备好代替设备,以便于特种设备功能的恢复。

4 结束语

在现阶段,受限于技术原因的限制,大部分地区只能通过优化管理方案来加强压力容器设备的安全管理。不过,如果想要真正解决特种设备的潜在问题,还是需要相关部门做好科技研发工作,并优化对应的人才培养政策,从而使行业内能够聚集更多的人才。当行业人才达到一定基数时,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风险管控方案制定也会更加科学,行业技术换代也将更加迅速。届时,我国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也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猜你喜欢
特种设备事故设备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承压类特种设备受压元件壁厚测定问题的探讨
更正启事
学中文
调试新设备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