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学生抑郁状态咨询案例报告

2022-03-17 04:0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来访者咨询辅导员

叶 君

(广州软件学院 广东·广州 519900)

1 一般资料

L同学,男,19岁,广东东莞人,某高校网络系大一学生,汉族,两个月前和初恋女友分手,现住在学生宿舍,无宗教信仰。父亲是警察,母亲是护工,家庭经济条件尚可,是家中的独生子,自述自己性格较为开朗、乐于助人,是系心理辅导站的学生干部,也是班级心理委员,经常帮助其他同学处理矛盾和问题。

2 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正常,无缺血缺氧史。童年身体健康,是家中的独生子。从小随父母生活,父母从小对其规范要求较多,但因工作忙而无暇顾及他的生活日常。来访和父母之间关系还行但不算亲密,感觉父母间比较和谐。成长过程较为顺利,没有遇到过重大挫折,家中也未发生过对来访者影响较大的重大变故。高中时期曾暗恋过班上的一位女生,但因为缺乏自信,不敢表白,最后不了了之。

3 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自两个多月前和女友分手,出现偶发性入睡困难等抑郁症状。

个人陈述:两个月前,相恋三个月的女友和自己提出分手,来访尝试挽回无果,抑郁消沉至今,曾到心理中心预做过一次咨询,辅导员也找其谈话多次,来访表示并没有改善,于是辅导员再次代其约了本次咨询。

来访表示,自从和女友分手后,脑袋像糨糊一样,觉得每天都郁郁寡欢,担心会一直颓废放纵下去。曾经尝试和女生道歉,希望能挽回,但是对方都不予理会。现在自己的状态就是什么都不想干,任何事情都无法集中注意力,朋友聚会也不想出去。当自己一个人在宿舍的时候,偶尔会有轻生的念头,但理智知道不会真的这样去做。由于自己是班级的心理委员,经常需要帮其他同学排忧解难,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颓废,但是又无能为力,希望能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目前自己这个抑郁状态的问题。

4 观察和收集的资料

辅导员代其预约了本次咨询,来访者独自到访,身材高瘦,肤色偏黑,衣着整洁,举止得体,礼貌性笑容较多,但表情略显矛盾,嘴在笑眉头却紧蹙,坐姿端正,态度配合,稍显局促紧张。平素体健,无重大躯体疾病,学校体检正常。紧张、抑郁、害怕的情绪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兴趣减退等症状持续两个多月,没有服用任何药物;无家族精神病史。神志清醒,未见感知觉障碍,说话有条理,回答切题,思维清晰,语言流畅,表达语速较慢,以前喜欢打游戏。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和干扰,与家庭成员、同学、朋友的交往减少。

5 评估与诊断

(1)综合临床收集的资料,该来访者记忆力及智力正常,不良情绪除了表现在刺激事件外,也有泛化现象,症状持续时间已有2个多月,自知力完整,无重大躯体疾病,抑郁状态明显,主动求医后无果便中断咨询,后辅导员代预约咨询,来访自行前往。心理问题的关键点主要为对来访移情、退行、自我否定等防御机制的干预,协助其在意识层面接纳潜意识的部分。

不良情绪属于对生活事件的过度应激反应,持续时间超过两个月,不足半年,无明显人格与思维障碍,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已出现泛化,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2)初步印象。严重心理问题:失恋引发的抑郁状态。诊断依据:根据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①来访者体验的不良情绪由强烈负性生活事件引起,被现实因素所激发,具体原因是被前女友分手;②持续时间较短,接近两个月;③不良情绪不仅针对刺激事件,还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出现泛化;④人格无明显异常;⑤思维合乎逻辑,知、情、意统一;⑥难以保证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社会功能受到明显影响。

(3)鉴别诊断。①与精神性疾病相鉴别:精神病患者的特点是患者的主客观不一致、知情意不协调、人格不稳定,多数患者会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等,对自身的精神疾病没有自知力,通常不会主动求医。而本案来访者的主客观一致、知情意协调统一、个性稳定,未见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自知力完整,能主动求医,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②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一般心理问题的始发事件通常较为轻微,反应强度较弱,不良情绪仅针对刺激事件,症状持续2个月以内,社会功能基本不受影响。而本案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始发事件和情绪反应都较为强烈,对象及内容已出现泛化,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未满半年,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此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③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抑郁性神经症一般表现为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担心郁闷和轻生念头,还伴有长期且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失望、自我感觉差等抑郁症性症状,病程一般持续2年以上,且有头痛、腰背无力等躯体症状等。本案来访虽然也以抑郁为主要症状,但由于抑郁情绪有明确的客观对象和具体内容,且持续时间2个多月不到半年,对象出现一定程度泛化,社会功能也受到一定影响,但仍能保证日常生活和上课,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6 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该来访生理躯体等方面正常,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原因。(2)社会原因: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被女友提出分手;②成长过程中被否定较多,习惯性压抑情绪和讨好他人,以此获得他人的关注和重视;③父母严格的教养方式和较高的期望使来访者对自己不自信;④没有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⑤周围没有能够理解来访的长辈亲友。(3)认知心理原因:①认知上存在不合理信念;②被抑郁情绪困扰,但由于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内在自我缺乏力量,无法自行解决。

7 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7.1 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1)缓解来访者当前以抑郁为主的不良情绪体验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症状;(2)调整来访的认知偏差,澄清挑战其观念中非理性信念,发现内在自我,逐渐建立自信心,客观地看待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远期目标:(1)帮助来访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客观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2)提高来访自我抗挫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减少此类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在以后生活中出现的倾向性;(3)帮助来访整合内在人格系统,今后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7.2 咨询方案

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人本/超个人主义心理学流派中的“专注法”和“心像法”配合认知谈话技术来帮助来访者澄清自身感受和事件的对应关系,对其关于失恋问题的一系列负性情绪进行梳理,实现内在自我的对话,从潜意识中重新发现真实自我,最终缓解各种身心症状,并引导来访者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

(1)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明确来访的需求,共同制定短期的咨询目标,明确来访对前女友的情感依恋来源,发掘来访持续抑郁低落的深层原因。(2)领悟、修通阶段: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探讨不合理信念产生的原因和目前采用的解决方法。在潜意识层面帮助来访找到内在真实自我,并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整合内在矛盾冲突的副人格,鼓励来访重新接纳真实的自己。(3)再教育阶段:评估之前的咨询效果以及对来访的影响。重塑自信。

8 咨询效果的评估

来访者自我评估:觉得舒服轻松许多,可以集中注意力看书,和舍友同学出去聚餐,偶尔玩游戏打球,接受已经分手的事实,虽然看到前女友还会有情绪起伏,但不明显了。晚上基本能正常入睡,没这么害怕被人嫌弃或讨厌了。今后会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更开朗自信。

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在咨询的过程中,由第一次进入咨询室的阴郁拘谨、愁容满面到咨询结束时的轻松愉快自信焕发,来访者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通过辅导员的回访和跟踪,得知来访能重新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9 对本次咨询案例的总结

情感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普遍,因为对自己、对爱情和性的不了解,大批学生被情感问题困扰一蹶不振甚至放弃生命。通过本案例,咨询师认为多数情感人际类心理问题,核心都是个体对自我的不确定性和对自我的不接纳造成,运用人本/超个人主义流派的技术能很好的穿透问题的表象,直达人本真,相信“人本具足”,在“全人发展”的道路上尊重个体的成长,为更多在困惑煎熬中的大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

猜你喜欢
来访者咨询辅导员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