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材料的设计与认知负荷研究

2022-03-17 08:25张会萍
英语教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习材料教师应学习者

张会萍

引言

随着泛在学习的普及和推广,移动学习已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移动学习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性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移动学习中,移动学习资源是学习者有效开展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在移动学习资源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学习者要考虑认知负荷的问题。“在移动学习中,如果缺乏对学习者认知负荷的探究,将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认知超载,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张慧、张定文,等2018:41)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只有有效控制认知负荷,才能避免认知超载,提高泛在学习的效率。“根据三类认知负荷的来源、属性及相互关系,可以把这一任务分解为三个,即减少内在认知负荷、减少外在认知负荷、适度增加关联认知负荷。”(庞维国2011:27)只有面对移动学习平台上的语言学习材料,学习者才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反复学习,最大限度地加工语言输入材料,并高效完成语言输出活动。移动学习拓展了大学英语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大学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决定了课外拓展学习的重要性。移动学习资源极大地弥补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有限性。移动学习材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语言输入材料、语言输出示范和语言活动驱动的作用。在这些作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加工语言输入材料、模拟优秀语言输出范本和完成语言输出活动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在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移动学习材料,有效控制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其移动学习效率。

一、移动学习材料的优化与内在认知负荷

在选择移动学习材料时,教师应尽可能降低学生在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内在认知负荷。

在语言输入材料的选择上,首先,教师应控制其难度。学生的内在认知负荷是由学习内容的难度决定的。因此,在移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教师一定要控制其难度。比如,对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文本,可以通过增加注解和译文的方式降低其难度,从而减少内在认知负荷。其次,教师应控制好移动学习材料的长度,以及学生学习移动学习材料的时间。移动学习的特点之一是学习时间碎片化。对学生来说,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重要前提之一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因此,在准备语言输入材料时,应将时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时间不能过长。“把学习资源设计成一系列短小的学习片段,既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学习者的使用,又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祁新星、刘志勤2013:35)针对某一知识点的微课是很好的语言输入材料。微课的时长不会超过10 分钟,且知识点单一、重点突出,是非常好的移动学习材料。时间不长的微课更有助于学生反复学习。比如,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学生须准确掌握相关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教师可以利用《碰词儿》这档介绍中国特色词汇的节目,精选语言输入材料,帮助学生学会使用中国特色词汇。这档节目时长大多在3 分钟以内,且配有中英文字幕,是非常适合学生的语言输入材料。此外,在移动材料的选择中,教师要避免选用过于简单的学习材料,否则学生会因认知负荷太低而失去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要注重学习材料的趣味性和时效性。学生在利用移动设备学习时往往处在不确定的学习环境中,且学习时间不长。如果学生处在嘈杂的学习环境中,趣味性强的学习材料更能吸引其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设计移动学习材料时,应在注重知识性的前提下,多选择学生有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材料。语言学习离不开社会环境,关注社会热点是语言学习人文性的要求。选择具有时效性的学习材料,更能让学习者深刻认识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关注时效性强的语言学习材料。学习者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时,趣味性和时效性强的语言学习材料能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师只有不断从难度、长度及内容等方面优化移动学习材料,才能使学生的内在认知负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才能使其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高效地进行泛在学习。

二、移动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与外在认知负荷

外在认知负荷是由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构成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移动学习材料,教师应考虑语言输入材料的呈现方式,包括标记清晰、明确引导,提供样例性语言材料,注重语言学习材料的多样性,把握好移动学习材料难度的递增等。通过以上措施可以降低学生在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外在认知负荷,提高其大学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语言学习应是听、说、读、写、译全方位的训练。教师在移动学习平台上所上传的资源应形式多样、数量适中。为了降低学生在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外在认知负荷,可以通过给移动材料正确命名的方式帮助他们快速查找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命名中必须包括学习材料的形式(阅读材料、音频材料、视频材料)及学习材料的主题、内容和关键词,部分材料可以标注其与学习任务的关联性,让他们明白每一项学习材料的作用。通过科学、清晰的引导,学生能快速找到自己在某一时刻最需要的学习内容,并将其与自己的先验知识及即将要获取的知识匹配,提高语言学习的有效性。

根据认知负荷中的样例效应,“为学习者提供展示解决方法的样例,相比直接通过解决问题学习,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高媛、黄真真,等2017:58)。因此,教师在呈现语言学习材料时应精心挑选具有语言示范作用的语言材料供学生模仿。在移动学习环境下,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任务随时上传示范性的语言学习材料。比如,教师在布置学生完成某一情景对话前,可以将类似的情景对话上传到移动学习平台供他们自主学习。通过该样例式的对话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完成情景对话任务时有意识地模仿情景对话中的重点句型,既降低任务完成的难度,又使外在认知负荷有效降低,从而加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过程,大大提升习得目的语的效率。

移动学习平台为教师上传形式多样的语言学习材料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教师可以上传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及网络链接学习资源,大大丰富语言材料的呈现方式。“由认知负荷理论的通道效应可知,媒体呈现信息的过程中利用视觉或听觉单一通道的学习效果远比不上同时利用两者进行同步呈现。”(付道明2015:102)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优势,多选择能同时动用学生视觉和听觉通道的语言学习材料。通过增加音频的方式,打开学生习得目的语的听觉通道,改变语言输入材料单一呈现的方式,从而减少其外在认知负荷。“在移动学习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结合文字和声音/画面共同呈现教学内容,有效促进认知加工和知识的生成。”(杨进中2012:89)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有声阅读较传统的纸质阅读有一定的优势。如果材料选择适当,有声阅读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者的外在认知负荷。比如,在上传关于文学作品的英语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将有声阅读作为移动学习材料。学生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时同步收听英语朗读,能有效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声音和文字的共同呈现能提升学生信息加工的有效性,同时富有感染力的小说朗读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增强其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的语境感,使其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外在认知负荷在无意识中得到降低,对英语阅读材料的抗拒心理得到逐步缓解,信息加工的能力大大提高,对阅读材料的理解逐步增强。

在众多移动学习材料中,教师应按难度递增的原则有序地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视频材料的选择上,可以根据时长、内容难度、有无字幕的顺序上传任务点;在结合单元主题上传补充视频资源时,可以先将时长较短、难度略低、有字幕的视频资源上传,随着单元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再上传难度更大的语言学习材料,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学习,为语言输出活动积累很好的知识,从而更高效地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教师通过科学设计移动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在移动学习平台上进行移动学习时的外在认知负荷,极大地缓解了他们进行移动学习的压力,有效促进了他们的主动学习。

三、移动学习材料的相关性与关联认知负荷

关联认知负荷的适度增加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必要的。“相关认知负荷往往是由学习过程中用于建构图式或图式自动化活动所引起的,它促使学习者把有限的认知资源分配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林洪新、张奇2009:59)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及实用性强的移动学习材料,适度增加学生的关联认知负荷。这些移动学习材料能用来填补学生的图式空白,帮助他们构建图式,建构新的知识。

在语言输入材料的选择上,教师要以任务为导向,注重语言输入材料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语言输入材料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学生的关联认知负荷能得到适度增加,加工相关信息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比如,在收集《碰词儿》的语言学习材料时,将相关主题词汇进行归类,结合语言输出任务,上传学生在语言输出活动中有可能需要的中国特色词汇学习资源供其学习。多个《碰词儿》的视频通过共同的主题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内容的相关性也让学生有机会反复接触某些高频词汇,从而大大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上传至移动学习平台的语言输入材料必须围绕相关的主题和目标明确的任务,必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本中的语言学习材料。在目的语的学习过程中,很多文本理解的障碍源于缺乏背景知识。学习者的关联认知负荷的增加必须建立在与各项语言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的基础上。因此,在这些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预测他们在完成语言活动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提供从形式到内容的相关学习材料。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关联认知负荷增加了,事实上这些关联认知负荷的增加又是必须的。这些关联负荷的增加为学生完成语言活动减少了困难和阻力。相关的移动学习材料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弥补学习新知识所缺少的背景知识。

此外,在利用移动学习环境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语言学习材料的实用性,也就是语言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师应尽可能多地选择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语言学习材料,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所学内容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帮助作用。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中的成功或失败,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案例的呈现越鲜活和直观,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与这一活动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学习资源是教师必须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的移动学习材料。因为这一能力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有密切相关性,他们对这些学习资源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其关联认知负荷也会适度增加。方中玉(2014)认为,学习内容与生活相关联,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是提高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相关认知负荷的策略之一。教师通过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这些材料,为其语言的有效输出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在移动学习环境下,为了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高效性,教师应关注他们的认知负荷,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完善移动学习材料。另外,教师还要通过降低学生内在、外在认知负荷和适当增加关联认识负荷的方式,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移动学习材料提升在移动学习环境下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从而提升其语言输出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学习材料教师应学习者
党史学习教育四种指定学习材料少数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数学探究中提升学生智慧的路径研究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远程教育学习材料开发与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