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

2022-03-17 13:16彭媛婷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父代子代代际

彭媛婷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农村现阶段的贫困形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于农村家庭之间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相对贫困的形势越来越凸显。虽然解决了农村地区绝对贫困的困境,但相对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依然不能忽视。所谓相对贫困代际传递是指在相对贫困的农村家庭中一切关于导致贫困的相关因素,在相对贫困的农村家庭内部由父代传递给子代,致使子代在成年以后重返父代的困境,子代在继承了导致父代贫困的因素后,又将此类贫困因素传递给后代,形成了贫困的恶性循环链。目前,有关研究相对集中于阐释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3],而关于如何解决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研究鲜少可见。教育对农村扶贫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如何深化教育对农村相对贫困家庭所带来的良性影响,以及建构解决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长效机制值得探索。

1 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现状

1.1 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意识薄弱

一些农村家庭刚刚在物质上步入小康,但思想上仍相对滞后,认为已经步入小康无需过多忧愁子代的可持续发展,无需进一步加大子代教育投资成本以巩固现有小康成果。同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成本受到风险意识的影响,认为子代教育投资成本过高,且不能及时反馈于现实经济生产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而难以实现子代教育投资的“变现”,所以更希望子代早日步入职业生涯之中以寻求稳定生活,降低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因此,亟需转变刚刚步入小康的农村家庭的子代教育投资思想观念,根除传统固化思想的影响。除此之外,大多数农村父代受教育程度不高,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不重视子代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子代很早步入社会,以满足自我对物质利益的渴求。

1.2 父代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意识薄弱

数据显示,截至2016 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22 万人,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仅占8.3%,小学及以下的占43.4%,实用型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的7%[4]。过于年轻化的劳动力结构并不能满足农村地区劳动力需求,需对农村家庭父代进行系统的、深入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支撑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农村家庭父代对互联网信息接受程度较低,部分人群很难获取海量的求职信息,对求职信息缺乏了解,更难从繁杂的岗位信息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但现实生活中,农村家庭父代期望通过政府和专业人员的扶持帮助来利用信息平台提高劳动效率和职业技能,获取更充足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以往的职业培训存在内容单一、零散的现状,而当前农村家庭父代的职业技能与实际工作匹配度不高、深度不够,技能理论与实践生产脱节,导致父代虽然接受了职业培训,但职业培训的效果并不明显,技术能力较低,难以转换为现实生产力。同时,父代由于习惯了传统的农作方式和工作模式,固化思想根深蒂固,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意识较为薄弱,又缺乏长期且系统性的专业人才指导,不利于开垦新的农业经济资源地带。

1.3 农村教师运用新型教育手段的水平不高

城乡教育发展一直存在不均衡的问题。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农村教育,但农村教师队伍照搬城市教育的新型手段和方法始终面临一定的局限性,不符合农村学生的知识需求现状。另外,在偏远地区的学校,农村优秀青年教师资源紧缺,缺乏深入学习新型教育工具的操作技能和处理方式的动力,并且未能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加之农村学生利用新型教育工具来提高自身知识储备的能力欠缺,因此,农村教师如何深层次地运用新型教育手段,发挥高质量教育的功效来缓解相对贫困代际传递成为难题。

2 教育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

2.1 转变教育投资观念,加大教育资本投入力度

2.1.1 转变父代教育投资观念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提高的重要方式与手段,可以更好地提升子代的劳动生产率,帮助子代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以回报农村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的收益,促进自身家庭收入增加和农村整体片区的经济增长。因此,应转变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深刻理解劳动生产率和子代受教育水平之间的正比关系,加大农村父代对子代教育的投资力度,使子代拥有更强的行动力去缓解父代相对贫困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再受到相对贫困的限制。另外,可以将生产知识、管理能力、健康素质与劳动技能于一体的人力教育资本投入观念渗入农村家庭教育,倒逼父代重视子代对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能力的学习,使教育投资更加精准化、多元化与立体化,发挥好教育投资对解决相对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有效作用。

2.1.2 加大对子代教育的投资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城镇与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资本投资的重要影响,只有致力于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发展水平,才能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5]。政府需从多种维度建设农村教育体系,在转变父代教育观念的同时,尽力帮助农村相对贫困家庭的子代继续完成学业,避免农村子代因相对贫困而失去受到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比如,政府在宣传教育缓解相对贫困代际传递时,可以帮助相对贫困家庭学子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生活补助费用,减免高中阶段的学杂费用,完善大学生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扶持制度,并为农村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通过一系列政策,让相对贫困家庭感受到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带来的红利,从而真正转变父代对教育投资的观念,加大对子代教育投资的力度,有效缓解由于教育不足而导致的子代贫困现象。

2.2 强化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2.2.1 强化父代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

加强农村教育不等于只加强对子代教育的投资观念,也需要通过深化职业技能教育的内容来增强父代自身职业素质与技能。要根据父代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专业技能的运用水平,设计符合农村父代实际水平、行之有效的教育内容,指导并帮助父代提升自身技能。技工培训机构应将碎片化职业教育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和调控,告知于技工培训师资,然后,技工培训师资依据社会需求和农民个人发展需要来制定合理的计划,参照企业标准,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培养父代的职业技能。同时,在技工培训师资对父代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的时候,要注重教育内容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依据农村父代不同群体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特长与专业技能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其适应不同工作的职业能力。另外,要加强对相对贫困农村家庭父代进行实用且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父代劳动者种植农产品的技能,提高农业产品生产率,实现农产品的增产,从而增加收入。

2.2.2 优化父代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相对贫困农村家庭父代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农业产品高质量生产知识与科学的农业仪器操作技能,需要进一步改进相对贫困农村家庭父代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培训方式和内容进行培训。就培训方式及培训内容而言,政府要根据当地农村环境现状、不同农产品生产状况、不同仪器使用情况及不同市场岗位需求来设计培训内容,聘请专业的培训队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兼顾农民个体发展需要,指导农民提高产品生产职业技能,避免理论知识教育与农产品生产实践脱节。

2.3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创新农村教育手段

2.3.1 引入数字媒体技术,营造农村教育信息生态环境

农村教育需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新型技术融入农村教育领域,以新型技术手段的管理体系作为保障,更好地服务于农户,为教育缓解相对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提供源动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教育环境,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为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政府可将数字媒体中的优质资源输送到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将数字媒体技术与农村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构建一个便捷、有效的网络教育服务系统,创建“互联网+农村教育”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平台,畅通农村子代培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链接网,促使农村教育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度融合,以新媒体共享信息资源的方式,实现农村数字化教育,营造农村教育信息生态环境,实现政府对农村子代的单一化教育向数字化教育的转变,达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和创新手段应用于农村人才培育全过程的目的。

2.3.2 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开发农村教育教学软件

互联网传播具有及时性、便捷性、渗透性等特点,克服了时间与空间中信息传播的困难,使相对贫困农村家庭能够共享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信息。通过精细化远程教育平台上的海量资源,能帮助相对贫困农村家庭快速掌握农业生产经营的知识与技能。但互联网模式的农村教育培训对硬件设备和技术平台的要求较高,因此,各级政府需相互协助,投入大量资金合力建设远程教育平台,开发符合相对贫困地区需求的专门的远程教育教学软件,发挥互联网在农村教育中的实际效用。

猜你喜欢
父代子代代际
中国高等教育的代际传递及其内在机制:“学二代”现象存在吗?
延迟退休决策对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基于人力资本传递机制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父代收入对子代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男孩偏好激励父代挣取更多收入了吗?
——基于子女数量基本确定的情形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火力楠优树子代测定与早期选择
24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家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