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女主人公的三盼三叹之美

2022-03-17 13:38冯德鸿
语文天地 2022年4期
关键词:爱巢男子婚姻

冯德鸿

《氓》是《诗经》的经典篇目之一。凡读过的人都为文中的女主人公而叹惋。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主人公正是凭美好的德行赢得了读者。千百年来,这一形象激励着人们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找一个意中人,与之白头偕老,这样的愿望本朴素不过,但女主人公的生活遭遇和不幸的命运,却让人同情、怜悯。在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本真执着的情,洗尽铅华的美。下面具体从人物的三“盼”三“叹”方面来进行探析。

一盼美好姻缘。未婚前对那个抱布贸丝的男子不说是一见钟情,也是你情我愿,心心相印。追求美好的婚姻,是普天下人的共同心愿,找得如意郎君,是待嫁女子的理想归宿。氓一出场,那“蚩蚩”的样子就深深吸引了女主人公,让她倾心爱慕,芳心暗许。“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女主人公经过初步的考验,度过了“不见复关,泣涕涟涟”的相思,迎来了“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的欢欣喜悦,最终宝马香车,身手相牵,品尝了婚姻的圣果,珠联璧合,了却了那份日夜相思的牵挂。

二盼幸福生活。心随人愿,与心仪的男子走在一起后,女主人公深深明白,美好的生活需要勤劳的付出,爱巢的构建也需要物质生活做基础。于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全身心地投入,尽可能分担男子肩头的重担,恪守古礼“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习俗,一心经营着生活的小天地。一年年的辛劳,家业渐丰;朝暮不息的劳作,对生活满怀憧憬。她希望通过自己辛勤的汗水为爱巢助力,浇灌出幸福的花朵,让家人的生活无忧无虑,少一份风雨奔波。

三盼白头偕老。“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女主人公出嫁后一直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之中,她尽全力,打理家庭,丰盈物质,信守诺言,苦中求乐,就是希望夫妻同心,琴瑟和鸣,牵手一生。心中有爱,脚下有路。家是爱心的港湾,为了爱,她心无怨,身不累,牵着那份美好,揣着那份执念,一年又一年,忙忙碌碌,操劳备至。每遇难关,一想到心爱的人,全身就充满了力量,精神百倍,继续向前。女主人公不懈努力,是在用实际行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

可见,女主人公的心灵是多么美好、淳朴。物质生活再苦,也压不住她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奋斗。她相信冥冥之中的姻缘是神灵的赐福,“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的相牵是命中注定的人生,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再苦再累,终到那地老天荒的一天。这种盼是符合常人心理的盼,极具代表性。

从《诗经》形成的年代来看,不论是西周初年还是春秋中叶,都是一个宗法制盛行的时代,男尊女卑,地位悬殊,社会等级森严,女子在家庭中“束于礼,止于礼”,处处谨慎,步步留心,位置极低。她之所以有这样的期盼,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追求自由婚姻,说明缺乏自由婚姻的现实;追求幸福生活,说明女子只是家中的附庸而已;追求白头偕老,那只是众多普通女子的善良愿望罢了。基于这样的社会现状,下层人民才有了积极的渴求和美好的愿望。诗人塑造这一形象打动了无数读者,引发了不同思考。在她身上,寄予了多少厚望,使自由、幸福、和谐的生活追求具有了不同的意义。而女主人公的处境及其命运,更多的是让人悲悯!人物之美,美在心灵,美在勤劳地创造生活。带着这种美,作者的笔锋陡转,从人物的“盼”转为对人物的“叹”,两相对照,反差鲜明突出。

一叹她溺情难脱。爱情是甜蜜的,生活是现实的。过度沉溺于爱情当中,过度对爱情生活寄予厚望,往往寄之愈高,摔之愈惨。岁月不知人已老,那无情的刻痕已悄悄留在曾经姹紫嫣红的双颊。没日没夜的操劳,消磨去了女主人公的青春容颜;专心经营着爱巢,却不知心上人已有所转移。特别是一个经商的男子,难免不被外面的花草沾染,悲剧发生自然而然。“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生活如果缺失了应有的佐料,爱情便没有了依附。

二叹她错识良人。自己一心一意在营建家园,而男子却不珍惜,反而三心二意,离心离德,这对自己是多么不公。视觉疲劳也罢,各种琐事也罢,只悔当初识错了人,枉费了一腔心愿。生活是验金石。为了得到自己,男子花言巧语,海誓山盟,使自己托付终身的婚姻成了对方玩弄感情的把戏。悔自己,因为爱情一时冲昏了头脑;叹男子,喜新厌旧情有所迁,“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导致眼前不欢局面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贵族阶级生活的骄奢淫逸,下层人民命运的曲折悲惨——无人身自由,随意遭人践踏。生活的经历,情感的波折,不平的现实,一步步让女主人公认清了男子的本相,于是逆袭生活之世俗,义无反顾地回击男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种决绝的态度和这份果敢的胆识,令人拍案叫绝。

三叹她处境艰难。自进婆家门,便开始了苦难的生活。没日没夜的劳作,一干就是多年,任劳任怨不说,也没换得婆家人一句同情的话。满腔的委屈给谁说?或许倾诉给“丈夫”听一听,结果“丈夫”不但不同情,反而拳脚相加,实施家暴,弄得遍体鳞伤,眼泪倒肚流。曾经那个“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的男子何在?光阴飞驰,人性善变,情感无助,生活是多么艰辛。一边是善良、勤劳,一边是世俗、可恶,优劣立见。男子负心,家庭生难,希望兄弟们能同情,给自己以精神的慰藉,而得到的却是过多的不是,难以理喻的指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哪里明白女主人公的处境和内心之苦!他们受制于环境习俗的陈规,认为男子的所作所为合矩中规,理所当然,社会如此,天下如此。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男子可以高高在上,为所欲为,小小一个弱女子又算得了什么?伺候主人,做苦工似乎成了应尽的本份。除此之外,还能有别的奢望吗?不能有。男本位大行其道,恣意妄为,已是整个社会的主流,女子犹如蝼蚁、飞尘,微乎其微,实在不值得一提。谁还去考虑她们的处境和感受?

三盼三叹,让女主人公看清了对方,反省了自己。故事的结局虽然是悲剧式的,但正是这震撼人心的悲剧,活脱脱地塑造出一个个性鲜活的人物。这个人物自身有她的不足,比如轻率、幻想,但勤劳、坚韧的美德令人赞赏,值得肯定。读者多为她不幸的遭遇而嗟叹,为使她无助的社会环境而深思,也为她决绝的态度而振奋。头脑冷静,不盲从,不沉溺,有主见,生活就有好兆头。如果迷失了自己,美丽的陷阱便是苦难的开始。女主人公的经历告诫我们,不慎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不论社会环境怎样,习俗总影响着人的生活。《诗经》之美在于传递了这种美,让后世更多的人看到这种美,关注这种美,也反思这种美。艺术是生活的写照,但艺术更好地概括了生活。《氓》中的女主人公是那个时代无数女子的缩影,她的举动就是天下所有遭践踏女子情感的宣泄,以此有力地去声讨那种不平等的社会。

《氓》犹如一道闪电,撕裂了漆黑的天幕;犹如一粒沙石,激起了深潭的浪波;犹如一击重槌,敲响了浑厚的沉鼓。从相恋、相守到分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盼的执著,叹的痛心,其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爱巢男子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从男子力保卫战开始
有没有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男子买执照骗47万拆迁款
满脸通红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