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2022-03-17 13:54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
惠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

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历程。从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至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已有二十六年。1996年教育部批准16所高校为试点单位,1997年开始招生,当年招生人数仅为97人,主要为在职高中教师。2009年开始招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2010年开始设置教育博士专业学位。2011年6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始实施公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年又开始招收农村教育硕士。经过26年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成就。到目前为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领域,建立了从幼儿教师到高中教师的全方位培养体系。

首先,从规模上来说,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一是培养院校数量增长。从1996年的16所院校到去年增至185所院校,其中180所是教育硕士培养院校,5所是特殊项目学校,增长速度变化非常明显,意味着教育硕士培养能力在不断增强。到目前为止,除军事院校之外,所有院校类型都开展了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不管是综合性大学、理工科类院校,还是体育、艺术类院校。二是区域分布逐渐合理。过去教育硕士培养院校主要集中在省城,如今已经扩展到地市级城市,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需要。三是招生规模迅速扩大。1997年第一年招生97人,到2021年招生人数达到45 000人。20多年来累计招生人数55万人,已获得学位的人数超过30万人,为我国教师学历层次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从培养模式上来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形成了不同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即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教育硕士的培养是以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为基本目标。二是在教育硕士培养中强调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在实践教学方面,强调以“三习”(见习、实习、研习)为关键环节。三是近10年来出现了新变化,即开始推行案例教学。四是从论文的角度来说,强调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五是不少教育硕士培养院校都在中小学建立了各种类型和形式的教育硕士教育实验基地。六是着力加强不同院校间的交流。最后,经过多年地发展,关于教育专业学位教育的学术研究已初具规模,无论在各级科研项目立项,还是在各种形式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方面,关于教育专业学位教育的成果逐步增多。教育专业学位教育研究业已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新兴研究领域,为推动教育专业学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面临挑战。一是供需矛盾依旧很突出。从全国来说,如今小学教师拥有硕士学历者占2%,初中小于5%,高中占12%。教育硕士供需矛盾依旧突出。二是专业的管理和招生有待完善。在管理层面上,存在着重申报轻建设、重制度文本轻落实监督,以及专业建设不足、投入不足的现象。在招生上,有些院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在招生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生源质量。三是专业的培养模式改革还有比较大的探索空间。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大学主要承担课程教学,学生的实践环节主要交给中小学,但这两个环节往往缺乏沟通和有效交流,导致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课程教学不能很好地用于指导和引领教育实践。此外,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学生论文选题等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四是实践基地的建设迫在眉睫。如何建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基地是迫切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全日制学生的比重越来越大,实践基地的建设就变得至关重要。五是在规模高速扩张的同时也要稳定地保持教育硕士培养的质量。六是在高校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要加强,保证专业培养的师资力量。七是培养模式还须不断完善。需要思考如何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现在的教学过于强调实践能力可能也是一种危险,因为教师不是汽车修理工,而学生不仅需要知道怎么做,还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理论学习仍然很重要。如何坚持实践性导向,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培养模式改革当中非常关键的要素。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