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屋唱酬录》考述

2022-03-17 15:54刘恩惠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总集线装书丛刊

刘恩惠

(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44)

清诗总集数量众多,自1922年日本学者开始对其研究以来,已有一个世纪之久。在这一百年间,中外学者逐渐开始重视并循序渐进的对其进行研究,如王卓华教授主持的“全清诗歌总集文献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但总体而言,对清诗总集的研究仍然是清诗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清诗唱和总集是清诗总集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跟总集一样,清诗唱和总集的研究也还存在着空白。《林屋唱酬录》就是这样一部还未受到学者关注的诗集。清代江南地区的诗歌创作活动,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而《林屋唱酬录》正是收录了马曰琯等五位江南文人在江南地区游玩时的唱和作品,作者都是当时江南一带有名的文人诗客,因此该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具有研究的价值。

一、《林屋唱酬录》的版本与体例

《林屋唱酬录》共有四个版本,分别为清乾隆十七年(1752)马曰琯的刻本、清道光三十年(1850)伍崇曜的刻本、1936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中的铅印本和2019年王卓华、曹辛华《清诗总集丛刊》中的铅印本。其中,除清乾隆年间的刻本以外,其他都是在清道光年间的刻本基础上编印而成的。这四个版本兹录于下:

清乾隆十七年(1752)马刻本:该版本每半叶10行,每行21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单框。现存于国家图书馆。

清道光三十年(1850)伍刻本:该版本与“马版”几乎一致,也是每半叶10行,每行21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单框。内容与马刻本相同。不同的是,该版本的版心下方刻有“粤雅堂丛书”的标志。此版本的刻本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印本现存于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12家机构中。

1936年铅印本:此书根据粤雅堂丛书排印,体例与内容均无变化。

2019年《清诗总集丛刊》铅印本:这一丛刊中的《林屋唱酬录》仍然是以清道光年间的《粤雅堂丛书》为底本来进行排印的,被编入第99 册的前半部分,形式上为竖排繁体刊印,内容与前几个版本无异。

《林屋唱酬录》共一卷,马曰琯等著。该书共收录223首诗,绝大多数都是五言诗和七言诗。其中五言共有133首,约占比60%,七言共有83首,约占比37%,六言诗,共4 首,约占比1.7%,此外,还有极少的歌行体,共3首,约占比1.3%。《林屋唱酬录》前有沈德潜的序,序文简述了马曰琯携弟及友人自扬入吴,克服艰难,游览吴地盛景,并随景赋诗唱和的情况。后有伍崇曜的跋,同样叙写了马曰琯五人游玩吴地、互相唱和的过程,并且写到了自己偶然得到《林屋唱酬录》传本后重新刊刻的过程。此外,在集末还有杭世骏撰写的《嶰谷马君传》,叙述了马曰琯的生平和家世,高度赞扬了他遮蔽寒士、开仓赈灾等善举,最后写到马曰琯去世时大江南北为之痛哭的情景以及自己作传的缘由。

二、《林屋唱酬录》唱和者考述

《林屋唱酬录》中的唱和者分别是马曰琯、马曰璐、陈章、闵华和楼锜,共五人。其中,马曰琯与马曰璐是兄弟关系,是当时扬州著名的盐商。他们广结天下名士,不仅与一些声望很高的文人交好,如厉鹗、全组望等人,而且也同样热心对待那些贫寒之士,如本文中的陈章、闵华、楼锜等人。因马曰琯“性耽山水”,常与他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出游,足迹遍布京口、吴中、林屋诸地,他们也在游山玩水中写出了不少佳作。

马曰琯(1688—1755),字秋玉,号嶰谷。祖籍安徽祁门,祖父马承运至扬州为盐商,遂迁扬州。父马谦追念先辈有以治经知名者,临终遗命子辈肆力学术。于是其母为曰琯、曰璐延请名师授业。马氏兄弟遵从父命,好读书,但并不汲汲于科名,遂以业盐,为文终老。由于马氏家中向朝廷捐款,曰琯援例候选主事加道衔。曰琯著有《沙河逸老小稿》《嶰谷词》,编辑有《林屋唱酬录》《韩江雅集》。马曰琯“诗骨清峻”,以诗名,富于藏书,礼遇寒士。此外,他还“济人利物”“设诚致行”,慷慨于公益事业,多善举义行。因此颇得时名,去世后大江南北为之恸哭。①杭世骏著,蔡锦芳,唐宸点校:《杭世骏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615页。

马曰璐(1711—1769),字佩兮,号半查、半槎、涉江。一字半槎,祁门人。与兄马曰琯在扬州经营盐业,为徽商巨富。马曰璐博学工诗,诗笔清削,与兄曰琯齐名,时称“扬州二马”。乾隆丙辰年(1736)被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家有藏书楼,见秘籍必重金购置。马曰璐的诗作见于《韩江雅集》《林屋唱酬录》者最多,另著有《南斋集》。②阮元编:《淮海英灵集》,商务印书馆1935年铅印本,第237页。

陈章(1696—1760),字授衣,一字竹町,号绂斋,浙江钱塘人,是乾隆年间活跃于扬州、杭州的著名布衣诗人,工诗,善楷书,为诸名士领袖。与弟皋有“陈氏二难”之称。陈章年少家贫,青年时期游历扬州,后入唐绍祖湖州幕十年。雍正十二年(1734),唐绍祖举荐其应博学鸿词科,陈章力辞不就。陈章为人“古心而笃行,方正醇雅,造次不苟,有儒者气象”,但他很早就绝意于仕途,长期寓居在扬州马氏小玲珑山馆,一生清贫,布衣终老。有《孟晋斋诗集》。③王伟:《陈章研究》,扬州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楼锜(1717—1754),字于湘,江苏长洲人。一生际遇坎坷,足迹遍布江淮梁宋齐鲁间,曾至京师,羁旅中囊书橐笔,依人谋生。工诗词,虽穷困,但不作忧愁愤懑语,曾受沈德潜赞誉。后入赘于广陵(今江苏扬州)王氏,不久病死,年三十八。身后有一女。死后,其友陈章将他的遗稿整理成集,有《于湘遗稿》五卷。其中卷五为《雪坡词》。④楼锜:《于湘遗稿》,清乾隆二十年陈章刻本,第2页。

闵华,生卒年不详。字玉井,亦字莲峰,江都人。工诗,诗骨清秀有神兴,著有《澄秋阁诗集》,内多存与厉鹗、“扬州二马”等诗友的唱和作品。⑤闵华:《澄秋阁集》,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三、《林屋唱酬录》的内容

《林屋唱酬录》中的诗作主要围绕三个主题展开,分别是:山水纪游诗、隐逸诗和怀古诗。他们的唱和形式为同题共唱和联句共唱。这些作品将马曰琯等人游玩之地的景色和情感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营造出了一种恬淡悠闲的清净氛围,让人心生向往之情。

《林屋唱酬录》中的山水纪游诗数量约占全集的十之八九,诗作内容反映了林屋山、石公山、华山、包山等地的自然风光。如《游慧山三首》《天平山六绝句》《支硎山》《华山》《灵岩山》《邓尉山》《天池》等一系列诗作。试举一例,马曰琯的《华山》云:“洒窗闻曙雨,出户明朝暾。减衣复添衣,笋舆穿云根。鸟道松翠古,虫篆苔花昏。欣逢玉版师,如与静者言。栈险滑积藓,径窄惊诗魂。我本茹芝人,汩没尘土颜。跻攀得丹梯,恍己还旧观。明发试身轻,再上西峰巅。”⑥马曰琯:《林屋唱酬录》,《清诗总集丛刊》第99册,线装书局2019年版,第9页。这首诗具体描绘了诗人在雨后初晴的天气攀登华山的艰难过程和在登山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走的是狭窄的“鸟道”,攀登的是苔藓遍生的栈道,最后成功登上了高耸入云的“丹梯”。在登山途中,他见到的是明亮的“朝暾”,冒出泥土的“笋舆”,古老的“松翠”,微小美丽的“苔花”,滑腻湿润的“积藓”,这些事物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幽静的山间风景图。在这样一首短短的七律中,诗人不仅将自己的登山过程完整的记录了下来,而且还活灵活现的描绘了华山的自然美丽风光以及自己游山途中的所闻所感。

除了大量的山水纪游诗之外,《林屋唱酬录》还有很多反映诗人隐逸情怀的诗,即隐逸诗。马曰琯等五人的身份都是“在野之人”,在政治上都没有进取之心,再加上清朝文网严密,文人动辄得咎,于是他们或埋头于故纸堆,或不问世事避世隐居,或寄情山水,在山水游玩、饮酒聚会、诗歌唱和中寻求心灵的慰藉①严迪昌:《往事惊心叫断鸿——扬州马氏小玲珑山馆与雍、乾之际广陵文学集群》,《文学遗产》2002年第4期。,这也就决定了马曰琯他们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他们想要远离政治、闲云野鹤的隐逸情怀。如《天平山六绝句·莲花洞》《僧房牡丹》《毛公坛》《包山寺》《石公菴僧楼》等诗。试举一例,闵华的《莲花洞》云:“玲珑石窍入,绝似菡萏房。中有不染心,自然生妙香。”②马曰琯:《林屋唱酬录》,《清诗总集丛刊》第99册,线装书局2019年版,第59页。这首诗既是写景,也是写心,不仅写出了莲花洞的幽静美丽、远离尘世的特点,而且也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净自然的心境,将自己的隐逸情怀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林屋地区名胜古迹众多,马曰琯五人作为文人,自然会对先贤故居、古代遗迹等具有厚重历史积淀的地区心向往之,并且在这些地方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即怀古诗。如此次他们经过的剑池、韩忠武墓、涧上草堂、毛公坛、消夏湾等地,均是历代文人怀古之地。试举一例,马曰璐的《韩忠武墓》云:“荒草斜阳动客愁,蕲王高冢人耕畴。孤忠青史千年在,血战长江万古流。克敌弓亡云黯黯,背嵬军散鸟啾啾。穹碑南望犹多幸,三字沉冤卒未休。”③马曰琯:《林屋唱酬录》,《清诗总集丛刊》第99册,线装书局2019年版,第29页。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日暮时分站在韩世忠墓地前的所思所感,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韩世忠英勇神武的敬佩之情,还表达了对韩世忠能够慧眼认清局势,在朝堂漩涡中敢于急流勇退,最终保全身家性命的赞赏之情。

四、《林屋唱酬录》的艺术风格

《林屋唱酬录》的五位唱和者都是长期寓居江南,江南的氤氲水汽和文化氛围滋养了他们的创作风格,使得《林屋唱酬录》整体呈现出一种清新秀丽的风格。无论是从色彩的渲染上,还是从语言的运用方面,抑或是意境的营造上,都体现出了这一点。吟咏山水的写景诗固然如此,追怀历史的怀古诗也不例外。

《林屋唱酬录》中最明显的艺术技巧就是诗人大量运用白描手法描摹山水、刻画人物。描摹景物时,不尚细腻华丽,务求朴实,用粗线条勾勒出景物轮廓。如陈章的《天平山六绝句·剑削崖》云:“干将谁所削,入云高嶙峋。借问盘礡史,何如斧劈皴。”④马曰琯:《林屋唱酬录》,《清诗总集丛刊》第99册,线装书局2019年版,第42页。就用粗线条勾勒出了剑削崖“削”和“高”的特点,简短有力,又生动形象。刻画人物时,不长篇累牍的刻画背景,而是更突出主体。如闵华的《韩忠武墓》云“一代战功先北府,十年身退老西湖”⑤马曰琯:《林屋唱酬录》,《清诗总集丛刊》第99册,线装书局2019年版,第64页。,就略去了韩世忠英勇奋战的细节和他主战的建议不被采纳的背景,只点明了他的赫赫战功和功成身退的主要事迹,刻画出一个既勇武又无奈的英雄形象。

《林屋唱酬录》的语言平淡自然,但是并非质本无华,而是平淡绮丽,自然雕琢。马曰琯一行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并不刻意追求辞藻的华丽和堆砌,也不刻意追求晦涩难懂的典故或生僻字词,更不追求奇崛的结构,而是更倾向于用平常的语言、普通的结构,平平淡淡的将吴地自然山水的美丽展示在世人眼前。如“人远山气清,星淡松影秀”⑥马曰琯:《林屋唱酬录》,《清诗总集丛刊》第99册,线装书局2019年版,第76页。中的“清”和“秀”,就十分准确地体现了山中无人的清幽、夜半疏星树影的特点,也体现出诗人对平淡中见绮丽的追求。“天在湖心写碧,水从山外拖蓝”⑦马曰琯:《林屋唱酬录》,《清诗总集丛刊》第99册,线装书局2019年版,第34页。中的“写碧”和“拖蓝”将天和水拟人化、动态化,活灵活现的展现出了水天一色、碧蓝无间的画面。

《林屋唱酬录》的意境清远幽静。无论是山水纪游诗,还是隐逸诗,抑或是怀古诗,整体上都呈现出这种特点。这一方面是他们的创作题材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受当时诗坛上“温柔敦厚”风气的影响。从色彩的选择上,他们选取了“碧、绿、白、红、蓝”等几个具有鲜明色彩的颜色,这几种颜色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境界。如“水窗吹过水云凉,绿笋红缨引兴长”①马曰琯:《林屋唱酬录》,《清诗总集丛刊》第99册,线装书局2019年版,第36页。、“双桨破空霭,一灯明碧池”②马曰琯:《林屋唱酬录》,《清诗总集丛刊》第99册,线装书局2019年版,第23页。等诗句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从意境的塑造来看,他们的诗句中多次出现“云、烟、竹、月”等飘逸清空的意象,形成了清幽空灵的境界,如“三石桥边一叶舟,竹烟萝雨淡于秋”③马曰琯:《林屋唱酬录》,《清诗总集丛刊》第99册,线装书局2019年版,第13页。“晴光暮变朝变,清镜云涵月涵”④马曰琯:《林屋唱酬录》,《清诗总集丛刊》第99册,线装书局2019年版,第34页。“澄泓一片云,山僧扫叶煮”⑤马曰琯:《林屋唱酬录》,《清诗总集丛刊》第99册,线装书局2019年版,第8页。等。这一切诗句都构成了一种静谧安详的意境,引人向往。

五、《林屋唱酬录》的价值

《林屋唱酬录》作为清前中期江南一带的文人唱和诗集,以其五人唱和的体例、作者的在野身份以及游玩之地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丰富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对《林屋唱酬录》中马曰琯、马曰璐的创作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盐商文学,也有助于我们研究清代诗人的不同身份。清代的诗人除了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和文人阶层以外,还出现了女性诗人、遗民诗人、市井诗人等诗人群体。⑥陈凯玲:《清代诗人并称群体的特殊类型与文学表现》,《阳山学刊》2016年第2期。《林屋唱酬录》中的作者马曰琯、马曰璐就是当时扬州地区有名的盐商诗人,声震大江南北。清中叶时期,扬州时期作为江南重要的经济地区,商人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士人坐馆盐商家庭,与盐商交好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趋向。⑦王丽娟:《“扬州二马”文学活动研究》,扬州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一些盐商脱颖而出,如本集中的马曰琯就是这样一位既是盐商,又有才情,同时具有人文关怀的诗人。在他的领导下创办的韩江吟社,多次举办了各种文学雅集,这种活动不仅使得盐商通过与文人的交往获得艺术上文学上的熏陶,而且也为扬州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人们注意到盐商文学这一特殊的文学。

其次,对《林屋唱酬录》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对清代江南地区的唱和情况的研究。江南自古以来就是文化胜地,它以便捷的交通、宜人的气候、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文人在此游玩、居住,并在此创作。清代江南地区经历了由衰败到兴盛的阶段,大量的文人来此唱和、创作,马曰琯主持《林屋唱酬录》中的唱和活动,不仅展现了他与友人之间的密切交往,也是那个时代众多文人的相似情况的写照。研究《林屋唱酬录》,对我们了解江南当时的社会情况有所帮助,也对我们了解江南地区的唱和情况有积极意义。

最后,对《林屋唱酬录》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理解清代所谓盛世下的文人战战兢兢的文学创作心态。“康乾盛世”看似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也是清朝文字狱最严重、最残酷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戴名世“南山案”、胡中藻案、查嗣庭案、谢济世案等屡屡为文人们敲响了丧钟,无辜受难的文人不计其数。在这样严酷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文人们动辄得咎,不敢随意发议论,自然也不敢像前人一样在诗文中讽谏朝廷,干涉国事。在这样的朝廷风气下,马曰琯一行人纷纷拒绝了官场,主动选择了“在野”。这一点,不仅能从他们的生平事迹中得知,也能从他们留下的诗文作品中看出。

此外,《林屋唱酬录》还保存了一部分小众诗人的文学作品,为研究清代诗学提供了更多的史料。例如本集中的陈章、楼锜和闵华三人。因为他们的名气小,再加上家庭贫困,无力刊刻自己的诗集,如果没有外力资助,他们的作品就很容易散佚。但是因为他们和马曰琯这样声名远扬的人有交往,并且他们之间还有诗歌的往来唱和,这样马曰琯在编辑自己诗集的同时,也将他们几人的诗歌收录起来,使他们的作品得以保存下来,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也为我们了解当时下层文人的生活保存了更多的文学资料。

猜你喜欢
总集线装书丛刊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一部清诗研究的力作*——评夏勇《清诗总集通论》
目录学视域下的地域总集范畴辨析
巴金主编的刊物
略谈《古本戏曲丛刊》中的几部碧蕖馆旧藏传奇
从书装设计教学看古籍线装书的装帧设计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与文体生成*——关于叙事诸文体录入总集的讨论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唐宋元人总集考辨
《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