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刊

  • 《诗联丛刊
    《诗联丛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中法大学、师范学院、朝阳大学、华北学院、南开大学、北洋大学新诗团体联合会出版,1948年6月11日在北平创刊,同年11月17日出至第3辑后再未见出刊。第1辑《牢狱篇》刊出闻一多《政治学家》、何达《无题》等诗和阿垅《传统片论》、胡风《给为人民而歌的歌手们》、冯至《纪念诗人节》等文。当时的介绍说:“《诗联丛刊》是由平津诗联主编的,平津诗联包括九大学的新诗社(北大、清华、朝阳、燕大、中法、师院、华院、南开、北洋)。”“

    扬子江诗刊 2023年2期2023-03-05

  • 《大众文艺丛刊》对延安文艺的延续
    00)《大众文艺丛刊》(以下简称《丛刊》)于1948年在香港创刊,主编为邵荃麟,作家有丁玲、冯乃超、林默涵等人。《丛刊》共有六辑,各辑皆有独立的主题内容,分别是第一辑《文艺的新方向》、第二辑《人民与文艺》、第三辑《论文艺统一战线》、第四辑《论批评》、第五辑《论主观问题》、第六辑《新形势与文艺》,前后历时一年。总体而言,《丛刊》的内容以文学理论批评为主,兼有译介外国的文学理论,同时还刊登一些作家作品。1946年,随着内战的全面爆发,国民党在国统区实行法西斯文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3年1期2023-01-16

  • 董康《读曲丛刊》的编纂与近代戏曲理论文献整理的开启*
    印的《诵芬室读曲丛刊》是民国以来首部戏曲史料总集,辑录元明清曲论七种,收入“诵芬室丛刊二编”,后来又以“诵芬室读曲丛刊(刻)”为名单行刻印,新增两种曲论,共计九种。1921年,古书流通处陈乃乾依据《读曲丛刊》增订出版了《曲苑》,共收录14种曲论,陈乃乾辑印《曲苑》之后,又有《重订曲苑》《增补曲苑》《新曲苑》等一系列以“曲苑”为名的戏曲论著选集发行。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乃至2008年出版的被称作“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的《历代

    文化遗产 2022年3期2022-05-30

  • 献疑与献曝 ——有关《文学丛刊》的一点讨论
    0000)《文学丛刊》是由巴金先生主编,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丛书,因其“编选谨严,内容充实,印刷精美,定价低廉”[1]而受到读者的欢迎,很多书在短时间内再版,甚至不少书在几年内竟达十几版次,在现代出版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丛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剧本等,作者方面则有意采取老少结合、以老带新的举措,其中既有鲁迅、茅盾等当时的文坛老将,也有萧乾、师陀、卞之琳等文坛新人,这种搭配不止推出了作品,而且为文坛推出新人,为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10期2021-11-30

  • 大型文献《中国法制史丛刊》出版
    丛书《中国法制史丛刊》(420册)面世。此套大型文献丛刊受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资助、由南开大学法学院冯学伟副教授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刊整理收录了历代法制文献185种,以时间先后为序,汇集成编,为研究历代法制史尤其是中国传统律学的发展、演进提供了最为扎实的史料基础。此套文献资料同时将公案、成案、刑案的结集出版,为了解传统社会的法律实态提供了丰富素材。据悉,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组织了跨学科的多位學者,以中国历史上多学科文献资料的发

    藏书报 2021年45期2021-05-30

  •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编纂纪程》出版感言
    一一《(古本戏曲丛刊)编纂纪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1年7月内容链接《古本戏曲丛刊》为1949年以来最大的古代戏曲文献整理工程,前后编纂长达六十多年。《古本戏曲丛刊》最终成书十集。本书搜集《古本戏曲丛刊》这套丛书编纂六十多年来的策划、编纂始末,通过图片、资料等向读者展示《古本戏曲丛刊》的编纂历史。全书分上编、下编、附录三部分。上编为当事者回忆文章及《古本戏曲丛刊》相关编纂资料;下编为《古本戏曲丛刊》全部十集的序言;附录收录《古本

    藏书报 2021年42期2021-05-30

  • 戏曲作品总集《古本戏曲丛刊》编纂完成
    璧——《古本戏曲丛刊》编纂出版座谈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的戏曲文献研究专家、古籍界和出版界学者汇聚一堂,共忆编纂经过,研讨其文献价值。集腋成裘,前辈学人遗志得续《古本戏曲丛刊》由郑振铎先生发起并主持编纂,郑振铎先生计划编纂十集,并主持了前四集的编印,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8年,郑振铎先生不幸殉职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重新组织了编委会,由吴晓铃先生继续主持编纂。1964年,《古本戏曲丛刊九集》由中华书局出版,收宫廷大戏10种

    藏书报 2021年31期2021-05-30

  • 本刊创刊四十周年纪念集摘登
    史——〈贵州文史丛刊〉创刊四十周年纪念集》《〈贵州文史丛刊〉四十年总目》二书,并于2020年12月18日举行了“《贵州文史丛刊》创刊四十周年发展研讨会”,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几代作者与编者代表计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纪念集作者对本刊四十年的办刊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也指出了本刊的短处与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提高的意见与建议。兹从中选择部分刊出,以纪念本刊的四十整寿,并向关心、支持本刊的学界人士致敬。本刊创刊四十周年纪念集摘登顾久(本刊学术委员会主任、原主编):我仍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1期2021-03-19

  • 新书苑
    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编 者:上海博物馆出 版 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内容简介:2020年8月13日,由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以下简称《丛刊》),在上海书展中央大厅首次亮相。《丛刊》有以下特点。 其一,《丛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第一、二辑十种碑帖中多为声名显赫的名碑名帖,在书法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中不乏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因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二,入选碑帖均为希世之珍。《丛刊》选目,以文物价值、文献价值

    大学书法 2020年5期2020-11-30

  •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师”
    代文学丛书《文学丛刊》。当时的巴金还只是一个不大被人熟知的文学青年,在接手《文学丛刊》后,他的第一想法便是向早已声名远扬的大作家鲁迅约稿。说实话,能不能约稿成功,巴金心里也没有底,毕竟自己还无名气可言,但他还是决心尝试一下,不过巴金也已经做好了被对方拒绝的准备。几天后,经过一个熟人的介绍,巴金在约定的时间见到了鲁迅,他“怀着崇敬而又拘束的心情”,向先生提出约稿的事宜。没想到,鲁迅想也没想便答应下来,同时鼓励年轻的巴金将这份刊物办出水平和影响力。那一刻,巴金

    故事家·花开不败 2020年2期2020-02-28

  • 坚守底线
    的电话,让我代表丛刊编辑来发言。其实我更愿意代表我个人。我对严老师是有感情的,我现在在丛刊工作,从工作岗位上说是接了严先生的班,但是在學术上,我觉得离接班还很远。我读本科的时候,在座的严老师和孙老师就是授课老师。那个时候,严老师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还没成书,只是讲义,孙玉石老师的《研究》也还没出书。到后来我读博士的时候,孙老师和吴老师是我导师组的老师,赵园老师是我博士论文的评阅人。所以在这个场合,我想祝严老师生日快乐,也想对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四年前,2

    名作欣赏 2020年1期2020-02-25

  • 长江文缘
    ■蔡 永与《长江丛刊》有缘。2014年,《长江丛刊》恢复了这个既有地理方位又有历史传承的刊名。我也是这年调动工作到了区文化局,并于年终邀请杂志社来区作协年会上讲课。我与几位老师一见如故,初步敲定了辅导和扶持我区基层作者的方案。《长江丛刊》站在全省高度,文学影响力大,编辑实力强,尤其难得对基层作者的一副热心肠。我们从次年举办油菜花节笔会开始,抓创作和改稿,出作品和出人才,直到今年举办“长江训练营”,一年年坚持下来,真是越办越大气,越办越顺利。《长江丛刊》创刊

    长江丛刊 2019年28期2019-11-14

  • 《长江丛刊》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什么的时候,长江丛刊杂志社要我为该刊四十年刊庆写一篇短文。《长江丛刊》创刊于一九七九年,到二○一九年正好四十周年。真没想到,我这么一个小人物,居然和赫赫有名的《长江丛刊》还有着这样一种隐秘的缘分。我于是就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最近这几年,我与《长江丛刊》的关系比较密切。主要是刊物领导抬举我,加上我这个人很随和,所以他们经常邀我参加刊物的活动。其中参与最多的,是和杂志社的朋友们一起深入市县,与地方作者坐在一起,相互交流写作的甘苦。这项活动很有意思,业已成为《长江

    长江丛刊 2019年28期2019-11-14

  • “诗与思”:《长江丛刊》的两类品性
    艺》,一个《长江丛刊》,都以“长江”命名。1949年创刊的《长江文艺》,已成名副其实的“新中国文学第一刊。1979年创刊的《长江》,启导、推动、汇入了“新时期文学”以来的当代文学历史,而今已有40年。一份刊物,40年历史,从个人角度,我以“诗与思”为题,写出点滴回忆。《长江丛刊》的“诗性气质”——文学创作拒绝平庸,蓄意创新的“诗性精神”,我的记忆与一个人相关:诗人何帆。这位一进大学(1978年)就写出诗歌《不幸——为现代迷信送丧的短句残章》的大学生(武汉师

    长江丛刊 2019年28期2019-11-14

  • 深情陪伴 ——写在《长江丛刊》创刊四十年之际
    时就已有了《长江丛刊》,我是说,在这之前就已有了《长江丛刊》。那时湖北也就这么两个刊物。我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是在《长江文艺》上发表的,责编是吴芸真老师。后来有一年吴老师调到了《长江丛刊》,向我约稿,我寄给她一个中篇,她看后说目前发表还不太适合,是说里面的某些东西和当时的一些政策有抵牾,放一阵再看看。然后,过了大约一年,吴老师来信说可以了,现在可以发了,说有的地方还需要修改一下。这时我翻出来重新看了看,这一看,就有点犹豫了:自己觉得不好。可见那东西写得实在不咋

    长江丛刊 2019年28期2019-11-14

  • 灯 塔
    ■李小坪《长江丛刊》于我,有知遇之恩。我的写作之路,起步很晚,2008年,才开始纯文学写作。在此之前,我只是一门心思地想要多读一些好书,既可以让自己不至于被生活的灰尘淹没,也可以很好地陪伴孩子成长。我很少投稿,也没有人指点,这与我的性格有关。我不擅长和人交流,开口说话就很紧张。而读书这一行为却恰好保护了我的脆弱与敏感。2014年,我误打误撞地在《人民日报》副刊上连续上了三篇散文。从那时候起,我才似乎与文学对上了暗号。2016年,我加入了省作协文学院青年作家

    长江丛刊 2019年28期2019-11-14

  • 《长江丛刊》的涌泉之恩
    情。比如说《长江丛刊》文学杂志,对我个人的培养付出了大量心血,回想起来让人很感动。我的诗歌处女作是在《长江文艺》发表的,我的散文处女作是在《长江丛刊》的前身《长江》发表的,当时管业务的常务副主编是陈龄老师,直到现在我和他还从未见面。我退休当恩施州作协主席后,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推出恩施作者的作品,走进翠柳街一号,首先去了《长江文艺》,刘益善老师介绍我去了《长江丛刊》,到《长江丛刊》编辑部,一位50多岁的女编辑热情地接待我,她就是郑建荣执行主编。她在电脑上百度我

    长江丛刊 2019年28期2019-11-14

  • 《长江》,我献给你的几朵浪花
    年,《长江》文学丛刊创刊了,这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件大事好事,我们多了一个发表作品的平台(那时叫阵地)。《长江》是湖北的第一本大型文学刊物,能在上面发表作品是作者们心底的愿望。《长江》文学丛刊每期都发表诗歌作品,编辑是从武钢调来的工人诗人王维洲。我给王维洲投稿,投了几次,都遭退稿。终于,我的两首乡土诗被他看中,《长江》文学丛刊1981年第一期发了我的《乡情》(二首),我很高兴,这两首诗与《长江文艺》上的《我忆念的山村》,是同期发出的,我立志在乡土诗写作上努力

    长江丛刊 2019年28期2019-11-14

  • 我一抬头 它就在那里
    ,我看到了《长江丛刊》。因为,我一抬头,它就在那里。于是,我向《长江丛刊》投稿。《长江丛刊》2016年12月上旬刊发表了我的两篇散文《和颜悦色的神农架》和《神农架有美人》。这是我第一次向它投稿,也是第一次与它发生了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于此刻的我来讲,是开创性的联系。《长江丛刊》2017年9月上旬刊“新势力”栏目,发表了我的《语言是作家的精神图腾——小议欧曼中篇小说〈小相山〉的语言特色》。我过去为本地的作者写过不少的书评,大家都是熟人,我为他们写书评,基

    长江丛刊 2019年28期2019-11-14

  • 一种努力:不可为而为之
    之的行为。《长江丛刊》已历40载,辉煌人皆尽知,艰辛不足人道。作为她的同行和同道,我有幸参加过丛刊编辑部组织的几场“下基层”活动,让我对她的编辑团队和办刊方略有了重新的认识。首先,在我看来,《长江丛刊》有极其明确的自我定位,立足荆楚却不拘囿于门户之见,突出基层却又不断提升着境界和视野,在作品与理论并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明晰的面貌。这种机动灵活的办刊思路,化劣势为优势,成功地体现出了这本刊物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活力。其次,编辑团队的构成也可圈可点,年轻化,

    长江丛刊 2019年28期2019-11-14

  • 文学的生命力
    志,不知有《长江丛刊》,两年前在微信上看到一期《长江丛刊》目录,才知道这本杂志。后又看到几期评论版目录,从目录选题的角度和方向,大致能看出杂志呈现出的层次、品质和范围,又依着感兴趣的文题,看了几篇评论文章,大约可得出编者的眼光了。作为写作的初学者,未曾想到会与《长江丛刊》有什么交际,我原以为它纯发评论文章,后来知道是分作品版和评论版的,轮月交替。去年与杂志社社长刘诗伟老师认识,对于文学创作,与刘老师聊天,听他讲他的理念和创作,我也讲些自己的想法,但自认为没

    长江丛刊 2019年28期2019-11-14

  • The Trauma of Another:The Female Body and National Victimhood*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9期,第124—132页。[HUANG Danluan, “Cong ‘Zhenzhen de gushi' kan zhencao guannian yu zhongguo nüxing geming” (A Study of the Idea of Chastity and Women's Revolution in China in “The Story of Zhenzhen”), () 9 (2017):124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9年1期2019-11-12

  • 巴金主编的刊物
    《文化生活丛刊》(1935年一1952年)、《文学丛刊》(1935年一1949年)《文季丛书》(1939年一1951年)、《文学小丛刊》(1939年一1948年1《自由月刊》(1929年1月一4月)、《时代前》(1931年1月一7月)《文学季刊》(1934年4期)、《文季月刊》(1936年6月一12月)《文丛》(1937年一1939年)、《烽火》(1937年一1938年)《文藝月报》(1953年一1956年)、《上海文学》(1960年一1963年)《收获》

    当代作家 2018年10期2018-10-24

  • 《汉语大词典》引用《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书证商补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书证商补李福唐1,2(1.宜春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 宜春336000;2.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从《汉语大词典》直接以《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用例做书证的词条数量可以看出,《汉语大词典》给予这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以一定的重视,然而其所收录的《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例证中还存在疏漏与谬误。其疏误主要可分为标引体例问题、书证文字疏误、书证标点等疏误等几类。希望在《汉语大词典》修订时予以改正。《汉语大词典》;《明成化说唱词话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2-25

  • 《清史列传·文苑传(三)》订讹
    二,载《清代传记丛刊》,周骏富编,台北:明文书局,1987年版,第108册,第424页。又载王昶《春荣堂集》卷六十五,清嘉庆十二年塾南书舍刻本。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所载相同*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四,载《清代传记丛刊》,第193册,第370页。。又《清儒学案·西庄学案》载《王先生鸣韶传》云:“著有《春秋三传考》《十三经异义考》《祖德述闻》《竹窗琐碎》《礼传堂文集》《翠微精卢小稿》《鹤溪剩稿》。”*徐世昌《清儒学案》卷七十七,北京:人民出版社,201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4期2017-09-16

  • 晚近士大夫的家国记忆与生活图景
    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本丛刊精心选取近现代中国(晚清与民国)各类士人的日记、书信、奏牍、笔记、诗文集、诗话、词话、序跋汇编等,为读者提供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史叙事背后的历史细节,展现大变革时代的个人生活图景。第三辑十种:《孟宪彝日记》《潘道根日记》《蟫庐日记(外五种)》《壬癸避难日志 辛卯年日记》《嘉业堂藏书日记抄》《吴大澂书信四种》《赵尊岳集》《贺培新集》《珠泉草庐师友录 珠泉草庐文录》《校辑民权素诗话廿一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輯)

    古典文学知识 2017年4期2017-07-31

  • 新书推荐
    國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二辑)《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精心选取近现代中国(晚清与民国)各类士人的日记、书信、奏牍、笔记、诗文集、诗话、词话、序跋汇编等,为读者提供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史叙事背后的历史细节,展现大变革时代的个人生活图景。第二辑十三种:《翁斌孙日记》《张佩纶日记》《吴兔床日记》《赵元成日记(外一种)》《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十八国游历日记》《潘德舆家书与日记》《翁同爵家书系年考》《张祥河奏折》《爱日精庐文稿》《沈信卿先生文集》《

    古典文学知识 2017年4期2017-07-31

  • 晚近士大夫的家国记忆与生活图景《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
    丛刊精心选取近现代中国(晚清与民国)各类士人的日记、书信、奏牍、笔记、诗文集、诗话、词话、序跋汇编等,为读者提供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史叙事背后的历史细节,展现大变革时代的个人生活图景。第三辑十种:《孟宪彝日记》《潘道根日记》《蟫庐日记(外五种)》《壬癸避难日志 辛卯年日记》《嘉业堂藏书日记抄》《吴大澂书信四种》《赵尊岳集》《贺培新集》《珠泉草庐师友录 珠泉草庐文录》《校辑民权素詩话廿一种》。《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三辑),张剑、徐雁平、彭国忠主编,凤凰

    古典文学知识 2017年3期2017-06-05

  • 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的变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的变化王昭(湖北科技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专门发表现代文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三十多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留下了众多编者和作者思考和探索的足迹,是他们的心血和辛劳的结晶。从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两个方面可以发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的改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思想观念;研究方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以下简称《丛刊》)创刊于1979年10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4-07

  • 《不登大雅文库珍本戏曲丛刊》补正一则
    大雅文库珍本戏曲丛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辑,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以下简称“丛刊”)第五册收录有《新刻出像音注释义王商癸灵庙玉玦记四卷》,明郑若庸撰。此书版本信息被记载为“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马氏不登大雅文库明万历九年金陵富春堂刻本影印”,系误。此“丛刊”收录的应是六十种曲初印本的《玉玦记二卷》,而非万历九年金陵富春堂刊刻的《新刻出像音注释义王商癸灵庙玉玦记四卷》,富春堂本《玉玦记》在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都有收藏,《古本戏曲丛刊初集》也曾影印出版。两

    古典文学知识 2017年2期2017-03-27

  • 文献纂集嘉惠学林
    李玫《古本戏曲丛刊》第六集于今年终于出版了,这让我心生无限感慨,因为从上大学起,我的每一段经历都和《古本戏曲丛刊》相联系。三十多年来,我从对中国古代戏曲产生兴趣,到一步步走上古代戏曲研究的道路,寻寻觅觅,磕磕绊绊,《古本戏曲丛刊》一直陪伴左右,让我不时品尝到曲径探胜的欣喜。早在一九五三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兼文学研究所所长的郑振铎先生筹划、设计了《古本戏曲丛刊》这一大型古代戏曲作品总集项目。随后的几年中,这一项目顺利实施。《古本戏曲丛刊》初集、二集先后于一九

    读书 2016年11期2016-12-02

  • 俞浙及其《杜诗举隅》辑考研究
    存目》)、《杜诗丛刊》本(下文简称《丛刊》)、《读杜诗愚得》(下文简称《愚得》)的页码,以便于检索。杜诗举隅序诗三百篇,上自公卿大夫,下至贱隶小夫、妇人女子,莫不有作而其托于六义者。深远玄奥,卒有未易释者。故序《诗》之人,各述其作者之意,复分章析句,以尽其精微。至于《东山》一篇,序之尤详,且谓“一章言其完,二章言其思,三章言其室家之望女,四章乐男女之得及时”。一览之顷,纲提领挈,不待注释而其大旨焕然昭明矣。呜呼!此岂非后世训诗者之楷式乎?杜子美诗,实取法三

    杜甫研究学刊 2015年1期2015-11-14

  • 丛刊本《玉篇》义训研究价值
    430072)论丛刊本《玉篇》义训研究价值冯学然(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今宋本《玉篇》有泽存堂本和丛刊本两个较为通行的本子。学界通常使用的是泽存堂本,而对丛刊本缺乏足够的重视。丛刊本的义训有补充、订正泽存堂本的价值。主要有:依据经典文献传注及字书增补义训;及时顺应词语发展趋势,吸收社会实际应用词义;由书证中提炼出义项;改正泽存堂本义训。丛刊本义训的研究,还能改正大型字书《汉语大字典》在引用《玉篇》中的一些错误。《玉篇》;丛刊本;泽存堂本;义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7期2015-03-27

  • 清代才女晚婚现象及其成因述考 ——以《清代闺秀集丛刊》①为基础
    —以《清代闺秀集丛刊》①为基础肖 亚 男女性晚婚在清代属于稀见现象。据历史学家统计,清代女性年逾二十结婚者不到其调查基数的一成。而对《清代闺秀集丛刊》所含诸多女性作者加以考察,会发现在可知结婚年龄的154位女性中,年逾二十成婚者居然接近半数。才女晚婚的原因大体可归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才女生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表现为家庭责任的重负和才名的重负两个层次;另一方面是才女个人心理上的执着,有些才女基于闺中见闻而对婚姻充满恐惧,有些才女则因抱负远大、爱惜才华而无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2-28

  • 从昆曲《北饯》看清宫曲谱中的【点绛唇】
    饯》在《古本戏曲丛刊》第九集《升平宝筏》中题作《饯别郊关开觉路》。《缀白裘》八集三卷亦载有此出,作《安天会·北饯》。《九宫大成》在仙吕调套曲中有《西天取经》一套,即《北饯》。《故宫珍本丛刊》第689册有《西游》第四段第四出《十宰饯别》。《纳书楹曲谱》、《集成曲谱》等作《莲花宝筏·北饯》。《侯玉山昆曲谱》亦用此名。《九宫大成》、《古本戏曲丛刊》、《故宫珍本丛刊》所刊均是清代宫廷编纂的本子;《缀白裘》、《纳书楹曲谱》、《集成曲谱》、《侯玉山昆曲谱》均是民间曲家

    上海戏剧 2014年1期2015-02-09

  • 新楚辞学文献的奠基之作
    主编的《楚辞文献丛刊》出版了!去年,在中国屈原学会河南西峡年会上,黄先生即给我谈了这套丛书。当时我颇怀疑虑:此前这类大型楚辞丛书,已出版两套。编撰者广阅博览,收集不可谓不力;爬梳剔抉,成绩不可谓不大。如今这第三套丛书出版,“后出转精”当无问题,然“转精”处可多?投入如此巨大财力、人力、精力,相应效果几何?黄先生大概看出了我的疑虑,随即花较多时间详细介绍了这套丛书。经他介绍,我感到自己确实多虑了。现今亲眼看到《楚辞文献丛刊》(以下简称丛刊),又读到详细文字材

    博览群书 2014年10期2014-12-05

  • “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系列”又添两部新作
    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新书发布会与《重庆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新书发布会在南京大学和重庆图书馆相继举行。两部重要馆藏方志的出版,意味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系列又添两部新作。自2005年开始推出首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并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以来,国图社已经陆续出版了十八家重要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稀见方志,如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该系列出版共计1279册,收

    出版参考 2014年13期2014-08-11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李雪梅[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0]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的会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始终站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前沿,直接影响并推进中国现代文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和演进。丛刊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到底应该从何时开始,一直有争议,从晚清、1922年、1949年或者别的什么时候。也许以一些事件作为时间的起始点具备的意义仅仅为了方便,因为任何事物的开始一定都有一个朦胧的萌芽期。但

    名作欣赏 2014年15期2014-07-19

  • 耕耘古籍三十载,甘做影印铺路人
    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等品牌,更在于对古籍的深度整理、分类汇编,打造崭新的专题古籍丛书。我国古代的丛书,从产生到发展壮大,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最初的丛书大多是“荟萃古人书”“举四部之书而并括之”,兼收并蓄,如《百川学海》《说郛》《汉魏丛书》等。清代中叶以后,专门性丛书种类日趋丰富,内容也愈发精深。如汇集辑佚之作的《玉函山房辑佚书》《汉学堂丛书》,广收杂史的《荆驼逸史》,堪称清代舆地丛书之最的《小方壶斋舆地丛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国图社对古籍

    出版参考 2014年6期2014-07-16

  • 《嵩山文集》校勘札记
    张元济编辑《四部丛刊续编》时曾影印《嵩山景迂集》,更名为《嵩山文集》。张元济跋云:“《四库》本著录亦二十卷,编次悉同。惟馆臣泥于时忌,遇原书诋斥金人词句,无不窜改,甚至颠倒次序,变易意义,其不易更动者,则故作阙文,或加以删削,有多至数百字者。……又卷十三《大言》、《知本》二首,卷二十后附杂文九首,均为库本所无,与馆臣讹阙相同之言,殊不尽合,疑所见亦非足本。虽是本讹文脱字,库本间可订补,然馆臣既所有臆改,故宁从阙疑,未敢据以是正焉。”[2]清乾隆编纂《四库全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4-07

  • 贵在坚持
    《戏剧丛刊》迎来了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在历史长河中算不上太长,但,处在特定时期的戏剧刊物,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地一路走来,实属不易。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个中滋味,只有局中人才真正领略得到。作为一个老编辑,亲身经历和目睹她的成长、发展过程,感慨颇多。不吐不快。30年间,大概出版了将近200期吧(正刊加增刊)。总的趋势是,刊物质量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编辑队伍的学历和素质也一代更比一代强,十分令人欣慰!《戏剧丛刊》能够发展到这一步,造什么呢?我说八

    戏剧丛刊 2010年2期2010-05-12

  • 念往思来
    编者按:《戏剧丛刊》1980年创刊,迄今已经30年。这30年,正是改革开放的30年。在社会剧烈变革的过程中,戏剧界的同仁们经过了一次次痛苦的重新定位,一次次艰难的开拓发展,一次次创造经典的辉煌,风风雨雨,苦辣甘甜。社会的转型还在继续,戏剧发展的道路还在探索,戏剧的终极价值还在拷问,在意识形态和文化产品的二维区间,戏剧在漂移,在振荡,在寻找归宿。《戏剧丛刊》是这个过程的参与者,因为戏剧是刊物生存的根本,《戏剧丛刊》是这个过程的见证者,因为刊物是一个专业的传播

    戏剧丛刊 2010年2期2010-05-12

  • 《通志堂集》
    集》是《清人别集丛刊》之一,已继《楝亭集》后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线装四册,共460页。该书包括赋一卷,诗、词、文以及《渌水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附录二卷,共二十卷。撰者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子。清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授乾清门侍卫。康熙十一年乡试时,由徐乾学房荐,后遂从受业。纳兰性德少有才名,以词名于清初,所谓“纳兰词者,人争诵之”。为清词中代表作家之一。卒年才三十一岁。康熙二十年(1681),徐乾学搜其遗著,

    读书 1979年7期197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