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职教师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为例

2022-03-17 19:34张立新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职教产教师资

张立新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同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又明确提出2020、2021两年高职扩招200万的任务。

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职业教育改革难得的机遇;是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必然结果;更是稳就业“棋盘”里的重要落子。

本校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一所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专业课师资的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也是吉林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试点的20所高校之一。本校成立之初的办学定位,主要是为高职和中职学校培养职教师资,学生将来毕业到工作岗位上,应该是懂理论、会应用的“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既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路径,同时也是对“应用型”的具体回应。高职扩招形势下努力探索并深入研究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模式,是培养政治坚定,既适应社会发展,又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并兼备技术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双高型”职教师资的有效手段,对促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动产教融合的基础和保障

(一)国家层面

我国2019年颁布的《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依据,明确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职教改革主要工作之一。《方案》提出,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校企合作中,学校可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师资力量方面,甚至在倒逼企业与学校的融合,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人员中公开招聘。逐步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二)学校层面

本校作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2012年4月牵头成立了吉林省职教教师教育联盟,2019年5月又联合相关企业和省内职业学校发起成立了吉林省人工智能职业教育联盟。多年来,与地方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建立了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职教师资多方协同培养机制,基本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本校也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发展,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在培养职教师资方面发挥着骨干和示范作用。

(三)专业层面

通信工程专业成立之初就与中兴通信进行了订单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之后又先后与北京联创教育、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沈阳华清远见科技信息有限公司、青软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企业工程师参与制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校企共建实习、实训体系,共建“3+1”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学生大四进入企业,在双方导师联合指导下完成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二、 校企长效协同育人途径探索

在国家高职扩招相关政策和职业院校发展需求激励下,大部分校企合作模式已经从最初的学习探索、专业合作发展到协同共建阶段。但由于目前大部分企业前期并未完全参与学校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生产需求脱节,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必然会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而影响经济效益使企业失去合作热情,最终导致学校难于吸引行业知名企业合作。

(一) 深化产教融合思想

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是产教融合得以顺利推进的两大主体,统一产教融合思想可以为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提供有力保障。然而在我国,产教难以顺畅融合恰恰是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难点。学校很愿意与企业合作,但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和商机。一方面,企业是产教融合的主体,条件允许下,职业学校教师可以把理论教学场所搬到企业,随遇而教,随遇而学,校企联合办学;另一方面,国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总之,校企双方要认识到产教融合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激发协同育人原动力

校企合作的原动力在于高校教师与企业专家积极能动性的发挥。首先,对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申报等方面要有适当的政策倾斜,调动教职工开展校企合作热情;其次,明晰企业专家工作报酬的量化标准,对企业专家的付出有等值经济报酬,并提供更多的企业专家到学校专职、兼职的工作机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三)共建共享学习资源

克服校本学习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问题,将最新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融入课堂教学中,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关键任务。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包括企业专家、学校教师在内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是校企共建的宝贵资源。首先,组建由校、企、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开发团队,并为资源建设提供人力和经费保障;其次,遴选技术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技术骨干,结合生产过程开发典型任务,形成学习资源库;最后,完善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兼职兼薪制度,以提高企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校企深度合作课程体系建设

(一)以需求为导向定位培养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依据学校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定位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对职教师资需求,到用人单位、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同类院校等进行广泛调研,并与企业专家就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反复论证,得出以为高职、中职院校培养培训“应用性、师范性、专业性”三性统一的“双师型”职教师资为己任的培养目标。

(二)以标准为引领设置课程体系

本专业围绕对职教师资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等核心素养需求,构建“学科视野+专业能力+师资素质”的特色课程体系,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科学合理设置课程模块及学分,课程设置符合《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三)以融合为平台推进协同培养

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校企融合共建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平台、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鼓励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申报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鼓励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特别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

(四)以优化为目标安排教学环节

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好课内教学与企业实习的关系,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企业实习实践环节,使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提高,同时提升了沟通合作能力;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的良好表现,提升了学校及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四、结语

高职扩招给职教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职教师资队伍既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资源,又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进与企业在职教师资协同培养方面深度合作,不断提升学校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猜你喜欢
职教产教师资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