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育苗视角的林业种苗培育技术分析

2022-03-18 21:26杨菁
种子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技术分析

杨菁

摘    要:农业现代化技术的革新,对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林业种苗培育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具科学化和规范化,在提高林业生产质量的同时,也能产生经济效益。在种苗培育技术作业中,要始终站在科学育苗视角的角度下思考培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持续推进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的绿色生态发展,为保护林业资源提供更多可供探索的路径。文章将探析如何有效发展林业种苗培育技术。

关键词:科学育苗;林业种苗培育;技术分析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2-011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723.1+3       文献标志码:B

近几年全国各地不断扩大林业种植面积,培育优质林业种苗,在技术革新的推动下探索林业发展的新方向。林业种苗培育技术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科学育苗,科学育苗是指在林业种苗培育过程中,根据种苗的实际生长情况,结合当地地形环境、水文气候等情况制定针对性培育方案,并站在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研发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深入剖析林业种苗培育的各项工作内容,探究出更多林业种苗培育方法。

1 基于科学育苗视角的林业种苗培育技术分析的重要性

1.1 保护自然生态

各行各业的生产需要利用大量资源,但前期侧重于发展经济,忽视了对自然界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最终导致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例如“全球变暖”就是破坏生态平衡引发的严重问题。现阶段需要重视对自然生态采取可行性的保护措施,努力维持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让大自然的生物物种发挥其重要价值,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绿色健康发展。

在林业资源保护过程中,植树造林是一种科学方法,需要将林业种苗培育作为植树造林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林业种苗培育的工作内容。这是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提高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水平。林业种苗培育工作目的在于通过现有科学技术来提高树苗存活率,减轻因过度利用林业资源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在林业种苗培育过程中,要以培育优质林业种苗、提高种苗存活率作为工作指标的参考依据。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根据现实条件适时增加林业种苗培育的树苗品种和数目,推动林业种苗培育试验基地发展趋于多元化,为植树造林工程提供更加丰富的树木品种,扩大植树造林的种植面积,促进自然生态的多样化,保护并发展林业资源。

1.2 支撑林业产业的发展

林业种苗培育要从科学育苗的视角开展具体工作,把种苗培育技術与农业现代化技术相结合,有效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林业产业发展需要种苗培育研发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克服各种问题,在综合考虑当地自然生长环境后,依托科学技术的准确性,客观地作出判断,为种子选择、育苗技术、苗圃选择、品种选择等培育要点提供参考数据。注意在种苗培育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避免因人工判断失误出现种苗培育不合理问题。选择合适的种苗培育试验基地、种植合适的种苗品种并采取科学育苗的技术手段,才能达到促进林业种苗技术发展的工作目标。

在科学育苗技术的大力支撑下,可以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实现林业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指标,让林业产业生产与社会生产生活相适应,推进农业现代化技术的稳步发展。将林业种苗培育技术发展成为生产流程化的先进技术作业模式,持续地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为科学育苗技术的研发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人力支持,以此扩大植树造林的种植规模。要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种苗培育工作内容,同时兼顾当地林业资源的整体发展情况,构建效益高、技术高的林业种植培育试验基地。

2 基于科学育苗视角的林业种苗培育技术分析

2.1 选择合适的种苗种子

选择种苗种子是林业种植培育开始的第一步,也是需要特别重视的工作内容,分为3个步骤。第一是收集品质优良的种子;第二是对选择的种子进行技术处理;第三是贮藏选定的种苗种子,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采取不同的种子贮藏方法,确保选择的种苗种子质量处于同一水平,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保证种子的质量,满足科学育苗要求。

在种苗种子的收集阶段,根据数据资料记载和市场反馈情况,确保收集的种苗种子具有较强的生命遗传性质和播种性质,能够在面对突发状况时通过种子自身结构的稳定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选择品质优良的种苗种子后,放置于种植土壤中进行测试实验,结合气候条件和水文环境的变化记录种子发芽数值,测试哪种优良品种更适合当地土壤生长条件,从中选择出适合的种苗种子。

在种苗种子的技术处理阶段,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种子生长习性进行技术处理工作。对于部分含水量较低的种苗种子,要将防潮处理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按照工作计划安排,作出防潮处理。综合考虑种子的保存环境,做好预防病虫害的准备工作,减少虫类、鼠类对种苗种子的破坏。

在种苗种子的贮藏阶段,我国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贮藏方式不一样,北部地区,选择的种苗种子品种应具有抗寒性、抗旱性;南部地区,选择的种苗种子品种应具有抵抗潮湿性、抗病虫害性[1]。值得注意的是,在种苗种子贮藏时期,如果要对种子的品种选择作出调整,需要在移栽种子时配合使用包装技术,符合环境卫生标准,为种苗种子创造无菌干净的包装空间。在选择包装种子的保鲜膜材质方面,要对生产保鲜膜的各项原材料展开科学研究,保证保鲜膜的质量,确保种苗种子在移栽过程完成前后的湿度、温度等数值变化趋于稳定。

2.2 重视生长环境对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的影响

育苗培育是发展林业产业的核心内容。不同的生长环境中要采取不同的种苗培育技术,确保林业种苗培育的整体质量。

根据环境的不同,林业种苗培育主要分为两种苗圃类型,第一种是固定性苗圃,第二种是临时性苗圃[2]。固定性苗圃首先需要水质资源储存量丰富,种植过程中能够为种苗提供充足的水分,其次是种植面积空间大,要在固定种植面积之上余留空地,以备用作扩大种苗种植规模。在固定性苗圃中生长的种苗种子具备充足的生长空间和优质的生长条件,加之培育周期较长,其稳定性较高,按照培育技术进行科学作业,基本上能够稳定预判固定性苗圃的种苗存活率。临时性苗圃作为临时开垦的种植土地,种苗的生长空间、生长条件等各方面水平较之固定性苗圃较差,可供选择的种苗种子的品种较少。

种苗的健康生长离不开土壤条件、有机物质营养成分供给和水肥灌溉管理。种苗生长的不同阶段都需要输入养料,促进种苗产生光合作用,让种苗的整体生长节奏处于正常范围内。

在种苗培育中要测量土壤中的生长养分含量,作为及时补充土壤肥力的参考指标,确保土壤内的有机物质养分含量能够及时供应种苗生长所需。同时配合水肥灌溉技术管理,按照土壤中缺失的养分类型和含量,通过人工施肥和灌溉的方式进行补充。在施肥过程中,要选择多功能复合型肥料,在灌溉渠道内的两边浇灌肥料,肥料用量根据种植区域各片区种苗生长土壤条件的情况而定。

在水肥灌溉期间,要注意水肥灌溉的频次和时间点,确保林业种苗培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周期性、适当性供给种苗所需要的养分,确保土壤内部肥力的稳定性,以此推动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按照既定的操作工序向前发展。

2.3 分析林业种苗培育过程中的催芽技术

常见的种苗催芽方式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结合温室大棚生长环境条件完成催芽;第二种类型是运用专业催芽操作系统完成催芽。第一种催芽类型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最为稳妥的方式,但需要的人力成本较高,且温室大棚内的温度较高,人体在棚内催芽操作时间过长容易出现各种身体疾病,要根据种植户主的自身情况而定。第二种类型专业性强,在林业种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要在各地区大力推广专业催芽系统技术,先进的催芽技术方法包括水浸、温床催芽、药物催芽[3]。

水浸催芽法包括两种不同温度的用水,第一种是温水催芽,第二种是热水催芽。温水催芽的用水温度保持在40~50 ℃,将种苗种子浸泡在温水内一晚,早上将盛放种苗种子的器皿放置于木质的箱子内,转移到室内温度适宜的地点,在箱子上面盖上用草编织的帘子,保持温度指数的稳定,每日用温水进行淘洗,7 d后就可以催使种子发芽。热水催芽的种子品种外壳较为坚硬,要选择温度较高的热水加速种子破壳完成催芽。热水催芽的用水温度保持在80~90 ℃,在放入种子的过程中进行搅拌,让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待热水逐渐变成凉水后,筛选出形态未发生变化的种子,继续进行2次浸泡。经过反复多次浸泡,种子外形发生膨胀,再将种子放入木箱中并用草帘盖上,转移到室内温度适宜的地点静置3 d后,种子基本上就可以发芽。

温床催芽法对光照的要求较高,要选择在光照度充足的地方挖一个长方形的地窖,在地窖底部铺设砖块,砖块上面铺设较薄的席子,放置种苗种子。在夜晚再铺设一层席子,然后盖上木板。在白天去除草席和木板,进行种子催芽的观察与翻动,可以催使种子发芽。

药物催芽法主要是使用少量化学元素浸泡种子,可以选择铜元素和赤霉素,放置到低温环境中催使种苗发芽。使用药物催芽时,要按照种苗种子品种的不同,使用不同浓度的药物。

2.4 分析林业种苗培育的育苗技术

育苗技术在整个林业种苗培育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育苗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种苗的生长质量,会对种苗存活率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一,要考察育苗技术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根据技术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选拔适合开展育苗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建立健全林业种苗育苗技术管理细则制度和考查制度,定期安排相关技术操作查验人员前往种苗培育地展开实地调研,确保育苗技术人员在苗圃间的实际操作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根据育苗技术对于种苗生长的数据变化,判断育苗技术需要作出哪些调整和改良。

在林业种苗的播种过程中,要根据种苗、种子品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育苗技术。在育苗工作开展前制订一份育苗技术工作计划,结合优秀林业种苗育苗经验和种子品种生长情况对育苗技术的具体作业过程作出预判。在种子破土发芽、生长的过程中,避免因育苗技术操作不当而影响种苗种子发芽率。种子的遗传性和播种性稳定非常重要,如果育苗技术操作不当,就会破坏种子内部结构的遗传性和播种性,继而引发一系列种苗种子的生长变异问题,造成种植人员成本损失,降低林业种植培育质量。

育苗播种技术包括3种技术,分别是人工播种、机械播种、播种床覆盖[4]。

当苗圃面积类型为中小型时选择人工播种育苗技术。在播种前根据种子数目和苗圃具体面积确定播种的间距、行距,运用开沟器进行人工作业完成播种。人工播种育苗技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苗床撒播,另一种是采用条播。苗床撒播需要技术工人站在苗床的两边共同播种,保持播种的距离和频率相同。采用条播需要先对种苗种子品种进行划分,判断土壤条件是否能够采用条播的人工播种方式。接下来合理划分苗圃内的播种行距,挖一道行开一条沟,完成采用条播。

机械播种育苗技术的操作效率要高于人力播种,适用于大型苗圃场地,用播种机完成机械播种。播种机有滚筒式、针式等不同类型。播种机可以代替人力劳动完成土地开垦、翻地、播种、盖土等操作工序,明确划分播种的间距和行距,在高效率作业下完成种苗播种[5-6]。

播种床覆盖技术主要是通过覆土来清理苗圃内的杂草,将营养成分更为旺盛的土壤层翻至表面,为种苗生长提供更加自由和广阔的空间。在覆盖操作前要按照种子的大小确定覆盖土壤的厚度,种苗种子大小不同,覆盖的土壤厚度也有所不同。

在种苗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插条、嫁接等育苗技术来提高种苗繁殖品种的丰富性,培育出品质更为优良的林业种苗。在种苗移植过程中,可以运用土坨移植法、裸根移植法,在不破坏种苗生长繁殖条件的前提下运用科学育苗的操作方法完成移植操作[7]。此外,在种苗的出苗期、幼苗期、生长期、生长后期4个时期中要采取不同的培育技术,要特别注意在4个生长时期都需要分析土壤、枝叶中潜在的病虫害影响,及时喷洒农药,预防病虫害问题。

2.5 出圃运输

在苗圃完成林业种苗培育后,要根据种苗的整体生长质量来判断是否符合出圃标准。基于科学育苗的视角,选择出圃运输的时间点要根据各地区种苗的生长情况来确定。最佳进行出圃运输的时间是种苗树木处于休眠期。

在对种苗树木进行挖取时,要提前7 d对种苗进行灌溉,提高根茎周围的土壤松软度,7 d后完成挖取。装载种苗树木的物体需要提前1 d用凉水浸湿[8],确保种苗树木在脱离土壤后能够保持一定的湿度。在运输过程要注意保护种苗树木的根部。种苗树木的根部容易出现水分流失的情况,要在挖取时保留部分根部土壤并且套上保護套。做好每株种苗树木的品种、数目等信息标记,由工人按顺序进行搬送。

3 结束语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背景下,林业发展将种苗培育作为重要工作进行周期性跟进,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充足设施设备支持,为林业种苗培育技术分析工作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林业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生态资源。要运用科学技术来提高种苗成活率,发挥林业资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对现有林业种苗培育技术进行优化调整,在保证种苗成活率的前提下控制预算成本,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参考文献:

[1]黄海泳,谢善文,季如春.科学育苗视角下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探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3):112-114,117.

[2]吴海玉,吴海明.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21(25):131-132.

[3]杨向东.培育优良种苗对林业产业化的重要作用[J].2020,11(6):118-119.

[4]徐远莉.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探索[J].新农民,2021(14):83.

[5]陈幸良,洑香香,施季森,等.南平地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27-131.

[6]侯元兆.现代林业育苗的理念与技术[J].世界林业研究,2007(4):24-29.

[7]杨文忠,杨斌,王卫斌.林木育苗产业化关键技术[J].世界林业研究,2009,22(1):28-33.

[8]司玉乾.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的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研究[J].温带林业研究,2021,4(3):44-46,62.

1966500783384

猜你喜欢
技术分析
关于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分析
谈公路工程边坡治理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
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探讨
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分析探讨
浅析我国经济周期与股市波动的关系研究
浅析《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动画技术上的成功与不足
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网球男子单打决赛技术统计分析
2014年世界羽毛球超级系列赛男双决赛技术对比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数据分析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