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仫佬族非遗互联网传播的探索与研究

2022-03-18 00:55陈瑶娜晏恺嫱
天工 2022年15期
关键词:罗城仫佬族文创

陈瑶娜 晏恺嫱*

河池学院

一、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

仫佬族人民在经年累月的劳动生活中不断积累与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且独树一帜的仫佬族文化。然而,由于人口稀少,在国家先后公布的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仅有两个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2006年申报入选的仫佬族依饭节以及2021年申报入选的仫佬族古歌。可见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罗城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少。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仫佬族人的聚居地,2020年,罗城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中确定了1015项罗城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统计广西壮族自治区所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现,罗城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仅有9项,即仫佬族依饭节、走坡节、刺绣、舞草龙、古歌、煤砂罐制作技艺、婚俗、剪纸、土布染织技艺。无论是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还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罗城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的数量都较少,保护和传承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重中之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它的保护首先需要做好传承人的培养与保护。只有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接班人,激发其热情与积极性,非遗文化才能得以延续下去。但由于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数量较少,且罗城地处偏僻,导致知名度不高,传承人严重缺乏。根据统计,仫佬族非遗传承人主要为中老年人,且民俗方面的非遗传承人较多,传统技艺方面的传承人较少,其他方面的传承人甚至没有。另外,中老年传承人对现代网络不太了解,对现代文化发展的认识也比较不足,这也间接导致了许多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逐渐消失。

仫佬族作为中国人口较少且地处偏远的民族,在各方面的发展都相对缓慢。尽管各级政府都在努力保护罗城仫佬族珍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罗城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之路仍然蜿蜒曲折。只有找到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不足,挽救濒危的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创新和丰富它的保护方式,才能真正让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延续下去。

二、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深度了解仫佬族非遗是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与保护好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做到传承与发展。仫佬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仫佬”一词在仫佬族语言中是“母亲”的意思。《仫佬族风俗志》一书中提到,仫佬族聚居地“山如剑排”“水如汤沸”。仫佬族是个山地民族,人口较少,仫佬族人民长久地生活在奇峰罗列、山峦起伏的环境中,营造出了一种祥和、悠闲的生活氛围。由于历史背景以及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仫佬族形成了独一无二、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

仫佬族大多数传统工艺都与农业生产相关,他们的炼铁工具相对简单,但可以加工和制造各种农用器具和生活用品。他们所制造的煤砂罐精致耐用,是仫佬族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仫佬族的传统节日大都与本民族的原始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其中,依饭节是仫佬族十分隆重的节日,是仫佬族敬神、娱神、祈神,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节日。同时,仫佬族以白兔为图腾,意在告诫族人待人接物要像白兔那样纯洁无瑕、真实坦率。

在文学艺术方面,仫佬族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以仫佬族剪纸技艺来说,其剪纸技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的风格独特、造型精美,许多作品表现了动植物的形象,包含着仫佬族独一无二的特色民俗元素。仫佬族剪纸体现了仫佬族人民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仫佬族人民特有的审美意趣。仫佬族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服饰、刺绣、窗花和各种民俗活动都为剪纸艺术提供了传承载体。

三、以网络之力,为非遗焕生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它便利了人民的生活,对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据显示,71.2%的中国网民会通过互联网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一部分人会通过电视媒体、传统纸媒、线下传统文化展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显而易见,互联网已经渐渐成为人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之一。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自由性较强,影响深远。因此,要正确考虑网民的文化需求,合理利用互联网的特殊性进行文化传承、弘扬与创新,以实现仫佬族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一)借助网络平台传播弘扬非遗

伴随着5G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人们最普遍、最主要的上网方式,高达96.3%,远远超过其他上网方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平台的迅速走红,不仅能够助力非遗代表性项目破圈,而且也为更多长尾化的非遗项目提供了展示和传播渠道。这些平台用户多,用户年龄跨度大,传播范围广,让仫佬族非遗传统技艺(如仫佬族剪纸、仫佬族煤砂罐制作技艺等)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展示传播,扩大知名度,为大众所知,也为它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打造移动数字博物馆,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设计非遗保护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例如小程序、App等,将数字博物馆利用互联网展现出来。借助数字化平台将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及时记录、完整保存,通过图文展示、视频解说等多种形式,让大众通过网络即可身临其境地观赏展品、获取知识、了解文化。在数字博物馆界面交互设计中,将仫佬族传统元素与现代插画融合,进行视觉效果创新,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交互界面,展现仫佬族特色数字博物馆。移动数字博物馆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让人们足不出户、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仫佬族的文化魅力。

非遗传承人与互联网媒体的接触,让罗城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搭上互联网快车,将传统与现代交融。如今,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选择入驻短视频,成为优质内容创作者,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分享非遗背后的故事和工艺制作过程,深挖非遗文化内涵。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可以通过直播平台将仫佬族传统非遗技艺制作过程展示于众人,通过与网友互动,让大众知晓和学习。另外,还可以吸引年轻人学习与传承仫佬族非遗手艺,让非遗传承逐渐年轻化。

(二)借助媒体之力进行传播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与金钱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已经完成了对多项非遗及其传承人的拍摄记录。有鉴于此,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可以通过市文化部门或者传承人等相关人员的努力,争取获得非遗纪录片的拍摄资格,利用媒体之力提高人们对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在2018年热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中,优质的服装、道具、造型,将南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技艺与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展现于大众眼前。通过一部热播的电视剧使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传播非遗有很大帮助。电视剧这种直观的方式让不常见的非遗以及非遗产品与大众见面,将非遗文化渐渐融入我们的现代生活,摆脱当下非遗发展面临的困境。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借助电视剧或者电影,增加热度,提高人们对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从而弘扬仫佬族非物质文化。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是内容的载体,也是传播手段。一些知名视频博主应用影音美学,在短视频中展现出传统文化、非遗技艺,例如蜀绣、蓝印花布、酱油酿造、棉纺织等,吸引了大家的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国传统的非遗制作技艺,对非遗起到了很好的传播和宣传作用。以此为例,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与优质视频博主合作,用精美的构图、清新的转场、细节满满的特写镜头,将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更加自然灵动地展现出来。

(三)加强非遗体验式创新

互联网时代,推动文化产业虚实结构“肉眼可见”地发生重构,数字文化热潮正当其时。当前基于游戏、小程序等数字应用,用户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实现非遗体验线上化,同时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进一步加强了虚实空间的连接,“网络科技+非遗传播”也成为探索的典型应用,有望为非遗体验带来从“在线”到“到场”的感知力重塑。虚拟现实技术(Visual Reality,简称 VR)作为新时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思路,借助VR技术再现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让仫佬族非遗“走出”非遗产地,打破空间上的局限,方便各类互联网用户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

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方式,促进互联网与实物载体的高度融合,也是加强体验式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政府可以联合高校、非遗产业机构等加强创新体验,创立VR实操体验中心,利用AR、VR技术以及360°全景影像技术,增强体验者的感官体验,让体验者身临其境,感受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同时,VR技术的趣味性可以促使年轻人对非遗文化产生热爱,吸引年轻人对非遗进行传承与保护。只有加强人才的培养,才可以使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延绵不断。

(四)开发“互联网+非遗”文创产品

“互联网+”背景下,产品的设计开发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利用互联网进行用户分析,以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在“互联网+”时代,为了让设计更加适应大众市场,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意见收集,让大众的意见引导设计师进行设计,让大众通过互联网参与到文创产品设计中,增强用户的体验感,使文化创意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在仫佬族传统艺术元素(如图腾、剪纸、土布染织)中加入现代设计元素开展文创产品设计,设计日常实用型文创产品, 改变以往文创产品贵而“无实用性”的印象。应用互联网打造文化产业品牌,讲好非遗文化故事,进行创新式推广,使其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苏州博物馆相继推出“云山雾隐”香薰机、“笔润江南”文房礼盒等一系列文创产品。这些创意满满的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审美、日常生活结合,将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科技、传统与创新融为一体,让传统文化不再沉睡,彻彻底底地鲜活起来。

非遗文创产品想要在互联网时代“杀出重围”,就不能一味地守着传统销售方式,随着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发展、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购物成为新兴且重要的购物方式。借助各大电商平台的影响力,通过精致美好的图片设计以及详细的文字说明全面介绍商品信息,应用图文结合、视频等方式全面宣传非遗,让人们不仅了解产品还能够了解到产品背后的非遗故事,从而塑造生动活泼、特色鲜明、富有文化底蕴的产品形象。

积极利用互联网,开通罗城仫佬族非遗文创官方微信、微博等,打造罗城仫佬族博物馆、仫佬族文创等新媒体矩阵,建立多方位新媒体营销体系,提供多种消费平台,以适应当代人的消费需求。

四、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媒体的加速发展,为仫佬族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驱动力。让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搭上互联网快车,用新时代的力量盘活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现于众人眼前,屹立于文化舞台,是我们新时代新青年的使命与挑战,因此,要增强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罗城仫佬族文创
广西仫佬族古歌活态传承研究*
陶溪川文创街区
仫佬族刺绣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罗城的实践与启示
罗城果林水肥一体化应用效果分析
广西仫佬族传统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