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板画中装饰语言的分析及应用

2022-03-18 00:55刘安婷南昌航空大学
天工 2022年15期
关键词:瓷板画装饰性物象

刘安婷 南昌航空大学

一、瓷板画及其装饰性

(一)瓷板画的由来

瓷板画是随着陶瓷工艺的发展出现的,脱离了单纯的工艺性,与中国传统绘画相融合,发展成以文人绘画为特点的瓷上绘画。瓷板画即“瓷上绘画”,是视瓷为纸的一种绘画艺术创作,运用特殊绘画颜料在白色瓷板上进行手工绘制、上釉等,再入窑高温烧制而成。瓷板画包含了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多样技法。不同的工艺技法赋予了瓷上绘画丰富的表现形式及画面效果,如新彩、古彩、浅绛彩、珐琅彩等。

瓷板画始于秦汉,盛于明清。其最初以墓志铭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且被广泛应用,唐代越窑青瓷墓志瓷板便是代表之一。直至明中期,经济的发展、制瓷工艺的成熟与明式家具的出现,使人们在注重“物”的实用性的基础上开始注重美观性,瓷板画的发展在这几种因素的影响下渐渐有了起色。此时,瓷板除了用作瓷砖外,在床、桌、屏风等家具中也作为装饰物品,成为家居装饰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至清末,瓷板画不再以装饰物的形式简单附着于家居与建筑之上,而是以一种独立且新颖的绘画种类出现在人们面前。在中国文人绘画的影响下,瓷板画大多通过书画结合的绘画形式进行创作,这便是陶瓷艺术迈向纯绘画艺术领域的第一步。

纵观当下,当代瓷板画的艺术风格与呈现形式丰富多样,早已摆脱传统绘画风格和形式的束缚。现当代艺术家常视瓷板为情感交流的媒介,抒发自己的情感意识与审美情趣。当代瓷板画不仅吸收和保留了传统绘画的精髓,在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也体现了现代绘画的特点,将更多当代的审美意识融入其中,具有强烈的现代设计思维与审美情趣,使瓷板画体现出包容且含蓄的艺术美。

(二)瓷板画的装饰性

1.用途装饰性

瓷板作为一种特殊材质,它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稳定,且具有特殊的光滑感,不怕霉变,不怕潮湿,更不怕遇水,除了碰撞会给其带来损坏外没有其他缺点。瓷板画釉色丰富且色泽鲜明,不会因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受到影响,非常适合收藏。此外,瓷板画的绘画题材多样,包含人物、山水、花卉与各种吉祥寓意图案,对于居所、酒店和公司等场所,都是不错的装饰选择。例如木质护墙板瓷画镶嵌。目前瓷板的样式更加丰富,如椭圆形、鸡心形、叶形或不规则形状,呈现形式可挂可立。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瓷板画成为重要的样式之一,其面积可随意改变,可满足多种装饰需求。

2.绘画装饰性

在瓷板画的众多技法中,笔者以新彩工艺技法为例展开叙述。新彩的表现技法一般以中国画工笔重彩、中国画写意、油画造型为主。

画法工整细致的中国画工笔重彩,在表现人物、山水、花鸟等上,有着独特的造型、色彩和笔法。工笔重彩技法的写实性强,追求造型的准确性、色彩的厚重感,用笔细致入微,线条流畅且注重细节刻画,能创造优美意境,具有独特的装饰意味。

中国画写意主要具有两大特征: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写意手法常被应用于绘画创作中,艺术家在瓷板上运用新彩油料大胆描绘,不拘泥于造型的准确性,更注重气韵与精神内涵的抒发。“传神”所反映的是绘画中外在形和内在神的辩证关系。这种形神兼具的绘画表现手法不失别样的装饰意味。气韵生动主要体现在用笔的力度与律动感,展现出放荡不羁的精气神。

油画造型包含写实性造型、抽象性造型、装饰性造型。写实性造型,是指在塑造形体时,对物象的一种真实再现,具有真实感。该手法在绘画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抽象性造型,是指在描绘对象时,不拘泥于其原有形态,而是借助色彩、符号、肌理和点线面等元素,对形态进行抽象变化,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想法。装饰性造型,是指将三维立体图像呈现在二维平面中,强调造型变化,构图上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

二、装饰绘画语言认知

(一)装饰绘画语言概述

装饰究其本意为装点或修饰,装饰既是一种行为活动的表现,也是一种审美形式的表征。 装饰性绘画语言则是指艺术家遵循形式美的法则,运用多种综合性手法和形式对描绘对象进行表现。当然,这些都是基于艺术家对自然物象的主观理解和感受。当代瓷画和传统瓷画都具有装饰性,但两者在表现形式、色彩及构图等方面却有着很大不同。传统瓷画深沉又含蓄,当代瓷画的情感表达则更直接和鲜明。艺术家合理运用点、线、面、色彩和造型等因素,所创造出的新型构图、色彩搭配以及装饰性表现主题的艺术形式更符合当代大众审美。装饰性绘画语言与写实绘画不同,其不追求对客观物象的精准复刻,而是对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进行强调和表达。装饰绘画艺术突破时空局限性,对客观物象的形态和色彩以开放性见解进行特殊处理,形成一种独特的形式美感,并与其他艺术相区别。当代瓷板画突破了局限性,画面更多体现艺术家抒发的情感。装饰性绘画语言作为一种特殊媒介,在绘画中传达着艺术家的情感诉求,将自我内心世界外化,呈现于公众面前。因此,艺术家通过对造型、色彩、构图的合理运用,以及对画面的平面化、秩序化把控,将瓷板画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

(二)装饰语言的表现形式

1.装饰造型

在以客观物象为原始形态的装饰绘画中,艺术家所创造的具有独特装饰意味的视觉形象皆依托于丰富的艺术手法,而且是从客观物象中塑造而来,例如变形、夸张、简化、规整等艺术手法。这些手法不仅表现在形体上,还表现在绘画者的艺术手法上。装饰性形象虽来源于客观物象,但又与其有所区别,除了对客观物象的原有面貌进行更改,还创造出新的装饰艺术形象,特征鲜明且个性较强。装饰性造型与写实造型的理念相反,装饰性造型不追求对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与描摹,在形态、比例、透视、空间等方面要求真实还原,即对形态进行打散重构,对形态进行主观变形和组合。

2.装饰色彩

南齐谢赫在《画品》提及的“六法论”中的“随类赋彩”即指着色。装饰色彩不同于写实色彩,其追求的不是客观物象的固有色,而以强调块面感和秩序感为主,追求强化与纯化。在装饰色彩中,艺术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意识,脱离所描绘物象的固有色,从自身情感出发,使色彩的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清新淡雅,可以是富丽堂皇,也可以是沉稳庄重。但这种主观的装饰性色彩表达并非随意的,其中的色彩是遵循一定规律和秩序的,是符合装饰要求的色彩。源于固有色的装饰色彩,对固有色进行提炼和加工,从而得到单纯、明确的色调。在考虑画面色彩的布局时,面积、形状等起着关键作用,应对其进行不断调整,使画面效果最终呈现整体的秩序感与和谐感。装饰绘画通过对色彩的合理把控,最终将强烈的心理特征与情感表达寓于画面之中。

3.点、线、面的应用

线条是所有绘画造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学会用线条来记录生活,这些线条是人们思考与总结后得来的,并非随意勾画。作为画面最基础的元素,对点、线、面的合理运用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家所描绘物象的最终形态,画面中的任何点、线、面都应遵循一定的秩序与规律。线条的粗细变化,点的大小面积,在画面中都会使各元素间产生不同对比,但呈现的最终画面却是有序且和谐统一的。画面的形式美感在一定程度上依托点、线、面的节奏韵律对比,点的大小、线的长短和面的面积都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在画面中,这些元素充分发挥了其作为形式语言结构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例如,艺术家何炳钦先生善于运用装饰绘画语言,以高温色釉为媒介,利用其特性塑造画面主题所需形态,表达心之所感。通过造型、色彩、线条等元素呈现画面之独特美。在其陶瓷画作品荷系列中,通过画面来表达他对自然与生命的态度以及对美的感受。在两幅画中,其一以灰蓝、白调为主,给人以静寂、稳重之感;图二以橙黄、白调为主,给人以炽热、涌动之感。

主体物以荷花为主,画面中黑白灰关系分布合理,造型上,对荷花的塑造用笔流畅润滑、笔笔到位,对花杆与花朵的描绘如春风般灵动,寥寥数笔便将花卉如女性丰腴柔美的姿态表达得淋漓尽致。两幅画面的大背景同采用线面分割法,不突兀反而给人以较强的装饰美感。白色花卉的留白与背景的灰色调明暗对比,使整幅画面主次分明、和谐统一。画面构图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体现出结构美和形式美,构图方式、色调应用、线条变化等将作者内心情感呈现而来。再如,龚循明的作品《印象山水》,作者以山水为主题,打破大众审美中山水画的表达手法,让画面随心而动,画出内心之纯粹。画面构图和谐饱满,色彩纯粹,造型趋于几何平面化。作者将山城与道路幻化成几何形态,色调亲人、造型简练,极具纯粹化与装饰性。

(三)装饰语言的绘画特征

1.平面化

早在原始时期的岩画装饰中就体现了平面化艺术,甚至在随后发展的中世纪绘画、东方绘画以及欧洲绘画中都有相似之处。不难发现,装饰绘画并不强调对客观物象的立体塑造,而是形成有意味的形式,将三维立体转化为二维平面。在装饰绘画中大多是借助装饰色彩的平涂、色调的和谐统一来体现平面化特征的,还包括色彩、形体块面间的合理占比与分布,更多地追求平面装饰的意味。

2.秩序化

所谓装饰效果,是指画面具有的形式美、秩序美与单纯美,秩序感是整幅作品所呈现出的整体和谐感,具有独特的律动意味。在原始社会的绘画中,人类通过对各元素的重复来形成某种秩序和律动感,而当代艺术家对秩序感的把握更加娴熟,通过不断尝试总结出许多装饰法则,例如堆叠、重复、对称、交叉、分散等,将一种单一元素作为小分子,并进行集合,不断更替,集合成更大的整体,在错综复杂中找到平衡和秩序。艺术家一般也通过对点、线、面和体块等的抽象应用来表现秩序感。

3.单纯与主观化

装饰绘画的单纯性体现在色彩的纯粹和造型的简练,但是这些形式单纯却不单调。纯粹性与统一感赋予装饰艺术以装饰性和秩序感。当代艺术家更多将艺术回归于本我,注重自身情感表达,而纯粹性可以帮助人们形成秩序感。此外,在装饰绘画中,艺术家更多是对自我本质的寻求,构图、色彩、造型皆是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的媒介。装饰绘画不受客观物象束缚,而是自由地追求真与美。绘画的价值不仅局限于对客观物象的描摹再现,还将其改造得更本质些。

三、结语

就目前来看,对瓷板画的绘画语境与语言方式的探索任重而道远,虽然有部分艺术家突破了传统瓷板画绘画语言方式的束缚,但仍有大部分艺术家因循守旧。在当今社会,传统瓷板画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众的审美要求与精神诉求。当代瓷板画应更具有现代性,强调问题意识,同时也应注重人对自由的追求。因此,笔者认为,将装饰性绘画语言更好地应用于瓷板画之中,对当代瓷板画的发展无疑是一件有益的事。当代瓷板画艺术正处于一个开放性、多元化和交叉性的时代,对绘画思维和绘画语言方式表达的探索应当是开放的、包容的和无边界的,其发展应具有无限运动性,虽然我们还有没有探索到的,但其发展之路却是光明的。

猜你喜欢
瓷板画装饰性物象
赵永瓷板画作品
黎洁仪“装饰性泥沽沽”主题创作
浅析潮州瓷板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鉴赏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论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徐建明 艺术作品选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穿着”大理石外衣的陶瓷——Araldica&Policroma大尺寸装饰性墙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