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艺术设计“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以文创开发设计课程为例

2022-03-18 01:44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创职业课程

杨 琳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随着新时代文化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创意产业形态。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倡导,给文化创意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新的契机。2016年5月,文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在 《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17 号)中提出:“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推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1]特别是故宫文创爆红以来,文创设计在社会上不但是一个新兴文化产业,更是作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跨界融合、综合性强的新研究方向。文创开发设计课程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在学习完成图形设计、字体设计及版式设计等专业课程基础上的延续和提高,是对前期基础专业课程的整合与深化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且面向实际应用的专业课程。通过文创开发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平面设计各要素的综合运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与商业设计之间的融合观念。通过多个项目任务的训练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完整的文创开发设计步骤和制作流程,能独立完成文创开发项目,最终达到对文创开发总体把握和整体效果设计的能力。

一、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成果无法真正对接市场化

艺术学院自实行工作室制以来,在专业课程的教学项目设置中尽可能地以社会需求而定,但是学校的课堂教育还是存在着与社会实践脱离的现状。文创开发设计是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中偏向于狭义的文创产品开发,由于工艺技能的不熟练及与社会资本的脱离,导致学生作品无法真正被市场所接受,教学成果更多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投入市场。

(二)教学模式无法因类施教

高职生源日趋多元,学生个体素质差异越来越大。学生普遍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内驱力较弱,文化素养偏低,按照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已无法达到教学内容的精准供给,无法满足全体学生学业精进和学习兴趣。一个课堂多半是教师在唱独角戏,久而久之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渐渐丧失教学激情,更谈不上教学相长。文创开发设计课程相对来说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对历史文化、工艺传承及文化传播有一定的研究和学习能力,同时又具备艺术的表现能力以及市场营销、产品展示推广的表达能力,也要有自觉主动的学习热情和课题的研究能力。如何应对当前学情,是现代学徒制下“后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当务之急。

(三)教学评价体系模式化

目前的考核机制还是常规化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考核,无法真正做到因类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化。由于高职生源的学情现状,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一刀切”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不能完成学业和教师放宽评分标准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所以如何应对当前学情的教学评价体系是现代学徒制下“后工作室”课堂教学实践必须改革的问题。

二、现代学徒制下的文创开发设计课程实践与探索

依托学院提出的现代学徒制下艺术设计“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文创开发设计教学团队在教学项目的具体设定中推进“三重门九道关”教学评定机制,强化“视觉东方”教学内容,以宁波本土历史文化为重点,激发学生对于城市的文化自信和学习热情。在教学模式上建立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平台,实施了情景浸润式职业精神培育,提高职业综合素质。教学实施中始终把握“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强化理论知识内化与实践技能外显培育,强化社会需求与“1+X”职业考证培育,强化学校教学与技能竞赛培育,强化课堂教学与社会服务培育。

(一)重构教学内容

要切实有效地实施文创开发设计课程的教学,首要问题是为学生提供充实而有效的教学内容,这是人才培育核心素养的基石,是“后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关键。宁波是一座历史悠久、商贸文化深厚的城市,人杰地灵、古老年轻、开放包容。不但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国际港口,更是七千年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丝绸之路的活化石;有中国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的天一阁、五大佛山之一的雪窦寺、更有王阳明、沙孟海等文化名人;有十里红妆、骨木镶嵌、泥金彩漆、金银彩绣、宁海平调等国家级非遗文化,更有年轻时尚的宁波交响乐团。当前宁波正在建设国际化滨海大都市,作为以城市命名的本土高职院校,更是应以城市的文化推广为己任,在课程内容的设定上侧重本土文化、乡村振兴的文创开发无缝对接,同时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更加了解这座城市、热爱这座城市,课程成果的落地也为学生对自身专业产生自豪感,真正找到专业归属感。通过整理宁波本土历史与文化传承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深入挖掘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先将其整合为四个教学模块:海丝文化(庆安会馆、保国寺、南宋石刻、天一阁、王阳明)、考古挖掘(河姆渡、田螺山)、民俗文化(十里红妆、冰厂跟、海盐博物馆)、美丽乡村(一村一品)。

从教学内容的构建中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深度发掘地方文化元素,展现地方文化,匠心打造宁波IP 文化元素,增强文化自信,开发符合时代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促进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和创新发展[1]。

(二)重组教学模式

1.以项目的需求作为教学的现场,整合相关优质资源,做到项目教学的有效性,在流动化的课堂展开项目调研、企划、设计落地及营销。教师和社会专家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共同指导学生开展真实项目的调研、方案探讨等实践活动;以本土文化开发、传播推广为己任,学校的教育与社会深度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使命感。在任务分配上由政府出题,学校接单,企业协助,指导学生展开项目任务的分解研究,了解文创开发的流程,制作材料及市场营销推广展示等技能的学习,协助完成项目落地。三方联合规划教学项目设计、教学过程记录、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成果评价等环节,教师由主讲者转为项目策划人。

2.加强“互联网+”课堂和“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教学资源建设、多种信息技术综合使用,切实解决课程重点与难点。课前、课后自主学习,由政校企合作教学团队提供课程项目任务书,学生接收到任务清单后自主寻找资源及完成课前预习,更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满天飞,更要激发学生自发学习、自主组织学习资源的能力,能时时反省自己需要什么,才能体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3.秉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高职学生学习目的性普遍不明确,学习内驱力较弱,文化素养偏低。因此针对这样的学情现状,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必须另辟蹊径,根据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法,最有效的是项目任务分解法,首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通过项目任务的倒推,不断分解细化项目,做到每位学生都能逐步完成设定的项目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的方式和任务认领法则,让每位同学在“玩中学”“学中做”,树立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职业责任感,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重建教学考核

应对高职生源的层次分化性,在教学考核上尊重差异。按照行业标准设计考核标准,形式上模拟竞技游戏规则,阶梯式设定项目任务清单,按任务难易程度,设定及格、良好和优秀等考核成绩,学生自助选定项目任务,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职业责任心。同时在学生项目任务要求的认领中,也可以提供教师反思教学问题。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考核方式,真正基于当前学情的考量。

提出以社会评价为导向的考核方式,目的是更好考量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对课题的研究应对能力,为学生能无缝对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培养学生职业责任心、职业道德的评价。

三、文创开发设计课程实践的启示

现代学徒制下“后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文创开发设计课程实践更加强化“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重知识内化与技能外显,重行业需要与“1+X”文创数字化职业考证,重日常教学与技能大赛,重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平台,注重“专业、乐业、专注”的“工匠型”职业价值观培养,实施沉浸式职业精神。

(一)教学内容重组,任务驱动提升技能

课程强调教学内容应配合本地需要,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近年积极朝这个方向推动多元的教育与学习方式。文创开发设计以“青少年艺术研学下庆安会馆文创开发”的真实项目让学生的专业能与社会真实需求相结合。课程的项目任务不再局限于狭义的文创产品开发,而更多地着眼于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不仅有实物产品更有服务产品,比如社会教育项目开发、数字产品、出版物、媒体动画产品等等大文创的开发设计。使得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开发设计,实践中解决问题,开发出真实作品,体验到实际项目效果。项目课题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中有机融入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摒弃传统静态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课程课题,由政府出题提供真实项目和企业的真实工艺步骤确定教学任务,增强文创开发课程的社会适应性、企业实践性、教学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元性,突出项目技能型、多样性、案例化、市场化、多元化,从而树立学生岗位意识,培养现代学徒制下的艺术设计高素质复合技能型人才。

(二)多样化、流动式课堂,提升现场教学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在教学手段中改变传统粗放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结合。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高科技自媒体带来的资源便利,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突破时间性和空间性,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组。具体指以推广宣传开发宁波本土文化资源为中心,将课堂项目任务与政府需求、企业运营实践相结合、探索现代学徒制下的“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培养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根据当前学情,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二是从单一的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主体的校内课堂教学转变为实际项目现场,根据项目需要,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设计公司、印刷公司、样纸工坊、宜家等各大卖场都成为学生的教室,在真实实施的项目任务中,将课堂思政、企业文化、行业标准、职业素养融入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环境中解决文创开发教学的理论与技能学习,达到学生易学、教师易教的教学效果,全面有效的提升学生职业岗位意识和敬岗爱岗的职业素养。

(三)项目引导,团队搭建

根据具体项目任务,跨界协作,搭建政校行企项目师资团队。将专任教师与行业导师师资混编,共同指导解惑、将个体学习与小组合作交相融合,强化“真”岗培养,实现“根据项目情况,设计项目内容,解决项目问题,产出项目作品,看到项目效果”。基于项目任务的教学团队将不断推进现代学徒制下艺术设计课程建设的持续性有效性的推进。“双师型”校内教师引领,以教学任务为导向,建立技能层次丰富、结构化的校外专家导师团队,教学团队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文创职业课程
陶溪川文创街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职业写作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