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内控重要性

2022-03-18 01:47朱新妮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环球市场 2022年23期
关键词:财会管控事业单位

朱新妮 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在绘就现代化社会新图景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履行相应职能的效率水平,丰富和完善提供公益服务的形式和内容,需要事业单位进行科学的经济内部管控,保障自身的长期健康发展。

一、事业单位经济内控制度的含义

“内控”顾名思义,即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的经济管控与风险防范。经济内控制度来源于资本参与的规模化经营的有益经验总结,是事业单位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丰富发展形成的科学管理与防控机制,它能实现高效的社会单位会计审核,是考核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保护事业单位长久健康发展的重要屏障。

二、事业单位经济内控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进行科学、高效的经济内控,有益于提升财务部门预算的科学性,促进事业单位合理安排经费,由此关联形成资金分配合理、工作人员干劲充沛、办事效率提升、事业单位长期良性运行,进而实现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高的良性循环。

三、事业单位经济内控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事业单位缺乏经济内控意识

由于事业单位是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带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组织,其从事各类公益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所需经费由公共财政支出,因此许多事业单位并不重视内部经济管控。甚至存在一部分事业单位认为经济内控制度无足轻重,并将其与部门预算混为一谈,这种滞后的理念直接影响了经济内控效用的发挥。经济内控意识淡薄,会带来忽视本单位当前不良的经济现状、轻视财会工作、无法合理调配资金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对资金的使用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加。

(二)事业单位经济内控机制不健全

目前,仍然存在一部分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未能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内部控制的深刻内涵,不注重内控制度的健全完善与贯彻落实,导致这部分组织机构的经济内控制度几次革新都是“光打雷不下雨”,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走个过场,并未按照组织机构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革除积弊,预算控制与风险防范能力也没有提高。

(三)事业单位预算控制力弱

事业单位本身具有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属性,但财政补贴是有限度的。若想实现长期的财务资金稳定,就必须在保持财务预算合理的前提下,增强内部预算管控力度。导致事业单位经济内控实效与预期相去甚远的原因多种多样,单位内部权责划分不一致,缺少主管内部预算控制的岗位,单位产生的支出项目上报不及时,这些都会影响预算的可控性。

(四)内部职责分配不合理

彼此牵制与相互制约是内部控制建设的焦点与核心,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实现内控目标的有效途径。由于事业单位一直遵循着“重业务轻管理”的工作思路,加上编制数额极为有限,因此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中真正掌握管理权限的人很少,未能因事按级分岗定责设权,致使管理权限太过集中。例如现实中将财务与内审安排在同一科室,采购与验收均由同一人负责,本应分离的职权与责任联结在一起,根本达不到相互制约与监督的预期效果。这种不合理的岗位设置与职责分配,造成了内部管控失效、营私舞弊情况的出现。

(五)财务对经济活动事前控制力度不够

会计控制是实现内部管控的重要渠道。当前,事业单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会计控制仍停滞在财会阶段,仅能通过对经济事项产生的单据审核实现事后控制,无法通过控制预算和审签合同等方式实现事前控制。督促财会人员不断加强专业学习,以已掌握的财务会计知识为基础,努力向管理会计方向发展,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有益于会计控制在经济事项发生前、中、后发挥应有的管控作用,对内控目标的实现大有裨益。

(六)授权审批流于形式

授权审批是实现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事业单位应当在审批环节做到严谨、审慎、适当授权,但实际上存在着不注重对项目或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核,不遵循审批程序和规章制度,甚至转交给财务审批,审核审批只是走个过场、流于形式等问题。

(七)监督机制缺乏

监督机制是一套完善的内控体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是在现实的业务处理中,多数事业单位都未设立审计科,审计工作大多交给财务部门完成。财务部门既要负责内部控制的实现,又要负责对本部门工作的监督,加上财务部门通常主要监督经济活动,本身具有无法全面覆盖单位所有业务的局限性,长期如此会产生极大的隐患。

(八)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普遍较低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历程中,财务内控一直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财务内控涉及范围广、涵盖内容多,须财务部门与相关工作人员充分调用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协调一致、通力配合,也就是说,财务内控管理队伍必须不断学习,提升综合素质水平。然而,目前存在很大一部分数量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内控管理成员的终身学习意识淡薄,并未及时地参与专业化培训,专业知识匮乏,无法与时俱进地满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的具体要求。

四、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的重要性

(一)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

事业单位是社会服务性组织且具备较强的公益属性,因此国家对事业单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此来为社会和国家发展奠定基础,这也使得事业单位在开展各种项目时需要使用大量的资金,而加强财会内控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资金乱用的现象,提升经费的使用效率,避免贪腐问题的滋生。因此,事业单位加强财会内部管控力度,有助于规范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同时也能够提升事业单位财会管理的水平。

(二)促进财税改革

随着我国税务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开始由原来的账目管理向着更适应将来发展需要的财会管理方向转变,并且财会管理的职责更为清晰,这有效地增强了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的质量,推动事业单位财会向着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财会内控管理的内容也更为多样化,例如又细分的资产、预算与核算管理等,这也为事业单位财税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预防财会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也会遇到相应的风险问题,而通过财会内控可以有效地规避这些风险,使事业单位的资金及项目保持健康的发展。财会内控可以有效对财务报表和资金使用进行分析,及时的帮助事业单位规避风险,并且财会内控还可以利用相应的管理措施来查找财务管理的漏洞,有针对性地防范风险,降低风险侵袭事业单位的可能性,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稳定性。

五、事业单位经济内控体制建设的风险防范策略

(一)不断筑牢内控体制建设的思想防线

事业单位虽带有公益性质,不以盈收获利为经营目的,但长期使用着公共财政资金,具有倾力服务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社会责任。进行内控体制建设是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事业单位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提升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是实现财税信息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内控体制建设是事业单位长期坚持进行的重要方面,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关键一环。事业单位应当及时更新服务理念,与时俱进地积极履行职能,不断强化内控意识,深入推进内控体制建设,防范化解有可能招致腐败的风险隐患。首先需要单位负责人牢固树立内控意识。通过先进经验学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有关领导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积极地参与到内控体制建设当中来。在内控体制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发挥领导作用,稳步推进;在内控体制运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头执行;在监督管控的过程中审慎授权,确保实效。其次,必须不断加强内部管控方面的相关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活动,使全体职工不断深化对内控的认识,不断筑牢维护内控体制的思想防线。最后,必须及时更新理念,适时转变工作思路。坚持业务与管理并重,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长效贯彻落实,达到管理水平的综合提升,内部管理环境的不断优化,进而实现单位工作效能的全面提高。

(二)合理设岗分权,不相容职务分离

内部牵制和互相制衡是内部控制理念的核心。事业单位可以按照层级、业务划分岗位与职责,确保不相容职务分离,每个人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以此达到彼此牵制和相互制约的目的。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具体业务需要与管理结构合理授权,使决策、实施、监督、究责等环节既环环紧扣,又相互独立。考虑到事业单位编制有限,可以通过组建工作小组进行经济事项的管理。例如成立由多部门成员组成的采购小组管理采购业务。在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阶段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并且能够科学划分内部权责,确保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能使每位成员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最终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是基础。首先要在思想上足够重视,根据单位特点与具体实际统筹安排、长远规划。将各部门的规章制度汇总整理修订,避免出现内容重叠或互相矛盾的状况。其次,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效果反馈与评价机制。制度建设不能停留在形成的文字上,应当渗透进各项工作走进实际,应当坚持跟踪反馈实效,并建立合理的综合评价机制进行科学评估。最后,建立有效的制度更新机制。结合社会环境和工作重点的变化,根据效果反馈和综合评估及时修订与将来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制度。

(四)提高经济活动的事前控制力度

会计控制是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一大绝佳着力点。事业单位的财务科好比人类的免疫系统,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管控作用。在预算管理中尽可能地细化管理目标,明确预算项目,精细到具体科室甚至个人,增加预算管理的精准度。切实做到资金管理关口前移,明确签订合同的支付方式、时间、条件等相关内容的审批要求,严格对合同履行、采购合理性等项目的事前审核,增设项目专家评估论证环节,明确差旅费支出的第三方审核要求,提高资金管理的可控性。

(五)积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意识

虽然我国现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但是现实情况是这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部分国企和私企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并没有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做出明确详尽的具体要求。由此不难看出,事业单位中大部分工作人员的财务内部管控意识水平都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新时期,新阶段,市场活力进一步迸发,竞争愈发激烈,要想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站稳脚跟,就应该将目光放长远,加强财务内控与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普及与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维护财务内控的意识,制定强劲有效的具体举措,提高本单位的财务内控能力,为管理层作出决策、制定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

(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应当维护好自身财务内控的庄重性,严把财务内部控制计划的贯彻执行关。事业单位下设的各部门均应遵循财务内控规划,严格按照现行的财务预算体系,组织本部门职员有序开展各项公益事业,依规依纪处理日常事务,严格监管控制各项资金支出与日常使用状况。若没有突发及特殊事件,一般不允许变更各项经费的具体用途。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随意挪用、滥用经费的情况出现,保证组织机构的开支去向明确、资金用途合理,维护事业单位的经费使用与财务内部控制规划之间的相符程度,保障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水平,与此同时也能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力向更高水平迈进,使得各类事业单位在推进各项具体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务实、严谨、高效,促进事业单位整体内控水平的共同提升。

(七)事业单位财会内控薄弱环节的改善举措

1.强化财会内控的风险管理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要注意结合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财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出发,强化财会风险管理的认识,并结合自身工作明确财会风险管理的权利与责任,让事业单位财会人员能够通过内控来实现风险管理,规避事业单位财务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并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及社会职能来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与协调,如:风险预警、风险监控、风险应对控制等。

2.提升财务内控的预算管理

首先,事业单位应当不断完善健全预算管理体系,明确预算编制、目标、程序与制度安排,做好整体的部署与协调,提升预算管理的效果。其次,强化对业务项目、资产价值、资金流向等数据的收集整理,以此为依据来组织各部门的预算编撰工作。再次,要严格做好预算审核工作,要求预算编制真实、完整、可靠。

3.促进资产内控的有效开展

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中存在较多的资产,如:房产、地产、设备等,这也造成财务管理存在一些收支性业务,为了避免舞弊问题的发生,财会内控管理上要做好收入的核查工作。同时,要加强单位票据和印章的管理与控制,并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六、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作为接受国家领导、服务社会大众、增进百姓福祉的公益性组织,提升内部控制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其中,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控制是其进行内控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经济内控有益于事业单位合理安排各项支出,有助于做出客观准确的风险评估,有利于审计与监督的落实。科学、健全的经济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长期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财会管控事业单位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