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O教学模式的“康复护理”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研究

2022-03-18 03:02许丁文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康复护理思政康复

张 艳, 许丁文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的原则,康复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伤、病、残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更在于助力我国在实现“健康梦”过程中彰显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院校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康复医学领域医务工作者就显得迫切而重要。医药卫生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尊重生命、救死扶伤、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等价值理念。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等也是医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和重要素养,而课程思政是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诸多医学课程里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比如,“人体解剖学”开展“大体老师”致敬教育,“细胞生物学”引入科学精神教育,“寄生虫学”引入民族自信教育,“药理学”“生物化学”贯穿创新奉献教育,“机能实验学”开展动物伦理、动物美学等教育,这些广泛普及的专业课思政教育已经在各大医学院校开展,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但是关于“康复护理”课程思政研究教育的元素挖掘及实施路径的研究仍非常匮乏,加强“康复护理”课程思政的研究有助于高校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康复护理人员。

一、PEO教学模式及其优势分析

人-环境-作业模式(PEO)是Mary Law提出,后来经过Christ iansen等学者逐步修订完善的康复模式[2]。PEO模式是作业疗法中常用的模式,该模式从患者与生活、社会环境的功能发挥出发,从人、环境、作业三个维度进行康复治疗,更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随着医学研究及医学教育不断发展,PEO 在内涵上与行为学、环境学等学科交汇,其应用范围不断被扩展。目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取代生物医学模式,成为公认的较为全面的医学模式。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往往局限于疾病本身,忽略了正常心理和社会角色、社会功能对于健康的意义。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的因果关系,让医学从传统的自然科学回归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相交叉的应用性学科,是未来医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PEO模式教学,其目的也是为了培养能够全面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社会功能的康复医学人才,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

在PEO模式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的综合康复治疗、康复护理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能全面感受患者的病痛、体谅患者的需求,并以高度人文关怀的精神和更加积极的工作状态投入到病伤残患者全方位的康复中。比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学者研究发现,PEO模式体验教学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尊重学生的意见建议、教师实现程度及满意度等效果都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方式[3];昆明医科大学学者发现应用PEO模式开展烧伤康复护理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患者接纳康复意见、更快更好地康复[4]。滨州医学院的学者提出在PEO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学的教学模式秉承了服务学生的教育核心思想,有利于培养专业国际化的“精专”康复人才[5]。

在PEO 模式教学中,主要包括了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任务四个因素。其中,教师是推进PEO模式的总指挥,他们在教学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特点,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环境,并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也就是说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从人、环境、作业三个维度来感受和学习康复护理职业特征。学生能够基于对课堂中涉及的关于“人”及“环境”的认识,有意识地加强自我训练。因此,PEO模式让学习变得更有“感情”,让康复护理教学充分兼顾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比如在脑卒中康复护理教学中,教师既要求学生模拟偏瘫的“人”,也要求学生营造一个需要康复措施支持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如家庭成员的照料、改良马桶的配置、社会的尊重等。此外,还要求学生完成模拟偏瘫患者衣食住行等一系列“作业”。在PEO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学会理解和尊重病残者,建立了康复护理的职业道德。通过“人”“环境”“作业”三个维度的模拟体验教学,思政元素便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课程中。因此,本研究充分利用PEO模式体验教学的优点,探索和研究“康复护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

二、基于PEO的“康复护理”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

(一)以“人(P)”为本,共情体验实现课程思政

PEO理念中的“P”是“人”的意思。医学生作为康复护理工作的主要人员,有必要从自身角度去思考医护工作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更有必要从患者的角度感受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表明,共情沟通能力很重要,而医疗行业绝大部分人的共情能力有所欠缺,其中包括医生、护士等医务工作者[6]。让学生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构建换位思考能力:如通过角色扮演、病房采访、观看视频等方式,充分感受患者的身心痛苦与所需。如郑州大学学者对44名郑州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学员研究发现,通过造口患者角色扮演可以显著提高学员的杰弗逊共情量表得分,提升学员共情能力水平[7]。复旦大学通过对40名护理实习生研究发现,角色扮演法运用到临床带教中可以明显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智力总分、情绪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维度得分、观点采择与换位思考维度得分。因此提高共情能力,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8]。只有学会从人本出发,充分做到人文关怀,才能促进患者的身体、心理全面康复,这也正是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要素之一。

(二)以“环境(E)”为媒介,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PEO理念中的“E”即是“环境”的意思。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模拟病房、认知见习、顶岗实习等方式感受医疗环境,可对自己的学习和就业产生影响。环境体验也往往是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在窒息合并骨折病人的处理护理教学中,利用情景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保存生命第一”“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的感悟和理解,也使“生命至上”的原则潜移默化植入学生心中[9]。医学微生物在衣原体教学时,通过感受和领悟汤飞凡所处的工作环境,加深对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和严谨治学等思政元素的认知[10]。因此,护生的教学通过医疗环境体验和课程思政环境体验结合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的协同育人效果。比如,通过鼓励护生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既完成了感染护理、社区护理等医疗环境体验,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线防疫人员的大无畏与奉献精神;通过组织护生采访退伍军医,观看抗美援朝纪录片,既完成了急救护理、外科护理等医疗环境体验,也让学生感受到共产党员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所以,医疗环境融入课程思政环境,既可以巩固专业素养,也可以实现将课程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根植于学生心中的目的。

(三)以“作业(O)”为任务,传承优秀基因

PEO理念中的“O”是“作业”的意思,最初是指康复治疗患者完成的一系列任务,如进食、穿衣、上厕所、洗漱、打扫卫生、购物、刺绣等活动,后来在教学领域引申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在实践教学中模仿偏瘫的患者完成各种活动,通过作业活动的模仿,让学生切身体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完成各种活动的挑战;模仿截瘫患者使用轮椅上厕所,可以感受患者操纵轮椅、体位转移的困难,进而触发学生更加体谅、包容病伤残患者,在日后作业治疗工作中想方设法改进截瘫患者的如厕条件;在脊髓损伤作业治疗教学的时候,引入张海迪如何在轮椅上成功的例子,既可以传授学生脊髓损伤作业治疗的相关专业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感受生命强大的力量,学习张海迪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将其渗透到日后的工作中;在截肢的作业治疗时候,引入篮球女孩钱红艳的故事,既可以让学生知道作业治疗对残疾人生活的重要性,也可以让学生感受钱红艳不折不挠、为国争光光荣事迹,培养学生扎根基层、勇于奉献的工作精神。通过有意识地在作业任务中融入思政元素,如博爱精神,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作业治疗的素质,传承优秀的基因。因此,作业任务融入思政元素,既有助于学生巩固专业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在日后工作岗位上传承优秀基因。

三、结语

本研究探索从“人”“环境”“作业”三个维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使得“康复护理”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医疗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人文关怀的康复医学领域医务工作者。

猜你喜欢
康复护理思政康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