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叶圣陶精读思想探析

2022-03-18 04:14
读写算(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叶圣陶课程标准文章

陆 燕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以叶圣陶先生为首的老一辈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再次受到了诸多教育者的重视。叶圣陶先生的精读思想也引发了诸多争论。基于此,有必要对叶圣陶精读思想进行客观评价,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对其中的教育思想精髓进行感悟。特别是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及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急需找到新的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

一、叶圣陶精读思想的内涵

(一)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陈述

除是阅读方法外,精读还是一种语文教学思想。叶圣陶老先生将语文教学分为精读和略读两部分。基于此分类,高中语文教学可分为精读课与略读课。就语文教学过程来说,精读是教学过程的精髓与关键,略读只起到补充作用。但就教学效果来说,精读更多的是略读的准备过程。在叶圣陶先生看来,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促进学生文字鉴赏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这一教学目标同样适用,且该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精读与略读的共同实施。在此过程中,精读是主要的,其所占的教学时间较多,教师需要在精读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详细的学习指导,学生需要通过精读不断总结阅读经验。因此,从获取阅读经验这一精读目标来说,精读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

(二)开展精读的问法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精读思想是很多教师关心的问题。在《精读指导举隅》一书中,叶圣陶先生分阶段地进行了讲述。首先,叶圣陶先生认为预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过程,在正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之前有必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堂预习。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用自己的思想与眼光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选一名学生进行通读,从而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考查。其次,还要对文章中的生僻汉字进行查阅,结合字词解释对该生词的使用场景在该处表达的内容进行思考。在学生完成上述系列准备工作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就课堂讨论环节而言,需要基于预习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共同进行讨论,即学生群体的头脑风暴。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注重收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意见,聆听学生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提出问题或进行自我表达。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十分客观的态度为学生提供线索指引。

练习过程中,可先通过吟诵摸清语文学习的规律,掌握文章的整体节奏与语调,沉浸于文章情节中,或者与主人公形成共鸣。其次,学生还可以阅读与文本相关的文章,尽管在体裁或文章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存有相同点,但由于不同文章传达的内容不同,必定存在差异之处。这样一来,通过阅读与对比,学生能够逐渐体会高中语文的魅力。精读过后,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总结,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开展精读的支架

用什么开展精读是开展精读思想实践的关键。叶圣陶先生曾明确表示,务求其文质兼美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可通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开展精读的支架,强化语文学习过程中对文章内容的掌握,同时关注文章表现形式。若对现有文章进行学习,叶圣陶先生认为,只有反复阅读,足够熟悉作者的创作思路,了解作者的创作宗旨,才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其次,运用自己创作的文章开展精读也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教师本身要具备自主创作的能力,从而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其个性化指导。也正是因为这样,叶圣陶先生才创作出了包含《稻草人》等在内的多部经典著作。除此以外,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应该只依靠教材,或者按照教材的顺序开展教学活动,同样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运用,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二、新课改下叶圣陶精读思想探析

(一)时代的客观反映

叶圣陶先生生活在思想较封闭的旧制社会,其接受的教育也是基于旧教育制度下的。因此,对于传统语文教育的弊端,叶圣陶先生深有体会。民国之初,叶圣陶先生萌生了新的教育思想,在国外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加之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育的思考,最终形成了叶圣陶精读思想,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教育体制的变革不断完善。

(二)人生经历的反映

青年时期的叶圣陶家境贫寒,中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中小学及大学担任过任课教师,并参与编撰多部语文教材,其提出的语文教育思想十分精辟。在叶圣陶先生近百年的人生历史中,从事语文教师的时间长达76 年,是至今为止依然存在的教育记录。1912 到1931 年,对于叶圣陶先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人生阶段。这一时期,叶圣陶先生的工作重心开始向编辑倾斜,但并未停止对教育实践的探索。也正是因为该时期的教育实践,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精读思想又有了新的认知。由于叶圣陶先生之前有过丰富的教学经历,熟悉各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同时了解各阶段语文教学的发展规律,因此对不同阶段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内容及可选择的方法等进行了总结。此后,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增加了叶圣陶先生与先进教学理论、先进教学方法接触的机会,叶圣陶先生根据当时中国的语文教学情况进行了适当结合,这为精读思想的形成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新课改下叶圣陶精读思想的实践策略

(一)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精读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多种路径获取信息。在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过程中,高中阶段学生越来越趋向于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因此,会选择使用电子书籍,或者纪录片、电影等替代纸质书籍的阅读。真正面对纸质书籍时,难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造成此现状的原因,与精读习惯的缺乏息息相关。在上述发展背景的影响下,学生们越来越依赖于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习惯通过简单易懂、趣味性高的方法替代阅读,学生能够进行自主阅读与思考的机会较少,难以养成良好的精读习惯。新课程标准改革强调,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叶圣陶先生也曾发表过“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的观点。结合前文所说,精读教学的目标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精读习惯。基于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精读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做好阅读笔记。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同时,该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要想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需要对精读与略读文章进行筛选,强调精读过程中阅读技巧的掌握。例如,在阅读篇幅较大、章节较多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略读的方式,首先带领学生对该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讲解,并根据内容分布对主要内容和重点章节进行分析,其他章节只需要大致浏览,为主要章节的阅读做铺垫即可。对于难懂或自己认为有学习价值的语句,学生可进行记录,形成语文学习记录手册,为学生阅读能力奠定基础,同时通过不断总结的过程逐渐找到精读技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雷雨》一文的人物较多,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较复杂,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人物关系导图,并在导图中对人物的重要性进行识别,提高精度效率。

(二)强化预习过程的重要性,讨论引导思维发展

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意在通过教学过程开展促进学生自主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叶圣陶先生提出的精读思想中,这一发展概念十分明显。前文提到,在如何使用精读思想这一问题的解释中,叶圣陶先生将教学过程进行了拆分,从预习、课堂及课后练习等多方面对精读思想的落实进行了阐述。首先,不论是预习,还是课堂教学,或者练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由于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反观叶圣陶先生,在七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首要地位。体现在预习过程中就是,教师首先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确保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文本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这样一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向教师表达自己的见解。其次,在叶圣陶先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见到学生讨论的场景。在预习成果的铺垫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谈能够再次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学生之间保持平等的对话。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在,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保持沟通交流。对于不愿与教师面对面沟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极佳的交流方式,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诚对话。

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立场看待问题,对于学生表达有误的地方,教师要给予纠正,引导学生思维向正确方向靠拢。但切忌过早否定学生的想法,否则会大大损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学习为例,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多途径进行预习,如小组合作分工预习、纪录片辅助预习等。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收获进行分享,如详细讲述“为什么之前金碧辉煌、令众人羡慕的大院会在之后被抄家,沦落到十分凄惨的程度”“为什么有着绝美容貌的金陵十二钗会获得如此不堪的结局”等问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提前通过互联网与学生进行预习交流,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精读成果,如短视频讲解或文字输入等。一方面,这样的预习检查方法能够大大减少课堂教学时间的占用;另一方面上述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相适应。对于不同章节讲述的不同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进行回顾,从而对精读成果进行再次巩固。

(三)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精读练习阶段,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参读相关文章的必要性。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群文阅读成为诸多教师选取的创新型语文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强调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融合,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再加上,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很多教师在群文阅读的应用方面没有很好的思路。基于此,教师可借鉴叶圣陶先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摸索。首先,教师可选择相同体裁的文章要求学生进行阅读,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该体裁的表现形式,更加快速地掌握相同类型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次,教师还可以选择同一主题的文章,开展对比与总结阅读。即通过对同一主题文章的阅读让学生深入体会该主题文章的表达技巧,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通过对同一主题不同体裁文章的对比,学生对于不同类型文章的了解程度也有所增加。

除此以外,结合前文所说,还要考虑到文章的文质兼美,这是叶圣陶先生选取文章的主要原则,同时也与新课程标准改革方案中教材编写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的发展要求相吻合。群文阅读作为阅读拓展的基础,选文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上述原则的遵循,同时对文章的思想情感即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多个文本。此过程中,精读思想更多地强调有效信息的提取,即通过多文本阅读收集有效信息,通过略读辅助等方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对相关文章进行筛选。如将《血色母爱》《麻雀》及《偷粮》这一主题相似的文章组成群文,让学生通过《血色母爱》的文本阅读阐述对母爱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收集与母爱有关的名言等。在此基础上,对《麻雀》展开精读,并在阅读完毕之后与《血色母爱》的写作手法等进行对比,从而学会更多的表达技巧与辅助表达方式。最后,对《偷粮》一文进行快速阅读,主要感受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价值观念形成。

由于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思想感情的体会也会有所不同。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针对同一文章,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与见解。以诗歌单元为例,高中阶段学生接触到了很多表达离情的诗歌,但不同诗歌的情感与体裁形式有所差异。基于此,教师可将《再别康桥》《琵琶行》《易水送别》等作为一组群文,邀请学生进行阅读,通过对不同体裁形式的作品表达及不同类型的离别情感的对比,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个人思维,有助于学生自身写作思维的拓展及阅读感悟灵活性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距离精读思想提出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叶圣陶先生提出的精读思想仍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需要如此切中要害的教学指导。通过前文所述不难看出,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的精读思想,就是强调阅读过程及阅读成效的重要性。即精读思想的应用并不是强调教学过程中阅读的精细,更多的是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深入体会。总的来说,就是强调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纵向深化。作为教师,应不断反思以往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扎扎实实地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精读思想教学理念,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除此以外,基于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原则,教师还可以在精读思想应用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促进精读思想积极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同时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叶圣陶课程标准文章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