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客理念探索

2022-03-18 04:14文发科
读写算(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创客科学小学生

文发科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甘肃 临洮 730500)

对于小学阶段,科学目前已经是一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培养思维模式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教育的过程当中,创客理念的培养也必须不能落下。无论是在最近的标准教育要求下,还是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想象力以及创新性的思维模式是老师想要着重培养的,学生们的创造水平更是学校和家长需要努力探寻的方面。

一、小学的科学教育现状

在现阶段,对于小学的科学教育中,许多实际开展情况并不良好,其中有很多小学生的学习兴致非常低,究其原因是在不断普及的科学教育目标定制过程中,学生的创客理念并没有跟上。很多老师虽然理解了创客理念,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教授方法。这使得科学课堂上不仅内容上十分无聊,而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造成了严重的抑制,也让很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而在另一方面,老师大部分只是在单纯讲课,而从不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创新精神纸上谈兵是绝对不够的,必须要有相关内容的实践才能够巩固和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的创新和思维能力才能有真正的提高。

二、促进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创客理念培养的战略

(一)建立温馨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潜力

“创”指的是创造,而“客”指的是做某方面事情的人,“创客”指的是将自己的想法努力变成现实的人。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创造的能力是需要激发出来的,而激发的首要条件是给学生创造出一个温馨的教学环境。例如,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看法给予足够的尊重,不能一意否决或者贬低,必须对孩子有所信任,对待事情具有包容力,因为孩子们是需要耐心培养的。在教学中,老师的每一处细节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孩子虽然还没发育完全,但还是能够感受得到老师的语气和态度的。例如,老师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个眼神,都会影响着孩子们,这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氛围,也是课堂的氛围,这种氛围能够对孩子们的思考能力方面有所帮助。并且,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主动把握住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果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需要在一个适合大家积极讨论的课堂氛围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在课下,老师可以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地收集和了解,在课后认真备课和回答问题,从而激励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比如,上科学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在微信中通知家长提前布置好预习功课的作业。例如,让学生们自己手动制作一个纸玩具,等到了课堂上的时候互相观摩和学习一下。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是以鼓励学生的勤奋努力为主,而不是抑制住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独树一帜的想法,都想要与别人与众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和理解都不同,因此他们做的玩具也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如何,玩具都是代表着他们自身的创造性意识,并且都在课堂实践中积极地养育了它。所以,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与学生的引导以及课堂氛围的培养密不可分。

同时,小学生从年龄特征可以看出,在小学生阶段,孩子们酷爱活动,对于安静的科学课堂比较讨厌,而对体育课堂比较感兴趣,行为举止都十分活泼,但是缺点是缺乏独立的全面思考。因此,小学生的创客思维可以先从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出发,即通过活跃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进而使兴趣驱使小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学习中,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正是因为兴趣爱好的原因,活泼的小学生在进入学习状态时十分迅速,并且许多开创性的想法都能够第一时间迸发而出。逻辑性和严谨性是科学专业一个很强的特点,这点虽然是锻炼学生脑部逻辑的一种特点,但是其缺点就是很难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课堂的氛围容易枯燥下去。这样下去,一部分小学生就变得讨厌学习,已经没有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甚至会有害怕困难的心情。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教学模式的更新以及有趣的教学手法是非常必要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将教室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例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的微视频或者软件APP里的课程搭配,可以以一种非常轻松的方式传达科学知识,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通过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氛围,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教育进行革新和创新。

(二)发掘教材,利用学生的四个思考措施培养创客思维

1.发展小学生的反向思考

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熟悉的思路而言,利用反向思考可以锻炼学生左右脑的使用,并且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非常具有帮助。通过反向思维进行思考,在实际的科学问题中可以反映出学生的革新性,从而应用在创新性的实际应用科学问题中。同时逆向思维能够让学生从单一方向的认知模式中摆脱出来,让学生不仅仅只是在一种思维模式上受局限,而是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进行思考。例如,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对某个问题的解答没有思路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向思维,从多个角度进行突破分析,最终通过两种逻辑解决问题,这种正反逻辑的搭配是能够在实际问题的训练中培养出来的。

2.发展小学生异思想

在“异”思维中,最重要的是革新。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模式发展的阶段,因此寻异而创新的思维是一种在小学的基础培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小学生在这种思维模式下进行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在实际的科学问题中通过对不同答案以及不同思考角度的探求,从而走出不一样的学习道路,最终不仅仅是能够达到相同的目的,甚至有可能成为超越原本答案的方法。求异思维在本质上就是突破,能够给问题带来更多的解决方案。因此,老师应该更多地激励学生主动求异,学会从多角度了解问题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掌握方法一还可以掌握方法二,从不断地磨炼中发展小学生的革新思维。

3.发展小学生的直觉思考

每个人在从小进行学习时,家长们总会说孩子有天赋。其实不然,这种天赋更多的可以被归纳为直觉。例如,小学生在进行科学学科时,通常是以自己对学科的概念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直觉,之后不断地进行知识补充,直到自己领悟以及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且不断地建树自己关于这个知识点的看法和见解。这个先入为主的直觉,其实是一种思考。通常而言,这种思考没有任何科学的解释,但是在教学中,并不需要被人证明,其存在目的是让学生去打破常规的入门打基础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科的触类旁通学习新的知识点,脑海里可以不需要太多的证明和推理,只需要带着直觉探究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巩固学科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大胆地鼓励学生揣摩科学、提出假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发展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思维,它对于小学科学学习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通常想要培养发散思维,就要对学生的思维自由度进行培养。所谓的思想自由度,就是通过一些思维开放的自由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

在科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方式之一就是在同一件事情上进行不同维度的发散思考,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解决方法,或者说对一种解题方法有多种看待方式。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思考,从而对不同的事物产生新的认识,这能够帮助学生在认识上不断进步和刷新。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使用教学教科书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注重创新思维,通过课堂教学的开展给予学生不同的想法,因为教科书中的元素可以培养学生对创新的理解。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让学生从理论思维中解放出来,而不是与普通的经验和理论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对《有趣的磁铁》一课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小游戏,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例如,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发散思维,思考如何通过学到的知识在烧杯里取铁钉子。其中一个很巧妙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用磁铁在烧杯的杯壁外面将铁钉吸住,然后在不断地利用磁铁间的互相吸引力不断地将铁钉向上移动,并且最终取出铁钉。这个实验不仅仅可以告诉学生们磁铁具有一定的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反复的实验刺激和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让学生们有自己的创造性认识,进而有助于学生们的学习和理解。

(三)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客能力

创客理念实际上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再重要不过的环节。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们一旦感觉到自己是第一个探索者,或者是体验者,就会体验到学科知识打开的兴奋感。根据心理学上的研究,大部分人的思考都是从具体的动作和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比如,在上《改变浮沉》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浮沉的法则,老师安排学生们自己通过实验区得到理解。例如通过学生们寻找水杯,然后在水面上放上一层纸,通过观察现象,可以方便老师更多地了解学生们的实践性,必要地提高科学性。科学是来自现实生活的。所以,老师要让学生们理解,科学的创造来自生活,而更高于生活。创新能力指的就是让学生们认真地观察生活,创造科学,还有完善科学。例如,在《热气球上升的秘密》这一章节中,为了加深对于“加热就会起飞”的理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学习关于空气的物理知识。如空气加热后就会漂浮上升;而家用的煤气一旦加热,体积就会迅速膨胀,质量就会变轻;孔明灯在进行点燃后,就会漂浮至天空中。这就是空气加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体验到科学和生活之间的完美联系。通过不断地激发创新学习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会逐渐高涨起来,让学生进行学习与创新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期望。

(四)革新小学的科学教育模式

传统教育模式不能满足新阶段小学生的知识需求。为了帮助小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时能够将创新的思维与课堂的教学手段融入一起,这就意味着旧的教育模式需要更新。面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利用多种方法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例如,老师可以在小学的科学课堂中建立一个沉浸式的教育情境,小学生们会对解题情境更加投入,通过情景激发学习的动力和创新模式,构想出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在根本上实现与完善小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回答问题中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数学章节《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时,老师可以通过事先准备好圆锥形模型模拟出相对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听完了理论知识后能够自主实践,自己探求如何求几何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最后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计算公式。

对于大部分的传统教学而言,大部分都是遵循教材内容为主,并以其为前提,老师通过其进行科学的科普以及细致的解说。这种教学模式大部分是以老师为主导地位,而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学习地位,通篇讲解后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而老师在多年的重复讲解后也会觉得创新讲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人们提倡的循规蹈矩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教学中,而是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创新,构建出一个教育模型,里面既有教育内容,也有很多与学生互动的相关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老师在对物体的面积相关内容进行科普的时候,必须要先组织进行一次观察物体的活动。在这一阶段,老师应该通过教材的内容制定相关的物体以及观察规则,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一些学生提前观看了教材,能够从教材里知道物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视觉。因此,通过实践验证教材是一种更加加深学生印象的方法。

三、结论

对于小学生而言,创客精神以及创客理念对于今后教育的开展十分关键,学生的思维培养决定了以后的人生成长方向,并且每个学生的教育都离不开创客理念,可谓是至关重要。因此,老师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要对现有的教育观念进行更新迭代,要对学生的创新理念进行引导和加强,通过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变。例如提高教学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科学老师需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不断地给孩子们革新性的思考,提高创客理念。

猜你喜欢
创客科学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我是小学生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科学拔牙
非常小学生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