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康养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2022-03-18 06:51彭健怡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康养医疗旅游

■彭健怡,王 丽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养生大国,“彭祖传说”“华佗创五禽戏”“道教性命双修”等,无不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的尊重和健康长寿的渴望。现在的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需求层次理论来说,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将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上。

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测算,2025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2035年和2050年时,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3.1亿和接近3.8亿,到2050年时将有接近5亿老年人。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也意味着对康养资源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而且现在社会的高压环境使越来越多人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少以前所说的“老年病”越来越年轻化,他们更关注自身健康并愿意为之投入成本,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无疑为健康关注再添了一把柴火。

康养旅游作为旅游与健康养身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这样的环境下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更好地推动康养旅游的发展,深入分析其发展模式、总结优秀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康养旅游的概念

从字面意思来看,康养包括了健康和养生两方面含义,它的相关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纽约召开的国际卫生会议,这个会议作为全世界“健康运动”的开端,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对健康的界定,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1]。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再次修改了健康的定义,将健康细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国外相关研究中,真正将养生的概念融入到对健康的理解中,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Halbert L.Dunn将健康(fitness)和幸福感(wellbeing)相结合,首次使用了“wellness”这一词汇,也就是“养生”的概念[2]。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也有学者将康养的概念再次扩大,将追求美丽等愿望也加入其中,同时也更强调精神上的健康。

国内研究中率先对康养旅游做出初步定义的是王赵,他认为康养旅游等同于健康旅游、养生旅游。认为康养旅游是在自然、人文和文化环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旅游活动,通过娱乐、休闲等多种形式实现长寿、身体健康、医疗康复等目的[3]。《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中指出,康养旅游是指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这种观点更侧重于养生这一方面的概念,也较符合目前国人对康养旅游的认识和需求。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康养旅游的概念虽有差别,但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们在身体、精神上的健康,都包含了健康旅游和养生旅游的内涵,即医疗加旅游和养生加旅游。而从中国康养旅游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养生旅游所占的比重更高,其发展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更突显。

二、康养旅游的意义

(一)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人民幸福感

亚健康是处于身体健康和不健康的一个临界状态。机体没有任何的器质性病变,但出现了功能性病变、生命质量差、长期处于低健康水平,是多种疾病暴发的潜在危险因子。

预防及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方式有许多,旅游本身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游客亲近自然、放缓节奏、放松身心、运动身体,缓解亚健康状态。而康养旅游对景区的环境要求更高,它对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等都有相关规定,游客参与康养旅游能够更加休闲放松,享受优美的自然环境;同时还要求康养旅游景区需要有与康养相关的自然、人文等资源,比如温泉、太极等,将这些资源发展成成熟的产业,能够让游客在普通旅游的基础上享受专业的养生、疗养服务,进而改善亚健康状态,大大提升大家的幸福感。

(二)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旅游产业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广泛,许多传统文化都与健康养生密切相关,如宗教文化中的各种修行方式、观点理念、饮食习惯等,尤其是中国传统宗教道教,它主张性命双修,即心性品德的修养和身体性命的修炼,通过对人体内精、气、神三宝的修炼而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再比如中国饮食文化中的茶文化,中国是最早发现并种植食用茶叶的国家,经过研究还发现了不同种类茶叶的不同属性,饮茶也颇有讲究;甚至连中国的书法也对书写者的气息、姿势、心态等有较高要求。

现在已经有不少康养旅游的开发者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康养旅游的活动中,有的甚至开发为核心活动来吸引游客。这种将文化转化为旅游活动的方式不仅向国内旅游者提供了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也向国外游客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还能丰富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使旅游产业进一步加强与旅游的灵魂——文化的联系。

(三)健全医疗保健机制,发展国家养老事业

医疗保健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保健基金为个人和集体提供防病治病等卫生服务的一种综合性措施和制度。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保健制度还未成熟,政策福利主要在于治病这一部分,防病这部分还未有较大发展。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防病、养老这一领域必然面临强大的需求压力,康养旅游的发展需要相关医疗配套设施及养生设施的支撑,这些设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和这一方面的供需矛盾。医疗、养生、养老等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故而康养旅游的发展对此具有重要意义。

三、康养旅游的发展模式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国内外康养旅游的发展模式发现,虽然国外康养旅游的起步较中国早很多,但目前国内外康养旅游的发展模式基本都有以下四种。

(一)高端医疗类模式

高端医疗类模式是指游客为了恢复身体健康,专门前往某一具有较高水平医疗机构的旅游景区、城市或国家进行治疗、度假及休闲。这种模式的旅游目的地所依托的核心资源为高端医疗,以治为核心,旅为辅助。

在国外有不少国家就是以某一领域医疗水平高而享誉全球,也以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如韩国整形医美、日本体检、德国整体医疗技术等。相对来说,这一方面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在2017年公布的国家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有5个基地的发展定位即为这一类型,分别是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天津健康产业园以及青岛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

1.国外案例——日本

日本国民平均寿命约为84.7岁,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原因之一就是其成熟的医疗体系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日本防癌体系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目前已经达到了一级防癌体系,能发现毫米级癌细胞,技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大家会选择去日本参加体检旅游还得说到日本独有的服务体系,日本人秉持谦恭的做事风格和服务意识,和式服务深得人心。而且目前日本的体检旅游服务体系也已完备,它会有专业顾问定制服务、专业医学翻译陪同、专业报告翻译服务、体检当日接送服务、体检当日精选午餐、安全旅行保险以及旅游线路定制等全套服务,让游客放心、舒心、称心。

2.国内案例——青岛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

青岛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提出推进健康医疗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的构想,计划构筑“一心(青岛国际医疗中心)、四城(生态医学健康城、智慧医学健康城、整合医学健康城、生命医学健康城)、一园(市北大健康产业园)、一带(大沽河沿岸健康产业发展带)”的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一个以“山-海-城-岛-湾-河”自然生态为本底的,以旅游度假、健康养生(养老)、生态休闲为主体功能的国际生态健康城。

(二)生态养生类模式

生态养生类模式是指游客为了改善自身身体健康,前往一些自然资源优越,且经过开发后会对身体具有一定调养功能的旅游景区、城市或国家进行疗养、度假及休闲。这种模式的旅游目的地所依托的核心资源是具有独特效果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温泉、山林、海洋等,以养、旅为主,治为辅。

这一模式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国内外都较多,如日本温泉疗养、墨西哥坎昆、法国薇姿小镇等,国家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有6个是这一类型的,即秦皇岛北戴河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南三亚市、福建平潭综合试验区、广西桂林市、江苏泰州市姜堰区,还有2019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的众多单位。

1.国外案例——墨西哥坎昆

坎昆是墨西哥新兴的旅游城市,位于尤卡坦半岛东北端,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温度在27摄氏度左右,气温适宜,还具有海滨疗养的必备资源——阳光、沙滩和海洋。墨西哥坎昆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海洋,集中发展滨海养生度假,开发了以下养生活动组合,气候养生(日光浴)、水疗养生(海洋温泉SPA)、运动养生(潜水、跳伞、沙滩排球等)、海钓养生、食疗养生(海产品)。

2.国内案例——长沙石燕湖旅游区

长沙市唯一一家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殊荣的景区,石燕湖作为长株潭城市“绿心”,拥有丰富的原生态景观和水系,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万个以上,PM2.5常年小于20,空气质量始终为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景区内专门开辟数处可供休闲的森林浴场,沉浸在博大的绿色海洋中,享受富氧运动。

(三)文化养生类模式

文化养生类模式是指游客为了改善自身身体健康,前往一些具有特殊文化资源,即该资源经过开发后对身体调养具有一定功能的旅游景区、城市或国家进行疗养、度假及休闲。这种模式的旅游目的地所依托的核心资源是具有独特效果的文化资源,如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中医药文化、饮食文化等,以养、旅为主,治为辅。

这一模式下因国内外文化差别较大,故而康养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产品相差也较大。国外的知名康养旅游产品有泰国SPA疗养、瑞士抗衰美容、印度瑜伽等;国内则类似于少林寺康养旅游、武当山康养旅游等。

1.国外案例——印度普纳

印度普纳有两大瑜伽学院,一是瑜伽大师创办的艾扬格瑜伽学院,重在严谨的瑜伽教学和身体治疗;另一个是著名的冥想中心“奥修国际静心村”,以社区的方式进行心灵修行,会提供上百种冥想的方法。普纳以印度瑜伽文化为基础,衍生各类哲学、静修、身体疗养以及社区交友等活动,形成独特且有吸引力的康养旅游活动。

2.国内案例——少林寺

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不拘经教,安然自在。禅修,是一种修行。这是少林寺向游客发出的邀请。少林寺是中国禅宗祖庭,少林文化博大精深,还有传承千年的少林禅武养生文化。栖身于嵩山福地,聆听少林寺的晨钟暮鼓,通过禅修、禅武、出坡、禅医、过堂、禅香、唱念、佛教仪轨、音乐大典等活动,加深对自身的认知,感恩身边的人事物,让游客不时浮躁的烦恼心渐渐止息,步入宁静,从而调养身心。

(四)复合型模式

复合型模式是指游客为了改善自身身体健康,前往一些以康养为主题,集医疗、疗养、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城市或国家进行疗养、度假及休闲。这种模式以政府主导开发为多,它整体环境较好,但没有特别突出、独特的与康养有关的自然、文化资源,需要整体规划、专门开发。一般以养、旅为主,治为辅。如美国太阳城、中国贵州遵义市桃花江以及养老类的康养旅游特色小镇等。

1.国外案例——美国太阳城

美国太阳城被称为退休疗养之都,气候条件优越,阳光充足,适合老年人居住。城区除了有几所专为老人服务的综合性医院,还有数百个专科医疗诊所,疗养院更是数不胜数,可以满足各类条件和需求的老年人养老。除此之外,还配套有各类活动设施,高尔夫球场、游泳池、健身娱乐中心、俱乐部等,服务人员多由老年志愿者来担任,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孤独、不依赖、不满足温饱型的生活状态。

2.国内案例——中国贵州遵义市桃花江

遵义桃花江沿线气候适宜、环境优美,有“云贵小江南”之称。所涉及的湄潭县更是一个以水得名、以茶闻名的地方。这里森林覆盖率超过60%,有林木葱郁的浅山丘、山峦,绵延起伏的茶园,青瓦白墙、红柱花窗的黔北民居。沿着桃花江慢行,山水秀美、空气清新,独具民俗风情,这里是游客放松身心、愉悦心灵的绝佳之地。这里计划打造杜仲养生圣地、红色经典健康产业示范基地、阳光养老社区、温泉度假中心、禅修养生旅游、康复疗养中心等项目群。

四、康养旅游的发展模式经验借鉴

通过对国内外康养旅游案例进行研究,挖掘发展较成功的康养旅游目的地成功经验,从而得到借鉴。

(一)挖掘地域特色,创新康养旅游产品

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要着重特色挖掘,尤其是文化特色,以文化为核心资源进行康养旅游开发能够区别与其他目的地,具有独一无二和无可模仿的优势。但需要注意文化的挖掘要科学合理、有所依据。具有自然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在进行康养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创新旅游产品,及时更新,从而形成特色活动优势。

(二)打造周边设施,创设一流康养环境

康养旅游目的地要想健康发展除了对核心资源具有较强的要求之外,还需要配套设施的辅助和周围环境的营造。康养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形式,对健康和养生有较高的需求,周边设施的配套可以延长服务链,提供更全面完善的服务,而优良舒适的环境则能够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心情,有利于效果最优化。

(三)发展特色医疗,创造技术水平优势

目前我国在高端医疗类模式康养旅游上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中国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未来在这一方面定有广阔的市场。着重发展特色医疗,比如中国特有的中医治疗,从某一领域入手深入研究发展,形成技术优势,加强国际影响力,从而促进高端医疗类模式的康养旅游发展。

(四)健全服务体系,创建前、中、后优质服务团队

国外康养旅游发展时特别注意服务体系的建设,尤其是日本、韩国,针对游客市场的需求,不断完善服务团队,现在已经创建了服务前、中、后全套完备的服务体系,而且每一项服务要求明确,做到规范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及质量的提高需要从上到下,全员对康养旅游有更深的认识,这一类游客的目的是为了恢复身体健康或调理身体,病痛会影响她们的情绪,良好的、舒心体贴的服务会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进而提高对康养旅游目的地的评价。

(五)突出核心吸引力,创立优势品牌

对复合型康养旅游目的地而言,没有特色资源是其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为这一类靠“打造”出来的旅游目的地容易出现同质化的问题,所以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核心吸引力加大力度去打造,最终形成品牌优势,甚至形成规模优势,从而来促进自身发展。

康养旅游定将是未来旅游发展的重要形式,它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游客甚至国家而言都有重大意义。而目前我国康养旅游的发展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要想使其健康发展,需要多研究优势案例,从中吸取经验。而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开发康养旅游若能突破已有模式,相信也会有良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康养医疗旅游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旅游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