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链与任务驱动专题模式的教学研究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2022-03-18 06:51阳,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驱动法治

■ 袁 阳,孙 达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更是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路创优……”[2]。

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革背景及面临问题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既是四年制本科教育的必修课,也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它也是一门行为习惯养成过程课,是“知”和“行”的统一,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通过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目前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一般都是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内容少,沿用的仍旧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参与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分析和解释理论知识的能力。尤其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喜欢理论讲解,但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讲授中能有所体会。“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当前教学模式面临如下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未做到因材施教

现在全国高校不分本专科使用的教材都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审议专家、《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课题组编写。虽然新版教材确实更具时代感、体验感和启发性,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一些一线的授课老师很难把握本专科在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别。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过程中,虽然老师们会借助高科技电子终端和网络平台进行授课,使教学过程变得比较敏捷,但并未使教学方式发生真正的质变,灌输式教学手段的应用仍具有普遍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的上成“政治宣讲课”,有的上成“理论知识课”,还有的上成“娱乐活动课”,长期面临“一生动就无聊,一深刻就无趣”的困境。思想性、理论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标志,偏好生动性、趣味性又是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问题链与任务驱动专题教学模式”从学生关注与困惑的问题入手,提炼出大学生成长中最重要也最容易在思想上产生误解和困惑的主要问题,用“问题链”的深度追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这些问题也都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可以进一步提升理论透彻性。

(三)教学过程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虽然“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引入了网络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偏重于理论教学,大多是停留在运用较为简单的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不够,而“问题链与任务驱动专题教学模式”的提出能有效破解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问题链与任务驱动专题模式的概念

问题链和任务驱动专题模式是围绕教学任务设计“问题链”,激活学生求知欲,细化、分解教学主题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逻辑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链”,然后破解“问题链”,展现逻辑力量和理论魅力,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求知欲。依据教学主题,将教学主题分解为子问题,以问题为教学起点。以问题链引导教学,突出针对性,彰显理论魅力,增强教学针对性,提升教学实效性,避免了思政课教学中的生硬结论灌输。强调任务驱动意识,利用完成任务的驱动把握教学中主要矛盾,聚焦重点难点问题,避免教学泛泛铺陈、面面俱到,细化分解教学主题最终形成一个逻辑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去完成教学任务。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为例,该章分为四节,分别为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第二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第三节维护宪法权威、第四节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我们针对这章进行任务分解,提出“怎么认识‘党大还是法大’?”这一主题,将这一主题分解为“‘党大还是法大’的提法正确吗?”“为何不断有‘党大还是法大’的质疑?”“如何走出‘党大还是法大’的话语困境?”三个子问题。那么根据第一个子问题我们可以设置教学任务:把握教材重难点——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高度统一,针对学生关注点我们再细化出小问题:“能否选党大”“能否选法大”“为什么不能选法大”,再进一步提出更小的问题“‘党大还是法大’的逻辑悖论在哪?”。根据第二个子问题,我们可以设置教学任务:把握教材重难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学生的关注点在于“我国法治建设面临哪些问题”,结合学生关注点我们再细化出系列小问题“‘党大还是法大’的质疑来自何方?”“‘党大还是法大’的质疑原因何在?”根据第三个子问题,我们可以设置教学任务:把握教材重难点+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结合学生关注点“依法治国如何落地?”细化出系列小问题,“如何铲除催生‘党大还是法大’的质疑”“如何锻造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理论武器”等。

再比如,根据“党大还是法大”的主题可以进一步延伸拓展,结合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纷乱繁杂,注重把准问题、凝练问题、回应问题、及时批判澄清等。比如如何抵御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的侵袭?如何认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真实面目?如何在国际上弘扬和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如何在国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青年大学生为什么不能“躺平”,而是要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迎接人生挑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应和引导,有助于青年学生在深化思想理论认识的同时,明辨是非,增强科学的价值判断力,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助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而增进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三、问题链与任务驱动专题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价值意蕴

(一)问题链和任务驱动专题模式突出问题意识

基于问题链与任务驱动的专题教学模式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问题是教学的起点,根据学生成长中的思想困惑提出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然后利用任务驱动有效地解决问题。问题选择和设计都不是随意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最终应导向教学目标的实现。因为如果不能触动学生心灵去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学生就不会真正出于热爱进行实质性课堂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就难以启迪思想和触及心灵。

问题链与任务驱动专题教学更加聚焦问题和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具体教育目标、问题设定,相对独立的理论主题、教法配置、选用案例等。专题教学知识浓度更强、问题聚焦更准、重难点解析更透、更具研究性,并可以通过问题的更多融入,增强课程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深耕教材,提炼任务主题。认真研究学生,深度研究教材,提炼教学主题,推动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对接。问题链与任务驱动专题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问题链与任务驱动专题教学更能实现理论与问题的相互牵引,更能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问题链与任务驱动专题教学是一种启发式、亲验式的学习,学思并重,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参与分析解决问题和矛盾,久而久之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链与任务驱动专题教学能更好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事先设计一个真实的、具体的案例,利用问题链与任务驱动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与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具针对性、时代性和活泼性。针对所有学生,对“教什么”“怎么教”“学得怎样”,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教学、课堂讲授、组织研讨和总结提升,突出内容有用性;采用项目设计、视频冲击、体验参与、案例研讨、主题演讲等任务驱动式的方法,提高教学趣味性;通过过程参与和结果检验、个体学习和团队合作相结合,提高教学有效性。对项目专题调研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大的展示平台,并设置颁发实践教学荣誉证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潜力。针对思政理论素养良好的学生,继续延伸思政课堂,成立理论社团,组织社会考察,夯实思想基础,强化政治引领。

(二)问题链和任务驱动专题模式突出任务意识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教师根据阶段性学习主题定期发布任务,学生依据相关要求提前完成课下查阅资料、线上作业提交、制作PPT课件,小组合作完成项目等获取过程性学习成绩,实现从传统的“教—学”到新时代“学—教”的过程翻转。问题链和任务驱动专题模式可以利用分组实战进行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任务驱动式”整合,避免了教学中“要么照本宣科,要么脱离教材;要么无视学生,要么迎合学生”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差异组建项目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得出个人得分和小组得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沟通协调、系统分析的良好素养。同时建立教师对学生的集体指导制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知识感悟思想。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任务要求学生课下复习预习课程知识、整合分析作业资料,课上分组交流心得体会和进行个别汇报展示等;学生还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进行调研,自行设计问卷、撰写调研报告,结合专业行业素材,拍摄微视频作品,弘扬工匠精神,讴歌改革开放成就,针对现实问题,提出改革建议等。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建构知识,在学思践悟中增长才干。教师可以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基本知识点入手,开展课堂展示、小组辩论、教师点评、生生互评,创设多视角观察问题情境,营造平等对话氛围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上和课下阅读资料,包括经典文献、史料原文、观点辨析、统计资料、英烈故事、新闻报道等多种类型;针对部分学生的同质问题,进行课前或课后解惑,深度回应学生关切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理论困惑。

同时,可以运用视频、三维动画、云班课、职教云平台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去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应用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加快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每个模块的实训任务,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推动思政课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三)问题链和任务驱动专题模式突出逻辑意识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逻辑体系如下。首先,认识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指引作用;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内涵及评价标准。其次,掌握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爱国主义的具体行为,能用实践行动做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能准确识别爱国主义行为与否并做理性分析,树立并践行爱国主义信念,学会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理解和拥护,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再次,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了解婚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提升公共生活、家庭生活和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素养,遵守婚姻家庭和职业生活道德规范。最后,学习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努力做尊法、守法、学法的模范,学会从多方面看待事物,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当今的社会发展与变革。

问题链和任务驱动专题模式根据“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逻辑体系去实施展开,开展以问题导向和“核心问题”为主线的项目化、精致化教学内容设计。宏观层面是要解决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问题。中观层面,要研究探索两个问题:一是强化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使命,着力解决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问题;二是提高高职学生的使命担当和学习兴趣,创设适应性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潜力,着力解决高职学生理想信念、能力素质和自信尊严,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问题。引导高职学生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心怀“国之大者”,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微观层面,要立足高职学情特点和时代发展需求,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结合“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要求,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教师主动教带动学生主动学”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实现从“教—学”到“学—教”的过程翻转,建立多层级、立体化教学体系,以破解思政课“高大上”与如何更“接地气”难题。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驱动法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