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文本解读

2022-03-18 08:25李燚鑫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皇帝的新装新装安徒生

◎李燚鑫

《皇帝的新装》现被选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是19世纪丹麦的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创作于1837年。这篇童话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情节曲折,手法灵活多样,既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篇意蕴深刻的现实文学经典。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要能够使学生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重要含义,感悟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

一、以“骗”字行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皇帝的新装》一文围绕“皇帝的新装”这一线索而展开,为生动地推动全文的情节展开,作者始终围绕两个骗子的骗术展开情节,在骗子的欺骗之下,皇帝上演了一出“新装”的闹剧,可以说,这是一个招摇撞骗,上当受骗,欺上骗下的故事,故事在“骗”的推动之下一步步展开,并走向高潮。故事中有行骗的骗子,有受骗的皇帝,有助骗的大臣,有被蒙骗的百姓,直到最后解开骗局的小孩儿,“骗”让皇帝做了新装,穿上新装,展示新装,骗构筑了一个似是而非,荒诞可笑的童话故事,也在骗中折射了现实中的社会。在读骗子的行为,在看皇帝被骗的经历的过程中,骗推动了情节,助推了主题,表现出了作者构思的精妙和独到,从而使这则故事环环相扣,步步相接,回环完整,一目了然。

“骗”支撑起童话的情节。第1段,皇帝爱穿新装,为受骗打下基础。第2—4段,皇帝让骗子做新装,皇帝爱慕虚荣,上当受骗。第5—22段,大臣、官员助骗,皇帝被大臣欺骗,被骗子欺骗,被自己欺骗。第23段至结尾,一场骗局导致一场闹剧,一个孩子揭穿骗局。“骗”刻画了不同的群体,这场骗局中,皇帝是爱慕虚荣,自欺欺人的;大臣是虚伪自私,阿谀奉承的;骗子是虚情假意,唯利是图的,人们是茫然无知,谨小慎微的,小孩是纯真勇敢,善良纯粹的,骗局之中各种群体,各色形象,跃然纸上,各有不同。是什么让骗子得逞,是什么让皇帝与大臣自欺欺人,是什么导致了最终大闹剧,是骗子提供的理由——“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个骗术,让“新装”的故事得以展开,在时间的推进之中,完成了从皇帝爱新装——骗子织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穿新装——小孩揭新装的行文结构,使“新装”故事情节曲折,耐人寻味。

新意背后是骗局,骗局背后是现实。一个“骗”字,支撑起全文的情节,将故事的内容、人物、过程等要素融合在一起,同时在“骗”的行文过程中,使全文沿着“新衣”这条明线有序开展,因此,故事篇幅虽然相对较长,但思路和意脉却清晰、明白,使读者始终沿着清晰的情节框架去阅读一场精心的骗局,一次滑稽的演出,去观照骗局中的现实。

二、以“真”构情境,语言生动,通俗形象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因其阅读者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所以童话作品的创作务必符合儿童的阅读需要,这就要求童话的语言要真实生动,形象鲜明,通俗易通,可读性强,从而塑造特点突出的人物,构画扣人心弦的情节,最终,使儿童读者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皇帝的新装》在语言上体现了一个“真”字,作者立足儿童的视角,将童真童趣注入在字里行间,运用直接而浅显,通俗而可读,生动而有趣的语言营造出了一个充满儿童色彩的故事情境,洋溢着纯真之美,极其符合儿童阅读的心理需要。

“真”构筑起童真的王国,《皇帝的新装》全篇没有晦涩难懂的词语,没有冗繁复杂的描写,在推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作者主要借助对话的形式来突出人物形象,通过多种形式的描写来塑造人物,营造场景,展现出了生动活泼,直接明了,有趣形象的语言特色。如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真是荒唐!……这真是我从来没有碰见过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细腻的心理独白,写出了皇帝的愚蠢、虚伪和梦寐。又如老大臣说:“啊,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写出了什么也没有看见的老大臣的慌张掩盖和言不由衷。这些对话或者是对白等,几乎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口语,写出了故事的生活感,吸引读者的阅读注意力。尽管故事是虚构的,但又使读者仿佛无时不刻不置身于真实的生活之中,这其中正是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发挥了重要作用。

语言晓畅明白,用词简单明了。故事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浮夸语言的铺陈,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身份、性格、心理等相互吻合,传神而细致地写出了众多可笑的言行和举止,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突出,故事也更加耐读。

三、以“愚”显关键,表现多样,灵活变通

从阅读者的角度看,骗子的行为似乎已经蠢的不能再蠢,可是为何骗子如此愚蠢的伎俩,却最终将皇帝推向一场盛大的“新装”的表演呢?在“新意”与行骗的背后,作者想要刻画的是一群丑态百出的人物形象。从皇帝到大臣再到众多百姓,他们处在不同的位置,但是却在这场骗局中充当着不同性质的丑角,为了使皇帝、大臣、百姓身上的“愚蠢”表现的更为鲜明,在故事的写作中,作者借助了多种多样的描写手法,使愚蠢的人物,可笑的行为等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在骗局之中,作者极具讽刺意味地将人物愚蠢的本性,复杂的内心刻画了出来。

心理描写,细腻生动,如皇帝派自认为最诚实的老大臣去看衣服的进展情况,最初当老大臣看到空空荡荡的织布机的时候,心里不禁感到十分的惊诧,于是老大臣自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作者在此处还用了一个形象的夸张修辞手法,“把眼睛睁得有碗口那么大”。动作描写,形象传神。又如,当骗子们把衣服假装缝好之后,“皇帝把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在镜子面前转了转”“扭了扭腰肢”中的“脱”“转”“扭”等动词极其生动的刻画了皇帝故作聪明,刻意伪装,愚蠢可笑的丑态。除此之外,文中还运用了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都极其鲜明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使人们在丑陋的皇帝面前观照到了丑陋的社会。

灵活的笔墨,形象的人物,作者借助多种描写手法,形象传神地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渲染氛围,使皇帝的“愚”一览无遗,使大臣的“愚”体无完肤,使百姓的“愚”清晰可见,使病态的社会跃然纸上,突出了作品的生动表现力,让以皇帝为中心的所谓的“聪明人”展尽可笑愚蠢之处,突出了写作旨意。

四、以“丑”做核心,讽刺戏谑,褒贬分明

鲁迅先生曾经写出了《呐喊》,有人说,大家只有把心知肚明的事情说出来,才会产生社会意义和价值。《皇帝的新装》虽然是一篇童话,但是这篇童话所面对的读者又绝不仅仅是儿童,这篇童话以生动而深刻的笔墨向社会发出了呐喊,借助一个孩子的真话揭露了丑态,说出了真话,产生了价值。无论是揭露人性的虚假,表现当时社会的腐朽,展现当朝者的昏庸奢侈,抑或是倡导做人要诚实勇敢。总之,文章最后孩子的那一句真话,是一句呐喊,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讽刺。

《皇帝的新装》读之让人笑声不断,颇为有趣,然读罢此篇,无论是皇帝脱光衣服,左扭右扭地照着镜子,还是一般大臣阿谀奉承,假意迎合,或者是皇帝光着身子,煞有介事地游走在街上,每一次笑声的背后,让读者看到的都是皇帝、大臣等的丑态百出,愚蠢虚伪,在几近滑稽的场景中,皇帝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了浓浓的讽刺意味。可以说,安徒生是将文字变成了匕首和武器,生动描绘了各色人等的丑陋,也深深刺痛了社会的尖锐现实,在笑声开怀中,作者传递了嬉笑与讽刺。作者将对现实、对生活的真切感触,寄托在夸张的情节之中,借助奇特的想象,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对民间传说进行了生动的改编,带着敏锐的洞察力将讽刺之“针”刺向现实,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从童话看世间百态,用戏谑写社会万千,《皇帝的新装》不仅是笑声,更是叹息声,作者笔笔生动,却又字字珠玑,读者能看到的是故事,感受的却是赤裸裸的生活,成就安徒生童话深刻性的,是作者对纯真世界的向往,对现实社会的真切体会,正如安徒生所说:“人生就是一个童话。我的人生也是一个童话。这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著追求的曲折。”对于任何一个写作者而言,读者脸上的笑声,眼中的深思,就是创作者最好的回馈。

周作人曾说:“安徒生以孩童的眼光和诗人的手笔写下了文学世界中的极品。”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走进经典,感受安徒生童话的纯真与深刻,让我们一同探寻《皇帝的新装》中感受安徒生独特而精湛的写作技艺,一同感受安徒生童话背后的光芒与美丽。

猜你喜欢
皇帝的新装新装安徒生
安徒生的世界
跳高者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
披新装的有理数运算题
《皇帝的新装》后传
《皇帝的新装》续编
例谈童话、寓言类文章的教学策略
麻疹强化免疫沦为“皇帝的新装”
开关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