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解题过程探究解题策略

2022-03-19 22:51丁素琴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审题习惯解题策略解题能力

丁素琴

[摘  要] 解题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若要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需具备良好的审题习惯、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习惯.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解题过程,通过探究解决思路和解题方法形成解题策略,加以有效的变式训练逐渐提升解题能力.

[关键词] 解题能力;审题习惯;解题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中考题目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中考压轴题更加关注对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为了提升压轴题的解题效率,教学中常试图借助于“难题”“新题”的强化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然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解题时仅局限于机械模仿,题目略有变化就束手无策,未形成解题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升解题能力呢?笔者结合一道探究题,谈谈几点对解题能力培养的认识,以期共鉴.

认真审题,加深理解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只有认真审题才能从已知中寻找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而应用已有认知顺利解题;同时,只有认真审题才能发现隐藏的条件,通过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蛛丝马迹,进而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决问题.

审题在解题中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然学生在考试时因审题不清而造成的错误却屡见不鲜,那么,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审题,培养其良好的审题习惯呢?

首先要认真读题. 虽然教学中一直强调在审题时要认真读、反复读,通过读题提取有效的信息,寻找解题方向,然部分学生在读题时往往走马观花,粗略读一遍就开始动手解题,这样容易造成因读题不清而思考不周,从而使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偏离主题,最终造成错误.

其次要学会理解. 读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解题的保障. 在认真读题后,学生需要将题目中的关键词、已知条件及结论等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提炼,接下来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有效分析,进而弄懂已知与未知的联系,通过调取已有认知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最后要善于动手操作. 为了提升审题和理解的深度,审题时往往还需要借助于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在解决图像问题时应用得最为广泛,通过数形结合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使解决问题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审题能力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尤其是日常训练尤为重要,只有养成好的审题习惯,才能有效避免因审题不清而造成的错误失分,从而整体上提升成绩.

探究解题过程,内化数学思想

中考压轴题大多是综合性题目,主要源于教材,通过对课本知识进行一定的变式、迁移、发散而转化成新颖别致的综合题,其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还会渗透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等. 在解题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回归教材,通过探究内化数学思想,通过不断地总结、运用、反思,形成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使知识的运用可以融会贯通.

例题  如图1所示,已知抛物线y= -x2+bx+c与y轴相交于点C,与x轴相交于点A(-4,0),B(1,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C,PB,使△PBC成为以BC为直角边的Rt△PBC,求点P的坐标;

(3)已知点E在x轴上,点F在抛物线上,若连接BC,EF,是否可以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若可以,请写出点E的坐标;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解析  对于第(1)题,可以直接将A(-4,0),B(1,0)代入y=-x2+bx+c,也可以直接用交点式y=-(x+4)(x-1)转化为一般式,得y=-x2-x+2.

对于第(2)题,由已知条件可以求出直线BC的斜率为-2. 因BC边为直角边,由此可知与BC垂直的直线的斜率为. 然因Rt△PBC未指明直角边的顶点,所以在解题时需要分类讨论:若B为直角边的顶点,设BP的解析式为y=x+b,将点B的坐标(1,0)代入上式,即可求出直线BP的解析式. 直线BP的解析式与抛物线的解析式联立后可求得点P的坐标. 同理,若C为直角边的顶点,求解过程相同.

对于第(3)题,B,C为四边形的两定点,BC在四边形中可以充当两个角色:一个角色是边,一个角色是对角线.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也需要分类讨论:①假如存在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连接BC,以BC为边. 因为EF為BC对边,所以BC∥EF,通过平移EF可得三个符合条件的线段,如图2所示. 图形画出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②以BC为对角线,则BE在x轴上,且点E只可能在点B的右侧. 因为CF是BE的对边,所以CF∥BE,即CF平行于x轴. 所以过点C作x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再作BE,使得BE=CF,从而得到点E的坐标,如图3所示.

本题为综合题目,第(1)题和第(2)题是常规的基础题,只要认真审题并合理分析即可轻松解题. 第(3)题实则为一动点问题,部分学生在做动点问题时不会分析,抓不住关键点,致使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第(3)题解答的关键是学生能否抓住“边平行”这一点,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建构图形.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过程,尝试用不同方法解题. 比如第(1)题求解析式,既可以直接将交点坐标代入方程求解,也可以利用交点式求解. 学生通过多解不仅可以找到最优解决策略,而且也能发散思维. 可见,解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以顺利解决问题为目的,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有所收获和感悟,最终形成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  本题将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应用得淋漓尽致.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点(形)转化为数,进而计算点的坐标;反过来,又利用数研究和建构形(三角形、四边形). 通过数与形的结合,获得了柳暗花明的求解效果. 第(2)题因顶点位置的不确定、第(3)题因BC边位置的不确定都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应用充分考查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在整个求解过程中,方程与函数的结合也是一大亮点,同时在解题过程中,将解三角形的问题转化为直线垂直问题,将直线垂直问题迁移至解析式的斜率问题,通过小坡度的问题将数学思想渗透于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变式训练,活学活用

在教学中为了实现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教师在日常训练时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变式题目,以此来深化学生的思维. 同时,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不能仅靠单一的讲授,而应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若教师在教学中一直使用旧题强化训练,不仅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容易造成思维定式. 因此,教学中要借助于巧妙的变化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从而提升解题能力.

为了加深学生对例题的解题方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多方位思考,教师将例题进行了以下改编,以期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变式1:连接AC,求证:∠CAO=∠BCO.

变式2:将Rt△PBC改为等腰三角形.

变式3:在抛物线上取一点M,作MN⊥x轴于N,若△AMN与△AOC相似,求点M的坐标.

变式4: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相交于点E,作CF//x轴,交抛物线于点F,连接DF,判断以EF为直径的圆与直线DF的位置关系.

变式5:在抛物线上任取一点D,使其位于x轴上方,作DE//x轴,交抛物线于点E,作DF⊥x轴于F,EG⊥x轴于G,若四边形DEGF的周长取最大值,求点D的坐标.

上面的变式题目是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并根据例题相关的知识进行的变形,其目的是通过变式训练巩固知识和消除畏难情绪. 解答例题时主要以教师引导为主,变式后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反思之前的求解过程,从而通过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方便学生总结归纳,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通法. 以此,借助于变式不仅能让学生养成总结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总之,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离不开教材,离不开日常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悉心引导.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通过行之有效的训练和科学的引导,使学生会探究、会分析、会总结、会反思,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729501908256

猜你喜欢
审题习惯解题策略解题能力
略谈整体性思维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实践应用研究
论高中数学的解题策略
初中数学“圆”教学浅析
初中生物学习中审题习惯的培养
常见遗传试题归类分析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浅论小学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