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无痕人有意

2022-03-19 23:01巩爽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温庭筠边塞秋思

巩爽

古诗词的意象是承载着文人情感的具体物象,传承千年,滋养精神。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王维的《使至塞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都是以“雁”为意象传情的。雁过虽无痕,怎奈人有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们的故乡情、家国情吧!

“雁”寄故乡情思

唐开元年间,北方诗人王湾常往来于吴楚之间,写下歌咏江南美景的诗作数篇。《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之一。“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江南山水多姿妩媚,却终究抵不过一抹愁绪涌上心头,王湾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作为全诗的结尾,是希望初春时节北归的大雁能将自己深深的思念捎到家人手中。

依旧是唐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大破吐蕃军队,朝廷派王维出使慰问、探访军情。其实,这只是表面上的说辞,实际上是王维被排挤出局。王维在漫长途中写下这首《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由景传情,王维认为自己像无根无依的蓬草一样飘出汉界,像归雁一样飞入北方的天空。此诗精妙之处在于对照,“蓬草”是自喻,“归雁”也是自喻,何其悲凉!归雁飞回旧巢育雏,王维却不如归雁有家可回,内心对故乡的思念更甚了。

转眼间来到唐末,恃才放旷的诗人温庭筠因敢于直言、讥讽权贵而不得志。温庭筠年近半百之时任县尉,离开久居之地杜陵,心生眷恋故土之情,便写下《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在前晚投宿商山,梦见杜陵已春江水暖,一群野雁在池中嬉戏,与晨起眼前景色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写下“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杜陵万物复苏,欣欣向荣,而商山槲叶飘零,铺满荒路,枳花惨淡,映照白墙。温庭筠心中徒增对家乡的思恋,只能借诗抚慰忧伤。

“雁”递家国情愫

我们的镜头依旧投转到唐代,乾元年间正值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发兵南下,攻陷河南。杜甫的弟弟们分散于此,因战事阻隔而音信全无。杜甫为他们的安危担忧,为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伤神,《月夜忆舍弟》就写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描绘了戍楼上的更鼓断绝人行,边塞秋夜传来孤雁哀鸣的萧索情景。杜甫睹物伤怀,雁声回荡耳畔,久不能眠。他思念至亲,更担忧国家的前途,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他的家国情怀为诗句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唐朝光华流转,宋代文人竞相登场。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派往西北前线,承担戍守边疆的重任。当时,北宋和西夏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渔家傲·秋思》就寫于那个兵器虽冷,但热血沸腾的年代。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由“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范仲淹心底的那份柔软,边塞风景之“异”没让大雁有稍作停留的打算,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然而,戍守边关的将士依旧坚守,我想范仲淹此时应是同情他们的吧?这不仅是边塞图景的刻画,更是边塞将士的赞歌。范仲淹希望飞往衡阳的大雁能带回思念,期盼早日平定战事、国泰民安。

“雁过无痕人有意”,无论是“雁”传故乡情思,还是“雁”递家国情愫,雁——自古就被视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全”的灵物,作为诗词的使者,一直在传递、延续着人类真挚的情感和赤诚的心愿。

群文链接

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卢纶的《塞下曲》、刘禹锡的《秋风引》、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分析其中涉及“雁”意象的诗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体会古代文人的真情。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第三十七中学)

3446501026512

猜你喜欢
温庭筠边塞秋思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秋思
傲骨
秋思
WATING FOR THE SUNSET
傲骨
边塞饮酒记
唐朝“作弊高手”温庭筠
咸阳值雨
试论唐代士人的边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