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杨绾一叹

2022-03-19 00:57周彪
清风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书历史

周彪

唐安史之乱后,代宗李豫力图有所作为,相继诛除权臣鱼朝恩、元载等人。大历十二年(777年)四月,唐代宗任命杨绾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为唐制“宰相”,决心由杨绾主持,革除积弊,拨乱为治;然而,当年七月,杨绾就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享年60岁。

前来探望的宦官急驰回宫奏报,唐代宗哀痛万分,长叹道:“天不欲朕致太平,何夺朕杨绾之速!”一个大臣的去世,竟让当朝皇帝如此悲叹,杨绾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从《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一)的描述来看,此公似乎大有“煞气”。大历十二年四月,唐代宗对杨绾的任命下达后,朝野震动:“郭子仪方宴客,闻之,减坐(座)中声乐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幹,驺从甚众,即日省之,止存十骑。中丞崔宽,第舍宏侈,亟毁撤之。”看看,有平乱之功的大名鼎鼎的郭令公对杨绾也深为敬畏,闻信立即将歌舞乐妓减少了五分之四;京兆尹也见机得快,迅速把庞大的随从护卫人员裁减至十骑;中丞崔宽更是草木皆兵,干脆把富丽堂皇的豪宅给拆除了。高官勋贵反应如此激烈,当时为官者对杨绾的畏惮可见一斑。

杨绾的威名来源于其自身的清正,他确实是中唐时期难得一遇的清官——“绾俭薄自乐,未尝留意家产,口不问生计,累任清要,无宅一区,所得俸禄,随月分给亲故。”做了一辈子官,而且是大官要职,居然连房产都没有置下一处,够清廉的吧。让这样的人来主持朝政,那些声色犬马之官能不心中惴惴吗?代宗重用杨绾,摆明了就是要“厘革旧弊”,给沉疴难治的唐朝官场,割掉脓包、清除污秽。

代宗选定杨绾,可谓慧眼识人。首先是杨绾不贪不占。“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能够打破旧例,拒吃独食,难得的公正品质吧!其次杨绾忠诚不二。“天宝末,安禄山反,肃宗即位于灵武。绾自贼中冒难,披榛求食,以赴行在。”不与叛贼为伍,冒死出逃,历尽艰险,追随朝廷,难得的国之忠臣啊!再次是不党不阿。鱼朝恩、元载权势熏天时,杨绾不依附更不投靠,备受排挤。不孜孜于升官发财,方能出淤泥而不染也!试想,有如此优良的人品、官品,再加上资历深厚,难怪代宗把他选定为兴利除弊的担纲旗手!

令人长叹的是,天不假年,杨绾身有宿疾,上任不久便中风病倒,三个月后,撒手人寰。代宗雄心勃勃的“厘革旧弊”的大业戛然而止,中唐再造盛世的一线希望归于破灭,历史大势似乎以其固有的运行轨迹滚滚向前,无法逆转。就算代宗独具慧眼,就算杨绾是不世之才,但历史不给二人机会啊!

不过话说回来,假如杨绾不病不殇,就能君臣联手、革除积弊,开创一个风清气正的代宗时代吗?对此恐怕不敢乐观。唐代从武则天開始,便滥设官职,到中宗时买官卖官靡然成风,安史之乱后,皇帝为笼络人心,官帽更是满天飞。官多位子少,腐败机会多。这等顽疾,已然积重难返、沉疴难治,再加上当时的藩镇割据问题,岂是凭一二人之力就可以扭转治愈的?

进而言之,“厘革旧弊”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易。“旧弊”之下的既得利益者岂能轻易地任人宰割?必然会联合起来和杨侍郎针锋相对。虽说代宗对杨绾“恩遇莫二”,信任有加,可封建君王有何真仁义可言?唐代宗又是个善权谋但软弱的君主,如果杨绾的改革危及统治,恐怕代宗还要“弃车保帅”。这样的悲剧在唐代以前历史上并不少见,在唐代以后的古代历史上也是反复上演。

历史没有给杨绾大展拳脚的机会,但仍传扬了他的声名。因病而逝,对杨绾来说可谓是幸也不幸。不过,如果杨绾可以选择,想必他一定更想残躯许国,要为国家、为生民百姓“致太平”。历史上致力革新而终于失败者不少,但他们哪一个不是明知艰险而仍义无反顾?天不假年,没能兴利除弊,真要为杨绾一叹!

2768501186375

猜你喜欢
中书历史
青年钱锺书喜欢“侃大山”
青年钱锺书喜欢“侃大山”
王言撰制与魏、齐文运承变
刘向《列子书录》之“中书”即“内书”,“中”字不借指朝廷
新历史
你可知道一道圣旨的出台流程
笑里藏刀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