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问题设计与思维能力培养探讨

2022-03-19 01:48陈少花
高考·中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摘 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核心构成部分,科学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环节,教师结合文本内容展开科学合理的问题设计,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环节文本问题设计要点、问题设计类型并提出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本问题设计;思维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课程教学应当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上,重视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问题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思维能力。阅读课程是高中英语课程当中的关键性内容,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与优势。如何在阅读课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在阅读教学环节科学设计文本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高中英语课程阅读教学误区分析

目前国内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环节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善。首先,教学方式传统。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教学,阅读主要以句型讲解与词汇灌输为主,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阅读教学效率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状态[1]。其次,教学设计过于浅层化。在文本信息处理环节,通常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和连线题,学生对文本信息浮于表面,若是教学设计长期得不到有效突破,师生的思维都会陷入固化。最后,教学能动性欠佳。在英语阅读中,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无法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展开有效培养,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甚至会使部分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抗拒心理与厌学情绪[1]。可见,教师有必要改变英语阅读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阅读文本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英语课程阅读教学环节文本问题设计要点与问题类型

阅读学习是英语课程最为简洁、最为基本的学习途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需要学生理解词汇或句法,还需要通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阅读文本展开更深层次的剖析,分析作者观点、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和写作情感,把握文本内容结构特征和脉络层次,学习文本写作技巧,进而提升语言文化素养与文化鉴赏水平。由此,笔者认为在设计阅读文本问题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

(一)文本问题设计要点

在针对阅读文本展开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确保以科学合理的文本设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效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采取如下举措:

首先,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在备课时清晰了解教学内容,并且能结合教学主题特征,以及学生需求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无论是课堂阅读教学,还是课后自主阅读训练,都是阅读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设计具有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案。在阅读教学环节,合理引出教学内容,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做好铺垫。同时,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并设计文本问题,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积累英语知识。

再次,设计具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案。学生应该通过阅读学习,学会独立思考,这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条件。通过自主思考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是学生对阅读内容增强记忆的有效方式[2]。学生在原文阅读后,尤其是在预习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展开相互提问,并且将所有问题集中下来展开集体思考,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设计课外阅读与课程阅读的连续性。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应当试着将教学文本融入课外阅读环节,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训练进一步掌握课堂主题内容,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与创作能力[3]。

(二)文本问题类型分析

文本问题作为阅读教学的引线,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低层次发展转化为高层次发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发展性思维等高级思维能力。因此,在阅读设计时,教师应根据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规律,科学提出不同类型问题,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1.依托型问题

所谓的依托型问题,指的是在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依托阅读文本所设计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与感知文本信息,对文本内容形成初步理解、浅层理解。在依托型问题设计环节,教师需要对文本的篇章结构,以及表层信息展开提问,以此考查学生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内容理解程度。因此,通过回答此类问题,学生可以构建出文本篇章结构,理清文本层次和脉络,快速掌握文本当中的关键性细节。通常而言,文本依托型问题答案具备唯一性特征,并且可以在文本当中找到答案,因此问题难度较小,更加适用于学习能力不足、英语知识储备较为薄弱的学生[4]。例如:在2019年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 The Freshman Challenge》的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主题为学生设计以下文本依托型问题:“这名学生的名字叫什么?他想学哪些课程?他的导师给他何种建议?他最喜欢哪种语言?最擅长哪种语言?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并且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自主梳理出本课重点词汇:freshman、junior high school、extra-curricular、big challenge、football team、maths等。

2.诠释型问题

在回答了文本依托型问题后,学生对文本基础内容有了整体感知,然后向学生提出诠释型问题。科学设计诠释型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挖掘文本信息,掌握文本内容并且通过拓展分析掌握文本内涵。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的写作手法、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创作特点等关键性问题展开科学设计,同时帮助学生梳理容易在阅读环节忽略的价值性内容,提升学生对重点问题的重视程度与学习效率。此类问题通常以半开放式形式出现,因此无法在文本中直接找到答案,学生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对相关信息进行科学分析、精准提取,以及有效归纳,同时结合自身认知与理解来作答。诠释型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借助这一問题的设计,能够在强化学生生活阅历、基础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及基础英语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例如:在2019年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Unit 1  Science and Scientists—Reading and Thinking》中,通过设计问题 “为什么是 John Snow而不是别人攻克了霍乱?”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从文中第一段分析出John Snow拥有精湛的医术,并从他实验研究的过程能够推断出他借助地图来标示出死亡人所在的区域,正是这种独特方式的使用,帮助他成功地找出霍乱的根源。

3.超越型问题

超越型问题主要用于阅读文本处理的最终端,问题内容源自文本又高于文本,此类问题回答需要确保学生对文本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具有良好的信息获取能力。通常用于对某一关键段落、某一关键词句展开深层次剖析,是对文本教育内容的升华与超越。科学设置超越型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个性化探索、个性化评析,大胆发表自身独特见解,可以精准分析作者观点,并且结合个人观点来对作者观点展开反思与质疑。相较于依托型问题与诠释型问题,超越型问题属于开放型问题,因此通常没有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可以清晰表达自身观点,并且自圆其说即可。这一类型问题设计可以显著提升高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高级思维能力。为保证超越型问题的作用与优势可以得到发挥,教师应当采用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环节,将自身观点清晰表达,并且呈现出来,深度挖掘自身的潜在思维能力。例如:在2019年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Unit 1 Science and Scientists—Reading and Thinking》中,设计问题:John Snow的工作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 这个问题源于课文可又高于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思维的培养。

三、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环节学生思维变化和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学生思维变化分析

首先,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正式开展之前,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活跃思维,这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以及自主意识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阅读教学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加强课前导入,为阅读教学活动做好铺垫。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为学生播放英语音乐,使学生掌握歌词大意。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自主思考环节,通过读课文标题向学生展开见解式提问,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其次,阅读环节通常处于课堂教学的中间环节,此时也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因此,教师应当把握这一关键时期,合理利用此阶段对学生展开思维能力引导与培养,通过各个层面、各个角度的问题思考与问题评价,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事物分析能力,以及事物探索能力。最后,在阅读活动结束后,需要对所阅读内容进行总结升华,教师则应当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拥有更深层次理解,提出独到见解。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养,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阅读兴趣。

(二)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环节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1.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发展空间

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环节,若是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部分高中英语教师为避免陷入教学僵局,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后,习惯给出部分提示,导致学生的独立思维活动经常被干扰;部分教师为追赶进度,在问题提出后立刻要求学生举手作答,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展开逻辑分析和语言加工,因此常出现冷场现象。为此,在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应当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思考的空间与自主阅读时间,这将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英语思维得到有效培养,提高阅读积极性。反之,将会使学生更加依赖于教师的引导,长期处于思维停滞状态,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2.设置问题链培养学生阅读思考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疑解于问。” 文本问题设计,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关键性环节,通过科学开展文本问题设计,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有效培养。而为保证整个教学活动的连贯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链这种方式来对学生展开科学引导。在设计文本问题链时,教师应当秉承问题链的核心应用原则,确保问题紧紧围绕文本核心内容,并且呈现一定的关联性特征与层次性特征。教师可以从梳理文本基础内容入手,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重点,设计科学有效的一系列问题,引出文本关键性信息,掌握作者观点等,环环相扣,既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高中英语教师在文本阅读问题设计环节,要始终保持主线意识与整体意识。开展教学问题设计时,精准把握文本主旨,关注各个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遵循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借助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统强.CPDI教学法:体验式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新向度:以Unit 4 My reading habits话题为例[J].英语教师,2021,21(4):161-163.

[2]朱曼怡.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融合模式研究:以"Love will not fail you"阅读课为例[J].海外英语(上),2021(6):162-163.

[3]康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探究:以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为例[J]. 英语教师,2021,21(3):110-112.

[4]黄淑英.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以Unit 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but does it matter?為例[J].英语教师,2021,21(3):113-115.

作者简介:陈少花(1980— ),女,福建福安人,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中学一级。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

本文系宁德市中学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度立项课题“高中英语问题导学型思维课堂研究”(立项编号:FJNDKY20-4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469500511215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