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献群:设计两栖舰艇的首席专家

2022-03-19 07:57森海
莫愁 2022年7期
关键词:舰船研制海军

文森海

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毛献群得知自己获得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时,正在进行出海海试前的隔离。她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海试了,但她知道,这是她的职责和使命。她的工作地点不仅在办公室的设计桌前,更在辽阔大洋的船舶舰艇上。

年少有个强军强国梦

毛献群出生于1970年,从小仰慕海军,喜爱舰船。她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在选择专业时,“一位老师对我说,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是上海交大最有名的院系之一,我第一志愿就报了。”就这样,对专业尚一知半解的她闯入了船舶的世界。

大学毕业时,毛献群没有别的念头,她说:“船舶研究是为祖国海军服务的,我就想为强军强国做点自己的贡献,学以致用。”于是,在上海交大一名资深教授的推荐下,她来到当时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开始了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工作,一干就是近三十年。

舰船总体设计涵盖结构、轮机等方方面面,要想研发一艘大型舰船,其难度更是几何级的增加。而设计又是舰船研制的基础,容不得一丝差错。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是毛献群对自己的要求。毛献群印象最深的一次研制任务,是她做副总设计师时,某型船的研制已进展到设计后期,进入施工设计阶段,主要技术方案已经定型。但毛献群发现,该船的一处设计存在细微瑕疵,“可能会导致将来的使用者用起来不够方便。”

问题虽小,但牵涉重大,涉及舰船的各个结构。“要修正这个问题,整个设计可能都要推倒重来。”当时设计时间紧张,改还是不改?毛献群虽拿不定主意,但她倾向于修正。在向总设计师汇报并经过设计团队讨论后,最终一致决定修正这个瑕疵。

毛献群和同事们重新画图,各部门通力合作,花费了近一个月时间重新设计,只为修改这一点点瑕疵。这次“返工”给年轻的毛献群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她真正认识到了总体设计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的作风,“总体设计就是要力求完美!”

笔尖勾勒“大国巨舰”

毛献群主攻两栖登陆舰艇总体研究设计,主持负责了多项海军型号科研、预研课题研究任务。她用笔尖的线条勾勒出了一艘艘“大国巨舰”,为我国海军两栖战舰装备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担任海军1000吨水船总设计师期间,毛献群和同伴一起刻苦攻关,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还对船尾线型进行了反复优化分析对比及试验研究,一举解决了困扰该船型多时的航行中尾部异常噪声问题。

国家重点型号产品某型综合登陆舰,是我海军研制的具有大规模、远距离、立体投送陆战部队能力的新型战舰。该登陆舰是我国第一艘该类型舰,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影响。毛献群作为该舰的总设计师,在研制过程中,她从方案论证到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建造配建,始终奔走在研制工程的最前线。由于该舰大量系统设备是新研制的,技术上的风险不言而喻。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毛献群与同事们走遍大江南北,从哈尔滨到湛江,从南海舰队到东海舰队,了解海军作战指挥部门的作战需求,听取有关院校及专家的有益建议,走访使用部队,调查了大量系统设备研制单位的科研实力,并在上百次分析计算、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方案。由于没有母型船,毛献群一笔笔勾勒出船的线型,对船艏、船艉等关键部位进行反复优化,和试验人员商议,力求设计出航速快、性能佳、舒适性好的船型。

毛献群

最终,该舰如期交付,并先后参加了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大阅兵、2018年南海大阅兵、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等重要活动,还作为编队旗舰参加了索马里、亚丁湾等护航任务,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某大型舰是海军重点研制装备,毛献群身为总设计师,在研发设计过程中,跟踪专业科技发展前沿,带领团队攻克了特殊船型带来的多项技术难题,以世界瞩目的速度完成了研制,并顺利通过性能验证试验考核。该舰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装备空白,使我国快速跻身于少数自主研制某大型舰能力的强国之列,大幅提升了人民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体系作战能力和远海作战能力。

在亚丁湾护航中调研

在茫茫大海中一待就是一两个月,对毛献群来说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女同志在海上工作确实有不方便的地方,但这是我的使命之一。只有深入舰船的各个部门,才能为研发一流舰船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她始终站在舰船使用者的角度进行研发设计。

2010年夏天,毛献群随海军装备调研组参与执行第六批亚丁湾护航任务。出发前有点担心能否适应护航生活的她,一到舰上就头晕,不停地呕吐。她吃了几粒晕船药,不断平复自己,好不容易调整过来。

随舰艇劈风斩浪的两个半月时间里,毛献群下到舰船的各个部门,了解部队使用需求和装备情况,并对某舰风浪中航行情况、补给作业情况、直升机作业情况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她还对舰上官兵在舰船摇摆条件下的晕船情况,以及生活居住条件的改进需求等,进行深入调研。毛献群觉得,参与此次护航任务,对她的工作影响深刻,“这次任务过后,我在设计时能够更多地从使用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毛献群在学习、设计过程中有个好习惯,那就是记笔记。她将每天所学所思逐条记录下来,时不时翻阅巩固,时间久了,笔记本积累得越来越多,至今已有两百多本,她的知识面也随之愈加宽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毛献群还抓紧点滴时间,学习船舶理论知识。“舰船知识更新很快,一旦故步自封,创新乏力,就会被时代淘汰。”毛献群如是说。

长期以来,毛献群仿佛每分每秒都被工作所占据,恨不得一人掰成几个人用。“毛总很辛苦,时常因为讨论一个技术细节直至午夜,甚至通宵达旦,非常不容易。”毛献群的学生牟立伟说。在他眼中,老师勤奋、严谨、谦和,遇到问题,她总会诚恳地向老同志、老专家请教;对年轻人,她也竭尽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回望三十年的船舶设计生涯,毛献群看到自己设计的舰艇驶向大洋深处时,自豪感就会从心底涌出。“能成为参与祖国海军装备建设的一分子,为祖国国防事业的强大做贡献,很幸运很值得!”

猜你喜欢
舰船研制海军
血管吻合试验台的研制及试用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国产3000吨级护卫舰正式交付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海军协议1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台日舰船对峙内幕曝光
马来西亚海军最新型的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