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城市主干路交叉节点与在建地铁交叉的总体设计分析
——以贵阳市某项目为例

2022-03-19 07:52陈雍春赵建新王何南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行道桩基管线

陈雍春,赵建新,王何南,林 洋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0 引言

山地城市旧城区规划的历史沿革较为杂乱,路网布局形态畸形、复杂,人口及商业聚集程度极高[1]。贵阳市即为典型山地城市,老城区规划与发展不协调,主干路两侧建筑退让不足,人行道外侧紧邻高层建筑,大规模改造拆迁巨大。

两条交通量巨大的主干路交叉采用平交,交叉口交通服务水平目前严重不足。规划设计并正处于施工阶段的轨道交通敷设于道路下方,未给道路改造预留有利条件。后期道路改造需要满足轨道交通安全保护规范要求,使得旧城区道路改造难度大大增加。

因此,在老城中心区多种控制条件下,进行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一体化设计施工总体方案研究,以解决交通问题,是城市交通改造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1 工程概况

清溪路与花冠路交叉节点位于老城城区,交叉道路均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 km/h,红线宽度40 m,双向6 车道。

清溪路为南北走向,沿线人行道两侧紧邻多层楼房,道路下方地铁3 号线正在施工,与花冠路交叉节点处为地铁站厅,目前主体结构已实施完成;花冠路为东西走向,与清溪路平面交叉,交叉口之外均为隧道,隧道敞开段长178 m。

此区域城区南北向主干路仅2 条,东西向道路仅花冠路1 条,整个区域交通疏解能力有限,此节点长期处于拥堵状态。近期由于地铁占道施工,拥堵指数大幅度增加,考虑一次性解决交通问题,节点改造与地铁附属设施同步实施。

2 控制条件分析

(1)地铁3 号线

车站站厅位于清溪路正下方,平均覆土不足3 m,站厅外廓宽度19.9 m,长466.6 m,设置12 个不对称出入口。轨道交通设计施工在前,站厅承重及覆土深度均未考虑道路改造的需求,因此道路改造禁止对地铁站厅增加额外荷载。

目前主体结构已实施完毕,若配合道路改造对地铁进行二次改造,需要新增2.36 亿元,工期延长20个月。

(2)沿线建筑单位

沿线人行道外侧紧邻小区,楼房结构,单栋建筑面积大于3000 m2,从社会影响角度及项目资金筹措方面考虑,道路改造设计均不能产生拆迁。道路两侧楼房一楼为街区商业,道路改造需要严格控制纵断面设计,避免道路与街区标高产生较大高差。

(3)管线

道路建成年限较长,燃气、电力、通讯、雨污管线错综复杂,目前均敷设于人行道下(见表1)。

表1 现状管线布置一览表

3 节点改造方案设计

3.1 总体布置方案

节点成正十字交叉,由于各象限建筑、地铁及花冠路隧道敞开段长度限制,现状条件仅允许在此设置菱形立交。清溪路设置高架上跨花冠路,高架下部结构采用门架墩,桥台坐落于站厅之外,使桥梁桩基及受力避开地铁结构。

3.2 横断面设计

根据总体布置方案,合理利用红线内现状空间进行横断面设计(见图1)。

图1 道路横断面设计图(单位:m)

桥梁采用整幅式断面,双向4 车道,宽度17.5 m,路缘带宽0.5 m,单车道宽度3.5 m;地面道路横断面布置基本维持现状,布置双向6 车道,布设桥墩处的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4.3 m,满足规范要求。

3.3 桥梁设计方案

3.3.1 桥梁总体布置

桥梁全线采用门架墩,立于人行道,避开车站站厅及出入口。门架墩布设受到地铁出入口不对称分布的限制,跨径布置为3×30 m+(62+58+84+83+83+60+60)m(见图2),多为大跨径。

图2 桥梁总体布置图(单位:cm)

由于桥梁跨径较大,为降低上部结构重量,减少梁高,上部结构全部采用外形简洁美观、抗弯抗扭刚度大的钢结构连续箱梁,横梁外伸至立柱顶部,不再设置盖梁。

桥墩承台顶面埋置深度大于2 m,为相关管线敷设提供条件。

3.3.2 高架景观设计

桥梁位于城市中心,加之花冠路为市重点景观大道,高架景观设计尤为重要。

高架为大跨径钢箱梁结构,目前钢箱梁结构形式比较成熟,无法做较大改变。景观设计主要针对盖梁、墩柱及声屏障形式,箱梁景观采用喷涂彩绘进行装饰(见图3)。

图3 桥梁景观设计图

(1)桥墩、盖梁

盖梁采用多曲线切割,形成层次感,削弱体量,远看其轮廓好似贵阳古建筑的屋盖曲线。桥墩的整体造型与盖梁呼应,为花瓶墩,通过刻槽和切角,表现出其精致优美的特点。

(2)箱梁体侧

梁体侧面彩绘来源于当地的山水特点,以水元素为主题,通过喷涂深深浅浅的蓝色波纹,丰富梁体的色彩,呼应“山水交融”的设计主题。

(3)声屏障

造型来源于当地山水景观,波浪形的隔音板连绵向前,具有律动感,在透明的透光板的衬托下,犹如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

3.4 管线工程

该项目现状管线均敷设于人行道下,桩基及承台施工前需要将管线迁改至车行道上。为了便于检修并保证行车的舒适性,通常市政管线敷设于人行道下,但该项目管线较多,桥下中分带较短,两侧人行道宽度不等,在桥墩位置的人行道宽度不足3 m,无法完全布置除雨污水之外的管线,并且回迁费用较高。从经济技术及现场实际情况考虑,将允许弯折的电力、综通敷设于人行道下承台所预留的空间,其余管线敷设于地面辅道(见图4)

图4 管线综合横断面设计图(单位:cm)

4 桥梁施工对在建地铁影响分析

桩基布置于车站站厅两侧,Pm8 处桩基与车站主体结构水平距离最小,仅3 m,垂直方向桩基底面低于车站主体结构底标高3 m。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 202—2013),桩基及承台施工与地铁的接近程度属于“非常接近”,影响分区为“强烈影响区”。

采用Midas GTS NX 建立二维地层- 结构模型(见图5)对Pm8 桩基承台进行分析,模型x 方向即桥梁横向取140 m,y 方向即桥梁纵向取75 m,基本能消除边界影响。分析桩基施工、基坑开挖、承台及墩柱施工、基坑回填、上部结构施工5 个施工阶段对车站的变形影响。

图5 桥梁工程二维计算模型图

根据二维数值计算分析结果可知(见表2),桥梁施工期间,车站结构整体表现为下沉(1.983 mm),最大水平位移0.093 mm,均小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 202—2013)控制值及预警值[2],即既有车站结构的安全可控。

表2 各施工阶段地铁车站结构变形结果

5 结语

老城区城市主干路改造涉及专业多、内容广,加之与轨道交通交叉施工,改造难度更大,一体化设计施工的理念尤为重要。以贵阳某项目为例,城市道路改造与轨道交通一体化设计施工有以下优点:

(1)工程具有可实施性。对地铁产生影响的土建项目外部作业,必须与地铁结构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尤其是营运期间的地铁,控制保护安全距离较大,且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

(2)经济合理性。道路改造与地铁施工同步进行,避免管线迁改、施工围挡、路面恢复等工程产生二次费用。

(3)社会影响小。道路改造工程根据地铁施工进度合理进行施工组织,在地铁占道施工期间进行道路改造分部工程,可极大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占道施工造成的拥堵时间,减少社会影响。

猜你喜欢
人行道桩基管线
城市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桩筏基础在处理桩基质量问题中的应用
桥梁桩基处理泥浆固化技术应用
桥梁桩基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作用
采用桩基托换进行既有铁路桥加固分析
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线工艺探索
1,4-丁二醇加氢进料泵管线改造
跟踪导练(一)
城市地下管线探查技术及方法研究
世界最宽人行道: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