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沅印象

2022-03-21 13:55邹抒阳
花火·慧阅读 2022年3期
关键词:夏瑜笔会发卡

邹抒阳

秋沅老师给我的印象,得从一枚发卡说起。

2009年春天,我在《少年文艺》(江苏)担任编辑,我们组织了一次笔会,邀请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来南京采风,其中就有秋沅老师。由于承担会务工作,笔会期间,我并没有机会与秋沅老师深談,只是作家们离宁之后,在办公室沙发上发现了一枚发卡。“是李老师的。”大家一眼便认了出来。没错,是李老师的,那精致繁复的花纹、暗金色的细齿,使我一下子记起它镶嵌在一头浓密微鬈的长发中的样子,以及那个袅袅的背影。从此,“李秋沅”这个名字的注脚,不仅是“儿童文学作家”,还有了这样优雅的形象。

后来,我调动到图书部门,专门做儿童文学图书。2018年秋天,第二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揭晓,秋沅老师的《虞人巷的老屋》荣获长篇佳作奖,而这本书的编辑出版任务就交到了我手上。正是这本书让我走近了她。

翻开书稿,我立刻明白,手上捧着的,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作者关于童年的自述。

书中有个内心细腻、敏锐的孩子,庭院里的植物,庭院上的星空,庭院外的小镇和大海,都给予她对生命的思考和体验;深厚的家学、良好而开放的家风使她拥有中正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而小岛上的生活,那些人和事,班主任林老师、教弹琴的阿憨奶奶、开杂货铺的天送伯伯、驼峰顶上的沈爷爷……点点滴滴塑造着这个孩子善良、温婉但又坚韧的性格。

平时,通过微信朋友圈,我常常能看到秋沅老师分享的日常,知道她喜欢艺术品,如瓷器、玉器,等等,弹钢琴弹得尤其好。看稿子的时候,书中的情节与这些一一印证,让我觉得窃喜,好像发现了什么小秘密:艺术的启蒙来自老屋的阁楼,第一位钢琴老师则是邻居家的奶奶——小说主人公金杏,似乎和秋沅老师,和佩着那枚美丽发卡的形象渐渐合为一体。

秋沅老师总是那样优雅,无论在电话中、微信上,说话一直非常温柔。但是没来由的,我觉得她骨子里有一股侠气。也许是因为《虞人巷的老屋》里提到,在书中的岛上——其实原型是鼓浪屿——有“南湖女侠夏瑜”住过的房子。我问她:“‘南湖就是鉴湖,‘夏瑜就是秋瑾吧?”“对的对的!你看出来了!”那一刻,我感受到她有一种被正确识别的欣喜。

《虞人巷的老屋》出版已一年有余,这一年来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与秋沅老师几乎没有见面,她也说希望能放慢写作节奏,暂时休整一段时间。而我始终期待着她的下一部作品。

猜你喜欢
夏瑜笔会发卡
如果画笔会说话?
要戴发卡的小男孩
在博尔塔拉留影
国际笔会与中国
美丽的蝴蝶结发卡
“布包子”发卡诞生记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体会
甜美“萝莉”
“比较”引我们走近鲁迅
作家的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