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与表达:“绘画”与“会话”的双向驱动

2022-03-22 23:00俞半晴
教育界·A 2022年1期
关键词:绘画创作语言表达绘画

【关键词】幼儿;绘画创作;语言表达;双向驱动

作者简介:俞半晴(1984.02—),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实验幼儿园,一级教师,现担任副园长,先后荣获吴中区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科研先进个人、吴中区教坛新秀等称号。

绘画是幼儿表达情绪、内心世界、对事物的理解的一种方式、一条途径、一扇窗口。绘画基于生活,能激发幼儿创造,鼓励幼儿表达。幼儿常常把自己的快乐、悲伤、苦恼等都用绘画表达出来,绘画成为他们的一种独特的语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能有效运用语言、表情、行为动作全方位讲述其创作的作品,进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完整性。可见,语言和绘画是相辅相成、相互驱动的。教师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兴趣,选择幼儿熟悉的事物,让他们“画出自己心中的画,讲述自己心中的故事”,尝试在“绘画”中聚焦他们的“会话”,在欣赏、绘画、评价的环节中引导他们自由表达,愉悦交流。

一、幼儿绘画创作与语言表达的现状分析

(一)无序零散、内容单一的语言表达

语言同样是幼儿表达情绪、内心世界、对事物的理解的一种方式。但笔者发现孩子们在绘画活动中的语言表达单一,缺乏完整性和逻辑性。

3—6岁的幼儿常常一边绘画一边自言自语。例如在一次以“下雨了”为主题的绘画创作中,教师提问:“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绘画作品吗?”孩子们都乐于参与。下面记录了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自言自语的内容。A幼儿说:“我要画雨鞋,我有一双粉红色的雨鞋,很漂亮的。”B幼儿说:“我画的花最漂亮了,我要画很多很多的小花。”绘画活动结束后,教师向幼儿提问:“你画了什么?”C幼儿说:“我画了爸爸妈妈和哥哥还有我。”D幼儿说:“下雨的时候天空是黑黑的,所以我画了好多乌云。”E幼儿说:“我画的是正在奔跑的小狗,我画小狗最厉害了。”

笔者发现部分幼儿的作品是脱离主题的,他们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常选择将“我会画什么?我画得最好的是什么?”作为创作的内容,而忽视了“主题”本身。幼儿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对于直接能用眼睛看到的“我画了什么?”他们是能用语言表達的,但是所表达的内容比较单一和零散,缺乏完整性。此外,在欣赏、评价作品时由于许多孩子缺乏审美体验,使得有的孩子讲不出自己的感受,而有的孩子只局限于好看或不好看这种单一标准,或者只是从作品内容本身讲述自己的感受,因此他们的审美能力是较为薄弱的,没有表达对作品在色彩运用等方面的感受。

(二)机械、单调、重复的绘画表现形式

在上文提到的“下雨天”主题绘画活动的创作过程中,有8名孩子在画花的时候,都是用1个圆形花蕊、5—6片半圆形花瓣来表现的;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表现雨点的时候,都是用的圆形;而有1个孩子在表现雨滴和花的时候,都是用相同的形状来呈现的,只是色彩不同,在大小上略有差异。再观察幼儿绘画的内容,都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性。并且由于绘画过程缺乏情境,因此孩子很难运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表达。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如果运用已有经验机械地表达作品,那么对其能力发展和提升的价值不大。由此可见,在绘画活动中,因为幼儿的感受是单一的、模式化的,所以他们的作品表达也是单一的、模式化的,他们缺乏个性化的表达和创造性的想象,缺乏对自身的心灵感悟与表达。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幼儿用图像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体现自己的情感意识,要有效利用“言说表达”这一主要媒介。

二、“绘画”与“会话”的实践路径创生

语言是人际交流最主要的工具,在幼儿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时候,绘画就是他们经常运用的另一种交流工具。绘画不但能引发幼儿建构绘画创作的内容,还能帮助幼儿从创作中发展更高层次的语言能力。

(一)绘画链接生活,完整表达与绘画创作的双向驱动

孩子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的绘画创作源于经验感受,基于生活。教师只有把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绘画的题材,才能激起幼儿的创作欲望,加深幼儿对绘画的理解,这样他们就会“有话可说,说得完整”。因此,在绘画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生活实际,引导幼儿观察生活,融入自然,多感官参与,为其自主绘画做好铺垫。同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在观察时将自己所看到的、所理解的内容大胆地讲出来,进而让幼儿学会完整地表达,促进他们的能力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在一次“有趣的螃蟹”主题绘画活动中,教师先把螃蟹投放在美术区,让孩子们观察它的外形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当孩子们第一次看见螃蟹的时候,他们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所见所感:“螃蟹的脚可真多呀,1、2、3、4……7、8,一共有8只呢!我想把它画出来!”“你看,螃蟹的两只大钳子像剪刀一样,好厉害呀!我会画剪刀呢!”“螃蟹的眼睛好奇怪呀,怎么这么小的?还是竖起来的,真好玩。”接着教师让幼儿说一说关于螃蟹的趣事,然后引导幼儿学习生词“横行霸道”和一些完整的语句。幼儿通过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会对语言学习产生兴趣和动力。教师让幼儿表达感受,明白“我想画什么”,既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丰富了幼儿的绘画创作内容,为下一次绘画活动的开展积累了素材。

(二)绘画链接“独白”,个性表达与绘画创作的双向驱动

1.倾听幼儿的“独白”,提升表达的合理性

在绘画创作活动中,孩子的感受是随时随地会产生的。因此笔者经常听见孩子们在创作的时候自言自语,他们仿佛在向谁诉说自己的想法,又仿佛在与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对话。这些语言十分珍贵,是孩子生活经历的反映,是孩子对自己作品的内涵的表达。教师要倾听幼儿的“独白”,努力捕捉幼儿当时的感受与想法,让他们做到“词能达意”,把自己的想法合理地表述出来,逐渐达到“想说会说”的水平,同时结合幼儿的“独白”丰富绘画教学的内容。

在“我的好朋友”的绘画创作中,幼儿甲说:“我的好朋友今天穿的是红色底纹和点缀了黄色花朵的漂亮裙子,她看起来非常高兴。”幼儿乙说:“我的好朋友今天的心情和我一样很不开心,所以我要画灰色的天空,和用一滴滴眼泪汇成的一条长长的小溪。”孩子们在绘画时以“独白”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的好朋友的特点表现得更生动。他们的作品充满童趣,运用的色彩时而艳丽,时而黯淡。无论幼儿的“独白”是什么内容,都是他们内心真挚情感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成为幼儿的聆听者、引导者,给他们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表达机会。

2.在对话中解读幼儿的作品,提升表达的生动性

在绘画中,教师让幼儿进行对话,会培养其用言语交流的意识。幼儿的每一幅绘画作品都蕴藏着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他们用简单的线条、颜色描绘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画”出他们独特的语言。教师有时很难深刻解读幼儿的世界,所以就需要幼儿自己用语言来表达。

在一次“我的梦”绘画活动中,幼儿丙画了“自己飞到月亮上,找自己的好友—一只可爱的小白兔玩”的内容,但是画中的“自己”手中有一块橘色的东西,笔者不知道那是什么,于是问:“这块橘色的是什么?” 幼儿丙认真地说:“那是我送给小白兔的胡萝卜,我去月亮上做客总要带一些礼物的吧!老师,我还要建一艘速度很快的飞船,让我每天都能去月亮上玩。”孩子的想法多么富有童趣,这反映出幼儿不拘泥于现实生活,而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不仅让教师理解了他们的创作内容,而且也加深了对绘画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其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完整性。教师要帮助幼儿用语言对自己的作品再次梳理和创作,体验绘画的乐趣,同时帮助他们在联想和想象中使简单的画面情节化,让人身临其境,使单一的内容多元化,让画面更立体、生动。

(三)绘画链接记录,逻辑表达与绘画创作的双向驱动

所谓“自主记录”,是幼儿把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等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尝试用叙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方式记录了幼儿的生活,承载了幼儿的感情,形式多变、内容丰富,对幼儿的语言表达具有积极作用。

1.梳理脉络,表达有序

针对幼儿在成长日志中的绘画与表达,教师可采用提问或者情景创设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脉络,让幼儿在绘画时有基本的目标素材,从而让幼儿学会有序、连贯的表达。孩子们在第一次记录成长日志的时候,久久无从落笔。于是笔者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今天是星期几?天气怎么样?今天我和谁玩了什么?在幼儿园遇到了什么特别的事?”这时孩子们按照这些提示认真地把自己的所见所想用绘画进行表达。孩子们都能有序地梳理一天的活动内容并完整地表述出来,他们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的表达也十分完整、清晰。

2.由简入深,绘画进阶

笔者通过翻阅孩子们每天的记录发现,他们最初基本都记录得很简单、随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入,画面逐渐丰富起来,由最开始的寥寥数笔到后来布满几张纸,画面的布局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也有了质的飞跃。在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中,幼儿实现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升华。

(四)绘画链接赏评,拓展表达与绘画创作的双向驱动

幼儿的每一幅作品都代表了他们“独一无二”的想法和情感,反映了他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外在显露,是他们稚嫩思维的生动写照。教师应该经常为幼儿创造展示和评析作品的空间,让幼儿在相互欣赏、相互评价作品的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促进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1]。

在欣赏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我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等等。因为有创作活动做铺垫,孩子们就更加乐于表达了。例如在“我喜欢的职业”绘画活动中,一个孩子的画内容极其简单,只有一把扫帚、一个人、一条马路。到了评价赏析环节,这个孩子解读道:“我长大了,要做一名清洁工,带着扫把去许多地方,把各种各样的马路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个梦想多么无私!可见,孩子在讲述自己的作品时会融入自己的感情,常常给教师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同时能得到他人的认同与赞美,体会到表达的快乐。

在评价作品时,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让幼儿体会到被肯定和被夸奖的喜悦。例如在“交通工具创意画”绘画活动中,针对绘画能力较强的幼儿的画,笔者这样评价:“你画的交通工具很特别,有长着翅膀的汽车,有许多轮子的自行车,还有带轮子的帆船……很多交通工具看起来都是多功能的,画得很棒!”而针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的画,笔者则评价:“看,你画的轮船的顶层有泳池,如果泳池画大一点,涂上蓝色表示池水,再画一些游泳的人,就能让大家都看懂了。”教师应针对能力不同的幼儿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在表示肯定的基础上给予他们有启发性的意见,激发幼儿繼续创作的欲望。教师更要给予幼儿互评的机会,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体,幼儿从而能更充分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对语言表达的兴趣与热情,体验表达的乐趣,在表达中取悦自己,取悦他人。评价作品的环节为幼儿的再创作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其今后的绘画创作做好铺垫。

绘画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机会,笔者通过持续探究将“绘画”与“会话”相结合的策略,促使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得到较大提高,语言表达也更生动、更有序、更有趣,真正做到了“以绘画带动语言的发展,以语言促进绘画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感受中创作,在创作中表达,在“绘画”中“会话”。

【参考文献】

姚桃英.幼儿“绘画·讲述”训练简介[J].学前教育研究,1995(06):57-58.

王大根.儿童绘画—言语发展相关论[J].上海教育科研,1996(04):36-39,12.

2385501705382

猜你喜欢
绘画创作语言表达绘画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试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绘画中的体现
浅析构图程式在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孤独对画家创作的影响
小小主持人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