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方志民族传统体育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3-22 06:15郭振华左丽君杨正敏
武术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湖南省民族

郭振华 王 浩 左丽君 杨正敏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民族传统体育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50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以武术最为普及,龙舟竞渡、高脚马、打苗鼓、舞龙、舞狮、摆手舞等结合时令、节令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也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其中有些项目已被列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湖南境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各民族共有的,也有各少数民族特有的。吉首、花垣、凤凰等县市苗族武术中的八合拳、蚩尤拳、半手棍、竹条镖、棒棒烟、钩钩刀等是十分罕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苗区、腊尔山、麻栗场、矮寨的百狮会惊险刺激;土家族的斗角、摔抱腰、抵杠等则是力量与智慧的较量,还有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体结合紧密,如苗族的团圆鼓、猴儿鼓、八合鼓,土家族的八宝铜铃舞、毛古斯舞、摆手舞,白族的九子鞭、仗鼓舞等花样多、技巧高、艺术特色浓厚,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1 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区域分布与特征分析

1.1 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区域分布

湖南省简称湘,截止2020年12月,全省辖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14个地级行政区划。课题组通过查阅湖南省省、地、市的地方志收集湖南省境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项目筛选整理出常德市境内流传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51项、郴州市77项、衡阳市29项、怀化市115项、娄底市54项、邵阳市82项、湘潭市27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5项、益阳市19项、永州市67项、岳阳市66项、张家界市93项、长沙市47项、株洲市40项等。通过雷同项目处理,最后整理出湖南省境内流传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共计 527项。

1.2 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空间特征分析

1.2.1 总体分布特征

湖南省拥有数量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十分显著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从地理区域分布的角度分析,许多项目分布在湘西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宏观视角上,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呈条带形状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见图1),具体表现在:(1) 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地域上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在南北方向上,南部地区最多,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分布最少。(2)在东中西方向上,西部地区最多,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分布最少。(3)从湖南全省的角度看,项目大多分布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湘西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最为集中;其次是南部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图1 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市域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 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分布于三大组团, 包括湘西地区、湘西南地区以及南部地区。(1) 湘西地区地处苗疆,历史上与外界沟通不畅,本民族体育文化保存较好,且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体育文化丰富多彩;(2)湘南地区是湖南省另一个少数民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地区, 本民族体育文化长期以来一直为本地区民众喜闻乐见;(3) 湘中地区长期以来,以汉族为主,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相对单一。

1.2.2 市域分布特征

对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空间分析,利用ArcGIS10.6中的Quantities进行可视化处理,给出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市域分布状况(见图1),在图中,市域的颜色由其所分布的项目决定,项目分布越多,色块颜色越深。从图1里可以看出,湖南省各州、市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布很不均衡。其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最为集中,此外,张家界市、怀化市等市也较为明显。

由图2我们可以看出,在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各州、市的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差别比较大,最少的为益阳市,只有19项,最多的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124项。此外,邵阳市、永州市、郴州市、岳阳市等市以及常德市、娄底市、长沙市、株洲市差别不大。

图2 湖南省各个市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数量

1.2.3 空间分布聚集区域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多采用“核密度估计法”来测量空间聚集区域。所谓核密度估计法认为:在空间的任何位置上都可能发生地理事件,但是地理事件发生的概率在不同的位置上是不同的。事件发生概率高的区域用密集的点表示;事件发生概率低的区域用稀疏的点表示。本研究采取核密度估计法,运用ArcGIS10.6软件中的空间分析工具density,对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核密度分析(见图3)。

图3 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分布核密度

由图3看出,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形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2个高密度圈,由此可知,人类生活所依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经济、政治和民族心理等是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分布的主要因素。民族传统体育是文化,本质上是人民对本民族文化在历史的流转中的一种延续,是一种活态传承的文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传统体育高密度圈的辐射范围包括怀化市、娄底市。除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2个民族传统体育核心圈外,民族传统体育密度较高的地区还有怀化市、娄底市2次级核心区。

2 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性

湖南的民族传统体育产遍布全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流动和发展,和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长久以来,江河湖泊与深山狭谷对文化的作用截然不同,江河湖泊十分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繁衍,同时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繁荣;而深山狭谷则相反,它常是人类避难的首选,也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湖南地形为东西南三面环山,特别是湖南西部位于武陵山区腹地,沟深壑险,山高峰立。正是由于这些地理上的障碍阻隔,外人很少进入,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一些相对原始的文化得以保存;同时也构成了湘江文化圈、武陵文化圈、洞庭文化圈、雪峰文化圈、梅山文化圈等许多别具特色的文化区域,从而产生了各种特色鲜明的传统体育项目。例如,土家族毛谷斯舞、舍巴舞等是土家族原生性文化的活化石。舍巴日供奉的是三个时期的祖先,展现的是本族先民特殊的风貌,毛谷斯所模仿的是尚未开化的人类初期的先祖形象。左右抖摆、旋腰送胯等性感动作,渲染原始初民们强烈的生殖欲望。从它们诞生起,虽经漫长岁月的洗礼,却一脉贯之没有多少变化。古代“血祭”、舅权制、原始分配制等遗风在椎牛中均可找到踪迹。又如,人们在举行舞龙活动时,先要举行敬祭戏祖、祈求戏祖神灵保佑的仪式,这显然保留了它们创立时的初始状态。同时,湖南省又是一个水域发达的省份。湘水、资水、沅水、澧水为湖南省境内的主要河流。河流沿岸各乡镇盛行划龙舟活动,每年的端午节期间赛龙舟活动达到高潮。

2.2 尚武的民族特性

楚人的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尚武。楚先民在强邻的夹缝中图生存,数以千年计;在穷乡僻壤中求发展,数以百年计,不尚武便会灭亡。当时“巴人”“楚蛮”等少数民族,“筚路蓝缕,处以草莽”,已滥觞了各自的武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习武一直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全族性保家护族的手段。不尚武就很难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宋代吴政尧所著《开远桥记》记载,“梅山蛮”的少数民族“出操戈戟,居枕铠弩”。东汉初年的两次征讨今湘西土家族、苗族先民,均大败而归。苗族同胞从秦汉至民国时期上下几千年,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家家习武,全族练拳,蔚然成风。各少数民族均有本民族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武术,其他如石担、石锁、射弩、斗角、扳手劲、扭扁担、围山打猎等,都是以尚武为目的而创造的传统体育项目,并在军事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加以丰富和发展。

2.3 文化的交融性

湖南省三面被山环绕,相对闭塞,而洞庭湖区是该省对外开放交流的窗户和大门。历史上,从洞庭湖区进入湖南的就有中原文化、楚文化、吴文化。“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里的民族传统体育如芷江孽龙舞、城步吊龙舞、汝城香火龙、花垣接龙舞、雪峰断颈龙舞、衡南七巧龙舞、洞井龙舞、平江九龙舞、炎陵三人龙、客家火龙等,尽管它们的形态各异,舞法不同,但又受岁月更替的浸淫,呈现出了—种内外交融的文化特征。它们身上既有吴、楚文化的影子,又有中原地区的文化气息。

3 结论

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呈团状、带状分布,民族性和地域性显著。主要表现为:一是从全省看, 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呈组团状, 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南部、南部地区和东北部;二是从市域来看, 各市区间分布不均衡;三是从东中西部看, 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数量上存在分布极不均衡的特点, 从密度上看,西部密度最大,中部密度最小,东部密度在中间水平, 空间分布状况呈现出了西密中疏的特点;四从南北看,北部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布数量与密度均小于南部。有如下原因导致了湖南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空间分布差异:一是地理大环境的影响;二是当地民众的民族性;三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地处交通闭塞的山区,受外来文化的入侵程度较少;四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湖南省民族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我们的民族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多元民族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湖南省志·军事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