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措施

2022-03-22 09:34刘春良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房产管理维修中心房产维修二部工程师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5期
关键词:施工单位施工现场施工人员

刘春良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房产管理维修中心房产维修二部工程师

城市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建筑项目的规模也在同步扩大,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整体水平也在逐渐提升。这种背景下,建筑施工单位想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需要在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将施工安全作为整个企业的头等大事,保证安全生产,这样才能够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现状是,很多施工单位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问题,对于施工中的各种安全隐患重视程度不足,造成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对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角度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效果。

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1.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意义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其首要目标便是安全。企业在开展各种建筑工程项目前需要将安全作为施工的第一位,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条件确认工作。项目开展后,还需要对整个施工场地进行全面且持续的安全隐患排查和闭环整改,同时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性的完善。

对于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建筑施工单位而言,安全事故发生的首要原因是公司高层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基层员工在实际开展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将安全施工落实到实处。有些现场管理难度较大,操作较为危险的施工环节缺乏专业的安全监管人员会导致施工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未能被及时发现,进而使得施工人员受到各种人身损害。建筑施工单位要想保证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则需要将安全作为第一要素,减少建筑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隐患,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1]。

1.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原则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需要遵循以人为本和防患于未然两条基本原则。首先,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思想和行为教育,保证所有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的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工组中,明晰各自的责任,同时对于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持续性的完善,并不断强化施工安全管理的执行效果。

其次,建筑施工单位需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在工程项目开展前进行各种预防工作,制定预防措施,同时建立安全风险意识。

最后,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需要对安全风险类型和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科学的预防和应对方案,提升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的抗风险能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2]。

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问题分析

2.1 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对于当前很多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而言,现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而施工单位过于追求工程的经济效益,未将建筑安全作为自身经济的提升基础,认识不到安全生产才是控制成本的最可靠方式。尽管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会为建筑施工单位增加一部分的成本投入,并且这一部分的投入不会产生额外的经济利润,甚至一些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在整个项目完成后无法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回报,但这些都不是降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标准的理由,因为安全才是保证人们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只有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施工现场的顺利进行。对此,应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施工单位高层领导的重视程度,同时持续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和优化。

2.2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整个项目的企业、项目部以及班组之间未能够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制度,导致在现场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沟通问题,安全管理措施和文件无法有效下发与执行。另外,还有一些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未能够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和管理环节上,导致很多安全风险并未及时被发现和解决。同时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相对偏低,大部分建筑施工人员的教育水平不高。此外,安全措施的实际运用不足,在当前的建筑施工现场,很多新型安全措施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和智慧工地等,这是因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整体能力不足,并不知道这些安全管理措施和设备的实际意义。

当前大部分的建筑施工单位,受市场经济理念的影响,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时并未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导致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难以有效进行[3]。此外,尽管一些施工单位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但由于相关人员并未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安全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且在执行的过程中大打折扣,最终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与现场的实际执行方面相差较大,对施工现场的人员生命安全等都有较大影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不符合规定的生产行为,但因为管理人员能力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致使问题持续扩大,最终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得施工单位产生的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安全管理措施的投入成本。此外,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的职责分配不明确,一旦出现安全管理问题无法及时追责相关责任人,各个部门之间人员相互推诿,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2.3 职业建筑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教育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处于溢出状态,但在实际的建筑施工项目中,缺乏职业化和高素质的专业施工人员。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第三产业的兴起,劳动力大量聚集在其中。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人员是农民工,这些人员在农忙时回家进行耕种,农闲时节涌入到工地进行施工,在工作层次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

另外,不同的劳动力资源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情况,各地的教育水平不同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素质水平相差较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的发生,大部分是因为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认识不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较大的隐患。若相关工作人员未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其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此外,大部分的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节省施工时间,并未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系统的培训,加上教育时间的不足,施工人员的现场安全作业能力不足,对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工作执行也有较大的影响[4]。

2.4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际的现场安全施工与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着严重的瞒报和不报情况,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秩序维持具有较大的影响,也为安全生产中的各种隐患埋下了伏笔。通过对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施工单位在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时较为落后,难以跟上当前越来越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工期和施工效益,往往会忽略安全管理岗位,导致施工现场没有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安全管理工作更是无从谈起,这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

3.1 提升工程项目单位的安全意识

对于建筑施工单位来说,安全意识的传递需要层层循环,应不断提升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到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安全意识能够贯穿在整个施工项目中,如图1 所示。首先,在企业高层中,决策人员需要敦促高层人员持续关注国家施工安全政策的变化,切实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制,严格保证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符合当前的国家相关规定,保证企业现行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实际的管理效果。其次,中层管理人员需要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培训,深度理解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同时结合自身的管理职能,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和责任化,形成以自身安全为中心的责任管理制度,通过认真负责的态度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最后,基层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开展企业的安全管理任务,对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内容进行细化,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图1 施工现场安全标识

3.2 健全安全施工业绩评估指标体系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单位中常见的评估体系是安全检查评分表,但这一评估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步落后,现对安全检查评分表从常态化和动态化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于优化。

在常态化方面,为了避免施工单位出现应付和侥幸等心理,需要将年底的评估考核形式变更为不定期的季度考核,将年底的事故数量和人员伤亡指标优化为下辖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监管考核成绩,保证施工过程零事故。通过这种不定期的细致性业绩评估模式,消除施工单位的侥幸心理,保证业绩评估工作能够起到真实的效果。在动态化方面,需要根据现有的技术现状对安全检查指标和指数进行调整,体系调整后需要采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两种形式来对评估指标进行优化。例如,事故次数和伤亡人数等重要指标采用绝对指标,保证施工单位的重视度。对于施工安全管理成效评估等方面可以采用相对指标数据,这样既能够激励施工单位逐年提升自身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又能够为施工单位预留一定的时间[5]。

3.3 增加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成本投入

对于招标单位,在进行承建合同的签订时,需要遵循当地的相关法规,明确施工安全责任,同时将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作为合同义务,通过合同保证施工企业能够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另外,施工单位需要将施工安全工作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发展中,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增加更多的资源到施工安全管理中,以保证自身的安全管理优势。最后则是改变传统的人防理念,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和设备。对于高危施工单位,可采用技防的方式来保证施工安全,同时积极尝试施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人力资源方面,需要加强专职安全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提升施工单位的整体素质。对于一些高危的施工环境,更是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优化,将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隐患全部排除。

3.4 加强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我国的基层施工人员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平均教育水平不高。在进行建筑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帮助其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此外,对于不同的工种和不同的施工区域,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安全教育内容。例如,南方天气湿热,需要重点关注施工人员的防暑等安全教育;北方天气炎热,需要重点对人员在冬季的防滑等进行安全培训。对于具体的培训方法需结合施工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首先,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来对人员进行培训,将近些年常见的重大安全事故资料进行整理,制作安全宣传片发放给施工人员,定期组织基层施工人员进行事故资料的观看,潜移默化地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即使出现安全事故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其次,对于不同的施工工种,在人员上岗就业前,需要根据其岗位需求进行专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同时将相关的安全技能培训插入其中,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在接受专业培训的同时,掌握安全培训内容。最后,施工人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专业工种的技能之外,还需要对安全守则等进行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够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此外,还需要定期邀请专业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士进行专业的安全培训,有计划地向基层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传达,更好地提高施工人员对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认知。

3.5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在开展施工前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事项。准备工作内容具体包含了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施工人员的勘察和评审工作,需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施工环境和条件进行评估,然后针对性地制定现场安全管理办法,同时还需要参考工作人员以及现场其他人员的意见来对施工安全工作进行提升,保证施工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通过质量管理方案来不断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等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持续性优化。在现场,施工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保证所制定施工安全管理方案的可执行性。最后,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制定好的施工计划进行调整,将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预防,保证施工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的生命安全。

3.6 通过清单促进安全管理标准的制定

清单式的管理模式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安全管理制度,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是将所有的施工任务进行明确的落实,然后逐条进行确认,保证所有的安全管理规定都能够得到有效完善。管理人员还需要对所有工作人员的任务以及岗位职责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根据不同工人的完成情况等来进行监督和管理。所有人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明确自身的职能划分以及职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不同企业之间的清单内容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划分,保证清单制度能为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更多的帮助。

4 结语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建筑行业同其他行业相比仍属于高危行业,各种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作者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中的常见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供了几点有效的优化措施。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能纸上谈兵,需要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持续性的优化,保证施工安全进行。

猜你喜欢
施工单位施工现场施工人员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
施工单位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关于工程索赔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