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控措施研究

2022-03-22 09:34高淳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工程师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5期
关键词:铺设沥青路面沥青

芮 赟 高淳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工程师

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分析

1.1 混合料的配比和拌和

在拌和沥青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所设定的配比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还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检测,减少或避免由于配比不规范而造成的商品质量不合格。除此之外,还需要由专业质检人员对沥青混合的质量进行抽检,为后续摊铺沥青混凝土做好充足的准备。

1.2 沥青混合料运输技术

因为沥青相对较重,所以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吨位较大的车辆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运输员还需要对运输的沥青混凝土进行防污覆盖,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运输和摊铺,避免硬化[1]。当沥青运输到工地时,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沥青,检查合格后按照相应的规范技术进行摊铺。

1.3 摊铺技术

施工人员在施工前需要做好加热工作,在具体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加热熨平板和控制摊铺机行进速度,确保沥青混凝土摊铺的密实性,进而有效提高道路铺设的质量。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采取连续摊铺的方式,有效避免因随便改变铺摊速度而导致公路出现折痕的现象。此外,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铺设的速度,通常应该将速度控制在2 m/min 左右。在具体铺设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施工标准采用不同的铺设方法,有效提高道路铺设的质量。路面摊铺施工现场如图1 所示。

图1 路面摊铺施工现场

1.4 碾压施工技术

在铺摊沥青混凝土后还需要进行碾压施工,通过碾压减小沥青之间的缝隙有效提高道路的承载力和强度,在日后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外部因素对路面造成的不良影响。工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根据施工规范以及规定的时间对沥青进行碾压,在完成碾压后还需要对道路进行质检,若检测结果不达标还需要及时进行碾压,确保沥青公路的质量和安全。道路碾压施工如下图2 所示。

图2 道路碾压施工

2 我国沥青路面研究的现状

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设路面起于20 世纪50 年代,但是随着道路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沥青混凝土的成本过高,开始采用其他材料代替沥青。近年来,首批采用沥青建设的道路渐渐进入大修阶段,为了能够节省维修成本,很多学者开始对沥青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王小明提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应用不能单纯考虑“道路铺设”问题,更要基于道路质量管理、路面运输能力管理、道路养护方案等后期计划做好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工作,从路基铺设、浇筑用料、道路养护等角度考虑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加强施工质量控制。苏建福认为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整体质量不仅受到浇筑工艺的影响,还会受到原料、气候、后期养护、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等关键因素的影响,不能采取“一刀切”的错误管理模式。

3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常见问题

3.1 裂缝问题

公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就是裂缝问题,不仅会影响市容,还可能造成交通事故。裂缝主要有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3 种,造成公路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疲劳开裂和反射裂缝两种。疲劳开裂是由于公路经常受到压力和温度的影响导致沥青老化产生裂纹,而反射裂纹则是由于路面的基层开裂,一般会对道路造成较大的危害,并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公路路面裂缝如图3所示。

图3 公路路面裂缝

3.2 车辙病害

车辙病害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当下我国交通负荷较重,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变形。车辙病害可能会引起交通事故,因此在施工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道路的负荷进行合理计算,及时修复,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2]。车辙病害如下图4 所示。

图4 车辙病害

3.3 道路沉降

道路沉降是项目施工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造成道路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路面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的路面承载能力不均衡。道路沉降问题会导致道路凹凸不平,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容易起颠簸,可能造成交通安全事故。道路沉降如图5 所示。

图5 道路沉降

4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 合理选择材料和设备

想要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除了要保证项目的技术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程度之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材料和设备的选择。采用合适的材料对于建设出高质量的路面项目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项目需要用到的所有材料进行系统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材料的质量是否过关。

第一,在材料交接过程中,由专业的质检人员进行检测,确保材料质量、数量不存在问题后才能签订采购合同,保障原材料管理的科学性。

第二,在后续材料的储存方面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存储,储存时间较长的材料再次拿出来使用之前,需要让专业的质检人员对材料进行评估,看是否适合继续使用,才能保证材料的安全性。对于过期的材料,不能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防止因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引发的沥青道路施工问题。

第三,施工单位要建立从施工原材料选购、施工材料保存到施工材料利用的流程化管理机制,除了保质、保量选购沥青道路施工原材料之外,还要根据不同道路的施工要求、市场材料成本的变化情况做好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工作,建立完善的原材料供给链,努力消除原材料供给不到位、原材料质量监管过程不合理等问题。针对沥青路面铺设要求,要构建集监管、检测、质量核查于一体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沥青路面道路质量的管理。

第四,除在整体上管理施工原料之外,还要在细节上加强对施工原材料的监管,施工单位要组建专业的技术班组,对施工中使用的沥青、砾石、填充料等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其密度、质量满足基本的施工要求,以提高项目的施工质量。

4.2 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保证施工器械的性能,在日常生活中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施工单位要多角度落实设备管理工作,加强对设备的监管、维护。

第一,在施工前要开展岗前培训,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根据使用说明书操作设备,并且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3]。第二,定期做好管理及养护工作,例如要定期为设备添加润滑油,查看设备运行时的是否存在异响问题。第三,对于新购置的大型施工设备与检测设备,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之外,还要做好施工设备的监管工作,建立专人专职的责任制度,成立对应的技术班组负责施工设备的养护、清洁、维修等工作。第四,对于大型夯机、粉碎机、破拆机等施工设备,要做好施工消耗记录,根据施工强度确定养护方案,提高养护质量。在完成特定的沥青路面铺设任务之后,要对所使用的相关设备进行检验、维修,对于难以完成施工任务、自身存在质量问题的超年限设备、高强度施工设备,要及时做好设备的更换工作。除此之外,一线施工人员要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取得联系,按时报备设备的使用情况与消耗情况,解决设备使用及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4.3 做好混合料质量控制工作

大部分材料需要混合使用,为了充分发挥每种材料的作用,在混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对材料的温度以及配比进行严格管控。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对沥青材料中的改性剂进行选择和添加。目前,我国常见的改性剂有橡胶和树脂,两种改性剂各有优缺点,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改性剂[4]。

混料质量控制应该在实施沥青道路铺设之前开展。一方面,做好混合料的选择工作,针对路基材料、交通运输强度、道路铺设要求灵活设计混合料搭配方案,在保障道路强度的同时合理控制混料成本。另一方面,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案、施工强度与施工环境灵活选择混合材料,杜绝以“低成本”“高效率”等单一指标为主的材料混合机制,全面消除混料中存在的盲区问题。施工单位要在执行混料工作之前对沥青路面的施工强度、施工要求进行测算评估,结合施工任务给出可选择的混料方案。沥青路面的凝固速度较慢,内部温度较高,如果在高温、低温等环境下进行施工可能会导致变性,因此要做好混合材料的选择工作,针对施工要求加入固化剂等材料,并通过路面强度实验、混凝土塌落实验等方式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4.4 做好质量检测与评定工作

通过做好质量检测与评定工作,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材料的品质以及施工的效果[5]。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与质量评价机制,加强对沥青道路施工活动的综合管理,做好质量管理、材料管理、施工流程管理等工作。第一,针对沥青路面铺设的长周期施工、多班组施工特点,要做好沥青路面质量检测与评定工作,除检测道路承载能力、道路铺设情况之外,还要对极端天气下沥青路面的运输特性进行测试,针对沥青路面的排水能力、抗高低温能力、延展性做好专业评估,保障所铺设的沥青道路能够满足后续的施工要求。对于出现问题的有关环节,要追究施工班组与管理人员的责任。第二,建立完善的施工检测与管理机制,加强质量检测小组之间的联动。沥青路面质量评估要在公开、公平的情况下开展,除施工班组之外,质量检测小组、路政单位也应该参与沥青路面质控工作,以保障质量检测工作的科学性[6]。第三,及时总结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经验,整理沥青道路施工的基本技巧,对已经出现但不影响沥青路面基本运输功能的问题及时记录并总结原因,为后续沥青路面的施工、保养提供必要的参考经验[7]。

5 结语

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现代最为重要且最常见的一种路面结构形式,因具有施工简单、养护便利及行车舒适等优势,广泛应用在我国现代公路工程建设中。为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除了要做好相应的岗前培训工作,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铺设沥青路面沥青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研究
第九章 沥青湖
沥青混凝土道路铺设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我国海底管线铺设创水深新纪录
CRTSⅢ型板式道岔铺设施工技术
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