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四重维度

2022-03-23 23:43黄镟璇
中国德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维度青少年生命

随着时代发展,青少年在学业、生活习惯等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青少年生命病理问题如自伤自杀、人身安全、心理健康、情绪障碍等,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核心就在于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阶段,对生命缺乏必要的认知和理解,压力应对能力不足,情绪管理意识和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十分必要且迫切。

一、感悟生命本质:

提高对生命的认识是前提

从“知”的维度看,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是生命教育的前提。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碰撞,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对生命的认识不够全面,容易受不良文化影响。

感悟生命第一步是要感悟生命的不可逆性。生命的不可逆就意味着人人都必须面对死亡。死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吉利、不吉祥的存在,大多数人避讳死亡,更遑论死亡教育。由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直面生与死,思索生与死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借由对死亡课题的讨论,让学生珍惜生命、欣赏生命。

第二步是要感悟生命的伟大与历史的悠久。随着后现代社会思潮开始流行,人们受其影响产生怀疑一切的历史虚无感。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伟大与历史的悠久,破除工具理性思想对人的异化,以建立生命意义感与自主性为目标,指引学生坚定内心追求,有序生活。

第三步是要感悟生命的自由和平等。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通过对自身和现实的探索,积极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受成绩至上和家长的过分溺爱影响,他们高度聚焦自我,对他人和他物的生命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使命感。唯有感悟到众生生命的自由与平等,对万事万物怀有悲悯之心,方能唤起生命认同。

二、浸润生命情感:

体验中引发生命共鸣是核心

从“情”的维度看,在体验中引发生命共鸣是生命教育的核心。青少年生命教育不应该停留于知识的传递,而应发掘知识的生命陶冶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双方相互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生命体验,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第一,在团体辅导中加强生命体验。笔者曾和学生讨论“我怎么看待死亡”。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我们引入了对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思考。死亡对于每个物种而言都是最公平的事情,没有人能不走向死亡,但是人类之所以能在有限的生命中让精神文明价值代代相传并得以发展,就是在不断深刻地诠释着每一个“生”。我们在行进着、憧憬着、奋斗着,“生”的精彩具备独有的意义。

第二,在观察学习中加强生命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采访怀孕中的妇女、孩子刚出生的母亲,感受生命孕育的可贵;可以让学生阅读伟人传记,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拓宽生命的宽度。通过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在情感中浸润生命的伟大。

第三,在“做中学,学中做”中加强生命体验。如为了感悟生命的力量,教师组织学生种植绿豆,并记录豆苗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豆苗或顺利发芽,或不幸凋零,都是学生在亲身感受生命的蓬勃和脆弱,再和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万物与我同呼吸、共生长,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恩生活。

三、锤炼生命意志:

构建生命支持系统是保障

从“意”的维度看,锤炼生命意志,构建生命支持系统是重要保障。青少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业和人际关系,当青少年面对压力事件时,坚定的生命意志能促使他们选择成熟的应对方式。构建家校一体的支持系统是解决问题的保障。教师应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存在。教师首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涵,言传身教,从思维层面进行指引,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其次要引导学生锤炼自己的心理素质,面对困难,采取向他人倾诉、运动、閱读、写日记等方式进行自我疏导。班级建立互帮互助心理信箱,从心理层面进行干预,帮助学生走出消极抑郁的情绪牢笼。家长应作为支持者的角色存在。家长首先要做到“看到”孩子,满足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鼓励的心理需求,建立情绪监测预警。其次要优化亲子沟通方式,改变以说教训斥为主的威压思维,善用家庭会议、亲子运动等形式,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懂得自己在各样角色中的责任和义务,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四、生命赋能实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根本

从“行”的维度看,在实践中为生命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生命教育的根本。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使生命回归生活,拓宽生命意义,在生活中提高幸福感。

首先,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体验生命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生命教育融入相关中学生制度文化。解决问题绝不能单靠倡导和启发,必须倚重于制度。唯有中学生真正参与才能促使其从对生命的理性认识过渡到生命赋能实践。开始时必要的硬性规范要求有利于后来的自觉实践。

其次,生命教育必须涵盖生命实践中所包含的方方面面。就青少年而言,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公共卫生教育、毒品预防教育、法治教育等内容都应该在生命教育的范畴之内。在对生命教育成效进行评价时,可以采取学分制模式,变模糊的描述性评价为明确的量化评价。鼓励学生通过学分的获取,将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应达到的课程目标作为自己主动学习的目标,倡导更高层次的发展。

【黄镟璇,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维度青少年生命
如何促进我国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基于FSO框架的分析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