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

2022-03-23 14:13高同睿
畜禽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种猪猪只发情

高同睿

(青岛市崂山区自然资源局,山东 青岛 266101)

0 引言

国家统计局于2021年5月17日发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猪肉产量约为4 113万t,生猪存栏量约为40 650万头。同时,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预测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猪肉产量预计达到5 000万t。生猪养殖及猪肉市场的快速发展为生猪养殖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提升养殖户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对其养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就目前猪肉市场需求而言,对优质猪肉的需求量明显提升,传统高投入、低产出且猪肉附加值较低的养殖模式已经出现明显的滞后性与局限性,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优质瘦肉型猪,通过强化饲养管理、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保持卫生环境良好等方式避免猪只感染疫病,保证猪肉产品安全可靠,以此促进我国瘦肉型猪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 优质瘦肉型猪的品种选育技术

瘦肉型猪良好的生产性能、健康的机体状况可以显著提升瘦肉型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品种选育为优质瘦肉型猪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具体方法为通过耳刺法对种猪进行耳号标记,在此基础上建立种猪系谱档案,并采用生物分子技术、B超技术、育种软件等检查种猪基因、种猪间的亲缘关系等,最后通过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生产出更多优质仔猪。

1.1 基于耳号标记建立种猪系谱档案

在优质瘦肉型猪养殖中,对种猪进行耳号标记可以按照每一头种猪的编号做好信息统计工作,为后续种猪生产性能、机体健康状况、遗传性能评估等奠定基础。但传统种猪耳号标记以仔猪出生顺序为依据,按照仔猪出窝顺序进行标记,但在仔猪生长过程中可能因耳号标记损坏、回窝后仔猪混杂导致标号混乱,加大后续种猪信息采集工作难度。为此,目前优质瘦肉型猪养殖中通常采用耳牌法,即将带有颜色、连串数字及二维码的耳牌打在猪只耳朵中央。利用该方法对种猪进行耳号标记,具有较高的识别度,并且可以承载多元化信息,能够为返情检查、妊娠检查、疫苗免疫等种猪个体识别与评估工作提供数据与信息支持,且可以追溯猪只源头,保证种猪系谱档案更加完善[1]。

1.2 应用B超技术监测种猪背膘厚度

背膘厚度是体现种猪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种猪背膘厚度检测通常采用屠宰测定方式,但屠宰后种猪肉质松弛,对背膘厚度的测定会产生不利影响,并且需要屠宰种猪,使养殖户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目前优质瘦肉型猪养殖中常用的背膘厚度测定方式为B超检测技术,测定结果较为精准[2]。

1.3 借助GBS育种软件科学选择种猪

当代优质瘦肉型猪养殖中育种工作具有全面利用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理论及方法、广泛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的特点。GBS育种软件集种猪个体基本资料、生产性能测定数据采集及管理、遗传统计分析于一体,可以为实际育种工作提供指导,并实现优质瘦肉型猪育种过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具体应用方法为:①测定性状、估计育种值。通过选用日龄—背膘厚度、总产仔数、日增重等模型进行育种值估计。②选择母系或父系指数,根据BLUP育种值计算结果分析群体年度遗传进展及表型进展,不同群体间或品系间遗传与表型差异。③通过网络共享形式借鉴瘦肉型猪育种经验,结合对比分析结果进一步通过B超检测、屠宰检测等检查瘦肉内胴体率等指标,淘汰性能较差的种猪,优选遗传潜能较高、性能较好的种猪。

2 优质瘦肉型猪的母猪饲养技术

加强推广瘦肉率高、肉品质好的地方猪种,扩大优质母猪质量是优质瘦肉型猪养殖中的主要技术,为此需要高度重视母猪的饲养管理,为生产优质母猪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应当选择蹄肢粗壮的母猪,为后备母猪提供更加丰富的矿物质,保证母猪骨架发育良好且如期发情,避免因蹄肢疼痛而抑制母猪发情。其次,通过加强母猪运动、并圈等形式刺激母猪发情。若母猪发情迟缓,可以肌肉注射前列腺素等药物,治疗母猪迟发情症状。同时,采用“压背法”检查母猪是否发情。最后,掌握好母猪的发情规律、时间,合理确定母猪的初配年龄。通常情况下,在母猪第3次发情期进行配种最为适宜,母猪的初配年龄以6月、7月为宜。部分母猪发情状况不明显,需要密切观察与高度重视,在母猪怀孕后做好保温措施,避免母猪流产。

3 优质瘦肉型猪的人工授精技术

人工授精是优质瘦肉型猪养殖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首先,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年平均温度等,将公猪猪舍温度控制在30℃以内,注意保护公猪蹄肢,保证圈舍内卫生及通风情况良好、温湿度适宜。其次,应用科学合理的采精技术,保证整个采精过程不受污染。同时要根据不同公猪的遗传性能、机体健康状况等确定好精液的稀释倍数,延长公猪精子的存活时间,提高公猪精液质量。再次,配置相应的恒温设备保证精液存储环境适宜,确保24 h内都可以进行人工授精。最后,实行重复输精。通常情况下,发情母猪每情期应输精2~3次,部分母猪输精次数应高达5次以上,直至母猪拒绝输精为止,每次输精量为20~40 mL[3]。

4 优质瘦肉型猪的饲料配比技术

谭吉兰、潘百明[1]研究表明,不同饲料配比会对瘦肉型猪生长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并着重强调通过合理的饲料搭配替代抗生素,以保持猪只机体健康、胃肠功能良好,可以有效降低猪淘汰率与死亡率。由此可见,饲料配比是优质瘦肉型猪养殖中必不可少的技术。

4.1 优质瘦肉型猪饲料搭配原则

就目前生猪养殖业发展情况而言,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逐渐朝向瘦肉发展,优质瘦肉型猪养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若想科学搭配饲料,首先要了解瘦肉型猪的特点。结合目前所获资料来看,瘦肉型猪是以产瘦肉为主要特征的猪种,此类猪胴体瘦肉率达到55%以上。综合来看,优质瘦肉型猪饲料的配比需要遵循三大基本原则:①粗纤维含量适宜。饲料内粗纤维含量过高,会降低猪只的瘦肉产出效率,因此在饲料搭配中需要遵循粗纤维含量适宜的基本原则,将粗纤维占比控制在3%~4%。②蛋白质水平较高;瘦肉型猪胴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应当根据猪只生长阶段适度适量添加赖氨酸、蛋氨酸等,保证15~30 kg猪只饲料内蛋白质含量达到17.5%。体重30~60 kg猪只饲料内蛋白质含量达16.5%。体重60 kg以上猪只饲料内蛋白质含量达到15%。③营养均衡。目前我国优质瘦肉型猪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密度增加,猪只光照强度及青饲料用量有所降低,为保证猪只瘦肉产出率,要精心配置饲料内有足量的微量元素,保证饲料营养均衡[4]。

4.2 优质瘦肉型猪饲料搭配方法

优质瘦肉型猪生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对饲料内营养物质、微量元素等的需求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遵循饲料配比基本原则的同时还需要根据优质瘦肉型猪生长特点制定好各个阶段的饲料搭配方案与方法。

1)育肥前期(体重25~35 kg)主要通过饲料配比为猪只生长提供必须的能量,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饲料配比促进猪只生长发育,并且采用敞开采食、不限量饲养的形式保证猪只正常生长。育肥前期阶段饲料配比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优质瘦肉型猪育肥前期饲料配比表

2)育肥中期(体重35~60 kg)主要通过饲养管理适度控制猪只对营养的摄入量,提生饲料品质避免脂肪堆积。同时需要限制猪只采食,饲料投放量约为育肥前期的80%,保证猪只连续采食15~20 min并八成饱即可。该阶段饲料配比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优质瘦肉型猪育肥中期饲料配比表

3)育肥后期(体重60~90 kg)主要通过饲料配比在达成育肥目标的基础上提升瘦肉的产出效率,需要根据猪只生长情况重新确定饲料内各成分与物质的配比。具体的饲料配比方法如表3所示。

表3 优质瘦肉型猪育肥后期饲料配比表

5 优质瘦肉型猪的疫病防治技术

5.1 优化厂址选择及建筑布局

优质瘦肉型猪养殖场地应当远离居民点,周边无工业三废与动物肥料污染,最好位于种植区域内,可以实现种养结合,提升优质瘦肉型猪养殖的附加值,并且能够通过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切实避免外界污染危害猪只正常生长发育。与此同时,精准划分猪养殖厂内部及外部区域。其中外部区域与社会来往较为密切,并且存在病原等其他不利因素,应当在外部区域内设置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卫生消毒设施,对内部与外部区域实行隔离管理,严禁外部人员直接由外部通道进入内部区域。

5.2 切实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优质瘦肉型猪养殖过程中,需要对日常消毒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采用机械打扫、冲洗及药剂消毒等方式避免疫病暴发。①在猪场入口处设置消毒池,内部储存2%的烧碱,对进出厂区的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同时以喷雾消毒装置对汽车底盘及轮胎等表面进行消毒。此外,采用紫外线消毒法对人员进行消毒,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与制度佩戴、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手套等。②针对圈舍采用多种消毒方式。

5.3 高度重视检疫及免疫接种

在引入种猪前需要对产地疫病进行深入细致调查,与防疫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并检查种猪是否存在口蹄疫、猪瘟等高接触性感染疫病。种猪进舍前需对其进行30 d以上的隔离观察,检疫合格后方可进行配种或进入生产区。同时,对检验出的病猪或阳性猪,需要结合当地规定进行捕杀与无害化处理。此外,结合本地猪流行性疾病发病规律、危害程度、主要类型等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保证圈舍环境良好、安静,以此降低猪只的应激反应[5]。

6 结语

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是目前我国生猪养殖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瘦肉型猪是指以产瘦肉为主要特征,胴体瘦肉率达55%以上的猪种。在优质瘦肉型猪养殖中,首先要做好良种选育工作,借助耳号标记、分子生物检测、B超检测技术及GBS育种软件选择总体性能好、遗传潜能大、肉质好、瘦肉产出率高的种猪。其次,要注重母猪饲养及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采用瘦肉型种猪优势性状特征,把握好猪只饲养中的饲料配比原则,根据猪只生长阶段需求应用适宜的饲料配比方法。最后,加强优质瘦肉型猪疫病防治,提升瘦肉型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种猪猪只发情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来源PMSG对肉山羊同期发情及排卵效果比较
影响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羊发情效果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