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方法

2022-03-24 08:02王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方法

王瑜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需要以“章”为单位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对于习惯了以“节”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师而言,单元教学设计难度较大。本文通过实例,透过对新教材中“单元”的解读,从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原则、路径以及心得四个方面谈新教材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单元教学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06-0000-04

2020年秋季新学年开始,东莞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采用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国标教材(以下称“粤教版新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资源包中提供了参考教学设计,教师们发现,教学设计均以“章”为单位进行设计,这个变化给一直以来习惯于以“节”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大部分教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以“章”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属于单元教学设计,什么是单元教学设计?新教材为什么采用单元教学设计?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笔者作为粤教版新教材配套资源开发组的成员,参与了新教材配套参考教学设计的开发工作,对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下面通过实例,透过对新教材中“单元”的解读,从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原则、路径以及实践心得四个方面谈谈新教材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

● 解读新教材中的“单元”

1.复合型的单元编制方式决定了教学设计要以“章”为单位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粤教版新教材的单元采用复合型的编制方式,即同时结合了以上两种课程单元编制方式,教材中每一章开篇的描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必修1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的描述:“本章将通过‘设计购买物品的最佳方案’项目,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让同学们了解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序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三种控制结构,学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的方法,从而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描述的前半部分明确了课程的项目,后半部分明确了课程的知识脉络。由此可见,新教材的复合型编制方式决定了教学设计要以“章”为单位,如果以“节”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则会使课程的项目被割裂。

2.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信息技术学科大概念是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粤教版新教材中,必修模块的教材围绕学科大概念分为《必修1 数据与计算》和《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经过研究,笔者理出学科大概念、必修教材章节内容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学科大概念的“单元”为单位进行设计,这样才能综合地、系统地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联系在一起,从而凸显学科大概念。

● 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以往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学习普遍都没有问题,但这种从部分到整体的学习属于渐进式学习,强调对知识在认知层面的理解和掌握,但当要求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效果并不理想;而单元教学,强调的是整合性,学生是在元认知的作用下统整学习材料,实现对知识深度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单元教学是整合性学习,是元认知与认知高度合一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经历项目活动,将众多单一的知识建立起联系,形成体系,最终能够根据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生成新意义、建构新理解。

● 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

1.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

①整体性。单元教学设计把单元视为一个系统,明确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强调课程内容的结构化,要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整体思考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教、学、评要一致,做到整体化、系统化、结构化,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②关联性。单元教学设计要体现单元知识的内在关系和逻辑结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要有关联,向上承接课程目标,向下统领单元内的内容、活动、评价和资源等。

2.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

采用ADDIE模型作为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包含项目单元的单元教学设计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1)分析(Analysis)

分析阶段包含教材分析、目标分析和学情分析,其中,教材分析是课程定位是否正确的关键。教师要研读课标、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本章对应的课标要求、学业要求、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应达成的核心素养。由于课程内容包含知识单元和项目单元,因此,目标分析中除了原有的知识目标分析之外,还应该包含项目目标的分析。

(2)设计(Design)

设计阶段包含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学习情境、教学流程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单元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学习情境应该体现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帮助学生精确理解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热情,并促使他们把知识提升为素养。例如,必修1第二章《知识与数字化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情境:同学们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都经历了居家在线学习,大家以“数字化小教师”的角色身份,从初中学段的物理、化学学科中选择课题,设计网络教学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估。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能使学生迅速代入角色,从而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

①范例学习。单元教学的整合性学习表现为学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范例学习能让学生代入情境,理解在本单元“为何学”“怎么学”和“学什么”,能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对整个学习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②项目选题的设计。项目选题是单元知识目标是否能高效达成的关键,因此参考选题要与范例选题在知识脉络上有较高的契合度。好的选题是项目成功的一半,项目学习中,围绕学习情境,教师尽可能提供多个合适的参考选题供学生选择,如前面例子中创设的“停课不停学”期间,学生作为“数字化小教师”的情境,教師可以从初中化学、物理教材中选择以下课题供学生选择:《探究溶解度》网络教学方案设计及方案分析、《探究密度》网络教学方案设计及方案分析、《探究比热容》网络教学方案设计及方案分析、《探究电功率》网络教学方案设计及方案分析。

③项目规划的设计。项目规划事实上是项目学习的指南,指引项目学习中小组各成员开展项目学习的内容、方法、进程及分工,教师可以提供思维导图或表格让学生完善,提高教学效率,

④探究活动与项目实施的设计。探究活动是学生项目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主要环节,可以是分析、观察、思考、联想、抽象、交流、讨论、尝试、体验、实践、实验、调查、问题、拓展、创新等。活动之间要注意关联性,承上启下,体现单元知识的内在关系和逻辑结构;要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如必修1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的活动3是运用顺序结构对项目问题的简化解决、活动4是运用选择结构对项目问题的优化解决、活动5则是运用循环结构对项目问题的自动化解决,活动层层递进。

笔者认为,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每个探究活动结束后就开展项目的实施,得出项目阶段性成果,使每个活动都包含输入、内化和输出,让每一次的阶段性学习都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为了使每个活动都能高效开展,可以通过项目活动记录表来指引和记录学习。

⑤成果交流的设计。单元学习中的成果交流是提高学习效率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往往无法保证这一环节的开展。因此,在此环节中可以借助在线展评平台、组间展评,最后推选优秀成果进行全班展评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效率。

⑥活动评价的设计。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全過程评价,发挥评价对教与学的导向、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做到“教-学-评一致”,从而设计出单元教学的评价时间线,如图3所示。

(3)开发(Development)

根据设计阶段的思路,教师需要开发配套的评价工具和学习支架来助力学生的学习。学习支架是指支撑学生单元学习的微课、资源、范例、学习平台、学案等,可以从教材配套资源包中获取,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后进行加工处理,有些还需要教师自行开发。

(4)实施(Implement)

在教学中实施开发的课程,具体实施的步骤按照设计阶段中的教学流程与学习活动开展,实施过程要注意生成性,单元教学跨越多个课时,设计和开发阶段的内容只是一个预案,在正式实施时,要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5)评估(Evaluation)

对已经完成的教学课程及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可以从效果、亮点、发展点、疑惑点和不足点等方面进行评估,进而改进教学设计。

● 单元教学设计的两点心得

1.要有课程观,自上而下

单元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课程有宏观的理解,也就是要有课程观。基于学科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需要教师通过对新课标、教师教学用书及新教材全面而又深入的研读,对课程的性质、目标、结构、内容、编制、实施、评价等有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自上(课标)而下(单元)进行教学设计。

2.以课标为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单元教学设计时,应以课标为纲,用好教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建议:

①可以充实单元。教材单元中的内容有些可能过于简单,也有些可能过于难,建议根据学情,以课标为纲,适当增加或修改内容。

②可以重构单元。可根据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框架、学情,在整体性和关联性的原则下,对教材单元进行合并或拆分。

③可以后置项目单元。对于学生零基础的知识,建议采用项目后置的方式,如必修1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的内容,如果在大部分学生完全没有编程基础的前提下开展知识单元与项目单元的并行学习,难度极大,效果欠佳,这种情况下建议先进行知识单元的学习再进行项目单元的活动。

● 结语

单元教学设计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课程的细化,凸显学科大概念,采用ADDIE模型对教学过程以整体性、关联性的原则进行开发,体现单元知识的内在关系和逻辑结构。教师通过单元教学设计,能促进自身对学科课程标准,尤其是核心素养和学科大概念更为深入的理解,也能提升教材教法的运用水平;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学习不再碎片化,能将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结,建构知识,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达成,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凸显“学主教从、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专业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徐福荫主编.信息技术 必修1:数据与计算[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9,7.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方法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之我见
探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立体化”的开放式课堂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单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