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探讨

2022-03-24 11:15李晓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7期
关键词:财会实训体系

李晓华

引言

在财会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只有从根本上做好实践教学工作,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推动学生专业技能、业务素养的提升,同时为其岗位胜任能力的增强提供必要保障。在实际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构造相对应的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的改革和完善,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学生专业性、实践性的显著增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据此,有必要重点探讨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策略等相关内容。

一、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并没有系统完善的确立实践教学目标。在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有进一步有效明确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目标,并且在实际的推进环节对于总目标进行不断的细化分解和落实,这样才能体现出应有的实践教学效果。但是通过具体调研可以看出,在当前的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往往没有确立系统完善的目标,相关目标缺乏完善性、规划性和可行性,因此导致整体的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很难切实落实,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与学生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目标指引和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整体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具备可行性,方向性和引领性,这样的情况导致整体的课程体系和相对应的教学实践都不能有序推进,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或者综合效果不理想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而这种系统性规范性目标缺乏的现状,导致整体的实践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不能得到显著提升,更无法真正意义上有效推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无法真正意义上有效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和财会专业技能的增强都会造成严重限制。

(二)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落后。在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做到与时俱进,更有效的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行业标准要求,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应有的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在实际教学模式方面比较单一落后,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创新效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的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比较典型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弊端,通常情况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精神也不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调动,学生只是按照学校管理者教师的安排进行相对应的实践和训练等等,因此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被严重削弱,无法呈现出应有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实践效能。除此之外,相关院校管理者在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师的评价过程中,往往采取的是定性为主的评价模式,并没有体现出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效果,没有融入到相对应的考核体系中来,这样的情况和实践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存在严重的违和的情况,而这种教学模式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无法激发和调动自身的效能和价值,对于自我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造成很大的限制。在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只是在校内进行操作,并没有充分拓展实践的范围和领域,在实践效果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增强也会造成严重影响,不能为学生更有效的走入企业,融入社会提供必要的支撑。

(三)相关教师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针对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工作而言,要想取得更加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需要充分确保相关教师具备应有的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必要的师资保障。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只是关注理论方面的教学,自身在实践能力,实践经验等相关方面比较欠缺,并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对于实践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因为高校在招聘财会类专业教师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关注应聘者的学历学位等等,对其实践经验,工作经验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因此导致很多教师只往往是从学校走入学校,教师本身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具备应有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充分了解和认知,对于财会类专业的应用实践案例和相对应的方法都不能充分的领会,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授课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缺乏应有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实习指导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也力不从心,而这样的情况对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会造成严重影响。

(四)并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实践教学课程的效果。在很多高校的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价过程中,往往只是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管理监督和评价,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应有的实践成果的评价,或者对于实践成果评价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因此导致相对应的评价内容都缺乏足够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不能切实体现出应有的评价效能。例如,在评价指标的制定和学生匿名打分等一系列相关方面和模块功能等并没有充分的匹配和融合,在评价方法方面往往比较传统落后,没有充分体现出网上随时投票以及专家同行听课评价等一系列相关内容的融合,因此导致整体评价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同时,在信息化融入和多媒体新媒体手段应用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缺乏实践课程评价的特殊性,灵活性和可行性的相关标准,导致专业实践课程评价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缺乏定性、定量等一系列相关评价的融入,并没有切实可行的优化完善的衡量标准和运行体系,使得实践课程的管理和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对于整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财会类专业实践效能的体现都会造成重大影响。而这样的评价模式对于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也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学生也没有着重关注评价模式的相关内容,这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造成严重限制。

二、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策略

(一)有针对性的构建与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平台。要想确保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得到充分的改革和创新,首先要在平台建设方面进一步有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与学生专业特点和学习现状相适应的真账实做平台,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方式,打造相对应的示范性窗口和标杆。在校内的各项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突破课堂的局限性,进一步延伸到校外的企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也可以自建相对应的财务咨询服务公司,进而充分确保产教融合,校内校外充分融合,让学生有相对应的真账实做的平台。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边学边做,校内外顶岗实习充分融合,让学生有更加良好的机会和实践平台,这样可以更充分的体现出应有的实践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根据专业课程的具体进度对于特定的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发布,学生结合企业的真实原始资料进行相对应的实训,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校内的实践教学和校外的顶岗实习实践活动更有效的融合,为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提供必要的保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财会类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使校内缺乏真实职场氛围的问题得到更有效的突破和解决,进而通过该平台的有效建设为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增强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课程体系要和实训内容充分融合。在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过程中,要充分确保学生的课程体系和模拟实训的项目内容充分融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设置相对应的任务和项目,通过任务化,项目化模式的有效驱动,使整体的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出更加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在课程的单向实训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划分和融合,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单项技能,同时在单项技能切实增强的基础之上,要充分考虑到整体课程体系的全面性,专业性,系统性要求。要进一步融合实训锻炼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两者充分融合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实践教学体系的推动作用,在强化自我的单项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可以推行连续3个学期历时15个月的“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确保顶岗实习的企业业务能够融入到学生的实践实训过程中来,这样可以进一步有效突破传统模拟实训在实践方式内容等相关方面的问题或者局限,以此进一步有效形成动态的会计专业综合实训链条,这样可以更充分的体现出实践演练的作用和效能。同时在学校相关方面也要匹配与之相对应的教材内容,例如,《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教材的匹配,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的专业技能,专项知识和综合实训内容进一步强化,进而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加强提供必要的支撑。

(三)以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明确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过程中,也要充分明确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目标,在目标制定之前,要全面细致的做好调研分析工作,进一步把握学生的专业特点,就业岗位趋势以及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等相关方面的具体工作任务,以此为着手点进一步融入各项影响因素和发展前景,这样才能确保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目标,更为精准明确,进而为社会培养更高质量的更有效适应的财会类人才。同时,也要通过相对应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使学生具备应有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基本操作技能,在会计核算和监督管理方面充分具备应有的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可以更有效的胜任企业的财会岗位相关职责,具备高素质高技能,成为复合型技能型财会专业人才。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推进实践教学各个方面的内容,以此为目标的有效落实提供必要的支撑,进而推动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增强。

(四)针对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层次和实训项目进行分层设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具体的实践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目标内容层次项目进行相对应的分层实现,分层设计,切实优化,因而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提供必要的保障。按照能力递进顺序分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以会计书写、凭证填制等会计基本技能为主的专业基础能力层;以业务核算、成本计算、会计电算系统操作、财务管理和分析等会计主要技能为主的专业核心能力层;以会计外围事务处理、财务知识运用等会计延伸技能为主的专业发展能力层,在具体的实训项目分层设计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在会计书写,会计凭证审核等一系列相关方面,切实有效的强化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在具体有效的工作实践中可以体现出自身的人才优势。

(五)建立健全更系统完善的高质量实践教学技能考核方案。要想确保财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得到更有效改革,创新和完善,需要构建与之相对应的考核方案,使方案的内容具备可行性,针对性和全面性系统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考核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进而为学生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综合胜任,能力增强提供必要的支撑。与此同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也要大胆的改革创新,通过考核的模式实现查漏补缺,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以此为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和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同时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也要充分实现分层次分段的考核,每一个阶段所呈现出的考核成绩都是通过实训成绩集中实践实习成绩以及本阶段的职业资格考证成绩等相关内容有效组成,要充分确保考核的全面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既然有效,通过相对应的考核方案的落实,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增强提供必要的条件。在考核模式的推进过程中,要落实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呈现出多元化分段式的考核效能,这样才能更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真实能力,进而为学生主动提高实践技能和教学质量提供必要的支撑。

三、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的现实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改革创新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着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在财会类专业的教学工作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要想确保学生更充分的提升自身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通过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进而呈现出应有的作用和效能。具体来说,其改革创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强化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通过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这样可以进一步有效利用专业班级和引起入校的方式,进一步有效融合校内顶岗边学边做的相关模式,同时和校外顶岗实习进行充分的融合,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实践机会。除此之外,充分确保企业的经济业务融入到课堂实训过程中来,在校外开展更切实可行的“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这样可以更充分的融合校内和校外各项课程实践业务等等,使综合性的实践内容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出实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这样可以突破传统实训过程中无法真实做到真账实做的相关问题和弊端,进而为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强化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实践教学改革可以更有效的适应各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在实际的专业实践教学实践体系的改革创新过程中,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结合能力递进的顺序,使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增强,进而使学生更充分的适应各类企业的人才需求,体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的根本宗旨。例如,落实“会计岗位企业外围事务综合实训”等教学内容体现特色实训课程,这样可以使实践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宽,培养更高质量的综合实践能力更强的人才,以此确保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强化,为其充分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奠定基础。

(三)实行“过程性、分段式、多元化”技能考核方案,为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体现出分层次过程是分段式的考核模式,进一步体现出优化效果,在课程实训集中式实训学习,职业资格考证等情况方面有效加强,这样可以真实的体现出学生的真实能力,进而使其查漏补缺,不断加强实践技能,这样可以体现出教学实践的有效提升。

四、结束语

从上文的剖析中可以充分明确,在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做好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工作是其中的关键内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完善相对应的改革创新策略,明确其现实意义,以此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财会实训体系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探讨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我与《财会学习》”大型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