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有效途径与研究对策
——以丹东市为例

2022-03-24 11:15刘晓菲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7期
关键词:丹东数字化数字

刘晓菲

一、引言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交汇期,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融合信息通信技术,以5G、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新型业务逐渐活跃于经济舞台。在对数据价值大幅提升的过程中,数字经济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型经济形态。近年在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由数字产业化到产业数字化,为经济复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成为了当今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成为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二、丹东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现状

近年来,丹东的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字网络设施不断完善,数字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治理数字化、智慧城市初显成效,数字经济已成为拉动丹东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1.发展优势

(1)数字网络基础

截至2021年上半年,丹东市光缆线路长度为7.7万公里,宽带接入用户为74.8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144.12万个,其中接入宽带的用户总数的99%为光纤接入用户。丹东已建成开通4G基站9893座、5G基站1394座,物联网基站数量770座,终端用户151.5万户。已实现行政村光纤宽带通达率99%、4G信号覆盖率99%。5G网络初步实现对重点区域、交通枢纽的覆盖。

(2)数字产业基础

丹东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主要集中在电子整机、集成电路及分立元器件、电子元件、电子材料和电子仪表等。其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主要有东方测控、通博测控、金洋科技、通博电器、思凯科技等企业,产品方向主要为冶金、矿山、建材、煤炭、能源等领域数字化系统及信息技术服务。截至2020年底,丹东拥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9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户,2020年产值达21.2亿元。

(3)数字应用基础

2020年度政府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项目10项,项目开工率达到100%,完成率达50%。组织申报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24家、示范园区5个。建立了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进,实现了传统实体经济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截至2020年底,丹东地区具有电子商务企业500余家,网店1.1万个,电商从业人员12万人,其中涉农电商10万人,各类电商平台40余个,电商产业园(孵化基地)8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3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150余个,全市拥有电商快递物流企业36家,2020年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实现248亿元,同比增长9.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9亿元,同比增长10%;跨境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实现8.5亿元,同比增长7%。

丹东紧随智慧农业发展,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利用直播、微店、线上超市等网络平台为农民销售农产品打通新渠道。以丹东的九九草莓为例,每年线上草莓销售量占销售总量的90%左右。工业信息化融合步伐加快。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推进工业信息化融合,逐步形成产业聚集示范效应。

2.发展劣势

(1)数字产业数量和规模偏低

电子信息产业由于投资能力、技术水平、市场门槛等多重因素限制,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还不能真正、迅速融入世界集成电路及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核心圈。产业发展乏力,产品品种缺乏新突破,产业规模徘徊不前。受宏观环境影响,招商引资难,城市总体承载能力、城市人才吸引力有限,缺少高层次技术人才。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没有规上企业,没有纯软件企业。

(2)产业数字化水平不高

企业数字化基础较差,部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一定顾虑,担心投入得不到收益。目前已开展的数字化改造针对性不够强,区域性企业内部、上下游企业之间、跨领域企业合作生产设备和信息系统仍未完全互联互通。电子商务领域顶层设计不到位,地区发展不平衡,东港市由于起步早发展势头迅猛,而凤城市、宽甸县则发展缓慢。

3.发展机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辽宁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也将“建成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确立为2035年远景目标。丹东市政府也积极配合数字经济发展,在常务会议中审议通过了《丹东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为丹东发展数字经济提前布局“新基建”。

4.外部威胁

(1)应用市场发展不成熟,电子信息制造业短板明显。电子信息制造业是丹东的支柱型产业,但是其产业数字化程度不足,急需将集成电路装备、集成电路封装、新型元器件等电子核心产业快速发展起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为缩短丹东数字经济发展的“幼稚阶段”,进入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就要拓展客户群体,深度挖掘市场应用,拓宽市场渠道,增强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动力。

另外,在产业数字化方面,丹东依然存在数字服务应用不足,服务范围较窄现象。互联网教育、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新零售等方面供给偏低,新业态模式体量偏小,对经济增长未形成显著影响。从事互联网平台、物联网技术等数字服务的企业较少,生产效率偏低等现象。

(2)在制定“十四五”规划中,全国有28个省提出数字经济发展问题,随着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各省市都非常注重数字经济的发展,但是东西部地区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差异较大,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侧重不同。以贵州为代表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优先发展大数据产业来发展数字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的弯道超车,以长三角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则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开放区域和人才聚集模式完成数字经济的升级。丹东地处辽宁地区,其经济竞争能力偏弱,如果不能有效的发展数字经济,自身资源在其极化效应下面临不断流失的危机。

(3)数据的价值化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数据要素已经成为和土地、资本、技术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数据要素是生产要素的基础,具有战略性地位。我国目前已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三大区域形成数据采集体系,在河南郏县等地孵化出数据标注村或园区。与之相比,丹东地区明显建设滞后,缺乏数据汇聚、流通、挖掘、应用的有效平台。尚缺少数据应用在产业链各个环节,产品生命周期的各部分时期的深度融合,数据市场不活跃,参与主体实力不强。

三、数字经济促进丹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经济要素保障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各省、市均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及发展数字经济,丹东想赢得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开创新发展格局,需要弥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1)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全面推进5G网络建设,提升网络覆盖水平。(2)在城乡基础设施、城市治理、仓储物流、工业生产、生活服务等多领域进行NB-IoT窄带物联网试点的应用,建设应用感知系统,打造万物互联的“智慧城市”雏形。(3)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广覆盖、高可靠、可定制、大带宽的工业互联网络基础设施。(4)围绕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需求,建设全市新型智慧城市。积极建设铁路、公路、机场等智慧交通,建设以无线、有线、卫星覆盖的智慧广电设施,利用物联、遥感、可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慧水利设施,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向数字化升级。

2.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提升数字产业优势

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工业软件产业。在新冠疫情期间,线上办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数字化治理等新型业态模式成为稳定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动能,展现了数字经济旺盛的生命力,因而更需要加快数字产业化进程,培育数字经济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积极培育大数据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和孵化培育,利用现有数据中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共享资源,共建大数据产业基地。

3.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和互动

(1)建设智慧农业应用。建设智慧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在生产端嵌入智能化系统,对接农情监测、农田遥感、农业专家、环境气象等检测系统;在生产环节重视人工智能在种植、畜牧以及渔业智能化的应用,尤其在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病虫害防治、农作物长势监测等方面的智慧农业的推广与应用;生产后端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强化农产品质量追溯和监管能力,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接现有20个涉农业务数据系统,建设满足农业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各方面需求的综合性大数据分析平台。

(2)推进数字技术深度渗入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的智能、高端、绿色化发展,加快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部署,以企业云应用到工业互联网加持最终实现智能制造为发展路径,全方位拓展信息技术应用场景,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使企业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业企业数字赋能,创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基地,打造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

(3)提升服务业的智慧化程度。利用数字技术从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旅游等业态入手使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完成升级改造。建设跨运输方式、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共用共享的智慧物流园区。创建省、市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着力培育优质企业和品牌,提升网红经济。积极申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打造东北亚跨境电商区域中心,加强与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合作,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丹东丝路电商”。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整合现有农村各类电商平台,运用微店、网络直播等多媒体形式,加大农特产品宣传销售,建设市、县、乡的农产品运营中心以及农、副、特产品电子商务集群。立足丹东边境城市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建设虚拟博物馆、文旅大数据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形成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混合联动的智慧旅游。

4.加快数据市场化建设,提升数据价值化水平

建立健全数据采集、整合、交换、开放、共享的长效机制,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使政府数据、社会数据高效汇聚,充分开发、合理利用。

(1)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优化完善政务资源信息目录、基础数据库、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加快推动各地区各部门之间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建立开放的数据体系,构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稳妥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开放。

(2)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搭建工业、农业、教育、安防、交通、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大数据应用平台,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丰富数据产品种类,提升公共服务。

(3)加强数据资源整合使政务大数据与民用、商用大数据协同发展。加强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的对接合作,拓展数据资源采集渠道,共建社会数据采集体系。提高数据采集维度、提升数据质量和鲜活度,实现社会数据和政务服务数据的有序采集。

5.完善治理数字化,推进智慧社会建设

(1)政府部门是大数据的重要生产者,通过数字化运营和系统工程理念,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创建网络应用全覆盖、高度信息化、服务整体化的“数字运营型”政务管理运行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政务云平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搭建公共信息资源整合开放系统、构建政府数字化标准体系。充分利用云应用、一网通办、政务平台和多种政务服务应用构建形成“1+1+1+N”的政务信息系统。

(2)以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导向,加快智慧社会建设

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建立数据应用模型,促进信息化成果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首先,构建智慧社保服务体系。以“一网一库一卡”为重点进一步建设市级就业和社保信息资源库,将数据汇入辽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各类公共服务事项“同城通办”。其次,推广智慧医疗,在加强监管的条件下,鼓励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提升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基层、县域医共体业务云平台一体化、智能化水平。再次,加强全市统筹,依据“2+6+N”的顶层设计模式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城市数据中台、数据共享与交换管理系统,建立智慧城市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重点领域主题数据库,汇聚政务、社会、产业、互联网等领域数据,整合交通、安全、环境等智慧城市系统,实现系统互联、数据共享,建设智慧城市领导驾驶舱,打造“城市云脑”。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可以有效地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数字经济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加速实现丹东经济创新发展,政府应该大力推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提升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加快数据市场化建设,提升数据价值化水平,完善治理数字化,推进智慧社会建设,这样才能为丹东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稳固助力。

猜你喜欢
丹东数字化数字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看G20
丹东味儿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