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碳交易风险财务管理研究
——基于碳清缴超额保险视角

2022-03-24 02:27张卫东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交易价格交易市场配额

张卫东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财经政法学院,广东 肇庆 526040)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不仅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还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因此,多数国家针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环境,纷纷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相对较早的是在1992年,由150个国家提出主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而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之后在1997年,联合国签署《京都协议书》,为全球部分发达国家制定了在一定时期内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协议特提出了三种交易机制,以帮助减排成员国灵活调整温室气体配额[1]。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主动宣布,截至2020年会主动减排40%。2015年,《巴黎协定》获得通过,我国还提出了四大减排目标。第一,以2005年为基准,到2030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会减少60%左右;第二,到2030年,我国非石化新能源的比例会上升到20%左右;第三,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2030年会达到峰值,并且会做出努力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快达到峰值;第四,增加森林面积和碳汇,2030年的国内森林面积与2005年相比会增加45亿平方米[2]。

2011年,国家开始在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湖北、重庆建立碳排放交易试点基地。据各省市公布的交易数据,2017年试点基地的碳排放交易额已经达到了36.5亿元,总量达到了1.82亿吨,意味着我国碳交易进入全新的阶段,覆盖全国的碳交易市场也在这一年正式形成。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无疑是利国利民的重要政策,但是减排对企业而言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营运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减少碳排放增加相关的节能设备,增加相关费用;第二,购买碳配置费用;第三,开发减排相关项目的成本。不管企业采用哪一种减排方式,其成本的增加也具有不可测量性,兼具不可控性[1]。由上述可知,在当前交易机制下,国内企业减排成本存在不可确定性,由此减弱了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降低了企业对减排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国内碳交易市场还在逐步的发展建设中,企业尚未形成完整的碳资产管理意识。但是随着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碳交易市场行为的不断增加,企业碳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积极性也会不断提升。在这种背景下,探索利用保险机制解决企业面临的风险和问题显得十分必要。

一、文献综述

《京都协议书》中规定的节能减排温室气体中主要包含甲烷、二氧化碳、六氟化硫、全氟碳化物、氢氧碳化物和氧化亚氮等,二氧化碳的占比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最大。由于各省市的行业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在各省市碳市场中纳入节能减排的行业和企业也存在差异。由于在工业中石油化工和钢铁存在着高耗能高排放的特点,在全国各省市中均包含了这些行业。除此之外,在我国的一线城市中还适当覆盖了部分服务业,随着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覆盖的行业还在逐渐增多。就具体企业而言,只有碳排放达到一定标准才会被纳入减排计划,纳入标准在各省市中也存在差异。配额是指各单位每年能排放温室气体的总数量,若企业的排放量超过这个数额,企业将受到处罚。因此,在企业内部分配配额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从国际经验来看,配额分配一般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分配模式。这种分配方式在一开始就定好总额,在运行过程中再进行适当调整和分配。在我国碳交易市场上,大多数配额分配采用的都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根据文件要求,确定所有企业的排放总量,并要求其中的重点单位逐年降低排放量。在各省市大多都采用了适度从紧的原则,很多省市不仅考虑了碳排放强度的下降,而且还规定了排放总量的逐年下降。为实现这一目标,均设置了条件系数,既要考虑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要考虑到碳排放目标的实现,在二者之间实现平衡。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碳排放保险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碳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在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方面,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市场机制、能源成本和政策文件会对碳交易价格产生影响。陈晓红等人以国际碳交易市场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分析影响碳交易价格的几个因素,从实证上进行了证实,认为能源价格、发电成本和宏观经济环境与碳交易价格呈显著的相关关系[3]。吴磊研究了欧盟的碳交易价格体系。认为,当碳交易价格低时,政策风险会成为其中的主导因素;当碳交易价格高时,市场风险会占据主导地位[4]。崔春岳等人利用非线性回归模型对能源价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原油价格对交易价格有着长期的负向影响,煤炭价格下降会对碳交易价格产生影响,天然气价格和用电价格分别对碳交易价格产生负面和正面影响[5]。王际杰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会带动碳交易价格上升,且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发挥着更为关键的作用,能源价格对碳交易的影响有限[6]。徐春秋和荆雨分析了碳期货对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并和存取借贷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存取借贷法可以稳定碳交易的预期价格,但不能影响未来交易中碳交易的价格波动[7]。

(二)碳交易价格风险量化研究

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运行交易主体分为已经纳入减排体系的单位,即主要的碳交易主体和没有减排义务以投资为主要目的的参与者两种类型。一般机构投资者在开放时间、持仓量和机构属性上有一定的条件,个体投资者则对个人资产有较高要求。目前,在国内碳交易市场上的交易会员有综合会员和自营会员。对于综合会员,要求中资控股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普通交易会员个人注册资本应在100万元以上,并对个人户籍有一定的要求。大部分省市都对涨跌幅度有一定限制,涨跌幅标准为10%。

王茹运用静态和动态的VAR模型,分析了碳交易价格风险,指出欧盟的碳交易价格评估多采用传统的评估方法,容易导致出现重大市场风险。[8]。王喜平和王雪萍运用Copula函数和ARMA-GARCH模型,分析了欧盟市场上碳交易价格复杂的波动机制和风险机制的基础,探究了欧盟碳市场对国内碳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9]。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学者们关于国内碳交易价格量化的研究也不断丰富,王伟等人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日收益率水平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不同交易所的极端交易价格变动差异较大,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0]。王慧英和王子瑶以国内多个碳交易市场的价格风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误差分布下的研究模型进行对比后得出,T分布下的回归结果最为理想,天津和上海的碳交易价格市场风险较小。[11]

二、碳清缴超额保险定价模型

(一)基础理论

企业碳清缴超额保险定价思路主要以均匀分布模型为基础,对企业碳排放配额交易的历史交易价格和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拟合,得到企业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和排放量的概率函数[12]。根据企业的概率函数和碳排放配额数据得到不同情境下的理赔概率分布,最后根据期权定价理论得到保险费用的期望公式,计算出企业碳清缴的合理保费,定价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碳清缴超额保险定价

(二)定价模型

为了使研究问题变得简化且具有操作性,对碳清缴超额保险品进行模型设定[13]。

第一,在交易初期,由政府免费发放碳排放配额量,采用强制分配标准,得到企业的年度碳排放配额。

第二,企业在初期的年度碳排放量分布符合均匀分布规律:

(1)

在公式(1)中,a1和b1分别表示初期企业碳排放量的上下极限值。

第三,参考欧盟运行的碳排放交易制度,以其中的4种不同时期的碳排放交易价格为基础,提出经验分解的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模型。由于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交易活跃度不高,数据量不足,使样本的预测准确度不高。因此,文章采用均匀分布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

(2)

在公式(2)中,a2和b2分别表示当期企业碳排放量的上下极限值。

第四,对于部分超过政府碳排放配额的排放企业,政府会对实际排放与配额排放之间的差额进行处罚,处罚方式多以罚款为主。

A=β(C-K)φ

(3)

在公式(3)中,β为超额罚款系数,φ为累计系数,可以认定超额排放量越大,罚款量就会越大。具体如图2所示。经过上述公式推导,企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交易价格都具有随机不确定性,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将碳排放企业在保期内的行为概论纳入研究模型,充分利用企业碳排放配额交易和碳排放量的历史数据,能利用模型对碳排放的发生概率进行科学的预测,使保险的定价更加符合实际。二是重点考虑了超额排放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行业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和财务报表风险,包括碳交易价格、碳排放量等多个关键因素,采用期权定价理论得到了定价公式,使得企业的碳清缴超额保险定价更为科学合理。

图2 定价模型

三、企业碳交易重大风险评估要素分析

本文利用企业碳排放和碳配额交易价格历史数据推导了碳清缴超额保险定价模型,根据模型分析,企业在进行碳清缴超额保险定价时可能面临着监管风险、控制风险和财务风险。

(一)监管风险

为了应对企业在碳排放管理方面的风险,企业需要了解所处行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环境保护要求,注册会计师会掌握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时面临的环境审计问题。对于跨国企业,尤其要注意所在国家碳排放与碳交易的详细规则。企业所处的监管环境,监管机构公布的监管报告可能会对被监管企业产生重要影响。发达国家出于保护环境的理由,采取单方面行动,限制进口,所设立的绿色壁垒,也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国企业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绿色壁垒所带来的环境风险。

(二)控制风险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企业财务报表相关规定,要求注册会计师根据自身的职业判断,只有在判定环境问题对企业财务报表产生重要影响时,才有必要从报表角度加强对企业环境问题的内部控制。主要控制事项包括:风险评估、环境控制、控制监督等等。在风险评估上,企业内部需要对环境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环境破坏可能会为企业带来终止营运的巨大风险,需要企业各级管理者给予足够重视。在必要的碳排放管理中,可以成立专门的环境应对部门,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使各生产线污染物排放达到环境保护的标准,从整体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三)财务风险

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环境事项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包括静态的财务状况,即企业的负债、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和动态财务状况,即现金流、资产负债表的多科目影响。同时,企业在进行碳排放交易时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科目的变化。如碳资产、碳负债、碳权益等新的会计科目的出现,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结果呈现出一定差异。所以,监管单位会对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进行审计,了解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状况下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而分析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的影响。虽然目前对碳会计有一定的研究,但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会计准则,而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在相关法规中也没有强制要求披露碳排放问题。因此,在企业编写财务报表时容易产生报表口径不一致的问题,无法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四、企业碳交易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超额保险模式在碳排放领域的应用,其参与方包括企业、保险公司,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监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结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在超额保险模式中假若经营得当,参与方均能从不同方面受益,因此,针对该模式对不同的主体提出以下建议。

(一)严控保险端运营成本

在超额保险模式中,保险公司是主要风险承担人,在该模式中保险费率不仅仅是保费占总投保金额的比率,而且还是权利金通过换算得来的普通费率。因此,碳排放交易中的保险费率不应定得过高,否则大部分企业会难以接受。要想在低费率的情况下实现盈利,就需要保险公司严控保险端的运营成本。以目前国内主要保险公司的运行情况,保险公司可以和碳排放交易平台进行合作,采用线上的标准化投保模式,减少在运营过程中的人工成本。由于碳排放配额每年的总量是固定的,投保人必须是纳入碳排放名录的企业,通过和碳排放交易中心的合作能大大提升保险公司的核准效率。当然,保险理赔是保险公司最好的宣传方式,在实际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应尽快实现理赔支付,利用理赔效率达到品牌宣传的目的,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14]

(二)企业应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对于减排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企业应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多种金融产品,分担风险。例如运用保险等产品控制风险,降低减排工作的不确定性,还要全身心的投入主营业务的经营中。从财务管理层面上,碳排放交易的出现使企业会计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拓展,环境审计准则要适应这一程度的拓展。在内容上需完善企业的环境审计准则,加强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碳排放交易的初期,企业的意识还没有达到自觉制定和审计环境科目的程度,但是随着碳排放交易的进一步发展,环境保护成为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因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

(三)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其他国家,碳交易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虽然政府不是超额保险模式的直接参与者,但在该模式中政府应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应健全碳排放交易市场,提升碳交易相关衍生品的流动性。在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条件下,个体投资者考虑到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问题,从而降低投资积极性。超额保险模式的风险分散还需要个体投资者来分散风险,同时活跃碳排放交易市场,因此市场流动性是超额保险交易模式能否顺利运行的重要条件。政府应健全碳排放衍生品交易市场,鼓励碳排放配额、碳排放期权的自由交易和流动,满足不同企业的排放需求,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交易价格交易市场配额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何以意义非凡
人生有配额
论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的民事责任
建筑施工企业新收入准则应用实操探析
关于新收入准则会计计量的几个问题
农地流转交易价格的理论框架体系和评估方法比较
人生是有配额的
交易市场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近期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