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森林康养研究进展分析

2022-03-24 01:25周毅嵘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康养图谱聚类

周毅嵘,张 微

(内蒙古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活动。森林康养发源于德国,流行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相较于国外,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最早从中国台湾开始,中国台湾地区主要通过森林环境对人体调养作用开展研究,大陆地区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森林康养的主要构成因素“9度”,即纬度、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净度、绿化度、负氧度和精气度。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凸显、慢性病患者和精神疾病患者数量增多、亚健康群体增加等问题的加剧,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森林康养的需求随之增加,森林生态旅游不断向森林康养方向转换,逐步形成森林康养的新模式。森林康养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如表1所示。

表1 森林康养产业国家政策支持内容

续表1 森林康养产业国家政策支持内容

发展森林康养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能够有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国内对森林康养的研究有很多,但缺少梳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因此文章以该领域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以视觉化描述的方式对科学引文数据进行分析,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为筛选出有效的文献样本,本研究秉持系统、客观的筛选原则,选用 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森林康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与此同时,为提高样本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检索结果中的书评、会议讲话、访谈、报纸等相关度较低的文献都加以手动删除,由此获得了697篇发表于2015-2021年的有效样本,样本的最后更新时间为2021年7月14日。

(二)分析方法

获得697篇有效文献后,本研究用知识图谱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知识图谱法隶属于科学计量学,可生动形象地展示学科知识结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与前沿。本研究用CiteSpace5.7.R5软件,从以上多方面统计分析了森林康养相关文献数据,绘制成了可视化图谱。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文献基本特征

1.研究历程

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可通过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反映,根据数据来源中的设定条件检索出森林康养相关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文章检索出的与森林康养有关文献最早出现在2015年,此后每年都有与森林康养相关的文献见刊,因此以2015年为起始年份。根据图1将该领域研究进展分为两个阶段。

图1 CNKI中森林康养相关文献逐年分布折线图注:因检索日期为2021年7月14日,收集到的2021年文献数量不能代表全年文献数量,因此用虚线表示。

第一阶段:2015-2016年萌芽阶段。随着森林康养对人体健康作用得到证实的背景下,国内学者逐渐开始关注该领域的发展。这一起步阶段的发文总量较少,共有48篇,占发文总量的6.9%。2015年首届中国森林康养年会举办后,与森林康养相关的论文开始出现,同年原国家林业局启动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工作。2015年四川省出台了森林康养发展意见、基地建设标准、基地评定办法和“十三五”森林康养发展规划,四川举全省之力成立联盟、召开森林康养研讨会、启动课题研究等;从2015年起,四川省先后四批确定了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24处,康养旅游、森林书屋、森林氧吧等产业形式开始相继摸索并不断实践。2016年,湖南省下发《湖南省森林康养发展规划(2016-2025年)》,成为国内首个将森林康养规划提升至省级层面的省份。2016年,我国建立第一批全国性的森林康养基地试点,该试点的启动吸引了大量学者,由此学者们围绕森林康养的建设实践展开研究。湖南省紧随四川省的步伐,也逐渐重视森林康养的产业价值。

第二阶段:2017-2021年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检索出649篇,占发文总量的93.1%。在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凸显、亚健康问题加剧的背景下,森林康养呈现出相当大的市场潜力,且在大众旅游时代浪潮的影响下,森林生态旅游向森林康养研究的趋势进一步扩展。如2017年贵州省举办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专门设立“大生态+森林康养”专题研讨会,探讨贵州如何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创建自己独特的绿色经济新模式。浙江省从2019年以来,大力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强化顶层设计。通过中国知网可视化分析预测,2021年该领域发文量为222篇,且鉴于现实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新趋势和现实需要,预测未来几年与森林康养相关的发文量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2.作者与合作网络

图2 主要作者发文量及合作网共线图谱

3.引文分析

作为研究对象的697篇文献来源于185个机构,其中福建农林大学发文量最多,为57篇,其次为北京林业大学,发文量为50篇,第三是东北林业大学,发文量为41篇。该领域相关文献发表多局限于林业相关院校。涉及学科包括林学、农业经济学、服务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气象学、植物学、地理学等30个学科,其中林学与农业经济学在学科分布中占48.3%,服务业经济学占16.97%,贸易经济学占16.86%,剩余26个学科占比均未超过3%,由此可见森林康养多被放入农林学科中研究,在其他学科中研究较少,研究宽度有待提高,应加强森林康养领域中农林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二)关键词分析

文章研究主题可用关键词进行精准概括,关键词出现的次数与关键词间相互关系的共现图谱能反映森林康养领域在一阶段内的结构特征与发展方向。除此之外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也可以通过高频关键词体现,在图谱中高频关键词以圆圈标注显示,关键词标签大小及节点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多少,节点间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关键词之间联系越紧密连线越粗,反之连线越细。图3所示的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有348个节点,951条连线,密度为0.0158。图谱中节点“森林康养”为频次最高的文献检索主题词,出现553次;除此之外,森林公园、森林康养产业、森林康养旅游、森林资源、生态旅游、国有林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林业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基地、保健作用、森林疗养、森林浴等关键词频次较高,代表森林康养领域各时期的主要研究热点,表明上述关键词是森林康养研究领域内连接不同研究热点及推动研究发展的重要脉络节点。

图3 关键词共现图谱

(三)研究主题分析

对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聚类分析,文章利用CiteSpace的自动聚类(Cluster)功能,采用LLR标签轴算法,结果生成9大类,如图4所示,9大聚类分别为:1.森林康养、2.森林康养基地、3.乡村振兴、4.森林疗养、5.国有林场、6.林下经济、7.森林康养旅游、8.森林旅游、9.森林养生。上述聚类能代表国内森林康养领域研究的主要主题类别,聚类序号数字大小与重要性成反比。聚类图谱中聚类网络模块度用聚类值(Modularity Q)反映,聚类值取值区间为[0,1],聚类网络的同质性用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反映。文章生成的关键词聚类图谱Q值为0.4874,大于0.3的分界数值,平均轮廓值S值为0.8862,大于0.5的分界数值,表明关键词聚类网络结果合理并且较为显著。

图4 关键词聚类图谱

关键词共现聚类时序图谱,如图5所示,可以展现聚类所代表的研究类别发展演化的时间跨度和研究进程,图谱中的平行轴线代表聚类,内部结构特征可用聚类内部的关键词表现,频次用节点大小代表,连线代表共现关系,位置可代表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

图5 关键词共现聚类时序图谱

1.森林康养聚类重要性最高、发文量最多。其相关文章有5篇出现于2015年,集中出现于2017年之后,从对森林康养中食用林产品、文化创意基本策略分析逐渐侧重生态方面的发展,逐步强调绿水青山的重要性。该聚类轮廓值为0.832,表明该聚类相关研究具有多元化、异质性强的特点。

2.森林康养基地聚类在2017年成为研究热点。从医学意义角度分析森林康养到产业的发展再到基地建设,其中融入对城市森林康养的探索,利用城市森林进行休闲游憩、康养身心,初步研究森林对人类健康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全民健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一步促进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3.乡村振兴聚类呈现出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依托森林村庄,利用乡村景观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明确发展思路、建立示范基地、创建互动式体验,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4.森林疗养聚类体现了森林环境与森林医学结合,突破传统养生模式,以森林疗养的方式将森林环境中负氧离子、植物精气、森林小气候等因子对人体身心健康产生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地进行保健、养生、疗养活动。

5.国有林场聚类体现了在森林资源利用中,有偿使用者依托国有林场中的森林景观,开展基地建设工程,发展森林康养基地,在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下,践行“两山”理论,共享绿色红利。

6.林下经济聚类体现了要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要注重全产业链这一发展模式,具体指的是由林间到餐桌所涵盖的种植、采植、食品加工、分销、借助媒体广场进行品牌推广与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系统,通过对林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管控来实现林产品安全可追溯。

7.森林康养旅游聚类体现了以康养资源为依托,站在地理区位视角,发展健康旅游,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

8.森林旅游聚类体现了森林人家依托康养小镇,通过举办旅游节并售卖康养产品的方式发展森林旅游成为林业经济一个重要部分。

9.森林养生聚类体现了森林养生与森林旅游结合,可利用优势资源发展森林休闲,以医养结合的方式推动森林养生和健康养老。

(四) 研究进展分析

森林康养领域研究进展能够通过关键词突发性检测算法反映。由图6所示,根据关键词突现强度对国内森林康养领域研究进行分析。

图6 2015-2021年森林康养领域关键词突现图谱

以关键词“森林康养服务”的突现可知,2015-2016年森林康养领域关注服务这一方面,如何加强森林康养服务,提升满意指数,从而用标准化提升服务品质,用品牌化提升满意度,推动服务智能化,打造令消费者满意的高品质森林康养体验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关键词“森林浴”“森林体验”的突现可知,2016-2018年以“森林浴”为主题的森林体验为主要的森林活动形式与研究趋势,并推动了森林浴场规划、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以关键词“基地建设”“国有林场”的突现可知,2016-2017年国内开始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及产业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可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产业发展、经营策略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除此之外探索森林康养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机制中的应用模式也成为这一阶段的研究前沿。

以关键词“产业融合”的突现可以看出,2019-2021年森林康养在这一阶段中与不同产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不断交叉,逐步形成一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业态。可以利用组建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量化分析不同产业与该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

以关键词“全域旅游”的突现可知,2019-2021年森林康养被纳入全域旅游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任务是要推进林业与城镇化、工业化、商贸业、农业等融合发展,进一步实现产业融合,实现森林景观全域优化、相关服务全域配套、环境治理全域覆盖、相近产业全域联动,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目前现有森林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评价与分析,有机整合区域资源,以促进和牵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国内森林康养研究文献量逐年增加,研究作者和机构多来自农林相关院校,研究学科集中在林学、农业经济学、服务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等领域;研究作者逐渐增多,但较为分散,未形成核心作者研究群体,高产作者和机构较少,且作者和机构之间缺乏合作。国内森林康养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的热点主题聚类为9个方向,分别为:1.森林康养、2.森林康养基地、3.乡村振兴、4.森林疗养、5.国有林场、6.林下经济、7.森林康养旅游、8.森林旅游、9.森林养生。国内森林康养领域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向:一是森林康养服务的提升方向、渠道和具体措施进行研究。二是探索森林康养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机制中的应用模式,并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产业发展、经营策略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三是利用组建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量化分析不同产业与该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四是对各地森林资源和开发潜力的评价与分析,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目前国内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仍处于摸索阶段,产业规模不明显,服务内容与项目单一;产业政策及行业标准体系有待逐步完善。加强多学科融合,多层次分析,开展产业融合;开拓多种商业模式,推进区域联动;科学选址,合理划分功能区,完善公共服务与生活设施设备,提升森林康养服务管理;做好森林康养发展顶层设计及执行与保障体系的研究。使森林康养在建设“美丽中国”与“健康中国”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新业态。

猜你喜欢
康养图谱聚类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基于知识图谱的k-modes文本聚类研究
基于数据降维与聚类的车联网数据分析应用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图表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