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目标导向、历史演进及优化路径

2022-03-24 14:15郑爱花陈爱文向昭阳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法规党员政治

郑爱花 陈爱文 向昭阳 高 静 王 勇

(1.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重庆 万州 404100;2.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万州 404100;3.重庆万州分水镇,重庆 万州 404100)

党内政治生态是指以党员、党组织等在内的政治主体,在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要素相互作用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生存发展的环境和状态。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事关政党的生死存亡。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进入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就成了必然要求和关键所在。当前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问题的研讨,主要集中在理论阐释、内涵界定、脉络梳理、经验总结等方面,聚焦目标导向及优化路径的系统研究成果不多。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现实困境,探析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目标导向

2013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首提“政治生态”概念,此后多次对“党内政治生态”作出深刻阐述。“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重要论述,既深刻揭示了党内政治生态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又揭示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目标导向。

(一)增进党内同志关系的正常化纯洁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党内要保持健康的党内同志关系,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坚决抵制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等歪风邪气,让党内关系正常化、纯洁化。过去一段时间,少数党员干部把党内同志间原本清爽规矩的民主平等关系庸俗化,对上级领导逢迎讨好,甘当“家臣”;对普通同事拉帮结派,排斥异己;对下级则飞扬跋扈、独断专行。这些庸俗化行为严重侵蚀党员同志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党的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之间的信任与团结,进而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有助于维护和谐健康的党内同志关系,进而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强化党内权力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必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是腐败,其本质就是权力出轨、越轨。少数权力行使主体轻则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阻碍权力有效运行,造成公共资源浪费,重则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严重污染政治生态,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就是要规范党内权力运行,有效遏制、消除腐败现象等和政治生态恶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三)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政治生态好,党内就会正气充盈;政治生态不好,党内就会邪气横生”。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目的就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能够从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就在于始终注重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理论、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政治价值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始终坚持党内平等民主的政治原则,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使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能够始终得到人民的信任。

(四)维护党的执政根基的牢固性长久性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关乎党的团结统一,关乎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证明,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之所以能够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其锲而不舍地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的利益要求为导向,以人民的满意为评价标准,不断发扬党内民主,不断巩固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使其成为实现人民最大利益的政治保障,从而维护党的执政根基的牢固性和长久性。

二、建党百年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历史回望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有针对性地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确保党在审时度势中把准了政治方向,在激浊扬清中彰显了政治本色,在革故鼎新中重塑了政治优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艰辛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党员思想教育,加强党的政治和组织纪律,逐步形成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在政治文化建设方面,注重党员思想教育。1921年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明确指出,“成立这种机构的主要目的应为教育工人使其在实践中能够实现共产党的思想。”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党员及其组织要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组织的奋斗目标。在政治纪律建设方面,首要强调保密纪律,“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其次强调党的组织纪律,“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且规定“凡党员皆必须加入”,在此基础上,第一次系统规定了党员违纪责任。在政治制度保障方面,民主集中制应运而生。土地革命时期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和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错误思想和倾向,党内政治生态一度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巩固党的一致及权威”,在党的五大上第一次明确了党部的组织原则为民主集中制,在七大党章中进一步提出“党的组织机构,是按照民主的集中制建设起来的”,并明确了党员的义务之一就是必须积极参加党内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创造了条件。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随着党的执政地位和面临形势任务的变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全面整风整党、加强党的团结统一等方式严肃党内政治生态,致力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在全面整风整党方面,主要是针对党内一些同志存在的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现象,以批评与自我批评方式对党员开展了普遍思想教育,同时还在此基础上通过出台《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和《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对党内整顿工作做了具体部署,这就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方面,1954 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专门通过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中强调“当此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要历史关头,有极大的必要来唤起全党同志更加注意提高革命警惕性,更加增强党的团结。全党同志都应当认识,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可以说,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创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良好开端,但此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党的领导体制和组织运行原则失灵,党内法规制度被虚置,党内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创新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为防止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蚀,这一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要任务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民主集中制、强化党内监督。

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为准确处理党内政治关系,1980 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集体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发扬党内民主等12 个方面基本准则提出了规范,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健全民主集中制方面,党的十二大党章专门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六项基本原则,党的十四大党章增加了要求“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样“六有”党内政治生态目标逐步构建。在党内监督方面,为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环境,提高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2003 年12 月,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党内监督的条例,提升了党内监督效能,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全面深化

进入新时代,进一步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要任务是强化党内思想教育、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规范党内法规体系。

在强化党内思想教育方面,为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十八大以来相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在教育形式上凸显出集中教育——专题教育——常态教育的变化,在教育主体上凸显出从关键少数到全体党员的转变,逐步推进党内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方面,2019 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需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规范党内法规体系方面,为规范党组织生活,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为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新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强化党内法规执行效度,修订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规定(试行)》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出台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三、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政治生态建设主体认知存偏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领导干部做起。”可见,作为政治生态建设主体的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其认知情况就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的构建及其运行。但从实践表现来看,存在一些不从政治着眼,不从大局谋划,不从系统着手的认知偏差。

一是缺乏政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但在政治生态建设中,有的党员干部看问题不从政治上入手,做工作不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抓落实,而是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既查不到实情、出不了实招,也办不了实事、求不到实效。

二是缺乏大局意识。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能够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能够使党的事业蓬勃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心底藏私,不敢碰硬、不愿担责,只想做“老好人”。对眼皮底下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结果导致纪律松弛,违纪乱生,既背离了人心民心,也破坏了政治生态。

三是缺乏系统观念。党内政治生态是由不同的内部子系统和各系统构成要素综合作用形成,若其中某个子系统发生功能紊乱,其他子系统间的生态链条必受到感染和侵蚀。但在面对政治生态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时,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势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欠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党内法规制度是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基本准则,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屏障。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学规知规“走过场”、责任落实“打折扣”、执纪问责“宽松软”现实困境,导致制度执行欠力度、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是学规知规“走过场”。《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深入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宣传教育,把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列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内容”。但在实践中,对党内法规的学习虽必修了,但却存在着“念一念”“读完算”的现象,学习形式单一、学习效果一般,对党内法规缺乏深入的学思践悟,入脑入心不够,部分地存在不知其然亦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形。

二是责任落实“打折扣”。《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全面履行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领导责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体系,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但责任落实方面,却存在着“怕得罪人不敢管”“怕管得严伤感情、得罪人、丢选票”等现象,导致一定程度上存在责任落实空转、甩锅推诿扯皮。

三是执纪问责“宽松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章和党内各项制度规定,努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战斗性”。严格执纪、严肃追责问责,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执纪之“宽松”,问责之“松软”,个别人把党纪国法视为“纸老虎”,束之高阁。

(三)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肃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的现象。

一是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根本上讲,都与政治建设软弱乏力,政治生活不严不健康有关。在现实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却把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山头主义高于党性原则。有的下属称上级领导为老板、老大等,有的上级把下属当成自己的家奴,呼前呼后。有的把民主生活会沦为多次彩排后的“完美话剧”,会前有“预演”“彩排”,会中有提示、照着读。有的同志搞宗派主义,热衷于搞团团伙伙,结成利益共同体。这些破坏了党内民主,减弱了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实效性。

二是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党内政治生活随意一寸,党员队伍就松散一尺。形式较为随意。有的时候,党内政治生活不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内容上有省略、环节上有缺失,甚至只求有记录。行为较为随意。有的同志事先不准备或准备不充分,不能从自身找问题、查原因,问责多负责少,甩锅多担当少。效果差强人意。由于较为长期形式上和行为上的随意,就导致部分人对党内政治生活的认识出现偏差,逐步站位就低了,眼界就窄了,心胸就狭隘了。在困难和逆境时就可能会消沉、动摇,不能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进而可能发生党员队伍凝聚力下降等风险。

三是党内政治生活“平淡化”。有的同志虽然主观上非常重视党内政治生活,但在实践中却往往存在着政治站位不高、民主集中制执行走样、思想政治工作不走心,不会用党言党语说话办事,甚至会出现“雷人雷语”。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时,有的同志不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直奔主题,以虚话、套话、捧场的话、表扬的话绕圈子,为了“一团和气”,避重就轻。这就导致党内政治生活平平淡淡、“回味”不足,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四)党内政治文化有待培育

政治文化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精神基础,潜移默化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先进纯洁的党内政治文化能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但消极陈腐的党内政治文化却使政治生态受污染,削弱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一是偶有消极陈腐文化影响。在现实中,仍有少数人受传统消极陈腐文化影响,“官本位”“官至上”习气滋生,在生活中拉关系、搞圈子、裙带依附;在工作中,独断专行、任人唯亲,“潜规则”盛行,严重腐蚀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影响了党内政治文化。

二是受西方不良政治文化侵蚀。受西方不良政治文化的影响冲击,有的人思想理论不清醒,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不信马列信资本、不信组织信运作;有的人在面子、排场、奢华、攀比之中,道德失范,在是非、善恶、美丑界限中混淆,心理阴暗、欲望扭曲,进而出现“四个意识”淡薄、“四个自信”动摇。

三是被商品交换原则渗透。有的故意混淆党内政治文化所要坚持的党性原则和商品交换原则,把商品交换等经济学中的原则渗透到党内,以此来处理个人与组织、上级与下级、同志与同志、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使得党内政治文化沾染了商品气息,党内政治文化出现商品化、功利化倾向。

四、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优化路径

优化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需要转变党内政治主体的思想观念,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才能筑牢“生态链”,增强“免疫力”,打造“保护层”,厚植“文化沃土”。

(一)转变思想观念,筑牢党内政治生态系统“生态链”

一要增强政治意识。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党员干部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关系党心军心民心和党的事业发展。因此,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上,要增强党内政治主体的政治意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站稳政治立场,旗帜鲜明讲政治,大张旗鼓讲党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涤荡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要增强大局意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好坏,事关党的团结统一,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因此,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党内政治主体要立足于国际国内大局,审时度势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坚持人民至上,凝民心,聚民智,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三要增强系统观念。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良性互动中需要形成内外动态、彼此耦合的生态回路,这就需要在优化建设中,既要注意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功能的耦合,又要注意党内政治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协调,还要注意党内政治生态小系统与党的建设大系统之间布局的协同,才能形成合力,实现互补,形成完整的“生态链”。

(二)提升制度执行效能,增强党内政治生态的“免疫力”

科学、严密和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可以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帮助党内政治生态维持自身的平衡性与稳定性。因此,提升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效能,才能有效增强党内政治生态的“免疫力”。

一是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是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要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及时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备案审查工作,才能使党内法规制度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同向发力。同时,还要做好党内法规的清理工作,对于不适应现实状况的党内法规要适时废除、清理更新,有效提高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质量。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彰显党规党纪的权威,净化党内政治环境,才能使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暴露于阳光之下,为稳固党的执政根基、壮大党的力量之源提供重要保障。

二是健全执行党内法规监督机制。在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中,党内监督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握监督执纪问责各环节风险点,严格落实监督职能。同时要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健全完善包括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监督形式的监督体系,扩大监督广度、深化监督尺度、强化监督合力,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态的“免疫力”。

三是健全执行党内法规考核机制。科学完善的党内法规考核机制有利于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的构建。在考核中,既要综合考虑党内政治生态主体的责任落实,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考核内容,严格考核评价程序,才能确保党内法规执行标准不走样,落实效果不走偏。同时,还要把党内法规的执行与党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等具体工作相结合,让党员和党组织明白“要干什么”和“该怎么干”,以提升党组织和党员执行党内法规的能力和水平。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打造党内政治生态强大“保护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决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和水平。可见,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从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来,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也会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展提供丰厚滋养。

一是规范和落实党的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和载体,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要从规范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组织生活抓起。进一步增强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坚持“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和谈心谈话等具体组织生活制度,以严格的党的组织生活,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的全面加强和规范,以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和效果。

二是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武器。开展真正有质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严肃认真,敢于抛开面子正视问题;要坚持事实求是,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站在党性和人民性的立场,向不良倾向和错误思想作坚决的斗争,提出真知灼见;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帮助同志改正错误、共同进步,达到新的基础上更坚强的团结,从而打造党内政治生态强大“保护层”。

(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厚植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沃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党内政治文化具有价值力量,建设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依赖于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一是培育先进纯洁的党内政治文化。先进纯洁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可以为党的政治生态建设提供精神内核,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重要保证。要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加强革命历史教育,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使党员干部增强历史使命感,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压制党内不良作风的生长。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此滋养和夯实党内政治文化基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努力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的更高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二是抵御不良政治文化。党内政治生态出现问题,与不良政治文化的滋生传播密切相关,从根本上讲是政治文化出了问题。比如说,“官本位”思想说到底是一种封建腐朽的政治文化,圈子文化会破坏党内团结统一,“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让党员干部缺失了担当,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糟粕会让党员干部流失理想信念的“钙”。因此,要旗帜鲜明的抵御这些不良政治文化。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当好抵御不良政治文化的“排头兵”。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抵御不良政治文化的“护林员”,不断涵养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三是营造党内政治文化的良好氛围。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聚焦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新课题,创新使用新的文化传播载体,构建接地气、有内涵、充满吸引力的党内政治文化传播体系。既要考虑党内政治文化作品的产出,在内容上也要兼顾时代要求,不断创造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党的优良传统的优秀文艺作品。同时又考虑到作品的传播度、接受度,要创新运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主流文化传播平台和渠道去推进这些优秀文艺作品的传播,提高受众信息接收的接受度。

猜你喜欢
法规党员政治
我是党员向我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