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探索组织路线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

2022-03-25 22:26李鹏博戴辉礼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组织路线民主集中制

李鹏博 戴辉礼

摘要:党的组织路线是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员干部行为规范的总和,对党的组织建设具有纲领性指引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命题,为新时代组织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组织路线既直接形成于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也源于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天然基因,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探索而成。党对组织路线探索历程表明,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积极适应治国理政主题变迁轨迹、突出选人用人的关键意义、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组织路线建设虽经历曲折但不断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组织路线;干部制度;组织体系;民主集中制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2)01-0020-09

政党的力量来源于组织,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组织建设史,深刻呈现出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壮阔场景。组织路线作为组织建设的“纲”和“本”,在党的发展壮大中发挥着方向指引的作用。[1]517。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新时代组织路线”命题,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全面而清晰地界定了正确组织路线的要素和内涵,为深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新时代组织路线既直接形成于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自我革命,也根源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它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艰辛探索和创新发展而来,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回顾总结百年来党对组织路线的探索历程,对于更准确地理解新时代组织路线的实践含义,更充分地彰显党的组织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组织路线的初步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组织起来”是无产阶级建党的首要条件,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取得革命胜利首先必须成为一个“由最坚定的先进分子”组成的“统一整体”。[2]中国共产党依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自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党员吸纳条件、干部标准、组织形式、组织原则等问题,并为探索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进行了艰辛探索。一部组织路线探索史,就是一部党的生动奋斗史。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即开始按照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探索构建组织原则和形式。从历史文献看,1921年党的一大通過的纲领和决议没有提出和使用组织路线概念。但是党在第一个纲领中明确宣告中国共产党采取“苏维埃管理制度”即委员会制度,决定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组织“自下而上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3]279。这表明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个党章首次使用了“干部”的概念,决定成立中组部,组织路线的诸多要素开始从中酝酿和萌芽。党的四大指出“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问题”,规定支部为党的基本组织,奠定了党的支部制度基础[3]549。党的四大之后,党的组织迅速发展、党员人数迅速增长,实现了党从最初的组织宣传团队向群众性政党的历史跨越。在组织形式问题上,党的五大明确“党部的指导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提出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一定区域内建立这一区域内党的最高机关,管理这一区域内党的部分组织[3]268。五大以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将民主集中制作为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写入党章,这成为党重视并不断探索组织路线的重要开端。

作为理论形态的“组织路线”概念,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兴起而提出。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但并未中断党对正确组织路线的探索,正是在与党内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分裂主义的辩论斗争中,党的组织路线逐步走向理论的成熟。1928年党的六大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认为党在组织工作上之主要的缺点,就是“没有建立全党由上自下的明确的,坚定的组织路线”,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使用“组织路线”的概念,作出了“没有支部生活,便产生不出干部人材”等具有积极意义的决定[4]453。但受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党的六大在组织问题上仍然存在干部工人化和唯成分论的错误。正确组织路线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才实现了自身的新发展。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有力纠正了党内错误思想,重申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的正确决定和做法,作出严格党员标准条件、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等重要决议,实现了“从思想上建设党”与“努力改造党的组织”在观念上的结合,奠定了探索正确组织路线的新起点。1935年瓦窑堡会议明确克服关门主义倾向、从组织上扩大与巩固党、大数量地培养干部等正确组织原则,纠正了组织建设中的唯成分论倾向,进一步锚定了组织路线的正确探索方向。

党的组织路线在抗战时期初步形成,在解放战争中日趋成熟。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党的干部政策,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著名论断,要求全党奉行“任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的干部方针,采取“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倡导“正派的公道的”的组工作风[5],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深刻阐明正确干部路线。在干部路线的指引下,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党的干部在职学习、调查研究、干部交流等制度相继建立。1945年党的七大总结分析了革命二十年来组织建设经验,就党的组织原则、党员权利和义务、好干部标准条件、党的基层组织等重要组织问题,作出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不仅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毛泽东建党路线的正式提出,也标志着革命时期党的组织路线的形成与完备。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不是党员简单的数目字的总和,而是由全体党员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统一的有机体,毛泽东建党思想“首先着重从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4]562。这一富有深意的论述表明,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组织建设的发展规律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共识,历史地形成了党在革命时期的组织路线观。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组织路线的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执掌全国政权、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执政党。党在为新生共和国建章立制的进程中,对组织路线的探索和认识也日趋完善。

明确党管干部原则和分级分部管理格局。革命战争时期,出于战事需要,党采取了党、政、军融为一体的领导体制,对所有干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伴随新政权的建设,国家工作分工日益细密,干部队伍迅速壮大,在这种情势下,党中央一方面重申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党管干部”原则,通过在国家机构设立党组等方式,确立了实现党管干部原则的组织体系。另一方面也开始对干部管理体制进行探索。1953年全国第二次组织工作会议通过《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正式提出改变先行的干部管理办法,实行分级分部干部管理制度。“分级管理”即凡属担负全国各个方面重要职务的干部,均由中央负责管理,其余干部分别由各级地方党委分工管理;“分部管理”即将全体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区分为军队、文教、计划工业、财政贸易等九大类,各工作部门干部由相应党的组织实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同时明确,干部提名、考核、任免等管理权限集中到党的组织部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中央和组织部门制定干部考察、干部鉴定、干部交流、干部轮训等制度。党管干部原则和分部分级管理制度的确立,将党的领导深刻融入到组织建设之中,推动了党组织的制度化进程,是组织路线史上的一次重要发展。

丰富和发展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保证新生政权的干部需求、培养一支适应城市管理的宏大干部队伍是党在执政之初面临的重要考验。早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党就认识到干部从“战斗队”向“工作队”转变的必要性,强调党员干部必须逐步学会建设和管理城市,针对城市干部特别还提出“懂政策、有能力”的标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调整知识分子政策、在知识分子中吸收党员、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和轮训干部等多种政策举措,全面提高了党员干部知识业务水平,迅速打开纷繁复杂的政府工作局面。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干部逐渐成长,为此,党中央、毛泽东适时提出“又红又专”的干部标准。在1957年10月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又红又专”的观点,强调政治和业务具有对立统一性,政治是主要的和第一位的,但是不懂技术和业务也不行,“各行各业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这就是又红又专”[6]14。又红又专的干部标准强调了政治和经济、政治和技术的统一,是革命时期“才德兼备”标准的延续和发展,对推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干部产生了积极影响。

全面充实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全国执政条件下,党中央从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考虑出发,对民主集中制原则作出创造性阐释。1956年党的八大,特别强调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一方面要在党的组织中无例外地执行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扩大党内民主,实行真正的而不是形式的集体领导,充分保障党员在工作中的权利。另一方面要维护党的领袖的威信,强调“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不仅需要分工负责,而且需要有人总负责”[7]。1957年毛泽东提出把“造成一种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政治局面”作为努力的目标。这一时期,党中央认真吸取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体制建设中的经验教训,阐明了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领导方法,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要扩大党内民主、正确解决党内各种关系,还要充分贯彻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坚决反对“以集体领导的外表,掩盖个人专断的实质的办法”[8]。党的八大前后党中央对民主集中制的阐发和强调,契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富有创造性、极具针对性。雖然受‘左’倾错误严重束缚,八大的方针、原则和举措有些没有能坚持下去,但它标志着全国执政条件下党对自身建设探索的良好开端,是党的组织建设史上的宝贵思想资源,对新时期正确组织路线的恢复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组织路线的发展与创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建设与组织路线适应伟大历史转折的新要求,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中开启了发展与创新的新时期。

深刻阐明正确组织路线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并确立了正确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邓小平深刻认识到,不进一步解决党的组织路线问题,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就得不到可靠的保证,“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9]193。这一重要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之初组织人事领域的拨乱反正,通过平反冤假错案、整顿党的组织、恢复党内民主生活,新时期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迅速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将组织路线的战略意义进一步概括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党的十四大提出“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这些重要论述科学阐明了组织路线与政治路线的辩证关系,确立了组织路线在党的建设中的全局性意义。进入新世纪后,“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即党的基本路线服务”成为组织工作的根本原则被写入党的报告,标志着组织路线的理论认识成果全面提升为党的整体意志。

明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原则。在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首次提出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四化方针,深刻指出“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9]444。1982年党的十二大将干部四化方针写入党章,并决定通过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按照这一方针,党中央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建立和落实老干部离退休制度,顺利解决了领导干部的新老交替问题。党的十三大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整体规划,提出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改变缺乏民主法制的现状,实现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开监督。提出按照管人与管事既紧密结合又合理制约的原则,改变用党政干部的单一模式管理所有人员的现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党的十四大颁发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标志着干部培养选拔正式步入法治化轨道[10]。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着眼于干部人事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先后集中推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等11个法规性文件,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务员法》,干部人事工作实现从“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的重大转变,开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局面。

提出“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组织路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1977年邓小平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光辉论断。1981年中央知识分子工作联系小组成立,中组部组建知识分子工作办公室,人才战略正式纳入组织建设,开启了党的人才政策新篇章。在向科技现代化进军的征程中,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要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11]91,精辟阐明了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2001年“十五”计划提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首次把人才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摆在同等重要位置。2007年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正式确立人才强国战略。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央制定颁布第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明确建立健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市场机制、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推动形成了新时期人才辈出、竞相发展的新局面。

深化对基层组织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十二大党章吸收七大和八大党章优点,恢复确立了“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的党的组织体系,明确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从1984年到1987年,党中央先后就在三资企业、农村、企事业单位中健全党支部,颁布基本规范,调整加强了支部制度建设,党的基层组织生活逐步恢复正常。1992年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以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入新世纪后,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2002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对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功能做了重要补充和调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全面规划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方法和路径,在基层组织建设规律性的认识方面实现新的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组织路线的凝练和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传承发扬组织建设优良传统基础上,开创性提出新时代组织路线命题,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一个全面贯彻”的指导思想、“一个重点、两个着力”的内容体系和“两个坚持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构建起内容完备、逻辑严密的组织路线理论体系,“改变了长期以来有路线无界定的状况”[12]。新时代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正确组织路线百年历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明确并确立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新时代组织路线开宗明义,组织建设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完善选人用人标准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制度等方面采取了系列重大举措,并同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严肃党的纪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等相协调,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组织建设的新论述新思想新主张,全面阐明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地位作用、实践要求,准确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提出创造了理论条件、提供了思想指引。

明确组织建设的方向目标。新时代组织路线明确,组织建设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这一论断揭示了组织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表明,中國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89。党的领导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同时也是具体的和实践的,需要依靠健全的组织体系和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实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领域党的领导虚化弱化、层层递减等问题依然存在,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原则,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组织建设各个领域环节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组织路线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建密不可分,选干部、强体系、聚人才从根本上说都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组织保证。一言以蔽之,新时代组织路线深刻揭示出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本质属性,是新时代政治路线在组织建设和组织工作中的具体表达。

在内容体系上形成“一个重点、两个着力”的有机整体。新时代组织路线强调,组织建设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这一高度概括有机融合了组织体系、干部队伍、人才队伍等关键内容,实现了三个关键要素的有机集成,构成了一个要素完备、内在统一的整体,从路线的高度确立组织、干部、人才工作共同推进的整体格局。在组织体系层面,突出组织的基础性地位和体系化建设要求,强调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构成集中领导、分工合作的有序结构,有利于全面提升组织建设效能。在干部队伍建设层面,明确“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标准,树立起选人用人的时代标杆。在人才队伍建设层面,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人才观和人才工作机制,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爱国奉献的优秀人才集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来。“一个重点”和“两个着力”是新时代组织路线的一体两翼,共同构成新时代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历史形成的正确组织路线诸要素在理论上的凝练和提升[13]。

在实践要求上突出选贤任能的关键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党的组织路线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关键是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14]。“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选贤任能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选贤任能既贯通了干部工作与人才工作,又衔接了组织体系建设和队伍建设,将组织路线各个核心要素有机融为一体。突出选贤任能的关键性作用是组织路线内在实践性的深刻体现。新时代组织路线赋予选贤任能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强调要求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原则,建立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和正向激励五大体系,不断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一要求准确把握住了德与才、人与事的辩证关系,突出德的主导地位和事业为上导向,蕴含着“以德为先”方能“德才兼备”的实践智慧,体现出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上的守正创新。

五、中国共产党探索组织路线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对组织路线近百年探索历程表明,虽然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各不相同,但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时期,党始终把组织建设和组织路线摆在重要位置,围绕树立正确的组织路线进行了不懈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探索组织路线的百年历程形成了如下基本经验。

(一)始终注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证组织路线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于探索形成正确的组织路线具有提纲挈领作用。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艰辛之所以能找到一条正确组织路线,根本在于始终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目的建设组织、培养人才。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就提出要在组织上“建立领导的中枢”[15]。在《论十大关系》中他再次强调,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离不开强有力的中央的统一领导[6]28。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提出,“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9]118。习近平同志对新时代组织路线的论述指出,实现党的全面领导需要坚强组织体系作为保障。事实证明,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下,正确组织思想原则才能触及不同历史时期組织人事工作症结根源,才能在各种理论辩论和思想交锋中突破各种错误思潮的掣肘,实现理论的跨越和路线的升华;也正是由于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组织路线的各项要素才能在契合政治发展道路、符合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及时迅速得到整合、落地并产生实效。

(二)始终积极适应治国理政主题的变迁轨迹,确保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

政治性是组织路线的根本属性。在党的正确组织路线发展历程中,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等内核要素没有发生变化,但由核心要素衍生出来的外部结构随着时代发展而变迁。组织路线的每一次调整和深化都与党的中心工作任务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密切相关。革命战争年代,组织路线主要为取得全国政权服务,因此坚持把优秀分子最大限度地吸收进党内,把善于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能带兵打仗,会搞土地改革、会搞支前,作为才的具体标准。新中国建立后,组织建设主要是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事业,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服务,因此这一时期的干部选用势必要强调技术业务能力,不仅要求干部懂政治还要求精通技术和业务。改革开放初期,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好干部标准的变迁轨迹深刻体现了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政治属性。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党就能、党也才能更正确地处理党的政治路线”[16],就深刻阐明了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这一辩证关系。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必然要求组织路线针对新时代的新矛盾、新问题和新战略适时调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党的组织路线新表达和新内涵,确保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

(三)始终突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一关键,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干部标准和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正确组织路线的核心要素。在建党百年来组织路线的发展历程中,理论辩论的焦点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践的首要问题则围绕干部路线的确立而展开,包括干部培养选拔的标准、导向、理念等实践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干部路线始终是衡量组织路线正确与否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百年风雨沧桑中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成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组织路线这一方面总结成功经验,就在于坚持把选人用人作为执政兴国的关键,高度重视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干部队伍,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管用的经验,这包括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等,贯穿其中的则是干部管理的制度化。自建党开始,我们党就重视对干部制度进行创设、调整、改革和补充,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通过确立干部“四化”方针,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干部分类分级管理、启动国家公务员制度等系列举措,积极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干部队伍高素质和专业化的辩证关系,提出打破“四唯”、建立“五大体系”的选人用人思想。2019年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组织路线的创新发展构筑起新的制度起点。

(四)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不断夯实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保障

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正确组织路线的灵魂和精髓。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统一体,民主意味着充分尊重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积极保障党员行使党内民主权利;集中要求全党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历史证明,党什么时候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党的组织路线就较少出现失误和偏差,即使出现了偏差也容易得到及时纠正。反之,必将出现个人专断和极端民主化错误,使党的事业遭到损害。新中国成立的五十年代后期,党和国家政治生活逐渐不正常,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削弱,这是导致之后组织路线发生严重失误的重要原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集体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相较于领导个人思想和作风,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集体领导制度[11]322。这是总结组织路线曲折发展教训得出的深刻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正确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要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努力推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切实发展党内民主。要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度融合,使党的领导制度充分发扬出民主和集中的精神,实现民主和集中的统一,不断夯实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9.

[3]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5]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下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 658-659.

[6]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21.

[8]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1.

[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747.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李忠杰.党的组织路线的重大创新[J].理论与改革,2019(3):1-4.

[13]高中伟.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历史逻辑[J].湖湘论坛,2019(03):21-28+2.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4.

[15]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2.

[1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6.

责任编辑:杨 炼

收稿日期:2021-09-15

基金项目: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教研咨一体化重点科研项目“新时代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KY2020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17BKS06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智库专项课題“湖南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7ZWC13)

作者简介:李鹏博,男,湖南长沙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科社(政治学)教研部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党与政治;戴辉礼,男,湖南炎陵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科社(政治学)教研部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党与政治。

猜你喜欢
组织路线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的知与行
哪些不良挂职心态亟待摒弃
逻辑、价值、实践: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与组织力关系的三重维度
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明确标准,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民主集中制在领导班子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建设的思考
民主集中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提高党委(支部)班子决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