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减损应从播种环节抓起

2022-03-25 07:48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2年2期
关键词:播量精量减损

□ 胡 伟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在《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中强调,要强化在农业生产环节的节约减损,并提出两点意见:一是推进农业节约用种;二是减少田间地头收获损耗。这里重点讨论第二点,一场声势浩大的收获环节减损行动已经在全国开展,包括编制推进节种减损机械研发导向目录,加大先进适用精量播种机等机具的研发推广力度,集成推广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玉米单粒精播、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以及种肥同播等关键技术。

笔者对此深以为然。教育战线提出“从娃娃抓起”,意思是不要让娃娃输在起跑线上。播种是农机化作业的起点,粮食减损就应该从播种环节开始。一直以来,粮食生产的侧重点都是产量高低,关注各生产环节的减损问题应是好的开始。正所谓,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每一粒粮食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精少量播种就是一项农机化减损技术。众所周知,玉米已经实现了精量播种,小麦还没有。在传统播种和精量播种比较,亩均播种量差异非常大。数据显示,玉米精播可以一穴一粒,亩均用种量大约2.5斤;目前小麦还是条播,每亩播种量在30—100斤不等。可见,如果小麦实现精播对减损有非常大的空间。

就此问题,笔者线上线下请教了育种专家、栽培专家、农机专家以及合作社的农机土专家,进行了多次座谈沟通。

育种专家:播期影响播种量。10月1—8日,播种量25斤/亩,出苗25万基本苗,分蘖后到45万穗;10月8日后,随着气温降低,每延后一天播种量增加1斤/亩;10月8日—15日,平均30—40斤播量。

栽培专家:目前35—40斤为基本用量。农户用种量大的原因:一是品种多为半冬性,分蘖不足。二是整地质量,秸秆混拌土壤中,造成种子架空。三是小麦播种机播量控制精度不够;秸秆还田后土壤存在通风漏气,镇压轮也未能压实。有调查数据显示,如不浇冻水,播量在45斤以上才能确保50万穗,建议增加播后及春天土壤镇压作业。

农机土专家:10月1—8日,播量25—28斤/亩;8—15日,播量28—32斤/亩,15—25日,播量32—35斤/亩。减少播量的措施,土地必须平整,墒情还要好。对于种植大户来说,整地好、底墒好,播量大约30斤/亩,出苗基本有保障;如果是普通农户,播量30—100斤/亩也不奇怪。出苗好不好,品种占6成,管理占2成,整地占2成。

笔者曾亲赴现场了解情况,普通农户用种量一般在50—70斤,最高甚至高达100斤。

胡伟:天津农机人士,从事农机化管理与研究,工作之中喜舞文弄墨,对许多农机化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在各类媒体上发表大量文字,亦是多家农机行业媒体专栏作者。

基于专家观点和现场调查,造成播量过大的原因,一是整地质量不高,尤其是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后,地块压实不够漏风跑气。专家提出,播前对整地质量必须做到深、细、透、平、实(上虚下实)、足。二是播种机播种精度不够,撒种不匀。

说道这里,可以作个简单减损测算:如果实现小麦精播,每亩可节种20斤。以天津170万亩小麦为例,可节种3400万斤,按2—2.5元/斤计算,每亩可节约40—50元,全市可达6800万元—8500万元,实际情况可能还要大。

深入剖析小麦播种环节的减损,其实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即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部门应尽快引进试验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栽培部门应开展不同小麦品种的播种量及栽培农艺试验。只有两者融合起来,才能探索出适用性强的良种、良法、良机结合新模式,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减损的新突破。

猜你喜欢
播量精量减损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正负气压组合油菜精量排种器锥孔盘排种性能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玉米精量播种机单体驱动器设计与试验
棉花精量穴播器取种状态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不同播期播量对轮选266小麦产量的影响
粘土地不同播种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取得十项减损共识成果
粮食保管过程中的损耗因素与减损对策研究
闻喜县2018-2019年旱地小麦播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