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在党建带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2022-03-25 02:55赵瑞丹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辅导员协同育人

赵瑞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等人才培养体系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高等人才的基本保障。大学生党建工作以高校学生党员及预备党员的政治建设为第一要务,以高校基层党组织为实施主体,引导学生党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建设和扩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基本实现路径。明确党建活动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构建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体系,是新时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基本要求。

党建带动思政教育发展的意义探析

1.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差异

新时期,在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体系都发生较大变革的背景下,各项活动开展时所面临的内涵和具体形式都随之有了对应的变化。从本质上而言,高校学生党建的内涵与思政教育的内涵有明显差异,党建工作主要是以党组织管理和运行为主,属于政治方面上层建筑的基本内容;而思政教育则是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和道德规范的引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从实施内容上来说,党建工作是在高校党组织带领下,以党的理论方针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作风方面的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时事政策教育。从实施主体上而言,党建活动的开展主要以高校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则覆盖全体在校学生,对其进行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引导。从根本上而言,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这也是二者能够实现有机结合,确保党建带动作用的根本前提。

2.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联系

虽然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在本质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是二者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高校思政教育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党建活动开展中,必须先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确保党员学生能够在思想上达到党组织建设的要求。第二,高校思政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能够为党组织吸收积极分子提供前置考察,可推动党建活动形式进一步优化,吸引更多的先进分子向党组织靠拢。第三,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领,由于党建活动的针对性和先进性,使得其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可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入认识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联系,是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开展具体工作的基本引导,是促进思政教育成效的根本保障。

3.党建带动思政教育的意义

在当前多数高校的管理运行体系中,党建工作通常是由辅导员所负责,思政教育则是以思政教师为主导,逐渐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从这方面而言,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必然存在某些方面的重合与叠加。基于党建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能够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思政教育单调乏味,单纯以理论教育为主的教学形式,可实现教育活动在形式层面的创新。其次,基于党建的引领作用,能够提升学生对党领导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提高对党组织引领的重视程度,使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的建设储备更加丰富的后备力量。最后,基于党建引领作用的发挥,能够构建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体系,充分体现“三全”育人理念中“全员”育人的特征,为提升思政育人实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在党建带动思政教育中的基本作用

1.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

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开展中,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基于不同角色,起不同的指导作用,但是就根本上而言,二者都肩负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明确共同的育人总目标,切实加强各个层面之间的合作,坚持以党的领导为基本指导,坚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心,以学生为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减少社会变革对学生个人成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确保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能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个人学习生活遵循,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2.充分发挥党建带动作用,保障思政教育正确方向

虽然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政策指引和具体操作方面都加大了指导力度,但在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某些问题,使得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离了正确方向。对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中,必须要明确党建活动的引领作用,发挥党组织在各个层面的带动作用,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保障体系,确保思政教育保持正确的方向。在思政教育活动中,一方面要通过多元的思政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榜样带头作用,推动思政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以满足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不断提升的现实要求。

3.以多元的党建活动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高校学生党建活动的开展具有明确的核心导向,就是要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党员对党领导的深层次认知,引导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能够为培养新时代高等人才提供多元化支撑。以此为基本导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当结合技术发展和环境变革的特征,尊重学生的成长个性,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党建活动。尤其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开展微党建活动,将党建内容深入贯彻至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党建活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4.深度交互推动高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新时期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开展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在实际落实中,核心素养培养需要高校各个教育管理部门协同运行,将培养内容覆盖至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人文底蕴提升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各个方面,并在各方面之间实现有机互动。党建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学生思想意识教育为基础的,在各方面都有天然的联系,多个活动的开展都有深度合作的基础。对于高校的相关教育部门而言,应当深化各层面合作、构建完善的协同教育机制、实现深层次交互,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在各项活动中的引领作用,使其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协同努力。

新时期党建带动思政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1.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依然明显

新时期,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改变的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对于相关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形势,实现思想层面的对应改变,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依然较为明显。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是作为独立的课程进行教学,并没有真正与学生思想变化引导的需求充分衔接,教学内容的革新相对滞后,教师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认识得不够清晰。在学习方法上,依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理论指导作用。在党建引领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面,还没有找到有效衔接的路径或形式,教育理念缺乏创新意识。由此造成党建带动实效呈现得不够全面、深入,甚至使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课程目标。

2.协同育人理念贯穿得不够深入

党建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从根本上而言,就是高校协同育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协同育人体系运行的重要形式。但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在协同育人体系推进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多方面的认知偏差,辅导员通常认为党建活动是专门针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没有必要覆盖所有学生;而思政教师则认为只需要做好教材上的内容教学即可,对学生思想转化和提升的重视程度不足。在两方面工作均缺乏协调的情形下,必然会造成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不够完善、相应理念贯穿得不够深入等问题,既无法实现党建应有的指导作用,又无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效提升,进而造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了方向上的偏差。

3.协同育人工作队伍建设滞后

充分发挥党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带动作用,构建更加完善的协同育人体系,需要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都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各个层面的对接与提升。但在多数高校组织管理体系中,辅导员所负责的事务较为繁杂,党建只是其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而学校党务部门中专门负责学生党务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主要工作也是负责与辅导员及教师党员队伍对接,难以实现直接与学生对接。思政课教师虽然也有党员身份,能够将部分党建活动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但具体的融入形式也只是以思政理论教育为主,缺乏对学生思政实践活动的有效引导。在这种情形下,使得部分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难以实现理论学习与个体实践的对接,更无从正确认知党的引领作用,在个体成长中会面临多方困境。

4.协同育人领域融合不够深入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全方位、立体化的,需要在具体工作中实现各个层面的对接,需要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在各个方面做好对应的引导,确保协同育人全领域覆盖。但是在当前的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中,二者之间明显相互脱离,协同不足。由于党建工作的严肃性和严格性,使得多数高校在实际开展中都是将其与行政工作归为一类。而在思政课教学中,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部分教师不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采用灵活性的方式组织教学,使得二者对接不够紧密。在这一背景下,必然造成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范围限制在课堂和部分讲座等环节,导致党建带动作用流于形式,无法与思政教育形成应有的衔接,更无法将其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5.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在高校育人体系中,要将党建带动思政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构建完善的引导机制、沟通机制、服务机制和管理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确保实施过程都有基本的保障,确保效果评估的准确性。但是在当前的高校管理体系中,高校辅导员的核心功能逐渐淡化,具体工作内容更加侧重于学生服务方面,即便是负责部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缺乏与思政课教师的对接,使得党的思想引领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虽然在岗位职责和教学目标中,都明确了党建指引要求,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使得部分教师忽略了这方面要求,没有能够将党建带动作用覆盖至日常教学中,无法将党建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入,没有将党建引领实效充分发挥出来。

提升党建带动思政教育引领作用的路径

1.创新协同育人运行机制

在高校运行管理体系中,辅导员与思政教师虽然承担着不同的教育教学任务,但从整体上而言都是“三全”育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两个岗位的教职人员必须要适应新时期高等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将自身工作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深刻认识创新协同育人运行机制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身力量,优化具体操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实现良好对接。在每一学年开始,辅导员与思政教师都应当以学校党委为核心,学习新年度的国家政策和党的要求,尤其是关于高等教育的最新指示,在明确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任务的基础上,了解各自工作开展的重点,以及具体工作开展的结合点,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引导。

2.完善协同育人流程

在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体系中,要将党建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应当强化二者之间的协调,即明确各活动的运行流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前,可用信息化途径实现教育教学部门与党建部门的对接,由党建部门审核活动的主题,明确活动组织方向是否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求相一致,活动组织中与党建相关的内容是否充分发挥了党的引导作用,是否能有效引导学生提升对党领导的认知。在党建活动开展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党员与其他学生成员的对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动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学中,要加强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使思政教师能够深入把握最新政策的引领要求,确保思政课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强化协同育人队伍建设

强化协同育人队伍建设是实现党建带动思政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党建带动作用实效的体现具有重要影响。第一,辅导员和思政教师虽然属于不同部门,但二者通常都有党员身份,能够借助学校党建活动和党员会议进行深层次交流。第二,学校要为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提供丰富、灵活的培训机会,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优势,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协调,逐步在思政教育理念方面达到统一和融合。第三,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激发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其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实现个人精神层面的升华。

4.多元创新协同育人活动形式

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高校学生具有知识面广、兴趣爱好广泛、分析问题能力强等特征,他们对思政教育活动开展的形式有较高要求。因此在思政教育活动开展中,辅导员与思政教师都应当尊重学生的成长特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创新协同育人活动形式,切实将党建带动作用发挥出来。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要坚持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的沟通,并要加强与地方社区、企业的对接,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实践机会。另外,活动组织还可以依托共青团第二课堂、校园新媒体平台等,不断扩展活动范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活动实效。

5.充分发挥党建监督功能

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开展中,党建带动作用的发挥还体现在党建监督功能方面。不可否认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开展中还存在某些问题,对思政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对此,辅导员和思政教师首先要坚定自身立场信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正确分析、评价思政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思政教育活动开展中,要全面接受全体学生的监督,尤其是要接受学生党员的监督,深刻认识思政教育方向引领对高校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不断对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进。最后,要构建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核心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为辅导员和思政教师自查自纠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推动思政教育成效持续提升。

结 语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肩负的责任更加重要,单纯依靠传统的分离式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实际要求。对于辅导员和思政教师而言,都应当全面革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强化二者之间的协调培养,优化交流合作机制,将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辅导员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