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能力状况分层调查与提升路径

2022-03-26 13:43程玮陈峰
高教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大学生

程玮 陈峰

摘  要:基于专业和年级分层调查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状况,采用自主编制《大学生创业能力自评量表》,抽取19所高校的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采集有效样本4 248份。发现大学生创业能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在专业和年级背景变量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不显著,年级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极其显著,创业学习是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基于实证分析,提出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5-003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ir majors and grades. Methods: 4248 undergraduates from 19 universiti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self-developed Entrepreneurship questionnaire, and the vali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in the middle level,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th major and grade. Major h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grade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path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将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也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这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实中,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比例仍然较低,且成功率也偏低,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1]。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从“双创”教育扩展提升到“三创”教育的内涵建设,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现有研究中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理论的相关研究较少,导致量表开发更少,实证分析相对有限,本研究基于前期研究获得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理论模型[2-3],以采用自主编制《大学生创业能力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开展实证分析,考察基于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状况,探析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量表编制与检验

《大学生创业能力自评量表》包括69道题目,量表参照李克特(Likert scale)五级量表设计,该量表的编制分两步骤:一是基于前期研究修正的由6个维度28项要素构成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六维理论模型,获得由88道题目构成的测评指标体系,初步生成一份大学生创业能力自评量表[3]。二是采用编制大学生创业能力自评量表开展预测分析,以8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调研对象,采集有效样本607份,先抽取2所高校的96份问卷进行预测分析及专家评估,获得一份由69道题构成的大学生创业能力自评量表,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取96份问卷进行验证性分析,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基本适配度检验、整体模型适配度检验和内在质量检验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能力自评量表总量表的内部性系数为0.988,6个分量表的克仑巴赫系数在0.927~0.969之间,这说明量表的信度较高,达到测量学要求。基本适配度检验中评价项目“是没有负的误差变异量”,检验结果数据均为正数;“因子负荷均>0.7”满足>0.5的标准;“是否没有很大的标准误”,检验结构数据为0.266~0.500,三项模型适配判断均为“是”,显示本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基本适配指标均达到检验标准,表示估计结果的基本适配指标良好。整体模型适配度检验方面,绝对适配度指标较为合理,增值适配指标欠佳。卡方为5 611.731,p值为0.000<0.05,说明数据和理论模型不够适配,但从卡方值与自由度之比看 (5 611.731/2 262=2.481),在正常范围之内(1~3),表示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的契合度较好。SRMR和RMSEA基本接近和基本满足适配标准。从验证性分析数据看,整体模型而言,该量表的三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与实际观测数据的配适状况良好,即模型的外在质量较好。在假设模型内在质量的检验方面,题项信度上均大于0.5,测量模型的收敛信度和构想信指标度均达标,所估计的参数均达到显著水平,T值介于19.70~45.52之间;所有估計的参数p值均为0.000,均到达显著水平;题项的信度>0.5,各题项均>0.5,潜在变量的平均解释方差比例均>0.5,潜变量的组合信度>0.6,可见模型的各拟合指数均达到拟合优度的条件,表明模型的内在质量良好。以上验证数据说明编制的《大学生创业能力自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测量工具是稳定可靠的、科学的。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

调查样本取自黑龙江、河南、山东、重庆、四川、广东5个省和1个直辖市的19所高校本科生,其中公办高校15所(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聊城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南医科大学等),民办高校4所(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重庆工商学院),采用纸质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发放问卷5 000份,回收问卷4 500份,回收率90%,有效问卷4 238份,有效率94.18%。性别方面:男生1 689人,占比39.9%;女生2 540人,占比59.9%。专业方面:理工科1 272人,占比30%;财经类1 201人,占比28.3%;艺术类856人,占比20.2%;文法类(文史哲和教育)608人,占比14.3%;医学类98人,占比2.3%;农学类73人,占比1.7%;其他130人,占比3.1%。年级方面:大一1 224人,占比28.9%;大二1 136人,占比26.8%;大三1 351人,占比31.9%;大四527人,占比12.4%;其中性别缺失9人,占比0.2%。

本研究通过SPP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及相关分析等。

(二)结果

1.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整体水平

通过描述性统计结果发现(见表1):大学生创业能力总分均值为3.63分,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在具体维度上,按水平程度的高低排序,依次为创业者基本素养、职业通用能力、创业领导能力、创业领导者特质、创业管理通用能力、创新创业技能。

2. 专业的差异

以专业为自变量,以创业能力总分和各具体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见表2:大学生创业能力总分在专业上的差异极其显著(F=7.218 2,P<0.001),其中理工类的学生创业能力总分最高,其次是艺术类、财经类,农学类和其他得分偏低。在具体维度上专业差异均显著,其中创业管理通用能力得分偏高的是农学类、理工科类和其他类;创新创业技能得分较高的农学类、农学类、理工科类和其他类;创业者基本素养得分较高的是医学类、农学类和艺术类;创业领导能力得分较高的是理工科类、农学类和艺术类;职业通用能力得分较高是艺术类、医学类和文法教育类;创业领导者特质得分较高的是医学类、艺术类和文法教育类。据此推测,专业可能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3. 年级的差异

以年级为自变量,以创业能力总和谐和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见表3):大学生创业能力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7.218,p<0.001)。但在各具体维度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在创业管理通用能力、创新创业技能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创业者基本素质、职业通用能力、创业领导者特质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创业领导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将创业能力总分和各具体维度上的得分比较,大四学生得分最高,其次是大三学生、大一学生,而大二学生最低。据此推测,年级可能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4. 专业和年级背景变量与创业能力的相关分析

将专业和年级变量与大学生创业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见表4):除创业基本素质外,创业通用能力、创新创业技能、创业领导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创业领导者特质与年级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038;r=0.052;r=0.041;r=0.045;r=0.054,p<0.001),创业能力总分与年级呈显著正相关(r=0.047,p<0.001)。除创业领导者特质与专业呈显著的正相关(r=0.008,p<0.001)其他维度与专业均无关。这表明了专业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程度极小,但年级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极其显著,整体来看大学生的年级越高,其自身的创业能力越强。由此可见,大学生阶段的创业学习是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关键路径。

三、结论与对策

大学生创业能力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从具体维度上的水平高低评估,依次为创业者基本素养、职业通用能力、创业领导能力、创业领导者特质、创业管理通用能力和创新创业技能。大学生创业能力在专业和年级背景变量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不显著,年级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极其显著,由此可见创业学习以及其依赖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这一研究结论与相关研究是一致的[4]。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四点对策:

第一,高校应构建分层次、分年级建立梯度式的专创融合的教育体系。研究结论显示,年级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显著,这说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生成与提升需要依赖创业相关学习来实现,因此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一是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及第三课堂对接和融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5]。二是分年级开设创新创业类实验班和特色培训课程。三是分层次搭建梯度式第二课堂活动平台。四是分年级建立校企共建的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活动和校内众创空间等多链条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活动,即第三课堂。

第二,以“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系为切入点,创新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策略。如培养学生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以及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等综合应用能力;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类竞赛;搭建在线创新创业模拟实战平台,“创办网站对初涉商海的大学生要求不高,可以发挥其聪明才智,是一种比较便捷的互联网创业途径。[6]”

第三,高校应建立用人单位、毕业校友创业能力评估的持续追踪与反馈机制。通过对关联利益者的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创业发展轨迹和创业能力评估的持续追踪调查,建立数据库,采用大数据分析平台,以“数据导航+创业发展评估”的模式牵引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不断检验、变革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质量,进而实现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的人才培养的持续改革。

第四,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内部质量评估嵌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標,建立以创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创业能力是一种复合型的发展型能力,其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应紧密结合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估,在人才培养全程中精准嵌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容,将创业能力的提升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开展创业能力评估的持续改进激励政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创业能力的交互提质。

参考文献:

[1]种玉泉,彭健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5):151-153.

[2]程玮.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模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5):133-136.

[3]程玮.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模型的修正与测评指标体系建构[J].创新与创业教育研究,2020(3):97-103.

[4]尹苗苗,张笑妍.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科研管理,2019,40(10):142-150.

[5]程玮.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CSEQ)的信效度分析及启示[J].大学教育,2020(2):191-195.

[6]肖航,宫萍,李庆栋.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需要创新思维[J].科技风,2017(18):5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平台及重大科研项目“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与实践模体研究——基于创业能力六维模型理论”(2017WTSCX120);广东省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专创融合视角的三创教育体系优化与实践”(CIQX-JT20201)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程玮(1966-),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博士,教授,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探讨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