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一壶,一幽居
——论紫砂壶“幽居”的创意设计

2022-03-26 06:13杨红伟
江苏陶瓷 2022年1期
关键词:幽居肌理紫砂壶

杨红伟

(宜兴 214221)

中国历史悠久,在古代人们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根本,紫砂壶由独特的材质原矿紫砂泥制成,泥料中有水、土、砂,烧制的过程中用木、用火,因此人们常将紫砂壶与五行联系起来,认为紫砂壶富含了五行属性,包含了大千世界。孔子曾经有过这样的美学评论:“白玉不雕,丹漆不文,宝珠不饰,质有余者不受饰也。”可见,自古以来中国人便以质朴为美,紫砂材质朴素而略显幽光,可谓中国本色美的代表,再加上紫砂壶泡茶的优越性,以及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演变出的完善的造型体系,使得紫砂壶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很多高雅人士的日常必备或案头清供,被文人雅士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价值,增加了紫砂壶高雅不俗的韵味,从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紫砂文化,在世界艺苑中绽放异彩。

1 紫砂壶“幽居”的造型装饰

紫砂壶造型可谓精彩纷呈,世间万物皆能入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艺人们也吸收了多种艺术形式,融合东西方审美,融合传统和现代设计理念,为紫砂壶造型多样化的呈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紫砂壶艺的根本决定了紫砂壶艺术作品的创作轨迹,决定了紫砂壶始终是东方的、是中国的。中国人是含蓄的,我们擅长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壶我们看到了自己,我们做壶也是在塑造另一个自己。紫砂壶“幽居”(见图1)是以隐居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借此表达心中之志,在光器造型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了镂、雕、塑等装饰工艺,在尊重材料天然质感的前提下,表现了中国的民族审美,丰富和创造了紫砂器的肌理美感。此作器身为敦厚稳重的圆柱形,形体端庄有力、沉稳挺拔,壶底线条向上延伸,自然流畅,整个壶型如同一座大山高高耸立;壶流为直流,暗接形式,从壶身蓄势而出,出水顺畅;提梁从壶肩两侧向上耸起,如同擎天大树,提梁极富肌理美感,粗壮有力、表皮粗糙、凹凸不平,以表现出老树的生命力和沧桑感,同时提梁形成的虚空间又中和了作品的厚重感,平添了几分自然雅韵,提梁连同壶肩部皆饰以裂纹状,衔接自然;壶钮以雕塑的技法塑成一处简约的房屋,房屋看似简陋却别具格调,形象生动、造型立体,房屋似隐于擎天大树下,作品以鲜明的层次感赋予了小屋安静、清幽的格调。此壶呈现出幽居世外的景象,在茂密的山林之间,树木丛生,一处简陋的小屋隐于其中,整壶造型与装饰相互结合,以极富中国审美的装饰表现出肌理美感和清幽的美学意境,十分雅致。

图1 幽居壶

2 紫砂壶“幽居”的人文意境

幽居山林是历代文人喜爱的生活方式,他们有的亦官亦隐,也有的躬耕田亩,等待最好的时机出山。像陶渊明这样的幽居者才是最纯粹的隐士,他们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后世所称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幽居的生活本该如此。如果可以,想找个地方幽居,让心静下来,让生活慢下来,不慌、不忙、不急,有田、有地、有闲,屋后青山,山中可采茶;篱笆小院,院里可种菜;绵绵细雨,雨后可垂钓。风来,鸟来,你也来,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生活?小屋不用太大,青砖、黛瓦、白墙,还要开一扇窗户,等有空了就学着剪窗花。其实,简单是最大的快乐,住简单的小屋,吃简单的食物,欲望少了,烦恼也会跟着减少。其实,简单是最笨的智慧,删繁就简,返璞便归真,目标单一,幸福感也会随之上升。超脱世俗而幽居的人是孤独的,也是幸福的,在快节奏的当下,生活压力日益加大,我们很难真正实现世外桃源的生活,但不妨抽点时间想一想: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物质吗?有人说:我们看到的世界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我们在条件限制下所看到的世界。所以,虽然身在快节奏生活中,但如果能改变心境,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慢下来,那便是幽居了,幽居在心,这便是通过紫砂壶“幽居”想要表现的意境,想要传递给大家的情怀。

3 结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此之陋室,孔子云,何陋之有?人生在世,我们要看清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无数人为了好车、好房奔波在世俗中、工作中,可拥有之后依然感觉不到满足和幸福,才发现自己早已迷失在物质里。在劳累的追寻当中,几经辗转,才发现不过只需一几、一壶、一幽居,仅此足矣。我们或许无法改变和选择环境,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心境,执紫砂壶“幽居”品茗,以静静的心等着一壶沸腾的茶水,精神早已去往心之所向处,不争不取,浅斟慢品,视尘世浮华如水雾,缭绕飘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享受生活,从一把紫砂壶开始。

猜你喜欢
幽居肌理紫砂壶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陶情偶寄
纸上幽居
乐在紫砂壶
肌理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感受肌理
住宅室内设计中材料肌理运用的思考
泡壶
购买紫砂壶4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