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模式下饲用燕麦与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及品质

2022-03-26 02:15刘岳华李晓锋姚明久伍文丹蒋旭东唐祈林程明军
草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干草轮作燕麦

刘岳华,李晓锋,刘 伟,姚明久,伍文丹,蒋旭东,唐祈林,程明军,5

(1.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2.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1130;3.四川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4.达州市饲草饲料工作站, 四川 达州 635000;5.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在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结构中,草牧业占农业的比重在70%~80%,而我国仅为30%左右,加快草牧业发展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更是乡村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求[1]。在现有的土地资源下,筛选高产优质饲草品种、建立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是提升我国草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研究方向。

国外草牧业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饲草生产模式。日本从2008 年到2015 年,将“高产饲用稻(Oryza sativa) →青贮玉米(Zea mays)轮作”替代绿肥种植,这种轮作生产模式,有效缓解了季节性饲用作物缺乏的问题,使饲用作物的自给率提高了10%[2]。美国中北部地区水、热等气候资源丰富,在原有栽培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多种高效栽培模式,如“双季高粱(Sorghum bicolor)结合轮作黑麦(Lolium perenne)”模式[3]、“玉米(Zea mays)→大豆(Glycine max)→冬季一年生牧草轮作”模式[4],周年干草产量明显增加,同时还利用豆科植物根系固氮的特点,实现了农田的可持续利用[5]。

我国对于饲草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探索已有一些成效,例如南方冬闲田的“水稻→黑麦草”种植模式,一季多花黑麦草在5 个月的冬闲田内可割草4~5次,干物质产量9.96~15.36 t·hm-2[6]。近年来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玉米轮作”和“单季春玉米”传统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如“小黑麦(×TriticosecaleWittmack) →早熟青贮玉米轮作”[7]、“玉米连作双季栽培”[8]等多种饲草料种植模式,周年干草产量明显增加,随着育种及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青贮玉米等饲用作物生产能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9]。与此同时,多花黑麦草因含水量高、不宜青贮、不适合机械化操作等缺点,在四川种植面积逐年降低,亟需寻求其他饲草替代。燕麦(Avena sativa)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适应多种栽培环境[10-11],且燕麦干物质含量高、适口性好、易青贮,同时燕麦茎叶中的蛋白质、消化纤维等含量也高于其他作物,具有黑麦草无可比拟的优点,是家畜冬春季节食用的优良饲草。因此,用燕麦来替代黑麦草,构建青贮玉米→青贮燕麦复种轮作系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具有较大应用价值[12-13]。

鉴于此,本研究对四川应用广泛的青贮玉米和燕麦品种进行筛选,并通过不同播期试验,探索四川地区双季青贮玉米高效栽培条件,并进一步耦合燕麦播种时期,以期在四川建立青贮玉米复种与燕麦轮作相结合的高效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饲草的产量和质量,为四川草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饲草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点(107°46′ E, 31°21′ N),该地区近5 年年均降水量1 147 mm,年均温17.1 ℃,最高月均温39.9 ℃,最低为-2.35 ℃;无霜期294 d,初霜日11 月23 日,终 霜 日2 月21 日;≥ 0 ℃年 积 温6 243.8 ℃·d,≥ 10 ℃年有效积温2 935 ℃·d;试验地土壤速效氮含量为116 mg·kg-1,速效磷含量为9.22 mg·kg-1,速效钾含量为62.5 mg·kg-1,0 - 20 cm 土层pH 为6.76,有机质含量为1.25%。

1.2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材料均为四川地区表现优良的燕麦和青贮玉米品种,其中‘青引2 号’、‘林纳’燕麦品种由西南民族大学提供,‘牧王’由北京正道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奥玉3628’由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雅玉158’、‘雅玉116’、‘雅玉04889’由四川西南科联种业有限公司提供(表1)。

表1 试验材料Table 1 Experimental materials

1.3 试验设计

1.3.1 不同播期燕麦性状比较试验

2018 年将3 个燕麦品种分5 期播种,种植时间分别为10 月8 日、10 月18 日、10 月28 日、11 月8 日、11 月18 日;种植小区3 m × 5 m,按照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均设3 次重复,共计45 个小区,小区之间的间隔为1 m,保护行2 m。燕麦播量150 kg·hm-2,条播,行距0.3 m,每个小区用种量225 g,播种深度3~5 cm,播种前后除杂,施肥2 次,基肥用干牛粪15 t·hm-2,分蘖期和开花期追施尿素225 kg·hm-2。

1.3.2 两季青贮玉米性状比较试验

青贮玉米种植时间分别为5 月21 日、5 月31 日、6 月11 日、6 月21 日;种植小区5 m × 6 m,按照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均设3 次重复,共计48 个小区,小区间隔1 m,第1 期达到乳熟后期 - 蜡熟前期收获;8 月21 日播种第2 季青贮玉米,4 个品种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均设3 次重复,共计12 个小区。小区间隔1 m,试验地周围设保护行2 m,种植密度行距0.85 m、株距0.15 m。基肥用干牛粪15 t·hm-2,追肥1 次,在玉米拔节期追施尿素225 kg·hm-2。

1.4 性状测定

1.4.1 生育期观察

观察记录燕麦的播种期(sowing date, SD)、出苗期(emergence stage, ES)、分蘖期(tillering stage, TS)、拔节期(jointing stage, JS)、孕穗期(booting stage, BS)、抽穗期(heading stage, HS)、开花期(flowering stage, FS)、灌浆期(grain filling stage, GFS)、乳熟期(milky stage,MS)、播种到乳熟天数(days from sowing to milky stage,DWM)、蜡熟期(dough stage, DS)和完熟期(full-ripe stage, FRS)。观察记录玉米的播种期(sowing date, SD)、出苗期(emergence stage, ES)、五叶期(five-leaf stage,FL)、拔节期(jointing stage, JS)、抽雄期(tasseling stage, TS)、吐丝期(silking stage, SS)、开花期(flowering stage, FS)、乳熟期(milky stage, MS)、蜡熟期(dough stage, DS)和完熟期(full-ripe stage, FRS),记录标准参考赵丽那等[14]和闫天芳等[15]。

1.4.2 农艺性状测定

由于第2 季播种后期气温低,青贮玉米不能完成生育期,‘奥玉3628’和‘雅玉04889’性状测定时间为吐丝期,‘雅玉158’和‘雅玉116’测定时间为灌浆期,燕麦和其他时期播种的青贮玉米性状均在乳熟后期测定。其中玉米株高(plant height)和穗位高(ear height)采用卷尺分别测定其雄穗顶端和第1 穗所在节至地面高度,茎粗(stem diameter)采用游标卡尺测定植株地上第3 节间中部茎最大直径,测定玉米倒三叶最长叶长和最宽叶宽,按照公式(叶面积 =最长叶长 × 最宽叶宽 × 0.75)计算得出旗叶叶面积。燕麦株高采用卷尺测定其自然高度,茎粗采用游标卡尺测定植株地上第3 节间中部茎直径,测定旗叶长和旗叶宽,按照公式(叶面积 = 旗叶长 × 旗叶宽 × 0.75)计算得出叶面积,每个小区选取2 行挖出50 cm 样段统计分蘖数(number of tillers),分蘖数、株高、茎粗、叶面积测定重复数为10 株。

1.4.3 产量性状测定

鲜草产量(fresh yield, FY)为全小区鲜草重量(fresh weight, FW),鲜产测定后,随机取1 000 g 鲜草,置于烘箱中105 ℃杀青1 h,65 ℃烘至重量不变后测定干草重(dry weight, DW),计算得到干鲜比(DW/FW),通过干鲜比得到小区干草产量(dry yield, DY)。

1.4.4 营养品质测定

青贮玉米整株取样,烘干后粉碎混匀,取200 g保存于10 cm × 20 cm 聚乙烯自封袋中备用,每个品种3 次重复,参考杨胜[16]的方法测定干物质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 性 洗 涤 纤 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灰分(crude ash, CA)、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和淀粉(starch)含量。

1.5 数据分析

数据均用Excel 2016 初步整理后,用SPSS 20.0软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Duncan 法),利用DPS 7.05 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对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本试验选取燕麦与青贮玉米各正向指标(如株高、茎粗、叶面积、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的最大值和负向指标(如生育期、倒伏率)的最小值分别构建燕麦和青贮玉米的参考品种X0,其各项指标数据作为参考数列,记为X0(k) (k= 1, 2, 3, …,n),各参试品种测定的性状作为比较数列,记为Xi(k) (i= 1, 2,3, …,m;k= 1, 2, 3, …,n),其中X代表各参试品种,k代表测定性状。为消除各指标单位与各性状测定值的差异,先进行数据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分辨系数设为0.5,利用DPS 7.05 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块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下燕麦生育期比较分析

不同播期下所有的燕麦均可完成完整生育期(表2)。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下的生育期表现出一定差异,3 个品种达到乳熟期的时间均集中在4 月底和5 月上旬,达到完熟期的时间集中在5 月上旬和中旬。随着播期的延迟,3 个燕麦品种达到乳熟期和完熟期的天数均缩短。因此在青贮玉米和燕麦的轮作模式下,为保证燕麦按时收获,青贮玉米播种时间应在4 月底和5 月上旬,且适当推迟燕麦播种时间,可缩短燕麦生育期。

2.2 不同播期下燕麦性状比较分析

‘林纳’、‘牧王’、‘青引2 号’ 3 个品种在不同播期下叶片数均无显著差异(P> 0.05),不同播期下‘青引2 号’的干草产量、‘林纳’的分蘖数和干鲜比、‘牧王’的鲜草产量无显著差异(P> 0.05),其余性状在不同播期下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 (表3)。‘青引2 号’不同播期下的鲜草产量在47 033.75~49 119.80 kg·hm-2,10 月28 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4 个时期(P< 0.05),干草产量在12 119.56~12 821.23 kg·hm-2,在11 月18 日播种时干草产量最高,但是不同播期间无显著差异(P> 0.05);‘林纳’鲜草产量在57 776.70~58 693.20 kg·hm-2,10 月28 日播种时鲜草产量显著低于其他4 个播期(P< 0.05),干草产量在14 057.53~14 570.47 kg·hm-2,11 月8 日播种时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10 月28 日播种的干草产量(P< 0.05),但与其他播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牧王’的鲜草产量在59 673.75~60 481.80 kg·hm-2,在10 月8 日播种时产量最高,为60 481.80 kg·hm-2,但是各播期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干草 产 量 在12 742.04~13 963.66 kg·hm-2,在11 月8 日播种时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10 月28 日和11 月18 日两个播期下的干草产量(P< 0.05),和其他两个播期的干草产量无显著差异(P> 0.05)。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3 个燕麦品种不同播期下的性状进行综合比较(表3),结果表明,‘青引2 号’和‘牧王’在10 月8 日播种时与参考数列的灰色关联系数最大,各性状综合排名最高,而‘林纳’11 月8 日播种时各性状的灰色关联度排名最高。因此,3 个燕麦品种中,‘林纳’是适合晚播的燕麦品种。

2.3 不同播期下青贮玉米生育期比较分析

随着播期的延迟,第1 季播种的4 个青贮玉米品种全生育期天数均缩短,均可完成全生育期(表4)。5 月21 日播种的‘奥玉3628’、‘雅玉158’、‘雅玉116’和‘雅玉04889’全生育期分别为119、107、107、112 d,而6 月21 日播种的全生育期分别只有107、99、98和103 d。第2 季玉米(8 月21 日播种)均未能完成全生育周期,其中‘奥玉3628’和‘雅玉04889’可达吐丝期,‘雅玉158’和‘雅玉116’均可达乳熟期。第1 季播种不同播期下4 个青贮玉米品种达到乳熟期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8 月中上旬,达到蜡熟期的时间集中在8 月下旬;第2 季播种的‘雅玉116’和‘雅玉158’达到乳熟期的时间为11 月中旬。通过生育期来看,在4 个玉米品种中,只有‘雅玉158’和‘雅玉116’比较适合晚播。

2.4 不同播期下青贮玉米性状比较分析

4 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在不同播期间均存在差异(表5)。4 个青贮玉米不同播期下产量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播期下,‘奥玉3628’的鲜草产量在50 553.60~75 705.60 kg·hm-2,5 月31 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最高,和5 月21 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无显著差异(P> 0.05),但是显著高于其他3 个播期下的鲜草产量(P< 0.05),干草产量在9 099.60~22 724.70 kg·hm-2,5 月21 日 播 种 时 干 草 产 量 最 高,和6 月11 日播种时的干草产量无显著差异(P> 0.05),但是显著高于其他几个播期(P< 0.05);‘雅玉158’的鲜草产 量 在49 159.95~59 555.25 kg·hm-2,在5 月21 日播种时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4 个播期(P< 0.05),干草产量在11 798.45~19 092.60 kg·hm-2,5 月21 日播种时干草产量最高,和5 月31 日、6 月21 日播种时无显著差异(P> 0.05),但是显著高于6 月11 日和8 月21 日两个播期下的干草产量(P< 0.05);‘雅玉116’的鲜草产量在39 359.47~45 760.51 kg·hm-2,5 月21 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最高,和5 月31 日、8 月21 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无显著差异(P> 0.05),但是显著高于6 月11 日和6 月21 日播期下的鲜草产量(P< 0.05),干草产量在10 038.15~17 095.55 kg·hm-2,5 月21 日播种时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4 个播期(P< 0.05);‘雅玉04889’鲜草产量在45 988.50~63 586.35 kg·hm-2,其中5 月21 日播种时鲜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4个播期(P< 0.05),干草产量在8 737.80~19 675.05 kg·hm-2,5 月21 日、5 月31 日、6 月11 日 和6 月21 日4 个播期间干草产量无显著差异(P> 0.05),但是显著高于8 月21 日播种时干草产量(P< 0.05)。

表5 不同播期下青贮玉米性状比较Table 5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s of silage maize at different sowing dates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4 个青贮玉米品种不同播期下的性状进综合比较分析(表5),结果表明,4 个青贮玉米品种在5 月21 日播种时与参考数列的灰色关联系数均最大,关联度排名均最高,在8 月21 日播种时灰色关联系数最小,综合各性状的排名最低,但是8 月21 日播种的4 个青贮玉米品种中‘雅玉158’的干草产量、干鲜比均高于其他3 个品种。

2.5 青贮玉米和燕麦在不同播种模式下的产量比较分析

青贮玉米单作模式下玉米生长主要集中在4 月下旬 - 7 月中旬,共86 d;燕麦单作模式下燕麦生长主要集中在11 月上旬 - 翌年5 月上旬,共178 d;青贮玉米→燕麦轮作模式下生长期主要集中在11 月上旬 - 翌年8 月上旬,共261 d,作物生长时间明显较前两种模式长,但是8 月上旬 - 11 月上旬仍有89 d 未被利用,而川东地区8 月 - 11 月平均气温约22 ℃,日最低气温约11 ℃,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完全可以有效利用这个空档期来增加复种指数。本研究探索的两季青贮玉米复种结合燕麦轮作模式,青贮玉米、燕麦生长时间共339 d,几乎覆盖全年可利用时间,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图1)。

图1 不同种植模式生育进程和时间分布Figure 1 Comparison of growth process and duration of dynamics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青贮玉米单作模式下产量最高的为‘奥玉3628’(4 月20 日播种),干草产量为23 138.50 kg·hm-2;燕麦单作模式下产量最高的为‘林纳’(11 月8 日播种),干草产量为14 570.47 kg·hm-2(表6);青贮玉米与燕麦轮作模式下,青贮玉米‘奥玉3628’的干草产量最高,为22 724.70 kg·hm-2(5 月21 日播种),燕麦品种‘林纳’的干草产量为14 570.47 kg·hm-2(11 月8 日播种),两季合计干草总产量为37 295.17 kg·hm-2;两季青贮玉米复种与燕麦轮作模式下,第1 季青贮玉米产量最高的为‘奥玉3628’(5 月21 日播种),干草产量为22 724.70 kg·hm-2,第2 季复种青贮玉米产量最高的为‘雅玉158’(8 月21 日播种),干草产量达11 798.40 kg·hm-2,轮作的燕麦品种‘林纳’综合排名最高(11月18 日播种),干草产量为14 382.05 kg·hm-2,该模式下3 季合计总产量为48 905.15 kg·hm-2,显著高于前3 种栽培模式(P< 0.05)。

表6 青贮玉米和燕麦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比较Table 6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yield of silage maize and forage oat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2.6 青贮玉米和燕麦在不同播种模式下的营养品质比较分析

第1 季播种的所有青贮玉米品种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灰分的含量均显著低于第2 季(P< 0.05),而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则相反(表7)。品种间比较发现,4 个青贮玉米品种中,‘奥玉3628’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两季播种条件下均最高,而‘雅玉04889’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均最高。综合比较其相对饲用价值发现,第1 季青贮玉米中‘雅玉158’的相对饲用价值最高,为131.05,最低的是‘奥玉3628’,为107.44,第2 季青贮玉米的相对饲用价值不如第1 季,4 个青贮玉米品种中‘雅玉158’的相对饲用价值最高,为104.81。3 个燕麦品种的品质分析表明,‘林纳’的相对饲用价值最高,为101.33。

表7 青贮玉米和燕麦营养品质比较Table 7 Analysis of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silage maize and forage oat

3 讨论

3.1 播期对青贮玉米和燕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青贮玉米和燕麦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等特点,尤其青贮玉米的收获指数是普通玉米的1.5~2 倍,青贮玉米结合其他饲用作物复种轮作,是今后饲草料生产重要的发展方向[17]。前人研究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和燕麦的生育时期依次缩短,生育进程加快[18-19],这和本研究结果类似,10 月8 日播种的3 个燕麦品种全生育期在220~223 d,11 月18 日播种的燕麦全生育期在194~196 d,4 个青贮玉米品种于5 月21 日播种的全生育期在107~119 d,6 月21 日播种的全生育期在98~107 d,全生育期随着播期的延迟显著缩短。除了生育期外,播期显著影响青贮玉米和燕麦的农艺性状[20-21],本研究3 个燕麦品种在不同播期下,株高、茎粗、旗叶面积、分蘖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干鲜比均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分蘖数的变异系数在0.11~0.25,其变异幅度高于其他性状,说明燕麦的分蘖数最容易受到播期的影响。燕麦的叶片数在不同播期下均为8,说明该性状与本身遗传特性有关,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本研究4 个青贮玉米品种和3 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随着播期的推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说明玉米农艺性状受播期的影响较大,其中主要因素可能是不同播期下水、光、热条件差异导致,且适期早播有利于干物质积累[22]。

3.2 播期对青贮玉米和燕麦饲用品质的影响

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等含量是评价粗饲料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23]。Graybill 等[24]指出随着播期推迟,青贮玉米的粗蛋白含量增加,这与本研究结果类似,第2 季播种的4 个青贮玉米品种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第1 季青贮玉米,说明第2 季青贮玉米在粗蛋白方面较第1 季青贮玉米有优势,但是随之升高的还有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而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升高明显影响青贮玉米的相对饲用价值。本研究中虽然第2 季播种的4 个青贮玉米品种相对饲用价值均较第1 季有所降低,但是‘雅玉158’的相对饲用价值仍高达104.81,且干草产量达11 798.40 kg·hm-2,这对缓解冬季饲草料供应不足有重要意义。对3 个燕麦品种的品质分析表明,‘林纳’的粗蛋白和淀粉含量最高,有较低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相对饲用价值为101.33,较‘青引2 号’和‘牧王’均有所提高。针对第2 季青贮玉米的相对饲用价值有所降低这一现象,其可能是第2 季青贮玉米生长后期的低温所致,因此应该继续筛选培育抗性更好、生育期更短的青贮玉米品种,同时结合提前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来调整第2 季青贮玉米最佳生长时间[25]。另外,也可在收获后期通过与稻杆等其他常见青贮原料合理搭配青贮,以综合利用稻杆等资源。

3.3 双季青贮玉米与燕麦轮作挖掘四川地区饲草料生产潜力

随着对畜牧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草食性牲畜舍饲牧业已向农区转移[26],逐年增加的土地资源需求和四川地区紧张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愈发严峻。四川地区气候资源丰富,除川西北高寒地区以及凉山州二半山区外,四川年平均气温16~18.5 ℃,≥10 ℃有效积温4 500~6 000 ℃·d[27-28],而当≥0 ℃积温达到4 000 ℃·d 就可满足一年两熟的条件[26,29]。双季玉米是一种新型、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两季不同熟期作物品种的合理配置可实现全年光温资源的高效利用[30]。针对草牧业逐渐向农区转移这一问题,借鉴长江中游地区的复种轮作模式,合理搭配青贮玉米和燕麦品种进行两季青贮玉米复种和燕麦轮作,可进一步提高土地及水热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增加两熟区种植模式的多元化。灰色关联分析在青贮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的综合评价中运用广泛[31-34],本研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各燕麦品种在11 月8 日播种时灰色关联度排名最高,且3 个燕麦品种到达乳熟期的时间均集中在4 月底 - 5 月上旬,此时正好耦合第1 季青贮玉米播种时间,并在8 月中上旬均可以完成乳熟期且保持较高产量。本研究试验地在8 月有较高的气温,可进行青贮玉米复种,提高复种率[35]。但是本研究发现青贮玉米在燕麦最迟播种日期(11月18 日)前均不能完成全生育期,这可能是由于青贮玉米生长后期气温偏低,青贮玉米生长缓慢,但是‘雅玉158’和‘雅玉116’均可达乳熟期,其中‘雅玉158’表现出较高的干草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因此,本研究提出“双季青贮玉米复种与燕麦轮作”种植模式,为耦合燕麦和青贮玉米的生育期,燕麦的播种时间为11 月中下旬,品种应选择适合晚播的‘林纳’。第1 季青贮玉米播种时间为4 月底 - 5 月上旬,品种应选择高产、前期受播期影响较小的品种如‘奥玉3628’,第2 季青贮玉米播种时间为8 月中下旬,生长后期的低温对玉米品种是个极大的考验,因此第2 季青贮玉米品种应选择抗性好、适合晚播的品种如‘雅玉158’。“双季青贮玉米复种并轮作燕麦”模式使全年生产时间达339 d,全年共生产干草合计48 905.15 kg·hm-2,干草产量是“青贮玉米和燕麦轮作”干草产量的1.31 倍,是“青贮玉米单作”干草产量的2.11 倍,是“燕麦单作”干草产量的3.36倍,可有效缓解四川地区饲草料供应不足这一问题。也有研究表明,春季作物收获后进行双季栽培不仅可以保护土壤,还可有效解决过量使用化肥导致的土地氮素营养过剩问题[36-37]。

4 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两季青贮玉米复种并轮作燕麦”种植模式,探索出两季青贮玉米复种及燕麦轮作的最佳播种日期(5 月21 日、8 月21 日、11 月18 日)及品种(‘奥玉3628’、‘雅玉158’、‘林纳’),全年可生产干草合计48 905.15 kg·hm-2,并且充分利用了春玉米收获后到燕麦播种这个空档期,全年生产时间达339 d,显著提高了土地及光热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全年干草产量。

猜你喜欢
干草轮作燕麦
五寨燕麦晋粒康“边煮边发芽”的神奇谷物
燕麦奶不含奶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Around the Farm
绥棱县耕地轮作休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小小数迷泽西之智解农场报复计划
肉牛粗饲料中干草的特点及加工方法
行了,我像所有的他们一样
燕麦是一把双刃剑
草莓—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