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葱葱 生机勃勃的写作

2022-03-27 01:33张莉
长江文艺 2022年3期
关键词:金莲本真乡土

张莉

很难把马金莲和我们时代其他80后作家联系在一起,因为她的所写、所思、所感与其他同龄人有极大不同。她笔下的生活与我们所感知到的生活有一些时间的距离,那似乎是一种更为缓慢的节奏。当然,即使是慢节奏也依然是迷人的。她的文字透过时光的褶皱,突显出的是另一种生活的本真,另一种生存的本真。

马金莲所写下的是远离北上广的、远离聚光灯的生活。这位作家最为宝贵处在于,她持续写下那些被人遗忘的、或只是被人一笔带过的人与事,并且重新赋予这些人事以光泽。她书写固原小城的百姓,扇子湾、花儿岔等地人们的风俗世界——在纸上,她画下中国西部乡民的面容,刻下他们的悲喜哀乐、烟火人生。

本期专辑,我邀请了曹霞、邵部、程帅三位批评家共同关注马金莲近年来的创作。曹霞在《失根的“人”与寻根的“树”》中敏锐指出,马金莲的长篇小说《孤独树》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以熟悉的乡村为视角,通过村庄发生的变化以及来来去去的人们,将‘城市’对乡村的影响传达出来。写乡村,她是‘贴着’写;写城市,她是‘隔着’写,这个有分别心的叙事层次包含着她的情感态度。……马金莲在《孤独树》中传达的就是这种‘近/远’‘亲/疏’之不同及其带来的‘失根’‘寻根’的漫长孤旅。”邵部则看到了光阴和泥土所给予马金莲小说的魅力,作者在《光阴不与世间同》中写道,“泥土的气息简直浸润在马金莲小说的字里行间,形成了她独有的文学气质。乡土中国还有多少剩余的故事可讲?这一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焦虑。但至少在马金莲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文学势能还远未枯竭。”程帅认为,“马金莲对乡村的书写,既不再是对记忆中乡村生存经验的描摹,也不再安于抒发自我对乡村消逝的‘失落’,而是开始真正直面时代巨变中的乡村与乡村社会,将笔触伸向那些零落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个体生命,尝试书写他们的困境与挣扎。”三位批评家各有所见,但都指出了乡村气息之于马金莲小说的意义,我深以为然。

我更看重马金莲的乡土女性视角,我们时代还没有哪位青年作家比马金莲更了解那些远在西海固女人的生活,她们的情感、悲伤、痛楚和内心的纠葛,她讲述她们热气腾腾、辛苦劳作的日常,讲述她们辗转曲折的心路。她写得动容、动情、动意,她使我们了解并理解那些平凡面容之下丰富而丰饶的心灵。马金莲写出了回族人民尤其是回族女人生命中的温顺、真挚、纯朴,也写出了她们内在里的坚韧和强大。

我以为,乡土女性身份、贴着地面的视角以及本真表达使马金莲的小说越来越诚挚而质朴,也越来越有独属于她的气质、气味和腔调。事实上,随着《白衣秀士》《孤独树》等新作品的问世,马金莲的写作越来越让人刮目相看了。不得不承认,马金莲的写作一如那西北大地上的茂盛的莊稼和疯长的植物一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因为全然是野生的与自在的,所以这位作家的写作是美的、动人的。

猜你喜欢
金莲本真乡土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张华全 金莲 曹严匀
乡土中国
金莲小厨的小本生意
回家路上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