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夜间经济发展研究

2022-03-30 11:41蔡俊柳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8期
关键词:广州发展

蔡俊柳

摘要:在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促消费扩内需的背景下,夜间经济应运而生。文章以广州夜间经济为探讨对象,整合大量文献数据资料,梳理了夜间经济的形成与价值,归纳剖析了广州夜间经济发展的优势与问题,进而辩证提出四点政策思考,立足全局,统筹夜间经济发展整体布局;突出异质性,注重开发夜间经济发展战略元素;为广州夜间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善治环境;强化多主体支撑,共同参与夜间经济组织管理。

关键词:发展;夜间经济;广州

一、夜间经济的内涵界定

夜间经济(night-time economy)这一词并不新鲜,曼彻斯特于1993年发起“一天有更多时间”(more hours in the day)倡议城市中心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活动从早上8时持续到次日早上2时至4时。1999年,英国城市工作小组发布《走向城市复兴》(Towards Urban Renaissance)施行24小时城市(24-hour city)策略,用可持续城市更新的办法推动城市中心区复兴,夜间经济作为更新与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出现在政界媒体,并逐渐成为城市焕发新生的标签与学术界追崇的重要课题。早在1973年,黑川紀章发表文章“从8小时城市向24小时城市发展”有相同的理念,提出为避免城市中心地带沦为死亡的契机,要把东京改造成24小时城市,将城市从夜间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最大化最有效运行城市设施,促使东京比以往更具繁华和新生气息。什么是夜间经济?国内学术界对其内涵的界定多源于百度百科,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时到次日凌晨6时所发生的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商务活动,是一种基于时段性划分的经济形态,是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魏云刚,2010;靳泓等,2018),能创造就业与营收(黄兆仁,2019),与文化交融为满足市民精神文化休闲消费(张金花等,2014)。夜间经济也称夜经济,但夜间经济是否等同于夜市有待考究。在古代,夜间经济表现为夜市。1929年,《广东民政公报》记载:“有所设夜市者,又称黑市,买卖货物,每于夜深至天未黎明之时,暗中摸索,天明即散。”可见当时的夜市仍处于流动的形态。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经济领域扩张,政府政策持续注入,以及地铁商圈、夜游、网游电竞、体育赛事等新常态的出现,作为夜晚下的市场经济,夜市是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张金花等,2014)。

在国内主流文献库内,对夜间经济进行学术架构梳理的研究比较少,多限于报刊的宣传报道与政策文件解读,以广州夜间经济为议题的学术研究更少。因此,厘清广州夜间经济发展的脉络,理顺其在汇入世界大格局中的国际化转型方向,对广州这座古城焕发新活力、推动“四个出新出彩”、重塑城市形象新生有重要意义。

二、夜间经济的形成与价值

在古代,夜市作为夜间经济的表征,可以追溯到殷周。据《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此时的“夕市”尚未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夜市。至唐末宋初夜市开始兴起盛行,既有苏州“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的兴旺繁荣,也有乐而忘返于江浙的“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更有看尽扬州“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纭”的繁华与广州“蛮声喧夜市”的喧嚣。南宋时期杭州夜市更是繁盛,宋人耐得翁在《都城纪胜·市井》中称夜市“与日间无异”,“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如遇元宵犹盛,排门和买,民居作观玩,幕次不可胜纪……炭桥药市、橘园亭书房、城东菜市、城北米市”。当时的夜市有一种通宵达旦的旺达与一年四季的不衰。可见早期的夜市多缘起于地缘与节庆因素,印证着古代夜间经济的商业文明。

近现代中国夜间经济因治安管制曾实行宵禁,或因动荡慌乱而避迹藏时。1929年,首都市政部门饬令查禁夜市,认为其“不惟妨害国家警权……而直接贻害社会治安影响尤大、亟应严行禁止,以正民俗”,广州亦如此,到1935年行政当局仍一度宣传取缔夜市。1936年,“上海之被称为不夜城,是因为它的夜市比日市繁荣,譬如舞台、酒楼、食馆”,同时也是“销金窟、消魂场”,让“几许年青人失足,若干有志者堕落”。1937年,长沙国货陈列馆招办花园夜市供市民纳凉,“每晚七时以后,坐位常满”。1940年北京延续的三市分前后两场,前半夜营业“约自酉至亥”时,后半夜则“约自寅至辰”时,多趁夜市变卖家产 。1949年前,佛山“每夜九时后,最繁盛之升平锦华等路,人迹稀疏,茶楼提前收市,新设歌坛,亦为之绝响!夜市遂成死市”,当时的广州气氛也紧张,到处强拉“猪仔兵”,致使夜市萧条。可见,动荡时局整个社会购买力衰弱,贫困加深了整体夜间经济恐慌。

改革开放后,夜市一度热登经济舞台。1984年,广州西湖路灯光夜市在全国掀起风尚,观绿路、陆居路和小港路的灯光夜市相继出现,番禺市桥城区的灯光夜市也是一派繁华。当时广州夜间经济形式比较丰富,“炒更、上夜校、食消夜”风气盛行,“叹夜茶”比饮早茶还要旺,粤曲夜茶和灯光夜市都是人们时尚的消遣方式。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治理需要,灯光夜市因自然消逝或违背初衷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自2001年市政府出台全面撤销占道经营市场相关决定始,各区灯光夜市逐步撤市还路于民;2011年,伴随着粤剧式微,横跨三个世纪的荣华楼粤剧茶座“停播”;2012年,番禺市桥城区和大南灯光夜市还市于路。至此可见,广州夜间经济传统历久,如何弥新是时代之问,面向世界吸引国际眼球的夜间经济尚未清晰。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中提到“活跃夜间商业和假日消费市场”,自此全国多省市接踵推出具体实施方案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广东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推进步行街、大型商圈改造提升”,要求“促进夜间经济加快发展”,以“支持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夜间经济作为广州培育服务消费领域新的增长点,是广州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极其重要的一域,市委市政府积极倡导并就发展夜间经济提出新的思路和举措。从开放“博物馆之夜”到聚集15个商圈作为《广州夜间消费地图》中“夜广州”的消费地标,再到《广州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以“岭南文化、红色文化、都市文化”为夜间经济注入灵魂,广州一直致力于发展夜间经济,锻塑闻名国内外的“广州之夜”品牌。当下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促消费扩内需的大背景为广州夜间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广州夜间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和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突破点。

三、广州夜间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广州夜间经济发展的优势

广州夜间经济发展有夜间餐饮、夜间文娱和夜间公共交通的基础积淀。据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统计,截至2019年6月,超3191家连锁便利店24小时营业,超11万家餐饮商家夜间营业,其中凌晨1时营业的餐饮商家占16%,24小时营业的餐饮商家占3%,中心城区分布至少有1400家酒吧、220家电影院、1000家棋牌室茶馆和网吧、500家KTV和DIY手工坊,超100条夜间公交线路22时运营至次日1时,地铁线路总体营业至23时。广州各区都分布有夜间消费集聚街区,以零售商圈、赛事场馆、主题场区等载体呈现。

广州夜间经济发展有气候优势与人文沉淀。广州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夏季长寒季短、全年平均气温20~22摄氏度,几乎全年适合夜间经济活动,有利于夜间消费休闲体验。再者,广州这座千年羊城延续着传统广府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沉淀,其主题多元且载体丰富,恰为广州夜间经济发展注入灵魂素材,使得兼具文化内涵的夜间经济更具张力和活性,既是本土习性的流远与回味出新,又是广州长远辐射力的深层精神向导。此外,广州夜间经济发展集聚人潮涌动。截至2019年末,广州常住人口1530.59万人,全社会从业人员896.5407万人(2018年末),8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共126.54万人,占比超66%的年轻消费群体对夜间休闲的需求迫切,他们白天忙于劳动创造,赶趁夜晚时空享受休闲释放压力。而且随着经济体量的逐步扩大,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逐年增加,绝大多数广州市民拥有购买力且在精神层面消费有倾向趋势。

广州夜间经济发展具有区位优势与内源需求。广州东连惠州西邻佛山、北靠清远韶关南接东莞中山、紧傍珠江隔海相望港澳,具有与港澳语言同根同源的特质,对于活络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有无法取代的天然优势。广州在寻求城市健康永续发展中思索老城市的竞争力与新生活力,广州经济在寻求夜晚的展示窗与突破口,夜间经济作为城市经济框架中的一部分,其所衍生出来的夜间精神文化休闲产业正是城市经济新的活力源泉。夜间经济在为市民全家出游提供休憩与社交时,培养在消费中体验休闲的本土习性,经过长期积累映射成独有的地域文化,对内是当地的宜居宜业,对外则是在向世界传递这座城市独有的风格,发展夜间经济是世界认识广州的最好展示,是广州发展的内源需求。

总之,广州发展夜间经济既是古已有之人心所盼,又是城市走向世界再出发所必需;既是经济领域生产与消费的时空延伸,又是城市文化品格的气质走向;既要满足新时代本土市民,又要面向国际吸引全球视野;既要兼具本土特质,又要扩充时代形态。在国家极力提倡、政府政策支持下,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及对外文化交流门户,在改革开放新征程秉承新发展理念,共享城市空间开放夜间市场,深化夜间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搜寻一批符合广州气质、凸显广州个性的夜间经济载体,实现高质量夜间供给,提升夜间经济品味。

(二)广州夜间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广州夜间经济发展面临生态困境。夜间消费场所充斥着叫卖乐、广告宣传语和行人嘈杂方言的噪音污染、广告强光灯等彩灯光污染及料理油烟烧烤烟尘污染。2014年广州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30.2万吨,逐年增加到2018年745.3万吨,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排名第三,广州清运城市生活垃圾支出负担连年递增,目前生活垃圾日均压缩转运量尚存在缺口0.9万吨/天,夜晚收市后消费聚集场所路面积蓄大量厨余垃圾和一次性餐具,加重了环保卫生配套压力。

广州夜间经济业态参差。夜间经济一大业态是餐饮,广州11个区里的夜间消费地标餐饮同质化、外源化,大部分商圈因缺少广府气息的出色老牌食市而难以散发异域观感,受消费者疑虑,餐饮连锁品牌泛化趋势难以支撑广府传统地道美食形象。再者,夜间经济业态集中在餐饮、购物、健美、影院、KTV、棋牌、酒吧、网吧、灯光秀、住宿等,这些全国化的业态能满足本土市民的休闲人情社交,却难让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体验广州并回味广州。此外,新近挖掘的文旅夜游向夜间经济倾注了城市情感元素,打开了市民的视野,但对外来游客而言因景点分散且主题多元感官上显得杂乱,大部分文旅夜游尚未能与消费地标商业相融通,因而游客体验感不饱满。纵观全市,存在高端优质供给不足的问题,面向世界游客可圈可点凸显广州城市气质和文化品格的地方仍未深度挖掘,即都会型夜间经济形态尚未普及。④广州夜间经济业态中还存在体现市井民风的流动摊贩或半固定摊贩,这种备受争议的非正式经济活动发挥着社会作用,让经济较弱势消费者能参与到夜间经济消费中来,但却是城市治理中脏乱差的典型,有学者称其为“都市之瘤”。

广州夜间经济发展面临空间摩擦冲突。人的个体主义式理性会对夜间经济集聚地产生邻避效应,尤其在住宅与商业混合的异化空間。夜间经济场所晚高峰从19时持续到23时,期间拥挤嘈杂、不具隐私、商住车辆混驻等感官体验困扰居民氛围,影响居住环境,导致居民居住品质下降。据广州市政府部门承办工单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反复影响广州市民的民生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管理和环境污染方面,其中与夜间经济息息相关的街面秩序满意度为51.37%(4.67万件)、噪音污染满意度为70.7%(3.72万件)及大气污染满意度为60.58%(2.46万件),整体满意度低于全部民生问题73.83%的平均水平,这涉及常住居民、外来人口及中小企业等群体,背后是这些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最终形成广州夜间经济增长与可持续之间的矛盾。

四、广州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思考

广州夜间经济发展优势与问题并存,如何提升广州夜间经济的整体影响力,格调化夜间消费环境,引领城市夜间消费新时代风尚,以下改善策略思考,或许对于政府施政、夜间经济治理、业界经营与群体消费提供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立足全局,统筹夜间经济发展整体布局

广州夜间经济发展应置于城市发展全局中作通盘考虑,强化已有载体提升聚集及新建载体布局,依据广州城市发展走向,在整体上设定清晰和切合实际的密度。这就要求定性都会型、地域型和社区型的夜间经济形态,各区因地制宜因、需制动谋划发展,让夜间经济交错竞逐南国明珠夜,也能丰俭由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域消费族群的夜间造访需求。当下广州应着重布局高端都会型夜间经济,提升做精地域型和社区型夜间经济。都会型夜间经济形态面向国内外中高端消费族群,是顶尖、创意、首发、品质的集聚地;社区型夜间经济形态因多分布在住宅区附近,满足不同特质居住人群的夜间便捷消费需求;夹在中间的是地域型夜间经济形态。目前15个消费集聚区中,大部分属于地域型,还有众多“小特精”主题夜间消费圈,其中天河路商圈属都会型的典范,北京路商圈和上下九商圈介于地域型和都会型之间,因其与岭南历史人文古韵高度融合而备受国内外和本土消费族群喜爱。在新建或扩建夜间经济载体时还应依据外出交通成本、通勤效率、环境治安管理、居民邻避效应等因素考虑选址,如此广州形成完整的夜间经济全生态产业链未来可期。

(二)突出异质性,注重开发夜间经济发展战略元素

用城市企业的观点经营夜间经济,创造性开发难以被替代的战略元素,塑造独一无二的“广州之夜”品牌。一要揽活夜间文化活动元素,鼓励市民大量外出享受安全的夜晚。优质文化供应既能替代夜间不良消费,也能形成文艺产业产生经济效应(Andy Lovatt,Justin O'Connor,1995)。1979年,罗马就推出遗产开发计划,用以更新城市历史文化方面的资源,调度多班次便宜的巴士串起四大夜景,方便市民外出度过一个美好夜晚(Franco Bianchini,1995),古罗马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由此起步,随后撬动巨额文化产业输送全球。广州发展夜间经济一定要打好文化牌,才能散发异域观感,一是借助融通文商旅开发文化,一是清晰线路主题开发文化,在独有的广府、红色文化再生中重振广州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营造来中国一定要到广州体验的意象。此外,节庆亦是文化的重要一环,节日文化活动和街头集市能吸引人潮回到中心老城。二是精耕夜间饮食广府元素。广州夜间饮食已有许多新创和异域风味加入,但唯有传统颇具盛名的广府美食能持续吸引市内外消费者前来消费,也是最能够代表广府饮食文化的一环,新潮饮食无法真正动摇地道广府传统美食地位。三是瞄准夜间创新导向元素。这就要求秉承实用主义,抢占首发经济、电竞音乐、体育赛事、新文创等新业态的繁衍先机,吸引聚集文创、竞技、设计人群,创新导向更能活跃夜间经济,把城市形象推向更高的艺术层级。四是考虑人群偏好因素,既要区分男性和女性群体需求,也要考虑儿童和老人群体需求,鼓励发展多元风格消费体验以满足各类人群夜晚偏好选择。夜间经济尤其不能忽视儿童这个群体,应营造适合儿童的街道环境,设计儿童可以自主参加的夜间活动;老人和女性规避酒街等混乱感官场所,更关注与酒精无关的休闲娱乐夜间活动,寻求安全舒适夜晚外出条件,如深夜商店、画廊、图书馆、健身房和戏剧院等。

(三)为广州夜间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善治环境

发展夜间经济是对广州现代城市治理的全新考验与挑战,也是现代城市服务和治理水平的整体体现。广州夜间经济聚集场所应针对空气污染、环境噪音、交通管制等加强引导与妥善规划,从而既能提升夜间消费体验,也能保障毗邻区居住环境品质。一要重视环境状况改善,纵观广州夜间经济发展全过程,形象虽有改观却仍没跟上社会发展步伐与民众审美要求,应从入口意象、商店招牌罗列、垃圾清理及定期对食物做卫生检验等方面着手改善。二要重视夜间经济集聚区内外交通状况改善。集聚区的交通依据人潮的动线规划,聚集区外的交通则需要政府倾注较多的资源,包括指挥高峰时段交通、设计人车分道、配用义工志愿者、调用公共资源的停车空间、强查违规停车,规避人、车、摊、商抢占马路等。三要重视夜间经济活动空间的情感氛围改善,在安全和娱乐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打造一个快乐安全的夜晚流动空间。夜晚空间的环境设计应该融入诸如和谐、温暖等元素以优化人的正面情感感受(Marion Roberts,Adam Eldridge,2007),从而捍卫广州夜晚的正向文化价值走向。

(四)强化多主体支撑,共同参与夜间经济组织管理

夜间经济需要加以规范和约束,需要许可证、卫生安全、规划、治安有关机构严格审查(Andy Lovatt,Justin O'Connor,1995)。威尔士用健康影响评估(Health Impact Assessment)方法制定一个框架来管理夜间经济,通过集合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研讨并达成共识,履行共同的社会责任,共创健康安全愉快的夜间经济(Kathryn Ashton,Janine Roderick,Lee Parry Williams,Liz Green,2018)。廣州应推动夜间经济利益相关体共同参与夜间经济治理,共享夜间经济发展红利。消费者要事先计划好回程,选择安全高效交通工具,遵守公共秩序,文明消费。要定期举办相关培训以提高员工对法律行规和脆弱群体的认知,经营者要把预防暴力犯罪加入行业自律计划,共筑清朗文明营商环境。文广旅体部门要提供基本资讯,有计划宣传广州夜间消费体验;交通运输部门规划好聚集区内外交通环境,包括人行道空间、公车定时定量化等;卫生部门加强聚集区卫生环境治理;市场监管部门规范夜间经济特殊行业准入门槛,实行许可证管理,对经营主体定期举办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方面的培训;宣传部门要唤起社会环境整洁卫生的公民意识;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要加强夜间治安防范。学界要开展夜间经济跨领域研究,如夜间医疗、夜间运动、夜间园艺、夜间竞技等,要持续观察先进城市夜间经济的消长,收集相关意见建议,形成资料库供政府施政参考。

参考文献:

[1]安德鲁.塔隆著,杨帆译.英国城市更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2]黑川纪章著,覃力等译.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魏云刚.城市夜间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0,32(04):117-121.

[4]靳泓,应文.城市夜间经济研究综述[J].灯与照明,2018,42(01):26-30.

[5]黄兆仁.夜间经济触动城市夜未眠找出城市新动能[J].禅天下,2019(171):22-26.

[6]张金花,吴敏.城市“夜经济”概述[J].学理论,2014(30):95-96.

[7]Andy Lovatt,Justin O'Connor.Cities and the Night-time Economy[J].Plann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Vol.10,No.2,1995:127-133.

[8]Franco Bianchini.Night cultures,Night Economies[J].Plann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Vol.10,No.2,1995:121-126.

[9]Marion Roberts,Adam Eldridge.Quiter,Safer,Cheaper:Planning for a more Inclusive Evening and Night-time Economy[J].Planning Practice & Research,Vol.22,No.2,253-266,May 2007.

[10]Kathryn Ashton,Janine Roderick,Lee Parry Williams,Liz Green.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managing the night-time economy in Wales:a Health Impact Assessment approach[J].Impact Assessment and Project Appraisa,Vol.36,No.1,2018:81-89.

(作者單位: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番禺分校)

猜你喜欢
广州发展
An Illustrated Timeline of Inventions and Inventors in the 1880s
2020达亿瓦秋冬时尚秀在广州举行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广州车展展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