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曲率对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屈光度计算准确性的影响

2022-03-31 01:03朱珂珂穆红梅
国际眼科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屈光度屈光角膜

朱珂珂,王 欣,穆红梅

0引言

白内障手术已经进入屈光手术时代,各种高端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出现使白内障患者术前屈光度计算要求越来越高,第五代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如Barrett Ⅱ、Olsen、Hill-RBF、Kane等使多数患者术前IOL屈光度的计算更加准确。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高度近视、远视、浅前房的患者,研究已经发现与其相适应的精准计算公式[1-3]。而不同公式关于角膜曲率(keratometry,K)对IOL屈光度计算的影响,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针对不同K值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0-06/2021-06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157例157眼,其中男77例,女80例,平均年龄66.32±5.58岁。纳入标准:(1)术前眼轴(axial length,AL)22~26mm;(2)术中均植入Rayner 970C或920H非球面IOL;(3)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8。排除标准:(1)既往有屈光手术史;(2)既往或现在患有眼部疾病,影响术前眼部生物测量;(3)眼部生物测量数据不全。本研究获得开封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目的已明确告知纳入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纳入患者术前均通过IOL Master 700测量AL、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和K值,分别应用SRK/T、Hoffer Q、Holladay 2、Haigis、BarrettⅡ(www.apacrs.org)、Kane(www.iolformula.com)公式计算IOL屈光度,并且设置目标屈光度为0D。手术方法:采用常规2.8mm透明角膜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晶状体核,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注吸残余皮质,将IOL植入囊袋内,水密角膜切口完成手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完成。

1.2.2观察指标术后1mo行主觉验光检查,将验光结果转换成等效球镜计算屈光预测误差(refractive prediction errors,RPE)和平均绝对值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其中RPE=植入的IOL度数+验光等效球镜/0.7-术前计算屈光误差为0的IOL度数,MAE为RPE的绝对值平均数。

2结果

2.1纳入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术前角膜K值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其中A组53例53眼,K<42D;B组55例55眼,42D≤K≤46D;C组49例49眼,K>46D。三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术前AL、A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2.2术后1mo三组患者RPE和MAE比较A组和C组每个公式的RPE与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所有公式的RPE与0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各公式的RP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8,P=0.002),MAE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814,P=0.005)。A组和C组各公式的RPE比较显示,BarrettⅡ公式与SRK/T、Hoffer Q、Holladay 2、Haigis公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Kane公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B组各公式的RPE比较显示,BarrettⅡ公式与其他公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术后1mo三组患者RPE和MAE情况

2.3术后1mo三组患者屈光误差范围比较根据术后1mo MAE分别将A、B、C组患者分为MAE≤0.5D(RPE±0.5D)组和MAE≤1.0D(RPE±1.0D)组。A组BarrettⅡ公式的MAE≤0.5D的比率显著高于SRK/T、Hoffer Q、Holladay 2、Haigis公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15、8.843、8.228、9.144,均P<0.01),但与Kane公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165,P=0.017),BarrettⅡ公式的MAE≤1.0D的比率与其他公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B组BarrettⅡ公式的MAE≤0.5D和≤1.0D的比率与其他公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C组Barrett Ⅱ公式的MAE≤0.5D的比率高于SRK/T和Hoff Q公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0、5.009,P=0.005、0.002),但在MAE≤1.0D的比率与其他公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术后1mo三组患者屈光误差范围 眼(%)

3讨论

角膜曲率和AL一直都是计算白内障患者IOL屈光度的重要参数。近年研究发现ACD、眼球白到白距离、晶状体厚度、瞳孔大小甚至年龄均会影响屈光度的计算准确性[4-6]。Norrby[7]认为术后ACD占屈光误差因素的35.47%,AL占17.03%,角膜前表面曲率占2.32%,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比值占3.69%。角膜曲率因素合计占约6%,这其中包括测量误差和异常K值导致的计算误差。AL和ACD对屈光结果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证实,本研究选择AL在正常范围(22~26mm)内的患者,且ACD平均值为3.19mm,采用目前最新型IOL Master 700进行术前生物测量,充分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本研究中A、C组每个公式的RPE与0D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B组所有公式的RPE与0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K值在正常范围(42~46D)内常用IOL屈光度计算公式误差接近于0D,而过大或过小的K值则容易造成屈光误差。组内比较显示A、C组BarrettⅡ公式的RPE与SRK/T、Hoffer Q、Holladay 2、Haigis公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Kane和BarrettⅡ公式的RP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对于异常K值的白内障患者,五代IOL屈光度计算公式的准确性优于其他公式。BarrettⅡ公式是基于光线追踪技术、厚晶状体模型的第五代理论公式,而同属五代公式的Kane公式是以理论光学为基础,并结合了回归和人工智能成分,这个公式着重于减少在各种眼维度极端情况下发生的误差,如超长眼轴或浅前房等,而这正是目前其他公式显示较大误差的原因。Melles等[8]对18 000余例白内障患者进行分析,其中42D≤K≤46D的患者占81%,异常K值各占约10%,结果显示BarrettⅡ公式的屈光误差最低,包括不同K值的情况,其MAE≤0.5D和≤1.0D的比率分别为80.8%、97.8%,在11个公式中准确性最高。Reitblat等[9]对79眼K>46D和92眼K<42D的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五代计算公式BarrettⅡ、Hill-RBF、Olsen公式在屈光预测结果上表现更好,其中K>46D时BarrettⅡ公式的MAE≤0.5D和≤1.0D的比率分别为75.95%、96.20%,而本研究结果为75.5%、93.9%;当K<42D时比率分别为95.74%、100%,本研究结果为94.3%、96.2%,研究结果非常接近。但其认为SRK/T公式在陡峭K会产生系统性的近视误差,这与本研究结果正好相反。但也有研究认为当K>46D时,SRK/T公式会产生远视误差[10-14],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Savini等[13]报道了41例圆锥角膜白内障患者,平均K值为48.54±4.70D,SRK/T公式的RPE明显低于Hoffer Q、Holladay 1、Haigis、BarrettⅡ公式,且MAE≤0.5D和≤1.0D的比率也高于其他公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认为在K值较高时所有公式均会产生远视屈光误差,SRK/T公式是目前计算圆锥角膜白内障患者最准确的公式,因为公式本身易产生的近视误差恰好抵消了高K值下的远视误差,五代公式和其对比并没有显示出计算的准确性。Wang等[14]对73例圆锥角膜患者研究发现,SRK/T、Hoffer Q、Holladay 2、Haigis、BarrettⅡ公式均会产生远视误差,BarrettⅡ公式在高K值的情况下准确性最高,这与本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异常角膜K值导致的RPE可能有以下原因:(1)角膜K值异常代表角膜对称性发生了变化。目前测量K值时首先默认角膜形态对称,角膜屈光指数为1.3375,用局部测出的K值代表全角膜K值,而当异常K值出现时,角膜形态不对称,前后曲率半径发生变化,此时测量出的K值可能本身就是错误的,无法代表角膜本身的屈光力。Savini等[15]分别应用测量K值和全角膜屈光力(total corneal refractive power,TCRP)计算118例白内障患者的IOL屈光度,结果显示三代公式和Barrett Ⅱ 公式之间无明显差异,但该研究中患者K值为40.58~47.63(平均43.74±1.40)D,对异常K值未做进一步研究。(2)异常K值扰乱了眼前节正常结构关系,基于ACD、K、IOL位置等参数的计算公式受到影响,降低了其预测晶状体有效位置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BarrettⅡ公式作为目前五代公式的代表,在异常AL、ACD、晶状体厚度参数、准分子术后及散光晶状体的计算应用上均显示了良好的计算准确性。本研究结果也证实当K<42D或K>46D,常用公式均会产生屈光误差,但BarrettⅡ和Kane公式的准确性依然高于其他公式,关于异常K值的精准计算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屈光度屈光角膜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调整切削屈光度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研究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18~30 岁近视病人眼生物测量参数的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变形的角膜
学龄前儿童Suresight 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异常标准的探讨
阿托品与复方托吡卡胺在儿童验光的差异比较
眼的屈光参差及配镜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