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测评素养研究

2022-03-31 12:04施惠平乔仲美
教育观察 2022年7期
关键词:大学素养英语

施惠平,乔仲美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一、引言

大学英语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对象来自不同专业、不同背景、有不同追求和目标的庞大群体,也就是其测评对象具有多元化的属性。教师的测评素养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更关乎学生的长远发展。[1]《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评价素养,掌握促学评价的理念,采用促学评价的方法,处理好测试与教学的关系,更有效地利用评价与测试改进教学,切实保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质量。[2]因此,本文拟以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线上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的测评素养状况,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策略,以期提升大学英语线上教学的效果并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文献回顾

(一)教师测评素养的构成

国外对教师测评素养的系统性研究起步较早,在1991年,Stiggins首次提出测评素养(assessment literacy)这一概念。他认为,测评素养是具备测评能力的教师在测评过程中使用的知识和技能,其能够批判性地使用测评信息,指导测评什么、为什么测评及怎样才能测评所关注的技能和知识。[3]之后,有研究者基于理论研究推导出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的定义,以及基于测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来描述其测评素养。[4]具体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国外学者对测评素养的定义

随着测评素养概念的提出,教师作为测评的主体之一,其测评素养日益受到相关研究者的重视。Inbar-Lourie提出了教师测评素养的三维框架,即“为何评”“评什么”“如何评”。[11]Davies认为,教师测评素养范式表现在知识、技能以及原理三个方面。[12]Taylor结合Davies的测评素养范式和Inbar-Lourie的测评素养三维框架,认为教师测评素养应包括有关测评的知识技术、实践技能及对测评原理的理解,强调教师测评知识和测评实践的结合。[13]Pastore和Andrade从能力的整体性和适应性角度提出教师测评素养的三维构成,即概念、实践和社会情感,强调教师测评素养的社会情感导向功能。[14]

国内学界对教师测评素养构成的研究体现出教师测评素养是一个多维概念。有的学者认为,教师测评素养由理解“测评”、使用“测评”、管理“测评”、评价“测评”四个维度构成[15]。有的学者认为,教师测评素养由测评目标、测评方法、测评过程、测评结果、测评伦理五个维度构成[16]。有的学者认为,教师测评素养由效度素养、信度素养、区分度素养、稳定性素养、自洽性素养、可推广性素养、教育性素养七个维度构成。[17]此外,Xu等人构建了一个六层多向互动的教师测评素养概念框架,该框架既包含了教师测评素养的知识、技能、理论、实践和影响因素,也包含了教师测评的实践环境和发展途径。该框架不仅重视教师的日常测评实践和测评知识的结合,还考虑了教师测评实践的社会环境和情感因素,体现了教师测评的社会转向。[18]

鉴于国内外学术界对教师测评素养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且线上教学的教育环境、政策及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研究选取Pastore和Andrade对教师测评素养的划分维度作为研究框架,认为其社会情感维度最能体现受社会环境影响下,大学英语教师在线上教学中测评素养的发展状况。

(二)教师测评素养的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教师测评素养的相关研究主要探讨了三部分内容。一是教师测评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教师对测评的相关概念缺乏认识,对测评的相关技能掌握不够,难以将测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19]二是教师测评素养的培训不完善,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会影响教师测评素养的发展[20],此外,教师测评素养的发展受内部因素影响,如教师对测评的态度和认知等。[21]三是教师测评素养测量工具的开发和验证。[22-23]

国内教师测评素养研究始于王少非的研究。[24]近十多年来,国内教师测评素养的相关研究稳中有升,多为述评或教师测评素养发展策略的理论探讨。[25-26]但教师测评素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更是实践问题。[27]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测评素养存在差异,说明教师测评素养具有特殊性。目前开展的相关研究多是关于教师测评素养在不同学科[28]、不同层次[29]和不同地域[30]间的调查和分析。本研究以大学英语教师的线上教学为着眼点,为研究教师测评素养提供了新的视角。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线上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测评素养在概念、实践以及社会情感三个维度的状况如何?

问题二:大学英语教师测评素养的发展途径有哪些?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邀请了我国华东地区M大学的3名大学英语教师参与,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三)数据收集及分析

本研究数据收集的方式包括访谈、课堂观察以及课堂录音、录像,以访谈为主,课堂观察为辅,旨在收集多种数据以实现三角互证。本研究的所有数据收集均通过线上进行。

本研究对3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线上教学观察,每位教师每周4节课,每节课时长45分钟。在线上教学中,本研究采用非参与观察法进行课堂观察并录音,不干扰教师的正常教学。总共获得36个小时的课堂观察数据。随后,本研究对3名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她们对线上教学中测评概念的理解,测评实践遇到的困难和采取的措施。所有访谈全程录音并转为文字。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本研究先整理观察笔记、转写相关课堂录音,旨在对线上教学中教师的测评素养有全局性的认识,然后阅读访谈文稿,寻找反复出现的主题,归纳大学英语教师线上教学模式中测评素养的状况并探讨大学英语教师测评素养的发展途径。

四、研究发现及讨论

(一)线上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测评素养的现状分析

首先,线上教学促进教师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概念认识转变。《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指出,要实现从传统的“对课程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促进课程发展的形成性评价”的转变。[2]本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发现,B教师在一组学生做完报告(presentation)环节后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对报告内容做出评价,B教师在一旁及时补充学生的评价。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无法让每组同学都完成互评活动,B教师会通过二维码链接的形式让没有完成互评的小组课后完成报告内容的问卷调查。B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评价信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评分标准,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访谈中,A教师提到在线上教学中运用更多的是形成性评价,会使用钉钉自带的线上文档编辑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这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做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B两位教师在线上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体现了教师测评素养的概念转变与教学模式的变化存在关系。线上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测评,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其次,教师在线上教学中的测评实践面临新挑战。教师测评素养的本质是实践中的教师测评素养,对线上教学中的测评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测评的实践必须与具体教学模式相结合。A教师在访谈中提到,用钉钉的线上文档让学生编辑答案时,由于常常多人同时线上编辑,导致学生容易做出抄袭的行为,而在线下课堂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现场监管,多数学生会自觉完成测试任务,很少出现作弊行为。C教师为了避免学生抄袭,将钉钉作为授课的平台,将雨课堂作为学生的测评平台,学生单独在雨课堂完成测试。C教师在访谈中也提到,线上教学使用双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抄袭,但学生在电脑端进行测试时,可以利用手机或平板上网搜索答案。这表明线上测试缺乏一个统一的平台,难以防止线上测试作弊和保证线上测试的公平性,给教师的测评实践带来挑战。此外,A教师提到,在线上教学中,师生互动困难。课堂互动是教师测评的重要方式。A教师认为,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其他同学的反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而线上教学由于隔着屏幕,导致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C教师开始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这个问题,她让学生开摄像头连麦回答问题,但也只能和一名学生有互动,难以同时顾及其他学生。本研究发现,B教师的测评实践多是通过线上会议实时提问、钉钉群内发送语音问答、批改网作业评判和线上测试等方式,了解、诊断与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线上教学为教师收集作业以及反馈测试结果提供了便利,但线上作业批改系统有局限,只能单向反馈。教师需将线上教学模式中的测评实践与具体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提升线上教学的测评素养,以此应对其在线上教学中遇到的测评实践挑战。

最后,教师能主动发挥测评素养的情感作用,教师测评素养的社会情感导向初步凸显。测评素养的构成不仅包括概念和实践维度,还包括社会情感维度。学生在家进行线上学习,没有课堂学习的氛围,易受家庭各种因素的影响,情绪易波动。因此,教师尤其要注意测评的社会情感维度。线上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及策略,还要求教师善于利用共情能力。C教师说,在此次线上教学中,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选择教学材料,测评内容难易度也比以往的线下教学有所降低,以鼓励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A教师将时事主题与测评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评价学生的上课表现,关注学生在线上学习的情感变化,与学生谈心,对学生予以正向的引导等方式,与学生建立了良性的互动。在访谈中,三名教师都意识到在线上教学中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重要性,以测评实践、师生互动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消除师生间的交互障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测评素养的发展路径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正成为教育的新模式,教师的测评素养逐渐成为教师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探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测评素养的发展路径具有现实意义。基于线上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测评素养的现状分析,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测评素养的发展途径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提升信息意识,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依托进行测评学习和培训

线上教学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需要大学英语教师提升信息素养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测评素养,以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大学英语教师要有积极利用信息的意识,主动更新教育评价理念,通过自身的追求和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保障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开展教师培训和开设测评课程被认为是发展教师测评素养的有效途径。[19]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需要大学在大学英语教师测评培训中设置测评知识的课程和相应的信息技术课程,直接利用数字化培训模式,对教师学习状况进行测评,让教师熟悉数字化测评的环节和模式,提升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的测评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例如,2021年第四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会议不仅邀请专家学者作测评知识讲座,也请一线大学英语教师作测评实践展示,还进行了优诊学(大学版)测评软件的培训和答疑活动,以及基于此软件的案例分析。该线上学术会议观看人数达八万人,在会议中,教师既聆听了专家学者前瞻性的测评研究,也对新开发的测评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有通过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具备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数据,动态调整测评实施计划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学习的效率。

2.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测评素养

混合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测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不同教学情境中的测评有本质上的认识,对混合教学与测评情境、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状态有充分了解。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和教学目标,利用线上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学课程内容;在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自学内容进行测验,可采取教师评价和同伴互评相结合,以及学生完成教师课前设置好的评价问卷的方式,实现即时评价;在课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前和课中的表现,通过线上平台发布相关作业或推送与教学相关的其他慕课、微课资源,巩固教学内容。在一系列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客观、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混合教学将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有线上教学的灵活性,又能保证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师生和生生能形成良好互动。但混合教学需要教师制订新的测评标准,依托具体教学实践,开发和实施新的测评方法,如建立电子档案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有针对性地解决测评实践中的问题,发现每位学生的智能特点,发展其智能优势[31],同时也在实践中发展自身的测评素养。

猜你喜欢
大学素养英语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大学求学的遗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