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求乐”与相声主题创作

2022-04-01 20:52田海龙
现代艺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曲艺创作

九三学社社员,相声演员,师从侯派相声传人丁宝祥先生。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哈哈曲艺社培训中心副主任、四川省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成都市曲艺家协会会员。成都哈哈曲艺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哈哈曲艺社社长。

曾获得“说唱四川,歌颂中国”优秀曲艺新作奖,第三届全国曲艺理论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第七届中国曲艺绍兴(柯桥)高峰论坛优秀曲艺理论文章,第八届全国少儿曲艺比赛四川赛区选拔赛优秀园丁奖,2020年山东省抗疫科学与艺术作品创作大赛一等奖,2020年团中央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021年度成都市“十佳志愿者”等。

澹月梨花满四泽,2022年3月3日下午,由四川省文联指导、《现代艺术》杂志社主办的“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2022年第3期(总第51期)曲艺专场走进哈哈曲艺社(尚空间剧场)。相声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田海龙以《“为民求乐”与相声主题创作》为题,从“为民求乐的意义”“相声创作中主题的概念及作用”“相声创作的一般步骤及主题应用”以及“喜剧创作从悲剧出发”四个方面,和线上线下观众一起探讨创作一个好的相声作品需要具备的要素。讲坛由四川省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副秘书长李多主持。

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相声一词,古作象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相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

一说到相声,“通俗易懂、生动明快、朴实含蓄、灵活多变”这些特质便跃入眼帘,“相声是‘说的艺术,属于‘以词叙事的说唱形式,在说法中现身,是它的重要特征;相声是‘笑的艺术,以笑为手段来揭露矛盾、塑造人物、评价生活。”田海龙认为相声的这些特点均是基于“为民求乐”四个字。田海龙师从侯派相声传人丁宝祥先生,在他心中,侯派相声创始人侯宝林犹如一座丰碑。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侯先生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为民求乐”是他毕生的追求。他曾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把最好的艺术献给观众。观众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师……我一生都是把欢笑带给观众,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别观众,我也会带着微笑而去。”田海龙也一直传承着这一宗旨,始终将“为民求乐”的创作思想放在首要位置。

田海龙谈道,“相声主题不是故事大意,是中心思想,是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理念,是作品要表达的目的和意义。”在相声创作中尽早确立主题,可以起到以下四点作用:人物画像、素材选用、故事走向、升华结尾。

关于素材选用如何确定,田海龙讲道,“素材选用要围绕主题来完善包袱,而不是以包袱为主。要清楚哪些素材是铺垫主题的,哪些素材是证明主题的。”同时,他认为确定故事走向也十分重要:如果内容上的线不清晰,势必会造成层次不清,反映的生活内容不集中;最后还要确定升华的底,这也是内容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情节发展的高潮。

讲座中,田海龙还为大家介绍了相声创作的一般步骤:明确主题、思路方向、结构应用以及主题应用。他认为相声创作应主题先行,“主题从哪儿来?可以从某个社会现象的看法而来,也可以从素材总结提炼而来。”主题就是创作者对于现实世界洞察的结果,因此创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洞察力,决定了其作品品格的高低。

“从光明的世界里,挖掘人性丑陋的一面;在灰色的角落里,发现人性温暖的光辉,找到千古不变的人性议题:贪、嗔、痴、爱、恶、憎、欲,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切入,再演绎。”田海龙引用《李国修编导演教室》的话为观众讲解相声创作中明确主题的思路方向。

随后,田海龙还讲解了相声创作中主题与结构的关系:垫话(顶门包袱 围绕主题)——飘把(引入场景了无痕迹)——正活(符合主题受奖励 背离主题受惩罚)——底(主题升华 人物最后的选择);相声创作中主题与人物的关系,如何区分两种人物(故事中的人物跟主题的关系,相声演员自身与主题的关系) ;人物性格与主题的关系(对应主题是歌颂,背离主题是讽刺),并以《疯狂的石头》为例,讲解在相声创作中如何升华主题,即:多线交集、困境选择、喊口号。

最后,田海龙讲道,“喜剧创作要从悲剧出发,”他认为在剧本创作中,设立人物困境几乎是所有类型戏剧的核心,“喜剧和悲剧是一体两面,只是呈现的角度不同,所以观众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观赏心态。”喜剧必须要有脉络,要让观众顺着脉络去理解情节的流动与角色的内心状态,然后再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境。创作喜剧要遵循八个字:“悖乎常理,合乎戏理。”

本次讲坛为喜爱相声的观众带去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也让观众看到了现代曲艺人在前辈崇高的艺术风范的指引下,在继承与创新曲艺艺术中继续坚定前行着。讲坛最后,《现代艺术》杂志社总编辑蒲秀政向主讲嘉宾田海龙赠送杂志特辑。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观众对喜剧作品搞笑功效要求越来越直接,造成如今年轻相声演员在相声创作和表演中存在忽视主题、重视包袱的现象。大量粗制滥造的相声充斥一线演出市场,导致这几年如火如荼的相声小剧场极少出现几个精品佳作。

面对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年轻相声演员要么毫无察觉,要么稍有察觉但束手无策。埋首于寻找包袱却没有灵魂的创作中,以至于毫无建树。

当创作出现了灵魂问题,我们就要从灵魂上来寻找解决办法,相声创作的主题作用就凸显了出来。

一、为民求乐的意义

侯宝林大师终生信条

侯寶林大师是相声演员一生追求之楷模,在其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侯宝林大师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为民求乐”是他毕生的追求。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侯宝林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把最好的艺术献给观众。观众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师……我一生都是把欢笑带给观众,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别观众,我也会带着微笑而去。”gzslib202204012103

相声是一门通俗艺术

相声自诞生之初就是一门通俗艺术,为谁服务就要说出谁的心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代会讲话中强调“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相声是人民的艺术,就应该牢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民求乐”就是相声演员追求的目标,在“为民求乐”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主题创作。

二、什么是相声主题?

相声主题不是故事大意,而是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理念,是相声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透过作品想达到的主要目的和意义。相声之主题,如同其他文学作品主题一样,它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

比如相声《买猴》的主题就是一句话:“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酿成苦果。”相声《醉酒》的主题也是一句话:“醉酒不对,喝多了误事闹笑话。”

说什么,比怎么说更重要,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和技巧说相声,重点是你想谈什么,你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一段好的相声,必然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形式简单、通俗易懂;二是内容深邃、主题鲜明。

相声主题如同相声作品的灵魂,如同个人之信仰,无主题的相声就是无灵魂的相声,应在“为民求乐”指导下寻找主题。

三、相声中主题的作用

在创作中,很多人意识到要有主题,但是忽略了主题的实际作用和重要性。不重视主题的行为,导致要么作品无主题大拼盘,要么欲表达之思想和实际完成作品呈现主题不能统一等问题。在相声创作中,尽早确认主题,可以起到以下几点作用。

确定人物画像

相声中的人物,往往是特定人物,不同于普通人,性格和特点都是夸张的,主题帮助作者在创作中确认人物的特征选用,突出哪些舍弃哪些,使人物在故事中更鲜活。

马季先生在论文《相声的表演》中提到人物要“神似”就要去观察人物,提炼人物的特点和习惯。实际创作中,面对人物有众多特点时,到底提炼哪一个特点呢?同时马季先生还提到了要去体会人物感情,人物的感情是复杂的,我们要体会哪种呢?这时就凸显了主题的作用,凡是符合主题的留下,不符合主题的去掉。

冯巩先生在论文《相声艺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到刻画人物要有特点,不能千篇一律,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冯巩先生给出刻画人物的技巧,但是没有给出虚构的依据。那么虚构的依据是什么呢?正是相声创作的主题,主题决定了你的虚构方向。

确定素材选用

故事素材,要围绕主题选用。哪些素材是紧紧围绕主题故事线的,哪些素材仅仅是证明主题支线的,取舍要有重点,要围绕主题,而不是围绕素材、围绕包袱打造作品。

何迟先生在论文《关于相声艺术问题三谈》中提到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但生活中题材如此之多,并非可笑的事情就是相聲创作的题材。那么确定选材的标准就是主题,故事主线由不同的素材填充而成,素材选用要遵循以主题为核心的标准。

确定故事走向

当确认了主题故事线,故事走向也就确认了,一定是走向主题被证明或者被抛出的那一刻,相声中故事走向主要在正活部分体现。

所谓“内容上的线”就是主题故事线了,也就是说内容未动,主题先行。只有主题故事线明确了,内容创作才能有主有次,表现得当。

确定升华的底

相声的底,一定是故事发展的高潮,往往还是揭示主题的那一刻,而明确了主题,有助于打造一个能升华故事的底。

内容发展的方向是主题决定的,情节发展的情绪也是主题决定的。当故事推进到主人公做出符合主题要求的选择时,就得到故事中的奖励,一般来说也就达到了故事的高潮。

四、相声创作主题先行

相声创作的起点很多,有时是因为对某个社会现象有看法,就有了自己的观念,比如反腐、环保,然后开始收集素材创作作品。有时是因为先有了素材,然后整理结构,完成作品,最后提炼出主题。但是无论哪种创作方式,笔者更推荐下笔之前先有主题,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灵肉结合的作品。

主题就是创作者对于现实世界洞察的结果,所以创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洞察力,决定了其作品品格的高低。

相声创作明确主题的两种方法

相声创作中明确主题一般有两个方法。

一是先明确主题,然后围绕主题筛选素材,依据主题创作故事,最终形成作品,本文称之为筛选创作法。

筛选创作方式,先有主题,后选素材,素材都是贴合主题筛选,作品创作出来主题就很鲜明。但是由于牵线的是主题不是故事本身,所以作品比较容易出现逻辑性差的情况,但形散神不散,也能佳作迭出。这种类型的作品有《规矩论》《礼仪漫谈》等。如果处理不好,尤其是确认了主题,而忽略了主旨提炼,一味追求包袱和笑料,虽然貌似有主题,但人物不饱满,故事逻辑性差,就只是一个笑料堆积的不完整的作品。

二是从已有的素材中产生了灵感,提炼出主题,依据主题整理改编素材,最终形成作品,本文称之为提炼创作法。

提炼创作方式,先有素材,后有主题,取材的故事完整,一般来说人物塑造丰满,作品的完整性比较强,比如马季先生创作的《海燕》等。但是如果忽略了主题提炼,仅仅是保持了故事完整性,容易造成主题不明显,或者展现故事时详略不当,强调场景而忽略主题或者强调包袱而忽略了人物性格特点。

这两种方法,都是明确了主题,再整理素材,最后形成作品,因为作品的主题决定了相声的灵魂,决定了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走向。

综上看,明确主题,是必要的创作的步骤。在创作中,要有提炼主题的意识。提炼出之主题务必是正能量的,不能立意扭曲甚至为求新奇而反社会。

相声创作明确主题的思路方向

一个好的相声往往是生活的高度提炼,是某一段生活的截图,但却往往含义深刻。只有主题的提炼准确,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深刻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对于人性的批判和阐扬。gzslib202204012103

主题的明确方向要遵守这个原则,要有对于生活现象的呈现与反省,对于人性的刻画与批判。

相声创作中主题与结构的关系

一段完整相声结构分为垫话、瓢把、正活、底四个部分,主题在不同部分有不同的作用及体现。

确认主题后,垫话部分开始围绕主题做人物铺垫,为主题场景做铺垫。垫话有两个功能:顶门包袱起到热场作用,产生幽默好笑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为正活和主题做铺垫,一般情况下要把现实中的捧逗哏和观众连接到故事场景中,要无痕迹地从底跳入到故事中,因此务必要围绕主题设计。

瓢把部分主要功能是引入主题场景,是从演员身份到人物身份的重要关节,是现实和主题结合的一句话。

正活部分务必围绕主题场景描述描写,如前文提到的正活部分的素材删减选用务必是围绕主题进行的,正活的高潮务必是展示主题的。符合主题的故事、人物要受到奖励;背离主题的故事、人物要受到惩罚。通过故事中人物的奖励和惩罚,起到彰显主题的作用。

底要起到主题升华的作用。如前文所述,底是故事的高潮,是人物面临困难时最后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务必要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相声创作中主题与人物的关系

在相声创作中,人物塑造是核心要求之一,人物要有明显的围绕主题的性格特点。

这里提到的人物有两种,一种是故事中的人物,一种是相声演员本身。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要明显,要围绕主题打造。相声演员跳出时表现的自身性格特点,也不能背离故事中表现人物的特点太远,要有呼应。

当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应主题是优点时,该相声就是颂扬作品,一般来说要搭配有性格缺点的配角。当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应主题是缺点时,该相声就是讽刺作品,配角一般是捧哏担当或者可有可无。

相声创作中如何升华主题

在创作中,通过人物面对困境时做出的抉择彰显主题。最低级彰显主题的方式就是通过人物喊口号。再高级一些,设置困境给人物做选择,符合主题,人物有奖励,背离主题,人物受批判。最高级的方式,围绕主题设计多条线,汇集到最后时主题才升华出来,做最后的选择。

五、总结

相声创作是一个大话题,这里仅浅谈下主题的作用。相声创作要主题先行,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好作品。

猜你喜欢
曲艺创作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曲艺泉城》
小艺术家大创作
齐心聚力 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发展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从健康曲艺生态看曲艺学科建设的紧迫性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创作失败